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静止的运动与疑似主观视点的运用 :浅谈《皮罗斯马尼》的剪辑

2016-08-25 沈念 深焦DeepFocus
浅谈《皮罗斯马尼》的剪辑GMT








語言功能限100個字符

: : : 關閉


作者 | 沈念(东京)

审读 | 谭香山(巴黎)编辑 | Kerin(天津)

《皮罗斯马尼》是一部画家传记片,讲述尼古拉·阿斯拉诺维奇·皮罗斯马尼什维利漂泊、孤独又悲剧的一生。


本文将从静止的运动与疑似主观视点运动这两个方面,浅谈本作出色的剪辑手法。


以下将以四段文本分析为例。
1
皮罗斯马尼的友人在店内张罗的全景镜头,友人听到皮罗斯马尼的怒吼后抬起头(图1);
图1
画面切换到皮罗斯马尼冲进店内的全身镜头(图2)
图2
画面回到图1;构图轻快地切换为友人的腰上镜头(图3),友人询问皮罗斯马尼;
图3
下一个镜头是皮罗斯马尼(构图转换为更为靠近的膝上镜头)向友人述说自己的委屈(图4);

图4


回到图3,友人不以为然的样子; 再度切回图4,恼羞成怒的皮罗斯马尼向友人提出绝交。


按照一般的剪辑习惯及逻辑,下一个镜头应是继续维持正反打展现友人的反应,然而本片的剪辑却脱离这一惯性思维,直接跳跃到一脸阴郁独自守在柜台的皮罗斯马尼(图5)。
图5

对于二人争吵、最后友人夺门而出这一过程的省略有两个优势:第一,避免俗套的冗长。既然直接连接图5,观众也可以依靠想象力在自己脑海中补完被省略的部分,那又何必事无巨细地一一描绘?利用固定镜头间的跳跃式剪辑,不仅让全片节奏简洁紧凑,更是提示了某种「静态的运动」(这一概念将在第三节进一步解释)。


第二,这其中暗含着悲伤的讽刺。本节最初列举的一连串正反打有着主观视点的特性,皮罗斯马尼眼中的友人与友人眼中的皮罗斯马尼之间的构图亦有对称性。而图5的贸然出现直接打破了这一格局,甚至可说是利用这种规律的打造与打破,达到「疑似主观视点」的效果(这一概念将在第四节具体说明)。换言之,图4与图5之间的无缝衔接让观众产生一种皮罗斯马尼在自我审视(自省与自怜)的错觉,仿佛过去的皮罗斯马尼与未来的皮罗斯马尼进行了一次直接对视。
2

关于静止的运动,首先想要提出的议题是:绘画与照片中是否也有「运动」?虽然运动的有无,是许多理论区分绘画、照片与电影这三者概念的一个重要依据,但依笔者拙见,静止的形态中也隐藏着运动。
举一例,罗伯特・卡帕的争议之作《倒下的士兵》捕捉了士兵中弹倒地的瞬间,即运动中的一瞬。这静止的一瞬中,暗含着「倒地前」与「倒地后」这瞬间前后的变化过程即运动。时间的运动使过去、现在、未来不断混合,失去明确的界限。正是时间的这一特性,使静止的绘画暗藏运动的力量,而这种力量又通过固定镜头间的跳跃式剪辑得以展现。
以电影场景为例,皮罗斯马尼独自行走在乡野(图6),摄像机保持构图的稳定的同时追逐他的运动(画面虽然在动,却保持着安定的相对静止);
图6
随后画面切换到在乡野奔跑的白衣少年(图7),与图6采取相同的构图与摄影手法;画面切回图6;又回到图7的景象,但画面的安定被破坏,少年一路奔跑,偶遇黑色牧羊人与黑色羊群、白色牧羊人与白色羊群等介于现实与虚幻之间的景象,最后在一间木屋前驻足。
图7
一对夫妇(疑似皮罗斯马尼已故的父母)从中走出(图8);
图8
镜头切换为夫妇俩的二人全景(图9);
图9
画面回到三人全景时,白衣少年的身影已为皮罗斯马尼替代(图10)。
图10
通过图8到图10的剪辑(固定镜头之间的切换),影片完成时间与空间的跳跃与紊乱,打破过去与现在、虚幻与现实的疆界。一切界限在静止画面的切换间混淆,成为暧昧模糊的混合体,其中含有无限可能的、自由自在的运动。

3

本片的第二大特点为疑似视点镜头的运用。视点镜头即利用「看与被看」的呈现,描述人物的主观视角。


而本文中之所以用疑似视点镜头这一词语,则是因为导演通过艺术处理的手法,扭曲了视点镜头的常态,从而放大人物的情感。


比如,皮罗斯马尼在酒吧买醉,去店门口散心时路过一辆马车,这时以一组视点镜头(图11与图12)第一次提示中景的皮罗斯马尼(看的主体)与中景的马车(被看的对象)之间的距离;


图11

图12


画面回到图11(看的主体),随即衔接的镜头却是马车上一位母亲给孩子喂奶的中景(被看的对象,图13),图13中距离的忽然拉近显然不是故事世界中实际发生的,因为下一个镜头是皮罗斯马尼落寞身影的远景(图14),通过皮罗斯马尼与篱笆之间的距离,我们可以判断,或许图14才是皮罗斯马尼与马车之间实际的物理距离。

图13


图14


换言之,图12与图13中看的主体对于被看对象的接近并非真实,而是始终处于幻想层面。以疑似视点镜头呈现的幻想距离,扭曲观众对现实距离的认知,让观众与皮罗斯马尼产生通感,放大他对家庭的渴望之情,却又在最后以图14揭示残忍的现实:原来皮罗斯马尼离自己的梦想如此之远,仿佛相隔一生。
4
同样的手法在皮罗斯马尼穷困潦倒、沦落街头时再度被使用。

他从一户人家的窗户望向屋内(图15);


图15


下一个镜头是屋内一面挂满照片的墙(图16);

图16


到此为止都是十分普通的视点镜头,然而镜头忽然开始缓缓拉近,直至一张全家福位于画面中央(图17);


图17


而这是人眼所不具备的机能。


此处显然也是通过疑似视点镜头的运用,强调孤身一人的皮罗斯马尼对于家庭温暖的向往。
综上所述,静止的运动与疑似视点镜头的剪辑手法贯穿全片,将画家皮罗斯马尼的孤独与痛苦映照得分外刺眼。

点击关键词查看往期精选

宫崎骏 | 哈内克 | 戈达尔

路易·马勒 | 岩井俊二 | 大岛渚 

今敏 | 原节子 | 乔治·米勒 

是枝裕和 | 玛格丽特·杜拉 |




我们在全世界和你看电影

深焦DeepFocus是成立在巴黎,成员遍布世界各地的迷影手册,提供欧洲及北美的最新电影资讯和批评。同时,我们也是全球各大电影节和电影工业的深度观察家。
长按上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推广/合作/活动请添加微信号
——clumsycleo——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