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编,我找了这个人20年,帮帮我!”

前不久,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微信公众号编辑在后台看到了这么一则留言——


这个留言的人是谁?

他又为何要找这个叫袁玉柱的人?

二十多年过去了他们都有怎样的人生际遇?


留言的人,名叫李车。他曾几次试图去寻找那个人,但他不知道如何去找。他不记得那个人的具体通讯地址,只记得他叫袁玉柱,是江苏的,其余一片空白。


2014年,他曾在百度输入“江苏”、“袁玉柱”这几个关键字眼,网页里有个单位的任职公示名单里有这个名字。


但他一直不敢相信这个人就是曾经资助过他的袁叔叔!


直到2017年9月27日,他再次输入这几个关键字眼,网页里还是那个熟悉的名字!后来他想,是不是关注这个单位的微信公众号,再和小编或管理员取得联系就能找到突破口呢?


于是,他关注了江苏油田的微信公众号,在公众号后台写了一段寻人留言。他以为自己的问题不一定会得到关注,没想到油田微信号的编辑很用心,和他简单了解了当时的情况后要他等候消息。


编辑将李车的寻人留言发在油田两微宣传群里,并询问袁玉柱的联系方式,很热心地了解情况。


短短的一天时间,李车便得到编辑的回复,江苏油田确实有人叫袁玉柱,是油田的HSE总监,而且通过了解,他确实曾经加入过希望工程,资助过一个云南的孩子。


李车欣喜若狂,这个人真的是自己要找的袁叔叔么?


一段尘封的往事再度被李车亲手重启......



这世上,总有一些缘分会奇妙地存在。


一封20年前的信,见证了他们的缘分。


二十年来,这个云南孩子一直心怀感恩之心,希望能找到他的袁叔叔,向他述说一直埋藏在心底的秘密


二十年前,也就是1997年,李车在云南拉嘎小学上学,家境贫寒的他,学习异常刻苦。他渴望通过知识来改变命运。李车还有一个姐姐和两个妹妹,都在一个学校上学。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同时有四个孩子上学,对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是不小的经济负担。可是哪怕再穷,李车的爸爸妈妈也一直咬牙坚持给孩子上学,希望能够圆孩子的求学梦。


相比李车家,那时还有很多家庭是极度贫困的,他们的家庭连起码的孩子生活、学习都保障不了。所以,在那个年代由于主客观因素而辍学的孩子不在少数。


(李车小时候,左)


李车记得,那时班里有个拉祜族孤儿阿尔,学习也不错,可是由于没有父母供养,他一次次地面临辍学的可能!当时有个希望工程项目,就是专门资助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贫困孩子,圆他们的读书梦,而班里的这个拉祜族学生也享受了这个项目的资助。只是不记得是什么原因,这个拉祜族孤儿学生最终还是辍学了。


后来,班主任把这个名额给了李车,让他以这个辍学的拉祜族孤儿学生的名义享受资助,毕竟那时候老师觉得李车家里的经济负担是较重的。


(李车的小学)


面对宝贵的资助,李车心里非常感激。从老师那里得知,捐助人是袁玉柱。于是,他以阿尔的名义,给袁叔叔写了一封信。很快,袁叔叔也回信,鼓励他好好学习。


有了助学资助,李车一家度过了艰难的时刻,李车在对袁叔叔充满了感激之情的同时,还一直有着歉意之心。


随着小学毕业,捐助项目的结束,李车和他的袁叔叔失去了联系。

人们常说:天道酬勤,努力的孩子命运不会差。这以后,李车上了初中,高中,还如愿考上云南警官学院,成为一名警官。


(李车如愿成为人民警察)


光阴荏苒,一晃20年过去了,虽然李车家里早已摆脱曾经的贫困和窘迫,但他仍然惦记着袁叔叔曾经的资助之情,对袁叔叔的寻找也从未放弃过......


好事多磨,最终李车通过小编提供的信息加上袁叔叔的微信!他和袁叔叔交谈了很多,说起当年事情的来龙去脉,也表达了自己20年来的歉意,因为他并不是那个直接的受资助人。


听了李车的“替代故事”,袁叔叔并没有介怀。对李车的成长,袁叔叔非常欣慰。他说:这是他努力读书的结果,应该感谢老师和家人!


