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等了两年韦斯·安德森,今天终于,扑街了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1-09-13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第74届.

戛纳国际电影节

Festival De Cannes

 7.6~17,2021


✦✦✦✦✦✦✦✦✦✦✦✦✦✦✦


作者:柳莺

深焦联合创始人

你知道在哪里找到我


✦✦✦✦✦✦✦✦✦✦✦✦✦✦✦




法兰西特派

The French Dispatch

导演: 韦斯·安德森

编剧: 韦斯·安德森 / 詹森·舒瓦兹曼 / 罗曼·科波拉 / 雨果·吉尼斯
主演: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 / 蒂莫西·柴勒梅德 / 西尔莎·罗南 / 蒂尔达·斯文顿 / 爱德华·诺顿
类型: 剧情 / 喜剧 / 爱情
制片国家/地区: 德国 / 美国
语言: 英语 / 法语
片长: 103分钟


超豪华,但充其量只是一部短片合集

《法兰西特派》


韦斯·安德森


韦斯·安德森上一回来到戛纳主竞赛是2012年的《月升王国》,九年后新作《法兰西特派》带着一贯的梦幻演员阵容再次来到蔚蓝海岸。本片原被选为戛纳2020开幕片,无奈疫情袭来,电影节被迫取消,《法兰西特派》与公众见面的时间也不得被无限推迟。


出于对法国文化的狂热喜爱,导演最终也将影片的首映保留到了一年后的戛纳。今年虽然开幕片的席位被法国导演拍摄的美国影片《安妮特》替代,但观众对《法兰西特派》的期待仍旧不减丝毫,昨日的首映场上座率和红毯火爆程度眼见为本届电影节最高。


《法兰西特派》剧照


《法兰西特派》的灵感来源是影响导演至深的《纽约客》的传奇创始人哈罗德·罗斯(Harold Ross)及其后继者威廉姆·史旺(William Shawn)。将故事设置在法国的用意也再明显不过——韦斯·安德森本人就是法国文化的狂热追捧者。用主演之一蒂尔达·斯文顿的话来说,“这是韦斯向国际主义、文化,及独立新闻这一神圣的艺术写就的一封法式情书”。


熟悉韦斯·安德森的观众,会在这个信息量爆炸的故事中找到导演所有标志性美学风格:考究到每一个细节的场景美术、复古质感的胶片摄影、如同游乐场般的马卡龙配色、对对称与景别的执拗。当然,还有那令人目不暇接的大腕,像橱窗里的玩偶一般列队出席,比尔·莫瑞、蒂尔达·斯文顿、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欧文·威尔逊、蕾雅·赛杜、爱德华·诺度……新老合作者齐上阵,光是辨识明星,就已经是一部信息量过载的影片。


比尔·莫瑞饰 主编小阿瑟·霍维茨


电影的开头,《法兰西特派》主编小阿瑟·霍维茨(比尔·莫瑞饰)死于75岁,他的死引发了人们(也有可能仅仅只是导演一人)对这份周刊的怀念。导演用一个雅克·塔蒂式的开场将我们领入这个位于法国虚构小镇Ennui-sur-Blasé(法语字面意思是:厌烦边的无聊镇)的杂志社,在走马观花式地介绍了即将出场的编辑部成员后(又是典型的韦斯·安德森手法),影片以曾经刊发的四篇报道(分别为城中事、艺术、时政、美食)为框架,对其进行视觉化的呈现。


《法兰西特派》剧照


《法兰西特派》的主编小阿瑟·霍维茨精心挑选的编辑部成员,个个对文字有执着的追求,他们在这座名字古怪的城中奔走,寻找值得报道的故事。于是,我们跟随欧文·威尔逊饰演的 Sazerac 参观了本地的古迹;紧接着又被一篇名为《具象的杰作》(The Concrete Masterpiece)的报道带到了天才与投机者并存的当代艺术世界;而后,《宣言的修订》(Revisions of Manifesto)回到生机勃勃的学生抗议现场,记录了一场不成熟的运动,及其中那些萌发的私人情感。最后,《警察局长的私人晚餐厅》(The Private Dining Room of the Police Commissioner)则从一篇美食报道,意外地滑向黑色悬疑的叙事深渊……


