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指匠情挑》到《小姐》:终究是一场致命的冒险

2016-08-07 Wegmarken 深焦DeepFocus
从文学到电影:终究是一场致命的冒险 《指匠情挑》&《小姐》

作者 | Wegmarken (伯克利)编辑 | Silvia(成都)


Things are seldom what they seem. Skim milk masquerades as cream. - Gilbert
《小姐》剧照

即使入围戛纳主竞赛名单的消息刚公布不久,朴赞郁改编英国作家莎拉沃特斯(Sarah Waters)作品《指匠情挑》(Fingersmith)的新作《小姐》(Agassi / The Handmaiden)早就引起了各路媒体和影迷的急切关注。《指匠情挑》原著是擅长以19世纪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为创作背景的女同性恋作家莎拉沃特斯的第三部作品,2002年面世以来就不断受到各界好评,荣获英国文学界地位崇高的『布克奖』和『柑橘奖』提名,莎拉沃特斯也被《独立报》称为当代最具潜力的故事讲述者之一。2005年BBC一台将文字搬上了电视屏幕,由莎莉·霍金斯(Sally Hawkins)、伊莲·卡西迪(Elaine Cassidy)和艾美达·斯丹顿(Imelda Staunton)主演的三集迷你剧同样饱受赞誉,编剧之一的莎拉沃特斯在接受采访时坦言这部改编剧惊喜连连,『极度忠于原著,某些细节的处理令人惊叹不已』。对于自己的作品被改编成电视剧,莎拉沃特斯的态度虽然是 - 渴望在荧幕上看到跃动的文字是很多读者心心念念的期望,但这并非文学作品固有的宿命 – 但与此同时,她无法抑制内心的激动,坦言参与电视剧拍摄是人生中很重要的一段经历,看到自己创作的故事被实地还原和真实再现、能够与主创和演员交流讨论如何理解角色的内心情感发展等等都让她难以忘怀。而这次,朴赞郁这位以拍摄黑色诡异元素电影著称的韩国名导再次将目光转向了莎拉沃特斯笔下这段纠结的爱恨情仇,把故事背景从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转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日治时代的朝鲜。朴导一贯对血腥暴力和性爱场面不加掩饰的独特的手法融合这段充满悬疑性及压抑情欲的周密策划的情节,戛纳朴的再一次冲击金棕榈令人期待不已 ,究竟他会用什么样的风格来重新讲述这个在文学圈和电视剧界已经广为人知的故事?

《小姐》(Agassi / The Handmaiden)海报

原著作者莎拉沃特斯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她的横空出世带有些许不可思议。在成为作家之前,她是一个以教书和做研究为生的学者,第一部作品、即诞生于1998年的《轻舔丝绒》(Tipping the Velvet, 另一译名为《南希的情史》)更像是她为博士论文做相关研究后的顺时创作,但伴随处女作逐渐受到媒体界的关注,她的创作灵感开始了无穷尽的迸发,并一跃成为了备受瞩目的当代作家。她笔下的主角多是维多利亚时期的女性,讲述的是则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受社会身份压抑的单一性别群体自身对于情欲的探索,她在采访中谈到的,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文学界我们都很难找到详细记载这一时期的女同故事的文字的事实反倒给予了她更大的创作自由,基于史实的文学再创作融合她的个人情感经历(莎拉沃特斯本人是出柜女同志)营造的自主发挥空间催生了完成度较高的自我表达。她是历史小说家,而非历史学家,写的是升华于僵硬的时代里格外婉转动人的故事。《指匠情挑》是她于2002年发表的第三部作品,算得上她作家身份的突破之作,带来的不仅是商业上的成功还有批评界的广泛赞誉,这本书的面世使得莎拉沃特斯,这位以写维多利亚时期的女同小说的作家,瞬间变得炙手可热。莎拉沃特斯成名的现象是独特的,对速度之快的震惊之余,不得不啧啧称奇于她对时代背景和人物心理掌握的细腻到位和深刻有力。
维多利亚时期典型的女性形象是被动顺从的且在性方面缄默不语的,任劳任怨深居闺中无私奉献、贴着贤妻良母的标签从不招摇过市。家庭生活、母亲身份,是人们能联想起的一切。莎拉沃特斯抓住的是石缝中生长的绿芽,与伟大的维多利亚时期小说家遥相呼应,除去叙事风格和手段有着异曲同工之妙,独具一格的是她创造出的涵盖现代气息的女同戏码。维多利亚时期最为流行的是色情小说(sensation novel),夸张的带着疯狂和反派性质的故事设定在哥特式(Gothic)的乡间房屋内,年轻的女主人公总是面临着迫近而令人畏惧的风险,例如侦探小说家威廉 · 威尔基 · 柯林斯(William Wilkie Collins)最广为人知的《白衣女人》(The Woman in White)。而莎拉沃特斯,这个将眼光投向19世纪的阴森晦暗的当代作家,在此之余平添一种女性之间的难以捕捉但令人心跳加速的关系网,如同在玩弄一堆色情叙事,却能扭转出更为有趣独特而耐人寻味的篇章,将这群踏出禁忌之网的女性的欲望淋漓尽致地体现,正史研究中鲜为人知较少提及的边缘角色的点滴,在她的笔下摇身一变成为充满时代厚重感、极具代表性和探索力度的新素材。
小说《指匠情挑》封面

