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重医人物丨王娅兰:教学模式改革的“急先锋”,深受学生喜爱的“王姑妈”

不忘初心 重庆医科大学 2020-02-08


——但凡老师给学生一点微笑,学生就能回报老师一个温暖的春天。


王娅兰,基础医学院教授,病理教研室主任。她在教学、科研和病理临床一线工作30余年,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将优质教学、教书育人及科学探索贯穿其中,获评“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重庆市“最美教师”、“重庆市名师”荣誉称号等各项荣誉,2019年获学校“钱惪教学名师奖”。


课堂上的“段子女王”


“她是一个热情洋溢、充满活力、充满欢乐的人。”基础医学院的同事们这样评价王娅兰。


对学生而言,王娅兰的课堂总是给他们许多欢乐。第一次上课,王老师做自我介绍:“我们教研室有两个王老师,一个男王老师,另一个就是我,‘女王’老师!”同学们忍俊不禁。



王娅兰对日常教学工作怀抱着极大的激情,除了负责研究生的《分子病理学》教学,还承担了《病理学》、《人体概述》和《人体显微形态实验》三门本科生课程,每年授课的本科学生逾千人。


她的课既有专业学术性,又有临床实际案例


用肿瘤病人积极面对疾病并与疾病抗争的临床故事告诉学生“换个窗户看风景”,读书时遇到的困难挫折都是人生的修行,多年以后回头再看“都不是事儿”;


治病过程中难以避免的“医源性损伤”,她告诉学生在没人监督的情况下,如何将“医源性损伤”降到最低是对医生职业道德的考验,“做不到你就别当医生”。


鲜活的故事,爱恨分明的“王氏语录”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同时,人生观得到正确的引导,职业道德情操得到陶冶。



在教学过程中,她将专业学术性和趣味性相结合,将求实的医学专业态度通过实际的相关病例传递给同学。


当讲解炎症水疱的时候,她拿出的PPT上有一张水疱照片,笑谈道,“这是上次去吃火锅,我的手被烫了个水疱,我一看哎呀真的是太典型了,就立马拿出手机拍了一张用来做教学PPT,哈哈哈哈”。



王娅兰认为,每一次上课都因为自己所思所想的变化,上课内容、逻辑都可能随之发生变化,每一次上课都是对过往的改进,不可能一个PPT用终身。


在历年学校学生网络无记名教学测评中,王娅兰的平均分一直保持在90分以上,是学校最受学生喜爱的老师之一。有学生在年终评教时留言,“感谢王老师,让我们成为了记住快乐和知识点的人!”


王娅兰先后于2009年、2010年、2012年、2011年、2018年5次获校级“优秀教师”称号,2014年获教育部颁发“全国优秀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获中共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重庆市教委颁发“最美教师”荣誉称号;2018年获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重庆市教育委员会颁发“重庆市名师”称号。


教学路上的改革先锋


作为学校病理教研室主任和学术带头人、临床病理诊断中心负责人,王娅兰的工作非常忙碌,忙科研、忙教学、忙临床诊断。但她深深地热爱专业研究和教学工作,不知疲倦地投身到教学改革和创新之中。



2011年起,王娅兰就开始参与了学校以器官系统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改革,初期遇到很多困难,从讲义编写到教材出版,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工作强度,王娅兰和其他共同参与的老师们一道,以高度负责任的精神和严谨求实的专业态度把这项工作圆满完成。


她担任《人体概述》课程负责人,全面负责课程开设及教学组织实施等,并担任人卫社出版的医学整合教材《人体概述》及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其配套实验课教材《医学整合实验-人体概述分册》主编。



同时,她参与实验教学平台建立改革,负责“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2)”、“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3)” 课程开设、教学内容选择、教学大纲设置及教学实施。同时担任配套教材《人体显微形态学实验指导》主编(第1版为共同主编、第2版为第一主编,已出版并在教学中应用)。


王娅兰积极进行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改革,获得了校级教改重点项目支持,成果获2012年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系项目主持人)。她积极探索双语教学改革,其作为课程负责人的 《病理学》双语课程,2009年被评为“重庆市双语教学示范课程”。


