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未来,一定是微纳卫星的天下!揭秘浙大“袖珍卫星”组队飞上天背后的故事

引领未来的 浙大杭州科创中心 2021-04-21



“全面小康建设,不仅是经济方面的提升,还有技术的支撑。通信业使命巨大,未来,一定是微纳卫星的天下。


——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


皮卫星,指重量为公斤级的微小卫星,与几百公斤重的大卫星相比,可谓“袖珍”。2010年,浙大研制的两颗“皮星一号A”星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在皮卫星研究领域的空白


两个月前,浙江大学成功发射第五颗皮卫星“皮星三号A”。2021年,该团队将再次发射20颗皮卫星。“全面小康离不开信息化水平的提升。皮卫星等微纳卫星将有更大作为。”浙江大学微小卫星研究中心主任金仲和说。


在决胜全面小康关键之年、中国首颗皮卫星发射成功10周年之际,让我们走近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揭晓“袖珍卫星”组队飞上天背后的故事,以及皮卫星研发团队的20年……



2000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研发的世界首颗皮卫星发射成功并正常工作,仅重245克。


卫星因为工作环境特殊,对电子元器件的要求很高,早先一颗大卫星的研发成本,通常要数亿元人民币,现在整体造价仍需数千万元。


“这么高的成本,我们自然负担不起。”金仲和团队一开始想的,就是如何用普通工业级元器件做卫星,并进行皮卫星一体化设计。


经过改进后,2010年9月22日,两颗“皮星一号A”星发射成功,填补了中国在皮卫星研究领域的空白。2015年9月,两颗浙大的“皮星二号”卫星上天;2020年6月,“皮星三号A”星发射成功。



通过三轮5颗皮卫星的研制,浙大微小卫星研究中心掌握了卫星一体化设计和制造技术,卫星主要零部件均为自主研发,极大缩减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


现在一颗皮卫星造价只需数百万元,只用6个月的时间,便能完成整体设计。


“这样一来,准入门槛降低了,造价低了,也为未来量产提供了可能。”金仲和说,近年来,商业航天的发展也不断迎来利好,政府层面支持、鼓励国内航天成果市场化的力度越来越大。


而从“皮星三号”开始,浙大微小卫星中心也将正式面向民用需求,制作轻巧高能的皮卫星。在未来一年内,浙大将再发射20颗卫星。


阅读原文请点击此处跳转:《填补中国空白!浙大皮卫星研究20年,揭秘“袖珍卫星”组队飞上天背后的故事》


本文来源:浙江大学微信公众号

本文编辑:陈小兵 罗浩强

责任编辑:吴瑶瑶

审核:王恩禹

推荐阅读

1、习近平签署主席令!授予浙大校友陈薇院士国家荣誉称号

2、最高500万元科研资助,还能用智能机械臂做实验!浙大杭州科创中心生物与分子智造平台启动招聘计划!

3、树都吹倒了!!杭州刚刚电闪雷鸣、狂风暴雨,6号台风今天生成,明天登陆...

点“在看”,送我一朵小黄花呀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