莎拉沃特斯的博士论文研究的是1870至今的同志历史小说,在那之后她便开始自主尝试同样风格的小说创作,但直到《指匠情挑》面世并受到批评界的肯定,她才意识到写作可以作为一项正式职业并以此营生。她坦言道,每每创作一个人物,她都难以自持地将自己放置到角色中去,跟随着情节发展心情起伏,比如每次在写莫德的视角,她都完全把自己当做莫德的身份来思考,常常被一个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封闭自己的欲望和天性的富家小姐的抑郁情绪缠绕多时,但得益于此,无论是看书的读者还是看剧的观众都能在理解故事时感受到更深刻更极致的心理细节。
故事的两个女主角有着悬殊的家庭背景,莫德与叔叔生活在一个大庄园里,富裕的叔叔可以被看做压抑的男权社会的一个典型代表,他穷尽一生做的事是收集和汇编色情小说,颇为扭曲人性的是他胁迫外甥女终日在图书室里为他和朋友朗读。这个角色的灵感来自于莎拉沃特斯在图书馆做研究时的意外发现,原型人物Henry Spencer Ashbee收藏了超过1600本的色情小说,甚至细致入微地将其分门别类。而苏珊,一个同样父母双亡的同龄女子,在一个贼窝里长大,对自己身世的唯一认知更像是不堪道出的耻辱,她的母亲因为谋杀而被施以绞刑,她的成长环境使得她得以见识了各式各样的强盗与流氓。将她们的命运联系在一起的是老流氓理查德,他希望利用苏珊去莫德家当女仆与她一起里应外合,骗婚莫德以继承她家族的大笔财产。而整个故事中将社会学中的越轨行为体现得最淋漓尽致的剧情便是莫德和苏珊之间发展出的真挚感情,设定在这充满人性的虚妄和阴谋论的精心策划和步步为营背景下,这份强烈动人的情感流露更显得与众不同。莎拉沃特斯说她终究是在写小说而不是在写历史,她最渴望发展出的情节总是诞生于最容易被忽略的角落,而最想做的事情便是体现这些被人习惯性遗忘的只言片语中蕴含的同样重要的价值和感动。讲述女性之间的爱情故事在那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几乎是不可见的,更不要提及男权社会中其他更为正统的文字流传形式了,当时女性之间的亲密关系通常被理解成格外深厚的友谊,这同时反映了女性被动的社会身份,甚至对女性心理的关注都是极为匮乏的,女性除了完成份内的社会和家庭义务外应当别无所求,个人追求被看作胆大妄为的私欲而被粗暴禁止。不过缺乏详细的历史记录也给予了莎拉沃特斯创作的自由性,只要是合理想象下的思维延伸都有着被广泛接受认可的乐观前景。而两位女主的身份选择也是极具时代特性的,莫德的设定源自于19世纪经典色情小说的创作主体,而苏珊则是从维多利亚时期的新闻报道中推演出来的,代表的是世俗的、凄切的、心酸的、痛彻的劳苦大众。一个家境富裕但备受束缚、生而绝望的贵族小姐,一个贫穷狡猾带着阴险诡计不怀好意的窃贼同伙,串起她们的是既望而生却但不免引人入胜的人性的阴暗面和真实残酷的下层社会和生活真相。
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

