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外挂软件“寄生吸血式发展”,浦东法院果断判决维护陆金所公平交易规则

虹桥正瀚律师 虹桥正瀚律师 2022-10-05
2020年8月6日下午14:00,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就原告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限公司、上海陆金所互联网金融信息服务有限公司(下称“陆金所公司”、“陆金服公司”,合称“两原告”)诉被告西安陆智投软件科技有限公司(下称“陆智投公司”或“被告”)不正当竞争纠纷一案【案号:(2019)沪0115民初11133号】予以开庭宣判,全面支持了两原告的所有核心诉请。本案原告的核心法律服务团队由虹桥正瀚负责知产业务的合伙人黄政燏律师、资深知产律师姚慧芸、专业知产律师陈奕安组成,知产新锐樊一鸣律师提供支持。
本案背景
陆金所公司旗下有款热门债权转让产品,该产品可以通过直接申购,或是从其他投资者处受让债权方式进行投资。其中,债权受让的投资方式,相比直接申购,投资期限短、手续费低,故受到投资者的追捧,转让需求一经发出立刻被抢。但该渠道完全来源于会员自行转让,发布数量有限且发布时间不确定,因此投资者需要时刻关注陆金所公司的债权转让专区,才有机会参与抢购。
2018年4月,陆金所公司收到客户投诉,市面上存在一款名为“陆智投”的外挂软件,只需预设申购金额即可全天候自动检索债转产品的发布并自动抢购,使用该外挂软件的投资者不再需要时刻关注产品发布信息即可该外挂软件自动抢单获利。另一方面,对于没有使用该软件的投资者,其通过手动方式成功申购的可能性基本为零,遵守交易规则的投资者反而丧失了交易机会,引起了投资者极大不满。
原告诉请
鉴于案件类型新颖,取证困难,且无前例可供援引,经充分论证和认真研究,虹桥正瀚律师建议两原告向法院提出以下诉讼请求:
1.判令被告停止通过代购工具提供抢购两原告平台债权转让产品外挂服务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2.判令被告停止使社会公众误以为原、被告之间存在合作关系的混淆及虚假宣传行为;
3.判令被告公开发布声明,消除不良影响;
4.判令被告赔偿原告经济损失220,391元及为维权支出的律师费250,000元、公证费29,609元。
本案难点
本案自立案至一审判决耗时18个月,原因在于证据复杂繁多、案件类型新颖,另外浦东法院对科技进步与商业利益保护之间的平衡也反复权衡与论证。
法庭较量
庭审中,陆智投公司抗辩称,涉案抢购服务的出现短期内提升了债转产品的流通性,同时避免了投资者耗费大量精力申购的麻烦。
虹桥正瀚律师则抓住了互联网金融行业的特点,从多个角度就陆智投公司的不正当行为进行论述,并提交大量证据证明陆金所的主张,做了十余次公证,处理了3051个文件,提交了1600余页的证据,召开数十次内部会议,并向法院提供案例检索报告。
虹桥正瀚观点
虹桥正瀚法律服务团队经认真取证、深入研究、细致分析,提出以下观点:
被告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破坏了原告平台的正当交易规则,绑架、逼迫原告会员成为被告会员,威胁原告会员的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实现了其“寄生吸血式发展模式”,对原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理应被制止
(一) 任何公司都有权确定自己的经营模式,有权针对自己发布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制定交易规则,原告也不例外,这是公司自主经营权的核心体现
《公司法》第五条规定:“公司从事经营活动,必须遵守法律、行政法规,遵守社会公德、商业道德,诚实守信,接受政府和社会公众的监督,承担社会责任。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不受侵犯。”
显然,只要在法律、法规及道德许可范围内,公司的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保护公司的自主经营权不受非法侵犯是维护公司合法权益的必要保障和应有之义。
而确定经营模式,为产品或服务制定交易规则是公司自主经营权的核心体现,任何单位或个人都无权干涉,更不容破坏。
(二) 原告确定的交易规则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也合乎道德要求
因为原告平台上所发布的“案涉债权转让产品”供不应求,导致只有部分会员有机会买到,为此,原告设立了如下交易规则:
(1)有转让产品需求的会员在原告平台上自行发布交易信息,包括转让数量、利率及手续费率;
(2)有购买产品需求的会员在原告平台上按照先到(下单)先得的原则自行购买;
原告所设的“先到先得”的交易规则,保障了交易的有序进行,其实质是保障了所有会员都拥有同等公平的购买权利。该交易规则的价值取向是鼓励有付出就有回报。该交易规则既于法无悖,合乎社会公德和商业道德的要求,也是原告合法有序经营、诚实守信的客观体现。