更让李车感动的是,袁叔叔发来一封信的照片,是自己当年用阿尔的名义写给袁叔叔的。


(当年那封信)


他记得,那是自己的笔迹。一时间,他热泪盈眶。


说起李车的成长故事,袁玉柱也非常感慨。他没想到自己当年的一个小小举动,成就了一个农村孩子的读书之梦。


(袁玉柱的一家)


袁玉柱自己也是出身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小时候生活在连云港东海县李埝林场大队。记得小时候上学的时候,学校都没有教室和课桌,就在树林里挂一个黑板,蹲在地上上课。家里有6个孩子,他是老大。虽然家里负担重,但是父母坚持供6个孩子读书。虽然生活压力大,父母仍然乐善好施,只要别人到自己家里,哪怕自己饿着肚子,也要给人家盛碗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袁玉柱影响很深。


袁玉柱学习刻苦,考上江苏石油学校,分到江苏油田。他工作勤奋,曾在艰苦的油田生产一线干过多年的采油队和作业队队长。他深知读书对一个贫困家庭的孩子的重要性。每次团委开展助学活动,他都积极参与。他说:最见不得孩子上不了学。


(袁玉柱工作照)


记得1995年,他在《中国青年报》上看到希望工程的活动启事,便主动汇款300元过去,参与活动。他当时一个月的工资才400元,并且还要帮助家里其他姊妹上学。


记得那时,中国青年报的工作人员还询问他,是要资助男孩还是女孩,他说,男孩、女孩都可以,只要能帮助孩子上学。


希望工程给袁玉柱联系资助的是云南拉祜族的一个男孩子,阿尔。他一直资助阿尔上完小学,并不知道李车后来替代的故事。期间,他收到李车以阿尔的名义写的信,他还特地回信,鼓励孩子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袁玉柱参加安全卫士巡讲时)


时光如流水,期间,袁玉柱从金湖搬家,妻子在床底下找了这封信。袁玉柱还特地保留,带到了新家。


二十年,这封信还完整无损地保留着。


上面,孩子用稚嫩的笔迹写道:“听老师给我们介绍说:‘在很远的地方,有好些叔叔、阿姨省吃俭用,用这部分钱资助贫困学生读书……’,现在我也享受这希望工程款,为了不辜负您对我的希望,我努力学习,奋发上进。上学期,我期末考试,平均分为90分。老师还特地表扬了我,我想这其中也有您的一份功劳,因为是您给了我二次读书的机会……”


二十年,李车再见这封信亦是感慨万分,他写下这样的一段话——《遗失的美好》,他说:20年很长,长到你都不记得那时候发生的故事的细节!20年很短,短到当你再次捡拾那些遗失的美好,记忆便不再模糊,而是那么清晰!当我看到袁叔叔还完好保留着我给他的信件时,内心无比感慨!那时真好,还能用简单的文字表达内心的情感,时光真好,还能留住这些美好,我真幸运,还能找回这份遗失的美好!


如今,当年那个云南孩子,上了大学,有了一份自己热爱的工作,还有自己心爱的她。


(李车和爱人)


2009年,李车在云南警官学院毕业后,如愿在云南省普洱市孟连县人民法院工作。今年,还被选派到孟连县娜允镇南抗村担任第一书记。


(李车在县人民法院工作时)

(李车在孟连县娜允镇南抗村)


这世界总有一些缘分还在继续,当前那个贫困家庭的孩子,如今学成归来,以满腔热情回报家乡。他说:他会将袁叔叔的家风传承下去,致力扶贫攻坚,让家乡的生活更美好!


(李车与姐姐、妹妹们)


缘,妙不可言

爱,延绵不绝


爱从来都是世间最亮的一道光

愿我们手手相连


将爱

传递下去


编辑:王庆辉 刘媛媛


乖乖隆地咚!全国技术能手江苏油田造

如何避免成为油腻的中年人?油腻怎么了?让我们油腻起来!

 十九大课堂知识答题(一)抽奖名单

油田吹响深化改革全面提速号角

油田机关大部制改革拉开序幕

我是共产党员和你一起战寒冬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