故事的写实程度是令人惊诧的,首先是时代背景,即维多利亚时期一个鱼龙混杂的市场,位于伦敦南部的Borough,在19世纪(故事发生于1962年)这里有超过50000名市井小民。汇聚小偷、窃贼及各种身份卑微行为粗暴的罪犯,是维多利亚时期下层阶级的缩影,但正是在这个以危险的丑闻著称的街区内诞生了不少为人津津乐道的趣闻。值得一提的还有故事涉及的维多利亚时期各种神秘阴森的非常态机构,例如救济院、监狱、疯人院,这些在大众眼里较为离经叛道的元素像被玩弄于鼓掌间般被编制在时代大网中,然而实质上谈及灰色元素不过是对无奈、压迫、束缚的时代宿命的必然体现。这是一个口无遮拦的窃贼横行霸道的世界,这是一个因欲求不满导致的色情文化当道的时代,与之相对的是一种对书籍近乎狂热的情怀,矛盾体鲜明的存在不会赤裸裸地和历史学家笔下的严谨比肩而立,而是在小说家的文学建构下熠熠生辉。
维多利亚时期的伦敦,同时是无底线的情感虐待和迫害与贪婪的人性罪恶和无情同床共枕的温床。莎拉沃特斯,这位被卫报评价为当代柯林斯的小说家,则适时地在《指匠情挑》中逐步揭示了这个小窃贼、收容所和令人触目惊心的激情穿插交错的世界中最核心的元素。实际上,英文原名Fingersmith指的就是具有天赋的窃贼,擅长运用自己的手指做不正经的勾当,后来普遍被引申为擅长偷窃之意。而选用这个词汇最明显的指代便是故事里罪恶的源头,男性角色理查德,伪装高贵的绅士的背后实则是有着不可告人密谋的猥琐小人,为了 实施自己的诈骗计划不遗余力。
除了时代元素,另一个标签便是女同。这个极度缺乏认同感的群体给人的普遍印象是在总在不遗余力地寻找传达自己思想和诉求的代表性声音。作为一名女同性恋者,莎拉沃特斯从不否认生活体验对写作的重要性和启发度,但她同时也受到不少其他作家的间接影响,包括作品直接表现女同情节的作家如玛丽 · 雷诺特(Mary Renault),也包括倾向于含蓄地提及性取向的隐晦之作如享誉盛名的弗吉尼亚 · 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意识流文字。然而早期涉及女同的作品往往指向悲剧的结尾,要不是以自杀结局,就是迈向苦闷的深渊,长久而有着乐观前景的感情更像是个虚幻的渴望 。而莎拉沃特斯的反其道而行之已自成一派,她笔下那些备受时代束缚的女子大部分都有着充满希望的结局,即使没有清楚地交代,但给读者留下的极大的畅想空间往往伴随着主角对新生活的企盼与向往。她想表现的是同性间情感的正常和自然,人物难以抑制、自然流露的情愫具有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导向。
BBC短剧《指匠情挑》

