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独立动画十人谈:还是一个人在死磕

深焦DeepFocus 深焦DeepFocus 2023-06-13

往期播客:这是游戏碾压电影的时代?《最后生还者》启示录

建议在喜马拉雅或小宇宙收听效果更佳


喜马拉雅APP订阅 深焦Radio
苹果播客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小宇宙APP订阅 深焦DeepFocus Radio

前言
在刚刚结束的柏林国际电影节,刘健导演的《艺术学院》入围了主竞赛单元,雷磊导演的《发光的河》入围了论坛扩展单元,田晓鹏导演的《深海》也入围了新生代单元,华语动画在2023年伊始,以一个全新的姿态亮相国际。


刘健导演早年通过《刺痛我》和《大世界》,就为我们展现了一种源于现实而又超越现实的动画风格,成为一个时代的独立动画标杆。雷磊则是以高效的创作以及不断的灵感,每年都给我们带来惊喜。而《深海》则是以粒子水墨的全新技术,描绘出一个前所未见的绚烂海洋。中国动画一直都在路上,好的作品在不断浮现。但能登上大银幕的作品始终还是少数,大量优秀的中国独立动画创作者们依然还在默默耕耘。而作为观众,我们可能也只有通过费那奇这样的契机,能依稀窥见中国独立动画的闪光。


第四届费那奇动画周于昨日在北京开幕,即将展映的所有单元,共计143部(包括主竞赛单元54部、MV委托创作单元20部、展映单元69部)动画短片,11个多媒介展览作品和36个GIF入围作品。


为了能更好的呈现出中国独立动画的现状,我们这次采访到了包括动画导演、GIF创作者、动画行业从业者、动画观众等多维度的十位受访者,尝试从不同方向去探索独立动画从兴趣产生到最后输出的整个行业链,希望可以为喜欢动画或是想创作动画的大家提供一些不一样的视角。大家也可以在评论区分享你喜欢的动画作品,与我们共同讨论。


策划/采写:


电车

深焦DeepFocus编辑


小三白

费那奇动画周媒体外联


陈诚

费那奇动画周实习编辑


01


马子东

2020年本科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定格动画作者,研究生在读。

作品《你的快递是这么丢的!》剧照

在你印象里,最早接触到的一部动画作品和最早喜欢的动画作品是什么?

最早接触到的是《猫和老鼠》。在幼儿园里就放《猫和老鼠》,大家跟着往地上一坐,一看看一天。我最早喜欢的一部动画,我觉得是《光能使者》。就是“啪”一个六芒星一样的片儿,放在一个枪里面,一打出来,地上“啪”画一个大六芒星,然后出来一个机器人,光能使者“啪啪”一变形,特精彩。我印象里小时候真的很期待放这个片儿,那时候很小,可能就是上幼儿园或者小学一、二年级。后来肯定大家都很喜欢看什么《数码宝贝》《四驱兄弟》,但是据我回忆这些好像是比《光能使者》要后。那时候是小孩儿,你看见这东西就震撼了。


现实生活中,爷爷奶奶在那儿吃饭,几个碗,昏暗的灯光,电视里面放的是你想象中都无法企及的那种画面,那么酷炫的东西。小孩儿看见那个就只有震撼,就是完全起鸡皮疙瘩。你看见了很陌生但是又很精彩的东西,震撼。


从那个时候到现在有个十几年了吧?能分享一部你最近最喜欢的动画作品吗?

一般我的标准答案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但是我吹这个片儿吹得有点太多了。我第一次看这个片儿是在高中美术课上,老师给我们放的。我觉得当今最好的定格动画电影就是《了不起的狐狸爸爸》,我没看过比它更好的。但只是说定格动画电影,定格动画小短片儿精彩的太多,多了去了。


从小时候作为一个动画观众,到现在成为一个动画导演,你大概是什么时候决定要加入这个行业的?

是这么回事,首先我不是一个动画导演,我还配不上这个名字,动画导演得有作品。我是觉得比方说五分钟叙事片,如果一个导演他能控制五分钟的作品,就算是有点儿东西;如果能控制住二三十分钟的,我觉得就很有东西;如果他能弄好一个九十分钟的,就是很他妈有东西!这个量是不一样的,但它是向下兼容的,能弄好九十分钟的,我觉得,五分钟的随便弄。如果我有一个五分钟或者十分钟的良好叙事片,我觉得叫一个导演还行,但是现在我弄的这些东西,很一般,有点雷同,我个人认为是配不上导演名号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就是,我是误打误撞进入动画的,因为我本人艺考的时候考的不是动画。我考过很多专业,我艺考考过二十多个学校。动画这个东西,作为高中生,是不可能了解动画是什么样的,你只能说你看过点儿,然后你很喜欢。这东西谁不喜欢?我以前对做动画一直很抗拒,因为我感觉做动画就是看着电脑、数位板,搁那儿咔咔地画,画得腰酸脖子疼的,一看它那个创作环境都是一个大平层一样的地方,桌子挨着桌子,人挤人的,在那儿加工的一种状态。所以我对这个东西一直不喜欢,结果最后,基于各种巧合吧,可以说是误打误撞来到动院,不像很多同学他们就是喜欢动画,目标比较明确,我可能就不太是。


《了不起的狐狸爸爸》剧照


能介绍一下你做定格动画的材质有哪些吗?

