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用最激烈的车震,毁灭现代文明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1-05-15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欲望号快车》

导演: 大卫·柯南伯格
制片国家/地区: 加拿大
语言: 英语 / 瑞典语
上映日期: 1996-05-17(戛纳电影节) / 1996-10-04(加拿大)
片长: 100分钟
又名: 撞车 / 超速性追缉(台)



译者:Noreen

精神茨冈人,电影是永恒的避难所


原载于:https://www.criterion.com/current/posts/7206-crash-the-wreck-of-the-century 

原作者:Jessica Kiang



在1961年林肯大陆(Lincoln Continental)系列的宣传册上,这款六座豪华轿车看起来近乎高雅秀丽。这系列轿车的颜色极其柔和,共有名为“苏丹娜白”(Sultana White)的奶油色、名为“艳阳满照”(Sunburst)的泡沫黄,和名为“松石迷雾”(Turquoise Mist)的冰淇淋蓝绿色三种选择。穿戴着手套的女性手指灵巧拨动着电动窗口的开关——几乎每一张照片里都有一个衣着完美的女性,通常是一对情侣中的女方,有时她们还会和一只同样精心打扮的小狗一起摆出优雅姿势。我们很难相信,这一经改装成为总统黑(Presidential Black)的同型号轿车,很快就会因卷入了肯尼迪遇刺事件而声名狼藉;或是十年后,因为这一阴郁“前科”,英国作家J·G·巴拉德(J. G. Ballard)将在他1973年噩梦般的小说《欲望号快车》(Crash)中,将61版大陆汽车指派为一个康拉德式的疯人、内心深处(或心脏本该存在之处)的车祸恋物癖沃恩的挚爱坐骑。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在《纽约时报》(New York Times)的评论中,这部作品被描述为“一首疯狂、病态关于连环肢解和性变态的回旋曲”——值得一提的是,评论家们的确认为这是一件坏事——这本小说的被接受度预示了23年后大卫·柯南伯格(David Cronenberg)电影改编版的受欢迎程度。巴拉德收到被归还的手稿时,它还附上了一则出版商读者的留言——反对出版这本书,并断言巴拉德已经“在精神治疗方面已经无药可救”(这让这位作者暗自苦笑)。后来,《每日邮报》(Daily Mail)发起了一场运动,要求在英国禁止放映柯南伯格的电影,不过只在伦敦的威斯敏斯特行政区获得了执行——那里的居民不得不长途跋涉到邻近的卡姆登(Camden)的电影院去看他的电影。当时戛纳电影节的评委们已经给这部电影颁发了评审团特别奖,对此持反对态度的评审团主席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Francis Ford Coppola)尖锐地与这一决定划清了界限。


