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战》越拍越差,美国社会要负全责?
距离
第四届影评大赛
初选截止
还有18天!
幽灵的威胁:记星战前传诞生的时代背景
文 | 刘青(星球大战中文网ID:staylight)
编辑 | 黑武士
距离《星球大战:新希望》(即时间点上第一部《星球大战》)上映22年后,乔治卢卡斯(George Lucas)于1999年推出了由他执导地该系列作品的最新一集——《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这部作品在《星球大战》经典三部曲(Star Wars Classic Trilogy)(《星球大战》经典三部曲包括1977年上映的《星球大战:新希望》、1980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1983年上映的《星球大战:绝地归来》)之后开启了新的篇章,也是前传三部曲的当头炮。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海报
由于新的三部曲讲述的是星战体系中共和政体的覆没以及帝国体制的建立、同时也讲述了经典三部曲中的英雄人物——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的父亲安纳金天行者(Anakin Skywalker)从原力的光明面堕入黑暗面,成为黑武士Darth Vader的悲剧历程。前传1作为这一系列戏剧化事件的开始,其片名的副标题——“幽灵的威胁”隐喻了潜在的危机:一种令人恐惧的力量正不断积聚、在一系列事件运行过程中经过量变的发展,最终产生质变的负面影响。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中的欧比旺
这种黑暗力量不为个体或组织所了解,而未知性正是它令人恐惧的地方。我们知道,《星球大战》系列电影的故事内容一直都和美国以及西方世界乃至全球的发展密切相关,而《星球大战前传:幽灵的威胁》这部电影创作、投拍、发行、放映所贯穿的20世纪90年代,是人类历史上一段难得的和平发展时期,这一时期乐观的精神在全世界尤其是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世界中极为盛行。
既然星战与世界发展的当代历史有着密切的联系,也就意味着作为创作者的卢卡斯发现了这幽灵般的存在,而他究竟在这盛世景象下看到了怎样的威胁呢?
这一切都得从1980年代说起。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剧照
20世纪80年代西方世界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各方面的变革(参见《现代神话:记星战诞生的时代背景》),促使这些国家的发展又进入一波高速成长期。与此同时19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使得自启蒙运动、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以来所宣扬的自由、民主的思想日益成为普世共识,以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思想为基础的“华盛顿共识”成为了拉丁美洲、东欧国家和俄罗斯实现经济改革、摆脱经济困境的核心理念。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剧照
同时随着互联网在上世纪90年代进入商业化应用,互联网如同过去的公路、铁路一样,成为了新时代的信息“基础设施”。这种新的信息通路没有国界的限制,使得信息与资本、商品、服务、人才一样,实现了全球化的自由流动,资源在全世界得以自由配置,全球一体的格局下形成了史无前例的1990年代繁荣发展的盛景,“历史的终结”就在眼前。
一
经济、政治、文化领域:”黑暗面”的不断积聚
在这一片盛世的景象下,往往隐藏着潜在的、过度发展的产业、组织和机构,它们有可能成为未来负面力量(黑暗面)的存在,以破坏天平的平衡(原力的平衡)。
在经济方面,随着金融自由化进程的加快逐步形成了金融业一手遮天、大而不倒的局面,而贸易投资的进一步全球化则让跨国公司将触角伸及到我们这个世界的各个角落,一个超国家的经济体正逐渐形成:该经济体一方面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一方面又能左右全球政经的局势、促使社会阶层日益分化。以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为例,伴随着金融自由化、资本的跨国高速流动,一个超大规模的对冲基金就可以造成当时高速发展的多个东南亚、东亚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剧照
与此同时,在很多领域逐渐形成“马太效应”的局面,即强者愈强、弱者愈弱的态势:尽管美国经济在1990年代经历了“低通胀、高增长”的发展局面,但贫富差距的日益分化却从1980年代里根时代就已初见端倪,幽灵般的存在一直伴随在人们身边。
经济上的过度自由化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政治上的改革:自里根总统、撒切尔夫人于20世纪80年代开启政治新保守主义改革以来,西方各国政府在调控市场方面的作用已逐渐降低。与19世纪中后期的西方世界的发展类似,自由竞争的市场环境最终形成了寡头垄断局面,而此时的垄断企业的触角已不仅限于一国之内,而是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的深入,成为国际垄断企业。与此同时,由于政府权力的缩小,为了特定利益而存在的政治说客也逐渐成为影响政府政策的重要力量,对美国及西方世界的民主制度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冲击。
撒切尔夫人
政治和经济上的转向使得文化领域也出现了巨大的变迁。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反战民谣音乐、摇滚乐日益消失在各大电台播出的节目中、而1970年代末到1980年代初盛行的的朋克音乐的影响力也日益式微。随着MTV产业的发展,这是一种起初借助于电视媒介传播音乐录影带的新兴媒体产业,以往批判性较强的歌曲已经无法俘获年轻世代的观众与听众,一种以偶像体系为中心、注重商品营销、明星效应的流行文化开始形成:20世纪80年代诞生了流行之王(King of Pop)迈克尔·杰克逊(Michael Jackson)和流行天后麦当娜(Madonna),这些歌手有的舞艺精湛、有的性感奔放,在音乐歌曲日益视觉化、形象化、商品化的时代,受益于电视娱乐产业的兴起并通过这种媒介,迅速俘获了年轻一代的内心,并满足了不同群体的消费需求。
