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时尚设计师加双金马影后,这部处女作不得了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19-05-05


写在前面:


第41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影片《蕃薯浇米》入围本电影节The Third Age单元,并于莫斯科当地时间4月24日举行了全球首映。


《蕃薯浇米》由第二届“青葱计划”五强叶谦导演,李少红监制,两大金马影后归亚蕾、杨贵媚担任主演。讲述的是寡妇林秀妹抚养两儿成家后,发现自己曾经“被需要”到现在“无关紧要”的现实转变,她陷入疑惑。而小她十岁的唯一老姐妹青娥的突然离世给了她巨大触动,已过七旬的她决定要在死神来临之前再次证明自己价值与存在感。在人的帮助下,在“魂”的引导下,在“神”的指引下,她挑战了一项不太可能的任务。在寻回丢失的自我的过程中,林秀妹重拾回家人们的再度重视的愿望真能如愿成真?此前,影片在第二届平遥国际电影节-发展中电影计划中,获得“无限自在荣誉奖”。


《蕃薯浇米》是一部充满浓郁亚洲人文气息的艺术电影,舒缓优雅的镜头设计与平实浓烈的奇特地方配乐带来了颇具反差的视听感。导演探讨了在“人”,“神”,“魂”共同组成的中国闽南独特社会伦理结构,看似荒诞又情意满溢。而电影片名“蕃薯浇米”则指福建闽南百姓的日常饮食——地瓜稀饭,寓意着生命的真谛也藏于平凡日常之中。


导演叶谦1987年出生于中国福建泉州市,是内地一位具有跨界属性的青年导演,其本职工作是一名时装设计师。叶谦曾获得法国ESMOD时装学院(中国区)最佳女装设计,美国CNN电视新闻曾报道过他的时装设计介绍。2016年叶谦曾入围美国《福布斯》杂志Under30Asia亚洲青年先锋(艺术榜单)30强。


在《蕃薯浇米》进行自己莫斯科之旅之前,深焦DeepFocus对导演叶谦进行了独家专访。


《蕃薯浇米》导演叶谦(右三)与摄影师中伟(左三)在莫斯科国际电影节首映现场与观众交流


策划、采访 | Totoro

编辑丨往事如烟

 

深焦:影片的整体风格给人一种平和的、温情的观感,很多场景即使发生在海边,也没有风没有浪,就像影片的第一个镜头,柔缓的、有种心如止水、归于平静的感觉,就像“蕃薯浇米”(在北方叫做地瓜稀饭)的味道一样。想问片名源于何种立意?

 

叶谦:“蕃薯浇米”取自泉州惠安闽南语“地瓜粥”的音译。我很喜欢它的汉字面意:有水就有草有米。人们总期望在生活中探寻各种意义,而生活本身的意义其实就如“蕃薯浇米”般朴素简单平淡。因此“不悲不喜”反而才是体验生活的正确打开方式。

 

《蕃薯浇米》剧照


深焦:看完影片我最大的感触是人的情感的传承是向下的,母亲眼里是儿子,奶奶眼里是孙子,成家的儿女眼里都是工作和“小家”顾不上父母。就是影片简介里那句最关键性的“被需要”到“无关紧要”(被忽视)。您是怎样处理这种情感的?

 

叶谦:中国式的亲情关系很特别,看似平静表面之下常有涟漪暗涌。当亲情伦理与情感责任交织在一起,对错已变得没那么重要。我不想以“卖惨”来呈现被忽略的老人的状态,反而想以纯真而感性的视角去探究她的内心波澜,以此去尝试理解剧中的每一个人物。

 

深焦:您的剧本(导演作为编剧之一)成型于“第二届青葱计划”的五强作品,但您本身是非科班出身的教育背景,剧本写作之初是出于何种创作初衷?是什么触动了您一定要讲述这个故事?

 

叶谦:我是一名时装设计师,跨界写剧本拍电影是一个奇妙而难得的体验。我很感激中国电影导演协会“青葱计划”,感谢我的监制——中国著名导演李少红——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去拍一部这样的老人电影。《蕃薯浇米》剧本是我在北京电影学院和好友瘦肉(SOLO)一起进修的结业作业,故事来源自我老家闽南农村的很多老阿婆们:她们一面积极乐观地教育子孙,一面又消极悲观地阐述自身“活着就是坐着等死”。这种自我看法的高反差令我想更多地了解并构建关于她们生命最后时光的故事。

 

深焦:“青葱”时期,您的剧本指导老师梅峰(戛纳电影节最佳编剧获奖者《春风沉醉的夜晚》)具体给您提出了哪些意见与建议?剧本较之参赛之初,在此过程中做了哪些调整与修改

 

叶谦:梅峰老师是一位睿智、独到、细腻的电影创作者,他在编剧与导演上的经验给了我很大帮助:他将我剧本中的主题与立意再拔高,将剧本中最重要的人文情感、戏剧冲突、诗意表达都言简意赅地凸显强调。我很感激他对于我这个新手外行的每一分耐心。

 

深焦:影片的制作班底和演员阵容十分强大:双金马影后的演员阵容(归亚蕾与杨贵媚);李少红监制、出品人之一贾樟柯、梅峰担任剧本指导、杜笃之做声音指导,这个班底是如何搭建起来的?您之前似乎又试图找过非职业演员,最后又是怎样决定下这个阵容的呢?