《欲望号快车》 剧照


不可避免的是,书籍和电影随后都经历了一段“荣光时期”,成为一种判辨开放与保守主义的风向标。最终,《欲望号快车》的小说和和电影(巴拉德很喜欢这部电影)都获得了正名,各自在两位创作者的作品履历中的占据了中心位置。但是,这两部作品曲折的命运并不代表一种盲从的逐字改编,这样的理解是一种误导。这本书和与这部电影激起怒火与称赞混杂的受众反应,是因为它们在精神上的一致性——各打破了各自时代的文化囚笼,即便两者被相隔二十多年时间跨度、大西洋的地理阻隔,与两位作者间互补又对比鲜明的敏锐情感区别开来。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的日益发展壮大,恰逢英国高速公路最具变革性的建设时期,以及所谓的色情文学黄金时代,巴拉德撰写了一本关于男性危机、技术偏执和变态性行为的小说。柯南伯格随后出色地将这个故事移植到新千年前夜一个麻木、无力、孱弱的社会——又基于此创作了一部麻木、无力的电影。两人都把宿命的瓦解视为他们所处时代对骇人的现代主义洪流的鲜明反应。现在,我们可以抓住我们自身“前所未有”的新纪元这一有利位置,重看《欲望号快车》,在过去擦肩而过、险些发生的末日体验中寻得一些奇怪而冷酷的安慰。显然,时代总在终结。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小说的写作背景与故事的设定都发生在七十年代早期晦暗、郊野,刚刚经历了十进制化(1971年2月15日时,英国和爱尔兰政府决定将自己的货币改采十进位制)的英国——那是一个社会剧烈变动的时期,被塑封快餐和足球流氓所定义。所有这些背景在小说中都只隐隐提及——故事的叙述者是一名与小说作者同名的电视广告的制作人,在自我性取悦上,他显然显得过于资产阶级化,与任何这些时代注脚显得格格不入。无论如何,当代美国的事物对于巴拉德这一凝固视野的形成,几乎与他在自己谢泼德家窗边望见的景色起到了同样的功效。在那时,美国的自我形象也已从60年代早期颓败前的完整健全,逐步落入黑暗。1973年的林肯大陆系列的气质与1961年粉霜奶冻式的幻想气质已截然不同。这些产品车型更大,棱角分明,以阳刚的海军蓝或男子俱乐部的红酒色推出。强行透视的摄影把它们肿胀的引擎盖顶出了书页。画册中,女人处于遥远的位置,无法彼此区别——在设定在港口船坞上的一幅奢华的宣传页中,她们身着比基尼,成为了远处帆船的一抹点缀。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巴拉德将汽车文化折射到了这异化、疏离的冥府式的英国。这种横渡大西洋的嫁接甚至可能是这部小说生动错位感的关键因素。(这当然意味着,当这个故事来到柯南伯格镜头下的北美设定时——电影是在多伦多由加拿大与美国卡司拍摄的——它的情绪和主题可以被无损转移:从某种程度而言,《欲望号快车》好像终于回家了。)就像沃恩那不合时宜的底特律进口坐骑在大伦敦地区交通拥堵环线和复杂环绕高速公路上莽撞巡游一般,《欲望号快车》这部小说将美国人对汽车的痴迷连根拔起,将其突然栽入一片它永不可能有机生长的土壤,一个只能通过自我腐蚀才能生存的地方。在一个缺乏了酝酿这种痴迷的独特神话(基于个人主义、自由、蔓延至地平线尽头的无止境的高速公路)的国度,巴拉德的《欲望号快车》中的车与人都无处可去,只能一遍遍地巡回绕圈,最终撞入彼此之怀。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巴拉德语言的韵律有时让人想起垮掉一代的公路诗人。但当杰克·凯鲁亚克(Jack Kerouac)可能融入进北美草原与漫长新泽西天际的谵语,巴拉德作品中类似的冗长陈述却成为了一种(借用他的早先的一本书名)“暴行的展览”:“超市女同经理在她们倒塌的小轿车中燃烧致死”、“自闭症儿童遭遇追尾事故,眼睛在死时受伤较小”、“满载精神病患的巴士在路边的工业运河中一同沉痛溺毙”。正是这些无情的描述让《欲望号快车》变得如此淫秽。好吧,当然还有那些性爱片段。


《欲望号快车》 剧照


那些性爱,露骨但几乎了无乐趣得可笑,也移植进入了柯南伯格的电影,那些平台出现的残酷背景的细节则遁形无踪。当沃恩(由伊莱亚斯·科泰斯圆滑而充满热情地出演)在一个地下通道接起一个妓女,和她在行进的林肯后座上做爱时,我们排除了她可能是“一个永远在担心自己小儿子坏掉的助听器的兼职电影院服务员”(巴拉德在另一段交际故事中写了一个类似情境)的念头。在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中,没有任何人物有人生故事、过往,或任何一个可被识别的情绪反应。事实上,除了一种永无止境的机械性性欲——一种依稀还能被铭记的人性残存物——和一辆汽车,没有人真正拥有什么。


