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洗稿:别侥幸现在体量小,将来万一做大了呢?

2018-01-26 夏之南 新榜

很多人说,比起南方的这场初雪,2018年新媒体行业的第一场雪更值得刷屏:洗稿争议。

 

1月23日,六神磊磊指证周冲“洗稿”一事引发行业广泛关注,而接下来两人的轮流发声更是让事件热度持续走高。该事件目前仍在发酵中,暂且不论最终走向,但毫无疑问的是,“洗稿”再一次地成为行业舆论关注焦点。

 



为什么洗稿的情况越来越多?

 

某种程度上,洗稿是在微信推出原创功能后愈演愈烈的。

 

原来是照搬,原封不动地拿来;现在是借鉴,改头换面加工一下。所以大家才调侃,抄袭已经是过去时,洗稿才是现在将来时,文字侵权来到“洗稿时代”。

 

大多数有影响力的原创作者,都遭遇过被洗稿。

 

为什么要洗稿?

 

简单说,是来自压力和利益的双重驱动。对于任何一个人或机构来说,要想保持长时间源源不断地高质量内容输出,都是一件极具挑战的事情。

 

一个月写两篇漂亮的文字不难,要命的是天天得写10w+,面对无止境的日更、涨粉、阅读量的压力,必然会源源不断地消耗作者,哪来那么多好内容可写嘛。

 

当绞尽脑汁也想不出好的选题时,把已经通过用户验证的爆文拿过来洗洗,打上自己的名字,既少死了脑细胞,又能拿下更好的阅读数,无疑是一条看上去更轻松的“路子”。

 

另一方面,自然是巨大的利益诱惑。

 

低端营销号“剪刀加浆糊”式的洗稿,可能只是冲着流量去的。随着新媒体广告报价越来越高,一篇推送能赚几万乃至十几万,很多原创作者都顶不住如此巨大的诱惑。

 

很多新媒体机构也参与洗稿。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内容这门手艺,放眼市场,最顶尖的人才横竖就那么多,他们没必要栖息在某个机构,大多都自己单干去了。

 

新媒体机构能招来有一定能力的编辑,但缺乏顶尖人才,要想源源不断地生产高质量内容,利益驱动下,洗稿自然成为一条捷径。

 

正是这样的情况,让洗稿渐渐变成这个行业默许、纵容,乃至鼓励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

 

所以常常有人苦不堪言,特别是那些粉丝不多的小号作者,只能抱怨:自己辛苦原创没人看,谁谁谁洗了我的稿马上10w+

 

正如简书签约作者、《民国女子的爱情往事》专栏作者猪先生在“微见”吐槽:“洗稿这事吧,经历的多了也就心死如灰了。也是作者的纠缠成本太高放弃了,让这些洗稿号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为何微信可以保护原创

却不能杜绝洗稿?

 

不得不说,无论是转载原创文章的白名单机制,还是“未获取授权转载会直接跳转到原创文章”的分享形式。微信都在不遗余力地保护原创者,这也极大地推动了整个移动互联网原创内容保护的进步。

 

这样的不遗余力,一方面微信想激励更多原创者,首先在微信公众平台发布更多优质原创;另一方面微信也在打击抄袭者,为直接“copy”或“抄袭”制造更多障碍和麻烦。

 

但所有 44 34005 44 15232 0 0 2010 0 0:00:16 0:00:07 0:00:09 3267人都没想到的是,这样的机制,更多是从正面鼓励原创,而无法从负面杜绝“洗稿”,甚至某种程度上导致了“洗稿”泛滥

 

执教于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魏武挥,就在自己的“微见”表示,最早是他借用了洗稿为拼搞的意思,后来大家都这么用了——“早年间,明火执仗地全盘抄袭多,这样改稿子重新撸成一篇的少,道理也就一条,原创标惹出来的。”



为什么这么说呢?

 

原创度的算法主要依赖文本相似度,所谓“技术查重”。微信的原创保护机制中有两个核心:

 

一个是微信的原创内容库,所有声明原创的内容都会进入这个样本库,成为保护原创与打击抄袭的基础;


第二个是相似度判定算法。文章在发布前的审核阶段,都会与原创内容库中的内容进行对比,相似度高于一定百分比,就会被判定为“抄袭”;相似度低于一定百分比,则可以顺利声明原创。

 

不过,以目前的语义识别技术,可以在形式上鉴别“抄袭”,但无法在思维上分辨“洗稿”。

 

有两天,也有人义正言辞地说,连洗稿都管不了,平台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实际上,腾讯和微信已经做出相当大的努力了

 

在国家专利局的官网以“文本相似度”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有11项相关专利是腾讯公司所提交的,比如“文本相似度的计算方法及系统、相似文本的查找方法及系统”等。



如果人工智能还做不到,是不是只能引入“手工智能”了?

 

若要有效鉴定“洗稿”,微信势必要像今日头条一样,招募大批审核编辑

 

根据公开报道,微信团队目前规模只有不到两千人。这么一个规模不算大的团队,却支撑起如此巨大的生态,与微信团队对技术的崇尚有莫大关系,但凡能够通过技术解决的问题,尽量不增加人力。

 

微信对原创的保护,依赖的也是行之有效的技术和算法。为了“洗稿”而大规模使用人工,并不符合微信的技术思维。



而且更麻烦的是,“洗”到什么程度才算“洗”?是借鉴、是抄袭、是模仿、是二次创作……还是洗稿?其中缺乏明确的技术界定,人工也很难判断。

 

平台如果引入人工审核,白白增加人力成本不说,每个编辑承担的工作量巨大,反而更容易引发纠纷。

 


洗稿可恶,又能怎么办?

 

只能无奈地说,未来很长一段时间,洗稿依然会大量存在,对面洗稿者,更多人依然只能停留在“口诛笔伐”上。

 

被洗稿了咋办?目前来看,只有两个办法:

 

1. 用户举报。微信曾表示,所有举报都有人工审核,抄袭或洗稿情况判定确实违规后,一般都是取消当天的原创(或赞赏)。

 

2. 写稿怒怼。这恐怕是最不得已而为之的办法,以过往经验来看,法律层面很难介入到“洗稿”,当平台规范无法约束,而创作者又束手无策,只能选择道德谴责,说白了就是开骂。


一位拥有多年媒体工作经验的内容老兵直言,没办法,只能坚持不懈地谴责,骂到打开搜索引擎,铺天盖地都是“XXX洗稿”。

 

显然,这是最不得已而为之的。



随着内容创业的深入,我们常常念叨几句,新媒体人要注重品牌建设,其实,无非是让大家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羽翼。

 

正如新京报评论《反洗稿已成为“一场不得不打响的战争”》所言:

 

社会当然需要给自媒体创造“原创不可欺”的制度环境,而对自媒体人特别是某些大V而言,观念清醒与价值自觉,本不可或缺:靠洗稿洗出的10万+与营销效果固然亮眼,但这无异于给自己点了穴,还可能是死穴……


洗稿这事,洗着洗着自己就黑了,黑了就很难被彻底洗白了。

 

何况,我们新媒体人常常把一句话挂在嘴边:再小的个体,也有自己的品牌。

 

千万别侥幸说现在体量还小,将来万一做大了呢?


以上内容使用新榜编辑器发布。新榜编辑器,多平台一键分发、海量在线图片搜索、大数据帮你了解“什么值得写”、丰富的样式中心,可能是全中国最好用的编辑器。

直播答题

化妆师MK

新年机会

投资趋势

网星梦工厂

大号回顾

百大人物

脱不花采访

趋势预测

微信大招

短视频出海

萌宠大赛

原创生态

第一批90后

10万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