(三) 法律有义务保障符合法律、法规、道德要求的交易规则不受非法破坏,而并无义务审查系争交易规则是否系最优交易规则
对于紧俏商品而言,合法的交易规则只有两种:【规则A:排队购买,先到先得】、【规则B:凭运气,抽签、摇号】,除此无它。
的确,原告设立的先到先得的【规则A】令交易参与者必须花时间关注原告平台信息。但相比较而言,【规则A】要比抽签、摇号等靠运气【规则B】要公平的多。因为案涉“债权转让产品”不是必需品,非买不可,如果客户不认可原告的交易规则,可以选择不买。
退一步讲,即使有人认为【规则B】比【规则A】公平,或认为还有其它更好的交易规则,也无权未经经营者许可自行通过包括内线交易、外挂等技术手段在内的外力强行破坏或改变交易规则。
一旦发生了这种破坏或改变既有交易规则的行为,法律并无权利审查所破坏的交易规则是否系最优交易规则,法律的义务是保障符合法律、法规、道德要求的交易规则不受非法破坏。
(四) 被告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并未推动社会发展,反而破坏了互联网金融行业所必需的公平公正秩序
被告始终坚称“被告提供抢购服务,是技术进步的表现,是对消费者的福祉。客观上也满足了那些没有时间时刻关注相关信息的会员,希望通过工具代替人工操作的正当想法”。被告的该套冠冕堂皇的说词迷惑性很强,但纯属狡辩,经不起法律的细究和检视。
首先,将外挂软件称之为技术进步,是将不同维度上的技术与规则进行比较,是偷换概念。
正如将服用兴奋剂(使用“外挂抢单服务”)的选手与其它选手放在一起进行比赛,不能因为“兴奋剂可以提高选手成绩”而证明“兴奋剂”的合法性。体育界之所以严厉打击“兴奋剂”,最主要的原因是兴奋剂破坏了公平公正的竞技规则。被告提出该抗辩等于是在辩称“服用兴奋剂”(使用“外挂抢单服务”)是运动员(原告会员)的福祉,对其剥夺其它运动员的获胜权,进而破坏竞技规则的后果视而不见。
其次,原告之所以努力维护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是因为这一秩序是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基石。
2017年,中国人民银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发展互联网金融要以市场为导向,遵守服务实体经济、服从宏观调控和维护金融稳定的总体目标,切实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维护公平竞争的交易秩序”。之所以特别强调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互联网金融是普惠金融,其受众相较传统金融行业更广,故保障各阶层、各领域的普惠投资者在相同的交易规则下享受普惠金融的果实,是互联网金融行业存在的意义。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截止2018年12月,原告有4000多万名会员。如果任由被告的“外挂抢单服务”横行下去,可以预见,所有想成功购买案涉“债权转让产品”的会员只能使用“外挂抢单服务”才有可能交易成功,当几千万人同时使用外挂软件进行抢单,几千万买单同时瞬间进入原告的交易系统,原告的服务器无法承受,其结果要么系统崩溃,谁也无法交易,要么如同抽签,能否中标,全靠运气。
原告制定的手动方式抢购热门产品的交易规则,也正是希望通过维护“先到先得”的交易秩序,在保障所有原告会员公平交易权的前提下,增加交易成功的确定性,切实维护原告会员的合法权益。
再次,被告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其实质是用技术手段作弊,其优先交易权建立在剥夺他人合法交易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
被告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让使用者通过“技术手段插队”的方式不正当地获得了优先交易权,但其后果比常人所知的“插队”更严重。
通常情况下,插队的后果只是令插队者比正常排队者更早交易,更早买到目标产品,正常排队者虽然被迫排在插队者之后,但还是有交易机会,能买到目标产品。本案中,因为案涉“债权转让产品”的转让额度极为稀缺,供不应求现象非常严重,一经发布,立刻被外挂软件抢单,客观上导致只有外挂软件的使用者(插队者)才有机会交易,买到目标产品,而未使用该软件原告会员(正常排队者)的交易机会则被彻底剥夺。
亦即,外挂软件垄断了原告所发布的“债权转让产品”的交易机会,令外挂软件的使用者以彻底破坏、进而篡改正常交易规则的方式获得了优先交易权,进而垄断了交易权。
显然,一切破坏交易规则的方式,无论是“插队”、“内幕交易”,还是“使用外挂”,本质都是作弊,借此获得的优先交易权都是建立在剥夺他人合法交易权、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基础之上。
诚然,手动抢购的过程可能确实消耗了部分原告会员的时间精力,但任何规则都有其利弊,只要是符合法律、法规、道德要求的交易规则都应该受到法律保护,任何人都无权破坏。