《欲望号快车》 剧照


这一改编电影的天才之处在于,即便它实际上代表了一次彻底的修改——远超过了把一本224页高密度的癫狂之作翻译成100分钟的电影长片所需要的常规手术——它给人的感觉依旧是忠诚的。考虑到柯南伯格之前对一部号称“无法拍摄”的邪典小说《裸体午餐》(Naked Lunch, 1991)的改编,走向了另一个极端(把元文本挤压进本已过分拥挤的文本中),这一次改编所体现出的忠诚度尤为引人注目。相比之下,《欲望号快车》这部反映彻底空虚时代的彻底空虚的作品,是一部删减得无情,加法做得极有限且罕见的作品。在一个例子中,科泰斯饰演的沃恩解释说自己的项目是“通过技术对人体的重塑”,这是对柯南伯格前半职业生涯反复出现的主题的完美总结——他1983年的杰作《录影带谋杀案》(Videodrome)便是最佳体现。所以,当沃恩后来收回这一说法,称其为“浮于表面的粗糙科幻概念,不会威胁任何人”时,人们很难不注意到柯南伯格对自己往昔作品的诡秘诋毁,或至少是大字强调了自己早先创作理念的终结。可以肯定的是,除了1999年的《感官游戏》(eXistenZ),《欲望号快车》确实成为了一个转折点,代表了柯南伯格从早期职业生涯中兴奋的本源性怪诞,转向了新千年作品中更为精致的心理怪诞。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多数时候,柯南伯格做出了大量减法。书中疯狂错乱的第一人称叙述中令人难以忍受的、重复的内心状态被放弃,以便达成一种冷静客观的删减,以彼得·苏斯基(Peter Suschitzky)摄影中黑、蓝色的运用和闪烁的钢铁式光亮凸显出来。从小说的主观性牢笼中解脱束缚后,柯南伯格的电影能够以一名科学家的冷静观察人物的异常行为——他只不过是对培养皿中一些反常新细菌的怪异行为感到轻微不安罢了。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对这次实验的成功至关重要的,是平淡、断线、缺乏感情的表演风格,正如霍华德·肖尔(Howard Shore)零落的配乐所仿效的那样,电吉他独有的音调在不断变化的排列中重新组合,却从未达成和谐。詹姆斯·斯派德(James Spader)所扮演的主角詹姆斯是一个集社交障碍与尴尬怪癖为一身的矛盾人物,只有詹姆斯·斯派德所饰的其他角色能类似匹敌这种怪异——他与霍莉·亨特(Holly Hunter)饰演的海伦·雷明顿医生隔着两个皱巴巴的头罩和她死去丈夫的尸体对视;他撕开那些渔网袜触及轻佻的加布里埃尔 (罗塞娜·阿奎特饰)阴户般的腿部伤口;他在出场时把自己的脸埋在无名助理制作人的股沟里……与其说我们见证了一种人类的联结,不如说是一个外星异类或动物在上演一出病态的人类关系哑剧。不过,黛博拉·卡拉·安格(Deborah Kara Unger)的表演才真正成为了这影片的标志性演出:她饰演詹姆斯的妻子凯瑟琳,近乎将这个角色呈现为一座座姿态被精确摆放的冰雕。不论表面上凯瑟琳的行为有多么情色,她的冰冷的人设抵消了那肉体摩挲的情欲热力。甚至她咸湿的语言在临床意义上也是完全洁净的——她使用的那些直截了当的解剖学用语:阴茎、肛门、精液,不比扫地机器人阅读医学指南更有性吸引力。


《欲望号快车》 剧照


故事中的人物只不过是一些无足轻重的载体,为以突出其所承载的拜物细节——凯瑟琳的维罗妮卡·莱克(Veronica Lake)式的发型和90年代的方跟鞋;加布里埃尔的绑带打结、半胸挖空的胸衣;海伦毫不相称的白色风衣和怪异手套。《欲望号快车》中的人们像精心打扮的提线木偶一样,宿命式地被他们既不理解也不关心的力量,推动穿越这个反乌托邦世界,无休止地按照脱离了生理后果的生物冲动行事。沃恩可能会把车祸形容为“受精事件”,但《欲望号快车》的世界是不育的,它不牵涉孩子,大多数其中的性行为也是(或者至少被强烈暗示是)肛交、口交、自慰、不完整,或者其他非生殖相关的,用腿交媾的行为。不管这群人属于什么物种,他们都是这个族群的末代。


《欲望号快车》 剧照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柯南伯格做出的最非传统的突破是,选择删去小说中最重头戏的一部分——沃恩的精神病理。在书中,主人公对名流致命车祸的痴迷超越了人类逻辑的终点:他打算安排一场车祸,让他和伊丽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都死于其中。在书中,沃恩死于对这一致命幻想的狂喜和性高潮的追求中;在银幕上,他转而追求詹姆斯,死得稍没那么惨烈。因此,尽管电影中的沃恩再现了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之死,他的伙伴西格雷夫残忍地重现了杰恩·曼斯菲尔德(Jayne Mansfield)的致命撞车,但他失常的想象也只能投射进往昔。他那更伟大的目标,所谓宏伟计划的缺席是显而易见的:在原本光滑的电影表面留下了一道凸起的疤痕。