值得骄傲的成果  病理学标本的数字化应用


王娅兰努力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学路上勇于探索和创新,她所在教研室常年进行数字化教学改革探索,致力于教学理念转变、教学方法和手段及课程体系的改革,负责了教育部、重庆市教委教改重点项目及校级教改重点项目等教改项目研究,将教改成果应用于本科生实际教学中,彻底解决了病理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



以形态学为基础的医学学科需要大量观察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往往采取让学生在课堂上辨认实体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其优点是学生能直接看到真实的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但由于对作为教学的大体标本、组织切片的典型性要求较高,使得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的选择受到极大限制。


典型病理改变组织切片和大体标本很难收集,能制作成典型的教学用组织切片或大体标本者数量更有限。同时,玻璃切片易破损,在上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损坏,更使大体标本和组织切片资源越来越缺乏,迫使一些学生本应该掌握的疾病的大体标本或切片观察不得不取消。


此外,观察组织切片需要显微镜,而且在显微镜下搜索典型结构费时,使实验教学的效率较低。而在大体标本观察时,教师讲解大体标本,众多的学生围在其周围,很难确切看清教师讲解标本中的形态改变。因此,改变传统的实验教学方法迫在眉睫。



王娅兰带领教研室老师们以医学形态学科(病理学相关)实验课程为例,建立了数字化病理切片及标本库。把传统玻璃切片进行高精度、稳定扫描,生成全视野的数字化切片,并应用相应的阅读软件浏览。


数字切片的使用不依赖于显微镜,整张切片全视野信息,分辨率高,切片清晰,色彩逼真,无图像信息失真,用鼠标操作可以选择切片任意位置,进行不同倍率浏览切片,可进行无级连续变倍及任意倍率的放大或缩小,模拟显微镜观察模式。这样,在计算机上就如同在真的显微镜下,进行不同倍率观察浏览组织切片。数字化医学形态学科实验教学平台,彻底解决了教学资源极其短缺的问题。



2013年,病理学教研室率先在口腔组织病理学实习课程实行数字化实验教学,现已全面推广到所有病理学相关实验课程,授课学生约5500余人;建立了独立的病理学网络考试系统,并在学校推行了网考临床医学病理学实验考试。


她所在的教研室在卫生部“十一五”国家重点规划出版视听教材项目资助下,录制出版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病理学活体组织检查取材和组织切片制作及观察》视频教材。数字切片和数字化标本的应用,在国内率先全程实现了病理学相关实验课程的真正的数字化教学,极大地节约了教学资源,解决了病理学相关实验课程教学资源极其匮乏的问题,显著提高了工作效率,受到学生和老师的欢迎。



相关项目获2016年重庆医科大学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017年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三等奖。她曾笑谈,这是我最自信、最骄傲的教改成果!


“做事先做人”  传递满满正能量


王娅兰非常重视团队建设和青年教师的培养。作为教研室负责人和导师,她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我们是一个团队,我们的团队很给力。无论哪个层次都很给力。”


在专业上,她依托所负责的科研项目和教改项目,对青年教师教学进行培养,吸收青年教师参加自己的科学研究活动,并辅导他们撰写科研论文,带出了一批基础较好、水平较高的青年师资和科研人才。



青年教师李雯雯、黎明参加学校赛课,王娅兰与她们一起设计教学环节,讨论PPT中的每一张幻灯片,指导台风。两位青年教师分别获得校中文赛课一等奖、英文赛课二等奖。获奖第一时间,她们给王娅兰发去短信“鲜花送给您”!


王娅兰治学严谨,科研更是不允许半点掺假。研究生做出的实验结果与预期不一样,王娅兰指导他们查遍各种文献,依然无法解释数据结果,就会让学生暂停实验。有的当时无法解释的实验结果,过了几年才被证明是正确的。


“不求实验成功,但求学术诚信!”这是她的科学精神和做人原则。这个原则她不仅对研究生讲,也对上课和做实验的本科生讲,“学术诚信和规范的教育越早越好!”她所指导的博士、硕士研究生多人次分别获市级、校级优秀硕士或博士学位论文奖、国家奖学金,指导的硕士留学生获重庆市市政府市长奖学金。



在做人上,她要求团队教师和学生都要“做事先做人”。她关心实验室聘请的清洁阿姨的生活;她要求团队每个成员都必须对送标本的工人师傅做到尊重礼貌;学校进行临床教学改革,仅一门《人体概述》就涉及9个教研室的协作,备课、上课、排课、改卷方方面面都比改革前更复杂,王娅兰严格要求,给老师们划出红线:上课必须正能量!有意见找我沟通!