(五) 被告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绑架了原告会员的选择,威胁了用户的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是对互联网金融安全的隐患
被告辩称,原告用户将交易账号、交易密码等信息提供被告,是用户的权利,原告无权禁止用户使用自己信息。
一方面,被告提供“外挂抢单服务”,客观上绑架、逼迫原告会员成为被告用户。
根据原证体现的网络讨论内容,原告会员普遍反映“不通过陆智投,就不可能买到案涉债权转让产品了,要么离开陆金所,要么屈服陆智投”。的确,用户是否相信被告、使用被告提供的服务,是其选择自由。但陆智投软件的存在,不可避免的使成为被告用户的原告会员以技术作弊手段获得交易优势。当交易规则被打破,不作弊的原告会员要么放弃抢购,要么不得不加入作弊行列,其结果就是,让越来越多的原告会员不得不使用外挂软件来抢购,客观上绑架、逼迫原告会员成为被告用户。
另一方面,被告提供“外挂抢单服务”,威胁了用户的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
原告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受到银保监会、自律组织等多方监管,相关法律规定对账户安全、系统安全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被告提供“外挂抢单服务”,吸引原告会员使用并要求其提供交易账号、交易密码,这一过程无法受到监管。此外,被告也无法保证自己的安保技术能够确保用户信息在使用过程中不会遭到泄露,这都会威胁用户的交易安全和资金安全。
原被告作为互联网企业,理应具有相当的互联网技术,应尽可能保障会员的交易安全。然而,被告在庭上始终强调“投资者是成年人,应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这种将交易安全风险全部转嫁到投资者的做法,显然是不负责任的,原告难以相信被告会对用户的资金安全负责。
此外,被告甚至辩称是原告运营管理不够,因此没有能够成功通过技术手段拦截外挂存在过错。试问:
银行账户被黑客非法进入,能成为其可以转账的“正当理由”吗?
家门可以被人撬开,能小偷入室盗窃的“正当理由”了吗?
奥委会没有检验出兴奋剂,能成为兴奋剂可以大肆横行的正当理由吗?
被告的诡辩显然缺乏基本的法制观与规则意识。
(六) “技术中立”不应成为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保护伞,被告的“寄生吸血式发展模式”对原告构成不正当竞争,理应得到制止
被告称其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使用的是中立技术,客观上也并未降低原告用户粘性。被告所述与事实不符。
首先,“技术中立免责”只有在间接侵权中有适用空间。
“技术中立”又称“实质性非侵权用途”规则,《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的“通知-移除”规则和红旗原则就是技术中立的直接体现。依据红旗原则,若明知或应知他人实施侵权行为而给予帮助的人也要承担侵权责任。但这一抗辩是针对“是否明知或应知道他人存在侵权行为”,仅在间接侵权中存在适用空间。本案中,被告既是技术开发者同时也是系争侵权行为实施者,没有资格主张“技术中立免责”。
其次,被告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客观上降低了原告的用户粘性,导致原告用户大量流失。
众所周知,“流量”是互联网行业最重要的商业元素,甚至有“流量为王的互联网时代”这样的说法。在区别于互联网时代的传统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与其年盈利能力或利润率相关。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价值被“流量”重新定义。2018年9月,著名的互联网企业“滴滴”老总程维的一份内部信被广为传播,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句话是“滴滴6年没盈利,2018年上半年净亏超40亿元”,2019年2月起,大量的媒体报道“滴滴”2018年净亏损109亿元。但是,“滴滴”确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互联网企业之一,2019年7月,《华尔街日报》披露滴滴的估值达620亿美元。究其根本,是“滴滴”拥有巨大的流量,意味着其拥有海量用户,拥有巨大的盈利能力和盈利空间。“流量即入口,用户即金钱”是业界共识。