《欲望号快车》 剧照


这一删减或许带来了一种无法被预计的好处:如果次要情节被保留下来,1997年戴安娜王妃的车祸之死,即便对于从不以舒适观感作为标榜的柯南伯格来说,都可能成为一种太不舒服的关联。但这一删减选择具有有更广泛的目的。没有沃恩对名人的痴迷,电影中就失去了他在书中寻求的那种永生之希望。这对于柯南伯格的视野重构是至关重要的:他的九十年代是一个充斥着永无止境、无法超脱的结局的时代。在那个时代,死后绝无存在生命的可能,不论这生命有多抽象缥缈。柯南伯格另一项凭空的发明更着重强调了这点:当沃恩和詹姆斯纹身时,沃恩抱怨纹身师做得太灵巧了。“这是一个预言的纹身”,他说:“预言是肮脏粗糙的。”但柯南伯格所有如金属表面般光滑、如不粘涂层般发生交互作用的电影,一点都不肮脏粗糙——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千禧一代低劣的偏执症构造出了一种歇斯底里的盲点,一种超前想象的集体失落,柯南伯格的电影深陷于这种特殊的困境,它没有任何预言。如果未来只剩五分钟,预言还有什么用?


《欲望号快车》 剧照


巴拉德本人曾出现在1971年的短片《欲望号快车!》(Crash!)中。这部电影由哈利·科克里斯(Harley Cokeliss)基于作者早期作品的片段为所BBC制作。在片中,巴拉德说他对汽车设计的兴趣来自于它传达了我们如何感知现实的信息——“例如,未来是一种有鳍与翼的东西。”柯南伯格对巴拉德小说的处理,是删去家具内饰、胡桃木饰面和铬合金细节的过程。他丢弃了尾翼和咆哮的挡板,拆除了座椅和仪表板,直到只剩下最空空如也的底盘,然后以他自己那个时代的平淡影像重建了这个故事。到九十年代翻版时,林肯大陆号早就失去了自己的鳍,也失去了任何未来主义的幻想。即使在市场推广策略,也更多地变为了制造商的规格表,而不是过去诱人的生活方式宣扬——九十年代的林肯大陆看起来就与其他任何汽车毫无区别,似乎赔罪似的隐姓埋名和千篇一律自始至终是故事的终局。


“死于车祸是二十世纪独特的结局”,巴拉德曾说。当他写《欲望号快车》时,二十世纪还剩下四分之一的时间,而柯南伯格的版本中,他则站在这个疲惫时代的末尾,发出了自己最后一篇播报。但现在呢?我们现在距柯南伯格版《欲望号快车》的问世,比其离巴拉德版《欲望号快车》问世的间隔已更久。尽管1973年至1996年间一切都发生了变化,但上世纪末和现在之间的文化鸿沟显得愈发之深。似乎是为了证明这一点,2020年7月,福特汽车公司宣布,在这一新世界种苦苦挣扎的林肯大陆系列将于年底停产。


《欲望号快车》剧照


所以,我们现在所处的未来是《欲望号快车》拒绝设想的——一种不同的数字化的的技术癖恋已经使电影中对身体与机器相融的思虑显得陈旧,甚至古雅。或者这少说它可以被这么解读,如果《欲望号快车》没有斥拒任何将它感伤或怀旧化的尝试。巴拉德还说过说:“人类受到一种可怕的诱惑——总会想象一种更幸福的过去。”但柯南伯格的《欲望号快车》不会让我们涉足这样的妄想。即便是现在,当那作响的引擎早已冷却,翻转的车轮已停止转动,那损毁的车体已被几十年的光阴的草蔓覆盖,它也如同高速公路边发生的壮美车祸一般,依旧迷人、有益,启迪人心,甚至惹人喜爱。但是,《欲望号快车》最热情的拥趸对这部电影的感受从来都不是柔软、温暖、转瞬即逝的爱,而是一种迷恋——一种冷酷、不灭的迷恋,且将万古长存。


欢迎成为邪教的一员。


《欲望号快车》 海报



编辑:少些盐

现居禅达。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你会像马达一样去找我么?娄烨生日快乐!

这部威尼斯最佳导演,贡献了日本影史罕见女性形象

用这篇万字长文,致敬10年EVA

他是最讨厌中产阶级的导演,中产阶级却最喜欢他的电影

柏林电影节获奖名单公布,超大尺度罗马尼亚电影擒得金熊!

柏林这部 “法版李焕英” ,不该被忽视!

华语CULT片巅峰正在柏林,黑色末世香港载入影史

滨口龙介 vs 洪常秀,谁才是东亚第一作者导演?

开篇高清无码色情片,却是目前柏林主竞赛最炸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