《法兰西特派》剧照


韦斯·安德森坦言影片的灵感来源于自己一直想要拍的一系列短片。从最终呈现的状态来看,导演终于找到了一个相对高明的方式,以一本杂志的四个板块为结构,把这在内容上毫无关联的故事嫁接在一起,如同四个迷你剧般独立成章。导演恣意地挥洒着自己的怀旧情绪,享受着自己的致敬游戏。《法兰西特派》也许是导演迄今为止在视觉上花样最多的作品,短片的架构让他能够给更为随心所欲地使用不同的画幅和配色,甚至在字幕的字体和位置上都动足了小心思。


《法兰西特派》剧照


或许《法兰西特派》带着导演对于纸媒印刷时代的虔诚回望,但他浓烈的游戏式风格,让每一个故事本身只剩下观赏性。不断迫使观众确认他们纯粹看者的身份的方式,其实更符合社交媒体时代短视频的呈现。


在导演疯狂的视觉刺激和对白轰炸下,观者被动着接受信息的填鸭。这是一部“声画分离”的影片——作者们的画外音,以念白的形式将报道的内容传递给观众。诚然,要撰写文学性如此浓重的戏仿文章,编剧的能力功不可没。但滔滔不绝的画外音,在某种程度上让影片变成了有声书,观众即便闭着眼睛,也能把剧情捕捉个大概。


但另一方面,韦斯·安德森的创作又极其倚重画面,每每都恨不得尽可能地利用每一寸银幕空间加塞细节。影片的吊诡之处也正在于此,声音与画面自成一体,但并未产生叠加的效果,而是分别用力地争取着观者的感官。这也许也解释了为什么,影片虽然形式令人眼花缭乱,却随着时间的推移让人逐渐感到疲倦。


《法兰西特派》剧照


韦斯·安德森给《法兰西特派》套上了一层浓重的滤镜,无论是在叙事,还是视觉层面,极度的风格化导致了情感的极度抽离。


以第二个故事为例,按照导演的说法,《宣言的修订》对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致敬,演员也坦言在筹备阶段,他们以观摩法国新浪与历史纪录片为功课。故事讲述的是一场学生运动的始末,孜孜不断的画外音来自科恩嫂饰演的《法兰西特派》时政版作家。她不仅参与报道,还与年轻的运动领袖产生了更为亲密的关联。


以黑白摄影为主体的段落让人想起《四百击》中年轻灵魂的躁动,突如其来的彩色画面,则像极了戈达尔在《中国姑娘》里对学生运动的描摹。然而,韦斯·安德森强有力的个人滤镜,无论是他戏谑的语调,还是漫画感强烈的调度,都让事件本身盖过了人物,观众臣服于故事片刻的魅力,却无法进入任何一个角色的内心。


《法兰西特派》剧照


不可否认,在《法兰西特派》里,韦斯·安德森仍旧是那个极度天真的创作者,他是拥有超凡毅力和执行力的顽童,将每一个细节都打造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影片场景之繁多,重复使用率之低,有时甚至伴随着每一句对白都是一个新的场景,让人在观看的过程中频频惊叹制片的耗时耗力。但持续不断的声画轰炸,最后也仅仅是砌成四个还算“好看”(真的是字面意义)的短片。数人头,无感情,与其说是写给新闻业和法国的情书,充其量是韦斯·安德森大型办家家现场。


✦✦✦✦✦✦✦✦✦✦✦✦✦✦✦


编辑:anchor

在学习了



-FIN-

深 焦 戛 纳 相 关 内 容

开幕片看懵圈了?他的癫狂自由远超想象!

塔可夫斯基,他的“渣男”父亲和超能力母亲

金棕榈就是它?《电影手册》专访定调!

四次婉拒欧容后,苏菲·玛索为何看上这部?

“我们出轨了吗?” “……好像没有?”

滨口龙介 × 村上春树,我们或许看到了今年亚洲最高作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