 

《蕃薯浇米》剧照


叶谦:其实在《蕃薯浇米》剧本下笔之前,归亚蕾老师就是我心目中“林秀妹”的不二人选。而在写完剧本之后,“青娥”这个角色我也全程以杨贵媚老师的样子在脑补。在没有“青葱计划”的正式介入前,我想的是全素人阵容出演。何德何能我这个新手导演能有幸与这么棒的演员携手合作。在此再次感谢李少红老师,她以监制的无私、包容、尊重为这个电影码到了我梦寐以求的机会与演员阵容;还有制片人侯晓东与申申召集的很棒的制片与拍摄团队。没有他们的努力和付出,《蕃薯浇米》的拍摄不会这么顺利。

 

深焦:影片的地域特征十分明显,采用闽南语作为对白,拍摄地是泉州,您本人祖籍也是泉州,将泉州设置为故事发生地,出于何种考量?对您来说,泉州给您怎样的视听的电影感?想呈现给观众一种怎样的感觉?

 

叶谦:我是泉州人,用闽南语作为对比在情感更为自然真实,而《蕃薯浇米》也是中国大陆第一部闽南语电影。闽南语中给大众构建了一种“陌生的熟悉感”,像泉州的被保留至今的人文传统与民俗建筑,藏着纯正悠远的中国文化精神。

 

深焦:您是学美术出身,是服装设计师,在本片中演员的服装也很用心,归亚蕾的头巾特别瞩目:红色,粉色,蓝色,黑色。头巾色彩的变幻是否有所指向?(有没有关于情绪的外化&人物心境的指向?还有雨伞颜色的变化)

 

叶谦:很感谢你注意电影中的色彩运用。色彩确实是《蕃薯浇米》重要的外化情绪象征。

 

《蕃薯浇米》剧照


深焦:影片中的配乐恰到好处,很温情脉脉。想问关于配乐是一个怎样的创作过程?电影配乐徐林,也是泉州人?插曲(《恰恰恰》《尚好的光阴》)有您自己填词,徐林作曲,歌词也很切题。

 

叶谦:徐林是我作为时装设计师的御用秀场音乐人,我们已合作长达五年九季,因此先前累计的默契也令我在未开拍前就找他担任《蕃薯浇米》的配乐工作。我喜欢徐林在音乐创作上的自由无拘束,他没有科班出身,因为我提什么要求在他那里都有可能给我想要的答案。我们加入了很多音乐元素进《蕃薯浇米》:有民谣、古曲、南音、歌仔戏;也有电子、爵士、舞曲、吉他……归亚蕾老师还特别演唱电影主题曲《尚好的光阴》,歌词里投射了我对林秀妹、青娥、阿水师等所有剧中人物的情感。杨贵媚老师也特别献唱了一首古曲乞歌。

 

深焦:听闻青娥去世的噩耗后,有一段接近半分钟的倒着拍摄秀妹独自走在芦苇地里的场景,为什么会选择这种拍摄方式?

 

叶谦:有一种告别,叫不告而别。这是最痛的离别。因此在拍摄这场戏时,我和摄影师Joewi Verhoeven讨论,我想以下坠、失重的方式来表达这种悲痛的情绪。最后这场戏在大屏幕上的效果让大家都很满意。

 

深焦:有几处采用虚焦镜头(后虚焦)拍摄的如梦似幻的场景,营造出虚幻、奇异甚至带有些怪诞,为什么会有这种表达?

 

叶谦:生活里不是只有现实,也有超现实的部分,就跟虚焦镜头一样。它让我们偶尔跳脱出生活本身。

 

《蕃薯浇米》剧照


深焦:这种奇异,或者说是灵性与神谕的观感也同样来自于情节内部。看完影片有一个最大的好奇点,秀妹是那种迷信的老奶奶吗?感觉她很虔诚的也信菩萨,也信土元师,其实是想问一个关于风俗与信仰的问题,当地有何具体的信仰?土元师是来源于道家?

 

叶谦:这个问题大家可以在电影中找到各自不同的答案。我想有信念地活着,会比一切都看破要好些吧。

 

深焦:您会如何定义本片的类型?有在其他文章里看到过“剧情/奇幻/歌戏”的标签,您觉得这种定义准确吗?如果不够准确,您会选择何种定义?

 

叶谦:如果以当下中国的电影类型来讲,开玩笑说我们电影是部老妞电影(对标小妞电影)与夕阳电影(对标青春片)。它从剧本、演员表演、镜头、配乐、演唱、美术等方方面面倾注了电影团队很多人的心血。我希望上映之后,会有人评价《蕃薯浇米》是一部诚意十足的艺术人文电影。

 

深焦:哪位导演对您影响最深或者是哪位导演的创作风格是您比较欣赏的?

 

叶谦:我很敬佩蔡明亮对拍人的偏执,欣赏李沧东的电影人文观,最爱的阿彼查邦电影的自由和浪漫主义。

 

导演叶谦


深焦:哪位导演或是哪部作品对于本片的影像风格影响较大?(心中的对标片?是否借鉴和参考了一些其他的作品?)

 

叶谦:中国电影环境下鲜有关于老年女性的题材。关于老太为主角的电影,日本有熊井启的《望乡》、韩国有李沧东的《诗》、法国有迈克尔·哈内克的《爱》。我希望咱们中国也有一部描写“老少女”的人文电影,她们的真实内心一样有着不输年轻人的浪漫与惆怅。而《蕃薯浇米》就这样是一部关于中国社会人口老龄化的寓言电影。希望借由这部电影,我们每个人都能更优雅、坦然地面对与接受“衰老”。



-FIN-

深焦DeepFocus为网易号签约作者




点击图片查看往期精选



今年戛纳主竞赛的第一篇影评

这里是众生的地狱

娄烨和情欲中时代

娄烨,一个时代的废墟

《复联4》预售搞瘫了北美院线和票务网站!


欢迎为深焦口碑榜投票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