在日常工作之余,王娅兰利用大量休息时间培养本科生科研创新技能,由她带领的四个本科生创新实验小组的科研项目被学校批准为“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其中2个项目2013年获重庆市教委“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研究。参加创新实验的学生们建立了一个微信群,还取了个很特别的名字“姑妈的群”,学生们对王娅兰的爱都融入这充满温暖的称呼中。



被问到“您心中,好老师是什么样的”,王娅兰回答,不同的老师风格不一样,但好老师至少要做“四有”教师,至少是多数的同学都认可的老师,是学生信赖的智慧型老师


王娅兰对学生的要求是:要有职业道德。她的课会把职业道德和课程结合在一起,学生要恪守职业道德。同时要求学生认真学习,纪律是学习的保证,她从不允许科室的老师为了考评学生打高分就给学生提前准备考试复习题等资料,“既然是学生,首先应有对学习的态度”。



在2019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王娅兰作为教师代表对所有毕业生送上嘱托。一是无论自己从事何种工作,都要学会尊重别人和对方的职业,只有尊重别人,你才能赢得别人的尊重。二是要自尊自重,尽快适应新的环境,尽快融入新的团队,要练就自己内心强大的定力,保持人性的尊严,不要以丧失良知为成功的代价,不能将幸福建立在伤害他人的基础之上。三是要珍惜友情、亲情、爱情,常怀感恩之心,会助跑你的追梦脚步,让你更加体会到人世间的美好。


是老师,更是学生的“知心人”


30余年的教学生涯,王娅兰不仅认真、严谨的传授专业知识,更对同学们倾注无限关爱。她自身自然流露的务实积极的人生态度以及豁达、开明的性格也深受学生的喜爱。



同学们不仅在专业问题上请教她,在一些很私密的个人问题,包括恋爱的苦恼、失恋的痛苦和愤怒、因考研专业选择问题而与父母发生矛盾以及学生自身疾病等等,也乐意向她倾述、求助。


有学生因家居偏远乡镇,放假回家后家人输液时液体流动不畅,会在深夜近12点时毫不犹豫的打电话咨询她;有学生在放假回家的火车上遇突然晕倒的患者而又不知该如何处理时,也会打电话向她求教。


对于学生的问题、烦恼、困惑,她总是认真对待,通过她的努力,为很多学生解除了忧虑,排除了困难。有一个学生,就因为在不断的与她交流过程中,被她首先发现其精神异常,从而及时得到治疗。只要是学生的邮件、短信、微信,王娅兰都必回。



“今天新校区很冷,你过来上课要多穿一件衣服哦”“老师我们爱你”,每当王娅兰收到这样没有署名的学生短信时,王娅兰总能真切体会到作为老师的幸福。


“但凡老师给学生一点微笑,学生就能回报老师一个温暖的春天”,王娅兰坦言,将知识和经验传授给同学们的同时,她也被学生身上的纯洁美好、朝气蓬勃所深深感染,也常在课外与学生讨论女性永远关心的减肥美容窍门,了解穿衣潮流、时尚八卦,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她也感到无尽的青春快乐。



策划:党委宣传部  教务处

撰稿:蔡雨齐  黄凌 | 摄影:李恒 胡欣悦


往期热点


妙手解沉疴 仁心树医德——记我的父亲郁解非教授丨重医春秋

研究生的你,不能错过的第二届“科技文化节”来了!

连续四届!药学院学子在全国大赛再夺一等奖!

医路随笔丨盘点那些从医的作家们

六十载春华秋实,一甲子华章异彩——59级校友入学60周年返校纪念活动

校友心,重医情! 来听听校友会成立大会当日·校友们的心声

校友工作里程碑!重庆医科大学校友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校友代表大会隆重举行


点一下 在看  会变得更好看哦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