BBC于2005年改编的同名电视剧可以算是巨大的成功。电视圈里以女同为主线的作品本身就屈指可数,每一部作品的面世都算得上具有时代标志的重要事件。1990年同样是英国制作的第一部女同题材的电视剧《橘子不是唯一的水果》(Oranges are not the Only Fruits)的出现是最初的分水岭,虽然没有能引起风潮,但一定程度上呼唤了对这一群体更多的关注和理解。而莎拉沃特斯可以算是女同电视剧改编界的红人,2002年BBC曾将莎拉沃特斯的处女作《南希的情史》改编为迷你剧,但受到的反馈褒贬不一。不可否认BBC这样的主流电视媒体拍摄女同电视剧是兼具勇气、魄力与远见的突破,同性恋群体的反应更多的则是难掩对细节修改过多的失望。三年后,BBC再次将目光转向了莎拉沃特斯的小说,《指匠情挑》的面世明显更令人欣喜,取代质疑的是普遍赞许,一方面得益于电视剧本身的质量提升,谈不上无可挑剔,但对原著的极度忠诚、演员细致入微的表演以及对时代的完美还原瞬间跃升为被不少人心中的经典之作,另一方面则源于大众态度的转变,即如火如荼的同志平权运动带来的开放自由的风气孕育的社会土壤,具体体现在对性描绘场面的愈加宽容以及对讲述发生在19世纪的英国的女同性恋故事的接受度的提升。
不得不提的是电视剧对故事时代背景极高的还原度,开头几个镜头,包括维多利亚时期古建筑、混迹了三教九流的兰特街等,立马将观众带回一百五十年前的伦敦。而对原著中极具引申义和探索兴致的细节把握,例如在小时候的苏珊专注地看绞刑场面、莫德生活过的疯人院里骇人的铁门、苏珊擅长的纸牌算命、莫德给众人朗读色情小说等等,都是独特而深刻的时代烙印,这些带有神秘悬疑色彩的元素将故事衬托地更为丰富真实,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同性恋故事,而是糅杂了时代沧桑的悬疑剧,巧妙的情节设置在精致的改编下更加引人入胜。然而在这个重重谎言重叠交替使得真相深不可测甚至让人开始怀疑人性的基调中,观众总会时不时被突如其来的情节变动惊诧,故事走向的多样性和不可预料远不是一个爱情故事足以承担的。BBC又一次用粗粝的画面感娓娓道来一段谜团版的情节,精巧的黑色艺术把仅存的对善的期许片甲不留地撕碎,而重塑的过程则完全依靠观者的自我挣扎。讲述这个故事又一次作证了这样一个道理:写历史是一个复活死者的过程,而成功的拍历史则让这个鲜血淋漓的死而复生的痛苦性更为栩栩如生。演员们可圈可点的表演也为该剧增色不少,第一集刚开始就简要交代了两个女主角完全不同的生活境遇和成长背景,莎莉·霍金斯饰演的苏珊生长被绝望和阴暗笼罩的孤儿院里,从小被训练成以小偷小摸为生的窃贼,而伊莲·卡西迪饰演的莫德则是上层阶级备受压抑的小姐,苏珊自由幽默的下层市民性格和莫德时刻紧绷的严肃紧张感形成鲜明对照,一开始就将人物特性深深植入观众的脑海。随着故事不断推进,莫德的天性渐渐得到释放,在与苏珊说笑和跳舞的时候难得露出的羞涩的笑容虽然仍有些勉强和拘谨,但着实让人体会到了微妙变化中的不同寻常。艾美达·斯丹顿饰演的假伯爵则是将两人联系起来的关键人物,正是他的计谋凑成了两位女主角的相聚,无论是色情小说读书会初次露面的故作高雅,还是在计划受阻时的恼羞成怒,都无比真实到位。与其说是某个具体人物,这个形象更应是维多利亚时期男权压迫的缩影,对莫德的态度从有所求的奉承到得逞后的为所欲为,对苏珊的苛求欺骗和胁迫顺从,具象地体现了一副栩栩如生的社会讽刺画作,不动声色地刻画出这个关乎爱、欺骗和背叛的女同故事背后更令人心酸和倍感凄凉的时代。
《指匠情挑》剧照

《指匠情挑》比起《南希的情史》为人称赞的是对原著的忠实还原,剧情的缓缓推进为人物性格的充分体现留下了更多的发展空间,除此之外,背景、服装和表演都有着更高程度的真实,莫德和苏珊之间情绪的变化细微到极致,观众随着两人关系的紧张感加剧而心情起伏,这一切均在展现情欲的床戏、在压抑不安却仍不失浪漫感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里达到高潮。第三集则是悬疑主导的戏码,随着一个个谜团的揭晓,震惊之余,巧妙的情节设定和激烈的戏剧冲突成为了全剧的点睛之笔。当苏珊最终回到兰特街,所有的疑惑和互相揣测都真相大白,以刺死理查德落幕的结局一定程度上安抚了电视机前一群渴望大团圆结局的观众,极强的戏剧性在最后一刻再次达到高点,呼吸急促之余时而释然时而耿耿于怀。虽然不可否认有些具体经过没能清楚交代,比如苏珊之前在疯人院的经历、逃离及回到兰特街的合理过程等,但绝大程度上并没有影响到全剧的完整性和久久缠绕而挥之不去的叹惋。当然如果对细节深入追究,看剧后再一次回归原著扣人心弦的描述文字必然会有一番更为深刻的感悟。令人欣慰的是全剧最终乐观的结局,即使有着太多对人性黑暗、贪婪和伪善毫不留情的揭露,这升华于灰暗之中充满能量感和无限畅想的结局终究回归到历经劫难而最终得以重生的确幸。不得不提的是,剧中女主之间的感情总给人一种奇妙的感觉,即这并非刻意安排的同性情节,正如其他莎拉沃特斯的文字一样,虽是女同故事,但情感偏向总是要落到这样一个感性的圈套:这份感情的孕育是偶然而不经意的,即使大家都心知肚明女同戏码她创作最重要的主题之一。
《小姐》剧照