原告作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也非常重视“流量”,原告保持并增加流量的核心方式就是不断发布、推广各类产品,吸引新老会员点击浏览,制造交易机会,逐渐建立起原告在互联网金融行业的领先地位。这一模式凝聚了原告巨大的心血,多年来投入了巨大的成本才获得的市场竞争优势,理应受到保护。而案涉“债权转让产品”正是原告的热销紧俏品之一,按照原告设立的交易规则,原告会员需登录原告官网,及时关注“案涉债权转让产品”的发布情况。在此过程中,原告就有机会向其推送原告发布、推广的其它产品,吸引会员点击浏览,制造交易机会。这种商业安排就类似于线下的商业卖场总是把紧俏品放在卖场深处,在消费者迈向紧俏品的通道上摆放其它商品,增加交易机会。这种商业安排合理合法,无可厚非,理应得到尊重和法律保护。
但因为“外挂抢单软件”的存在,一方面,原告制定的交易秩序被彻底破坏,不使用“外挂抢单服务”的会员因无法成功购买心仪的产品,自然而然会不再关注原告平台,对原告失去信任。另一方面,“外挂抢单软件”使原告会员根据无需访问原告平台即可完成交易,必然无法关注到原告平台发布的其他产品或活动信息,上述两种情形客观上都会导致原告平台流量的下降。
再次,被告提供“外挂抢单服务”的目的并不“中立”,其目的是为了实现其“寄生吸血式发展”的商业模式,将原告的会员变成自己的会员,主观上具有明显的商业恶意。
被告成立时将公司字号定为“陆智投”,并将产品定位于“智能管理陆金所投资的应用程序”。从其公司字号“陆智投”中即可看出其明确的【陆金所】【智慧】【投资】指向性和针对性,从公司设立那天起,被告寄生于陆金所平台发展的意图已昭然若揭。被告所谓的【陆家嘴】【智慧】【投资】的解释明显与事实不符,其对外公布的合作平台中,小赢理财的注册地在深圳,网信、宜人贷的注册地在北京,均非注册于陆家嘴的企业。
表面上看,被告并未收取“外挂抢单服务”费,但其客户群的建立却是通过“向原告的会员提供的外挂抢单服务”绑架、逼迫原告会员成为自己客户的方式实现的。在“蓄客”一年后,被告利用来自于原告的客户资源,与其他网贷平台如“小赢理财”、“网信”、“宜人贷”等建立合作关系,然后再通过给其客户群提供其它线上金融服务、销售其它产品的方式从中获利。
纵观被告的这种获利方式,被告就像是一只寄生在原告身上的寄生虫,靠不断吸取原告血液(会员)的方式壮大自己,榨干原告的血液(会员)和生命力。将其积累的原告客户导流至其他网贷平台,获得返利的同时分割原告市场。
被告这种“寄生吸血式发展”的经营方式,其结果就是“此(陆金所)消彼(陆智投)长”,严重损害原告的合法权益,有违正当的竞争法则和基本的商业道德,构成对原告的不正当竞争,理应被制止。
综上,虹桥正瀚律师认为“技术中立”不能成为破坏他人正当交易规则,满足自身“寄生吸血式发展”、损害他人合法权益的合法理由,所谓的“消费者福祉“更应当站在全体社会公众的角度去衡量。放任被告这一侵权行为,将破坏互联网金融行业的规则基石,使遵守交易规则的用户利益受到损失,久而久之将对整个行业的消费者产生负面引导。无论被告在庭上如何狡辩其侵权行为,客观上都已经破坏了交易秩序、损害了原告利益、威胁了会员资金安全。为了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为本行业及其他行业作出正确引导,防范外挂软件的侵害,法庭应该制止被告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法庭认定
浦东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花费大量时间认真审查了双方提交的海量证据,从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鼓励和保护公平竞争,制止不正当竞争行为,保护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的高度着手,根据现有法律规定,结合法理,对双方的证据予以认真审查、并进行了严密、细致的分析、推导,同时在程序上保证了公平、公正、公开,数次开庭充分听取了原被告双方的意见,最终认定:
1.尽管债权转让产品的抢购实质上属于平台用户间的利益竞争,但陆智投公司通过运营抢购服务介入其中并为部分用户提供抢购优势的行为,已造成以下三方面的损害结果:
a)平台流量利益的减损。使用“陆智投”抢购服务的用户只需事先确定目标产品的金额范围即可设置自动抢购,其行为模式已由先浏览产品信息再评估产品是否符合需求,转变为先确定需求再搜索是否存在契合的产品。此时用户不再对两原告平台发布的金融产品信息存有高度依赖,客观上导致用户对两原告平台的访问频度下降,减少了两原告其他金融产品的展示机会;
b)用户潜在交易机会的剥夺。由于“陆智投”抢购服务的介入,通过人工方式正常抢购的用户购得两原告债权转让产品的几率大幅降低,客观上改变了债权转让产品在两原告平台用户间的收益分配,对其中大部分会员在市场投资活动中本应享有的机会利益造成了减损;
c)平台营商环境的破坏。两原告经营的互联网金融平台,需依靠用户关注度和活跃度实现持续运营,通过用户习惯的培育和用户粘性的建立不断吸纳新的投资者和资本注入,债权转让产品正是其积累用户群体、拓展影响范围的重要载体。但少数用户通过“陆智投”提升了其对目标产品的抢购几率,挤占了其他用户获得投资收益的空间,更使两原告平台与“外挂横行”之类的负面形象产生关联。长此以往,两原告平台最为依赖的投资者信心将受到冲击。由此导致的客户粘性降低、投资者与资本流向其他投资渠道等后果,将使两原告平台的经营活动难以维系,其在现阶段获得短期成交利益无法弥补平台整体价值的减损。
