查看原文
其他

他被称为“神医”,却不会给人治病

2016-10-31 央视军事
不惧苦难的坚持

胡昌华,今年50岁,出生于大别山的贫寒农家,现火箭军工程大学教授,小时候因为身体多病,父亲也经常生病所以希望长大了当一名医生,从小就要自己挣钱攒学费来上学,1983年高考时阴错阳差的被二炮技术学院录取了。




1990年硕士毕业后,带着导弹“医生”的梦想,胡昌华留校任教,那时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下海潮”、“淘金热”成了当时的时髦话题,当时的胡昌华虽然生活拮据,但他为了自己的梦想没有随波逐流,那段时间他一边读博士,一边工作,还要面对家里面一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




通过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1999年年仅33岁的胡昌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也成为我军战略导弹部队最年轻的教授,第二年他又成为了博士生导师。


在求学、任教、搞科研的过程中,面对数不清的困难和难题,他坚持不懈,一步一步的成长,在他看来科研之路只有不断地努力坚持才能抵达终点。

为了梦想,勇于挑战自我

1986年胡昌华在临近大学毕业的时候,从电视报道上看到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消息,因为一个小小的密封圈失效就直接导致航天飞机解体,7名宇航员全部罹难的结果。这让胡昌华意识到故障诊断系统的研发迫在眉睫。

为了研制给导弹“看病”的仪器胡昌华继续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性格内向的胡昌华还为此鼓足勇气跑到北京去找专家,查资料。当时他唯一的线索就是清华大学学报上的一篇论文,于是通过查号台,他联系上了对方。

通过一年多的的时间胡昌华研制出了第一台样机。几经周折,他终于联系到了厂家进行实验,但是当时连胡昌华自己心里都没有底。第二天,经过现场检测这台样机在三分钟内准确找到了故障位置,可以说结果非常完美。

其后两年间,这套故障诊断系统陆续配发到部队,在导弹发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胡昌华也被一线官兵誉为给导弹安全把脉的“导弹神医”。


不断前行,坚持实现梦想

2006年随着健康管理的理念在学术界兴起,胡昌华开始不再满足于就病论病,他把目光投向导弹设备的健康管理,希望做出一套“体检”系统,提前预报装备的“寿命”。这无疑是一项巨大的工程,胡昌华开始和时间赛跑。



一直到今天他每天的睡眠时间都不足六个小时,为了节省时间,他走路的速度也很快,和他同行的人基本上都要一路小跑。胡昌华通过十年废寝忘食的努力,取得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突破。


与导弹相伴33年,胡昌华最主要的精力都投入到科研和教学上,他取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科技进步奖等一系列成绩,是蜚声国际的大专家。在他的心里,自己最大的成功,就是把自己的兴趣坚持下去。




更多详细信息,请关注CCTV-7《军旅人生》“胡昌华:人生如长跑”


责编:张凯


来稿请发邮箱yangshijunshi@js7tv.cn

欢迎关注央视军事(CCTV-7_Junshi)微信公众平台

猜你喜欢



©央视军事

更多资讯请点击这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