而这次朴赞郁的大胆改编给所有的既定元素纷纷打上问号,他把故事背景移到了1930年代日治时代的朝鲜,讲述的是发生于继承巨额财产的贵族小姐(金敏喜 饰)、觊觎她家族财产的假伯爵(河正宇 饰)和受聘于假伯爵去给小姐当女仆的少女(金泰璃 饰)之间的情感和利益纠葛。纪念入围主竞赛单元而发布的新版海报给观众的第一直觉的是浓重的传统气息,棕黄色的古风浓郁的画布布满了松柏,插画风格跃然纸上,人物角色穿梭其中却完全不抢镜,掩映地穿插甚至片名都被松柏叶遮掩,其中最夺人眼球的是一株樱花树,不鲜艳不夺目的粉色是整幅画中唯一的亮笔,但右下角悬挂在书上的红衣女子又让人感受到命运的凄凉气息,有着与原著和BBC迷你剧一样的忧伤却又跃动着令人浮想联翩的东方韵味。
虽然莎拉沃特斯也在编剧列表中,但韩版《指匠情挑》预计做的改动是难以预计的,比起BBC迷你剧『忠于原著』的评价,朴赞郁下的功夫更多是思考如何滴水不漏而独具匠心地把故事移植到传统亚洲国家的背景设定中,创新是情节上的细微改变也是主题上的不同侧重。首先,原著和BBC剧中对于出生之谜的玩弄被删减,相对之下男主的戏份增加不少,这个以罪恶的阴谋被人记住的老流氓似乎有一个更为积极的形象设定。朴赞郁坦言在他完成最终剧本后曾给莎拉沃特斯过目,后者建议他,新作应该更偏向于受《指匠情挑》启发,而非简单地基于原著改编,是对相似主题的深度探索将他们联系起来而非情节上的一致性。朴赞郁一贯的作品主题都是偏沉重的,谈及的色情、欲望、复仇都可见一斑,正如他的名声确立很大程度上离不开最初的复仇三部曲。而《小姐》对朴赞郁的吸引力,则来自于对禁忌之爱的探索,除了特定的时代背景,这种人与人之间微妙却又撕裂的虐心挣扎在挑战之余引发的对至关重要的人性议题的关注具有令人欲罢不能的致命吸引力。朴赞郁坦言,他对剧情的主要兴趣在于探索故事线索中与生俱来的本质意义上的性欲,『比起因谈及性而感到羞愧,这更是一个关于渴望色情和享受性欲的故事,实质而言是从内疚感中挣扎和解脱后的释然。』
《小姐》剧照

在此前关于《小姐》的采访中朴赞郁曾提及自己的关注重点与人生经历的关系,作为一个生长在天主教家庭中的无神论者,他不认为自己对罪恶、内疚感、欲望等主题的兴趣源自家庭,但不可否认的是韩国的天主教不同于西方着重强调罪恶与自省,而是以一种更为进步和开放的形象存在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对世界的最初认知。朴赞郁坦言他的内疚与自己没有积极参与韩国八十年代的抵抗运动的遗憾密不可分,也因此他的电影中多多少少体现了人生轨迹中的缺憾和为了弥补而做出的探索,在他的电影导演职业生涯中,从未停止过对压迫的社会现实的深度挖掘、果断发声和直面挑战。而《小姐》这个披着同性电影外衣的电影,糅杂了阴谋论与真性情,将压抑、情欲、仇恨与原谅这些矛盾的对立体放在一个空间内任它们碰撞摩擦,注定将是朴赞郁的又一首黑暗之诗,但不可否认的是打造如此细腻的女性题材,发掘复杂多样的心理变化和对情欲的抑制和渴望对他而言是一项新的艰巨挑战,故事中映射的人性中的光芒将如何被掩盖、如何被践踏、如何再次夺目重生,还有待戛纳首映最终揭晓。

-FIN-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杜琪峰 | 杨德昌 | 王小帅

杜蒙 | 沃尔纳·赫尔佐格 | 罗大佑 | 文晔

安纳西动画影展 | FIRST电影展

多伦多电影节 | 上海电影节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广/合作/活动请添加微信号
——clumsycl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