2.客户资源的抢占和攀附。针对使用“陆智投”抢购服务的两原告用户,其通过官方网站、微信小程序等经营渠道发布多家互联网金融平台的投资工具与投资讯息,并提供平台入口服务,将用户从两原告平台这一特定的投资范围引流至多平台开放环境中。该行为本可使投资者获取更为全面的行业资讯,就各平台投资收益、风险控制、管理规范性等要素进行充分比较后确定优选的投资方向。如果手段正当、行为合法,则对平台间充分竞争和投资者福祉皆有促进作用。但本案中,陆智投公司系通过不正当的抢购服务获取两原告会员信息,故该行为缺乏正当性基础。
3.虚假宣传行为。陆智投公司在“掌上陆智投”微信小程序将“陆金所”列为推荐返利平台之一,以投资补贴奖励的形式吸引用户通过该小程序内的链接注册为两原告的会员,使投资者错误地认为以陆智投公司为媒介向两原告平台进行投资可获得额外利益,直接影响其对注册渠道地选择。陆智投公司虚构投资返利,借此吸引投资者通过陆智投公司设置的链接注册为两原告平台的会员,提升被告微信公众号等载体的关注度,属于虚假宣传。
法院判决
基于以上认定。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于2020年8月6日作出(2019)沪0115民初11133号判决:
一、被告陆智投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立即停止通过抢购服务干扰原告陆金所公司、陆金服公司债权转让产品销售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二、被告陆智投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立即停止涉案虚假宣传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三、被告陆智投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在“陆智投”微信公众号连续十五日刊登声明、消除影响(声明内容须经本院审核,如不履行,本院将在相关媒体公布本案判决,费用由被告陆智投公司负担);
四、被告陆智投公司自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赔偿原告陆智投公司、陆金服公司经济损失人民币220,391元及为制止侵权行为所支付的合理开支人民币279,609元,以上合计人民币50万元;
五、驳回原告陆金所公司、陆金服公司的其他诉讼请求。
至此,历时18个月,本案两原告的核心诉请获得一审判决的全面支持。
特别关注
法院
本案作为上海市法院系统“书状先行”庭审改革试点案例,得到了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的高度重视,由业界享有盛名的三位知产法官组成本案的合议庭,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主管知产审理的副院长金民珍担任审判长,知识产权庭庭长徐俊担任主审法官,知识产权资深法官姜广瑞也是合议庭成员之一,浦东法院优秀的知识产权法官徐弘韬提供审判支持。
业届
知识产权法律界也对本案予以的充分关注,全国各地多家律协委派了几十位律师从全国各地赶到上海旁听了案件的审理。
媒体
本案也得到了包括中央电视台、上海电视台、广东电视台、腾讯、网易、搜狐、澎湃、上海法制报、东方财富网、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杂志、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劳动报、知产宝公众号等上百家主流及新锐媒体的关注及报道,影响十分广泛。
虹桥正瀚知识产权法律服务简介

点击图片放大


本期负责律师
【8月20日】线上私享会已开启报名
识别二维码报名
推荐阅读
虹桥正瀚受邀为上海银行总行作民法典及线上消金风险管控法律培训
点击查看全文:
“2020年8月5日,虹桥正瀚倪伟律师等一行五位合伙人参加上海银行总行2020年第三期“法律合规大讲堂”活动暨银行业务专题研讨会......”

倪伟律师获聘为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复议委员会委员
点击查看全文:
“2020年7月30日,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行政复议委员会(下称“示范区行政复议委员会”)成立仪式在上海市司法局圆满举行......”

虹桥正瀚为中核浦原提供民法典系列专题培训
点击查看全文:
“2020年7月14日,虹桥正瀚合伙人姜竑律师于上海中核浦原有限公司讲授《民法典》系列专题讲座培训,中核浦原本部及各成员单位近170人在主会场及各分会场参加本次学习......”

虹桥正瀚为浦发银行总行提供法律培训
点击查看全文:
“2020年6月29日,虹桥正瀚律师事务所王正律师、钱前律师受邀为上海浦东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浦发银行”)进行......”
关于我们
特别声明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