以上文化领域的变迁折射出文化领域批判精神的日益式微,迎合大众消费者的倾向越来越明显。这种过度以盈利为目的的文化领域的市场行为使得文化作品的艺术性、思想性大打折扣。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1977年上映的《星球大战:新希望》正是这一流行文化潮流的始作俑者:星战作为电影史中最为成功的IP之一,它的衍生商品(如小说、漫画、游戏、玩具等等)销售之火爆令整个产业耳目一新,其强调视听语言、感官刺激的形式创新引领了之后文娱产业的发展方向。这种新的模式使得商业资本又一次找到了突破点从更为宏大的视角来看,其占据了、控制了经济社会、政治生活、文化传播等各个领域。
二
恐怖主义、战争、经济危机:“黑暗面”积聚所引发的“威胁”
除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越来越多的受到资本的渗入,这一期间又诞生了另一个幽灵般的威胁——恐怖主义,它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并在暗处不断酝酿、等待时机的成熟而爆发。
不同宗教、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之间的冲突一直是极端思想诞生的原因之一,而极端的思想往往会造成极端行为进而产生大规模冲突,造成更大的仇恨。美国著名学者萨缪尔·亨廷顿(Huntington Samuel P)在其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提出“文明冲突”的观点。
他认为,文化和宗教的差异而非意识形态的分歧将导致世界几大文明之间爆发竞争与冲突。这一冲突在现实中的先导预兆便是1970年代末苏联入侵阿富汗、1991年海湾战争所引发的地区间局势的动荡,而星战的编导者卢卡斯很敏锐地捕捉到现实中的这种变化,并将其呈现于电影文本之中:1999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中纳布星球的人类与冈根人尽管存在诸多差异和利益争端,但最终都齐心协力共同抵抗贸易联盟的入侵。该部影片思想内容展现出不同社会制度、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之间和谐共处的重要性。
《星球大战前传1:幽灵的威胁》剧照
然而现实并没有如同影片所描绘的那样发展,文明冲突“幽灵”般的“威胁”终于在2001年9月11日成为了现实,美国纽约世贸中心(World Trade Center)被恐怖分子劫持的客机所撞毁。当这一恐怖袭击的景象通过新闻媒体传播到世界各地的时候,人们心中的恐惧被点燃了。正如星战前传1中对于恐惧是原力的阴暗面的描述所一致——战争滋生了贫困和绝望,使受难的人们感到恐惧,最终投向了极端主义思想,而之后的恐袭事件给人类自身带来了更大的不安,进而导致愤怒、仇恨,痛苦,光明面的减弱造成了黑暗面的扩大,平衡正逐步被打破,万事万物都逐渐笼罩在阴影之中……
在这之后,2002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以及2005年公映的《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的故事内容也开始进一步剖析恐怖袭击、民主失灵等议题。星战前传2的开场片段便是一起恐怖袭击,从而将隐藏在幕后的银河共和国的分裂主义分子引入前台,而恐袭危机引发的克隆战争战势的不断扩大,为民主的失灵、权力的集中和积累做了最好的铺垫:《克隆人的进攻》一集中,作为政治理想主义者的杜库伯爵(Count Dooku)起初是一名绝地,由于对共和国内部民主制度失灵的不满而设法谋求变革,进而成为黑暗势力的一员,以对抗日益腐朽的银河共和国。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而在星战前传3中,除了帕尔帕廷逐渐夺取最高权力、成为独揽大权的皇帝以外,最令人心痛的莫过于安纳金天行者的悲剧命运,前传三部曲描述了他的成长经历:从一个出身奴隶、无私奉献的少年、成长为举世瞩目的绝地武士,进而受到原力黑暗面的诱惑,堕落成黑武士Darth Vader。他的悲剧历程与银河共和国民主制度的瓦解几乎同时发生,成为冥冥命运之中的宿命之人。安纳金在《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中有一句台词:“如果你不与我一道,你就是我的敌人。”(If you are not with me, then you are my enemy.)在一定程度上影射了美国时任总统小布什(George W Bush)著名的反恐战争宣言:“如果你不和我方站在一起,你就是与恐怖分子一道。”(Either you are with us, or you are with the terrorists.)。
成长于民主体制的领袖发表如此极端的言论,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民主制度在危机和战争面前面临瓦解的危险:由危机引发的战争是权力的催化剂,它打破了人们美好的希望、打碎了人们和平的理想、打乱了繁荣发展的步伐。从战争这个阴暗面中成长起来了一种怪胎式的物种,它摧毁了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认同,而恐惧、愤怒、仇恨、痛苦,这些原力黑暗面的幽灵成为了威胁,最终使得民主制度受到挑战……
《星球大战前传3:西斯的复仇》剧照
与星战中所展现的危机如出一辙:现实中美国及西方世界在21世纪头十年也是风险不断:先是恐怖袭击、互联网经济泡沫的崩裂使得未来的发展方向模糊不清;随之发生的反恐战争造成了不同文明间进一步的剧烈冲突、并掏空了国家的国库,为之后更大的危机埋下了伏笔;而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则将金融企业大而不倒的局面、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资本积累导致的重重矛盾一并引燃,导致了自1929年—1933年以来最大规模的经济衰退。历史仿佛是一个轮回,这不仅体现在经济方面危机的再临,在代际关系方面——曾经的反抗世代——婴儿潮一代的人们也似乎变成了其父辈的翻版,正如星战前传系列中的安纳金一样,他们变成了当初其誓言消灭的人。
三
世代的再轮回、“新希望”在哪里?
自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有迹象表明自里根、撒切尔时代开始的政治、经济等各领域的改革似乎走到了尽头,而这场改革在文化上的先导现象恰好是1977年的影片《星球大战:新希望》,这部电影及之后两部续集的问世预示着文化领域反叛年代的结束、标志着战后婴儿潮一代人心中对未来悲观展望的终结,他们超越了父辈并在一定程度上救赎了年长一代。而2005年上映的《星球大战前传:西斯的复仇》在一定程度上是乔治卢卡斯对于婴儿潮世代经历的更深层意义上的反思:原本反抗资本逻辑、消费社会的青年一代如今在这个体系中继续生活,原本意气风发、追求真理的年轻人如今变得深谙世事、保守而老道,他们最终归依于体制。
《星球大战:新希望》剧照
星战电影故事的情节也正如卢卡斯本人的经历一样:他曾是一个理想主义少年,其艺术天分和思想造诣在同时期的美国电影导演中堪称翘楚,在其早期影片《THX-1138》中能看出他对资本逻辑、科技自动化统治下的未来社会的恐惧。在这种恐惧的驱使下,他发现为了能拍摄出自己心目中完美的影片以表达自己对电影的无限热爱,就必须面对现实、对权力和资本拥有绝对的支配权。
由此他创办了卢卡斯电影公司(LucasFilm Ltd,.)以对抗好莱坞大型制片厂体制,而逐渐地他自己的公司也成为了大公司中的一员,成为了商业资本逻辑下运行的企业中的一份子。他变成了他当初最想反抗的人,一如安纳金一样。这在某种程度上也隐喻了婴儿潮一代人的命运,从反抗体制者到体制的拥护者、归顺者的转变……
卢卡斯
今日的2019年,星战前传三部曲的传奇已经终结十年有余了,而世界的局势一如这三部电影里描绘的那样,愈发的混乱和不平静、社会天平的平衡已逐渐失衡。在这种大背景下,历史的终结逐渐远去、悲观的虚无感再次归来。由于看不到希望,许多人陷入了愤怒、仇恨、痛苦和不安之中。还记得尤达大师(Master Yoda)曾在星战前传1中说过这样一句话:“恐惧是通往原力黑暗面的途径,恐惧带来愤怒,愤怒带来仇恨,仇恨带来痛苦(Fear is the path to the Dark Side. Fear leads to Anger, Anger leads to Hate, Hate leads to Suffering.)。”
而恐惧的源头又是希望的丧失,在这个日益分裂、价值观日益分化、对立日益成为主旋律的时代,我们还能盼到新希望(A New Hope)的再临吗?
《星球大战:新希望》剧照
不管是不是编导者乔治卢卡斯有意而为之,从1977年的《星球大战:新希望》到2005年的《星球大战前传:西斯的复仇》,28年间的6部星战影片的主题内核呈现出社会发展过程的些许规律:1977年的《新希望》为之后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变革的先导信号、1980年的《帝国反击战》以父子矛盾的形式引入了代际冲突对抗的主题、1983年的《绝地归来》以孩子拯救并超越父辈为中心思想弥合了婴儿潮一代与之前世代人们之间的对抗、1999年的《幽灵的威胁》在“历史的终结”的时代背景下开始探讨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矛盾以及盛世景象下的暗潮涌动、2002年的《克隆人的进攻》仿佛就是之后反恐战争的先导预告、2005年的《西斯的复仇》所探讨的主题不仅反映了几千年以来政治体制运作的些许规律,也展现了当下全球危机的端倪。
星球大战前传2:克隆人的进攻
作为一部注定要载入影史的佳作,《星球大战》不仅在电影创作形式方面进行了史无前例的创新,直接推动了电影工业跨越式的发展,其在主题内容上体现的历史时代性也令不少影迷、观众、评论家、研究者为之着迷,它的内容不仅是社会历史的预测、投射与反映,其精神文化内核本身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永远被世人铭记。
-FIN-
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
从没有这样一部神剧,敢把所有卡司换一遍…
小津诞辰 116 周年,为什么我们要一遍又一遍观看他的电影?
欲望之后女性何为?三位女嘉宾因这部电影而来
蓝色的告别,再见安娜,再见。
请为深焦口碑榜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