我现在比较熟悉的就是粘土,粘土它是一种单独的材料。《你的快递是怎么丢的》是用纸壳子搞了搞,但是纸壳子这个东西它不算一材料,它其实是铝丝。因为纸壳后面贴的是铝丝,所以说相当于铝丝在拍定格,不是说纸壳在拍定格。毛毡也是一个单独的材料,虽然说毛毡里面也是铝丝,但是像毛毡表面的那种运动,比如《小兔墨菲》你看过吗?它里面就有很多直接用毛毡调得非常细的东西,比方说把毛毡拉虚又弄实,都是靠毛毡本身的特质拍,所以我觉得这也能称之为材料,它能撑得起材料的一个属性。


为什么选择做定格动画?

做定格的时候在那儿动来动去、搞来搞去,我觉得对于我来说还挺开心的。它的画面给你的正向反馈感更强烈。你嘣嘣噔一打,把你的小东西一扔在画面里,然后一看——好像还可以。它不像二维,你要先画一个草图,动的时候还可以,最后颜色上上去,诶哟感觉又不行了,它不是正向反馈。二维永远都是面对一张白纸,你自己去创作所有。三维也是有正向反馈的,你先弄一模型,然后导到一个什么弄材质的软件里,那材质也不是你做的,但是人家软件上就是有,嘣儿往上一放,灯光一打,欸,发现,我这模型还挺牛的!你感觉你在跟,——不管是软件也好,材料也好,是有一个互动。但是二维我就是觉得最残酷,只能你创作所有。这个颜色也是你上的,材质也是你贴上去的。我觉得它互动感很弱,你在那儿创作的时候很孤立,你这个人没有就是没有,很恐怖。


一般创作的时候从什么地方找寻灵感?

干想呗,生活中遇到就遇到,想到就想到,想不到就没有。看看书,看看视频。每天接触那么多媒体……我也不知道从哪儿找,可能看一看就有了。《你的快递是怎么丢的》就是以前看的一个小视频,一个传送带上有一个快递在往前滚,一直不下去,在那儿原地滚,后来有一个大快递过来把它给挤走了。我当时看了,就觉得这个能弄,因为这简单,一个快递、一个传送带就能弄。简单,浅弄一下。


动画中最吸引你的部分是什么?

有趣。趣味性可能从各个方面带来,但是我觉得一个人有趣还是没趣,一眼就能看出来,就像有些商业片大家肯定都看过,用了很大的劲儿做,但就是看得人有点无趣。


动画有什么让你痛苦的地方吗? 

有,就是定格这个东西太限制了。比如材料。就像我刚才说了,它需要一个根源性的材料,不是说需要这种瞎搞的材料,什么东西都能搁儿那动两下,挺无聊的。像这些定格电影,无非用的就还是一个金属骨架,外面包点硬质的东西,弄一头发。比方说前段时间奥斯卡提名的那个《匹诺曹》,我感觉行,但是我没有看的冲动。这些东西它已经是全世界最顶级的制作了,对吧?但那些老料……


你想要创新?

很难呀——我作为学生坐在这儿,我也不是最勤恳的,我也不是用过最多的,我很难创新。只能说我试图去寻找,但是找不到。也只能这么着,现有的这些先整整呗,我也没办法整其它太多了,就突然跳脱出来做一个不太相干的,我也不会。但我其实一直很想做三维,也一直试图在学,但是就有点儿像陈曦老师说的,你弄一定格,你弄得还行,然后你想转三维,你就得弄一个更行的,不然就是不行。如果你要在这方面有所成就的话必须是这样。


以后会去做三维吗?

三维这东西我觉得好就好在,像以前做第一版《玩具总动员》的时候,那么难用的软件,那么垃圾的电脑,弄那个谁弄啊?但现在这些东西它都在发展,软件这版本、那版本,每天一打开手机,推送都是——欸,三维又出一个新技术,或者说这画面又有点提高,或者说这个软件更好用。我觉得还是挺神奇的,你能感觉到三维很有朝气,很有活力。它不像定格,粘土这都多少年前的东西了?阿德曼说白了都拍差不多了。


你觉得动画的本质是什么?

奇观。其实就是有趣。人为什么不看实拍的,看一个动画?想看点儿奇观。电影也有奇观,但是平心而论,现在咱去剧场看那些镜头,挺美、挺好,演员长得挺可爱、演得挺像,然后下一个又挺美、挺好、挺可爱。比方说北京电影学院搞国际大学生电影节,各种实拍看过去……反正电影你想留下那种奇观感,有点困难。


什么一个破破烂烂小机器人跟一个白色的小机器人在那儿搞对象,这太奇观了,你真人怎么拍呢?你怎么找俩人演?你太尬了,太奇怪了。这个奇观不一定说是那种震人眼球的奇观,比方说《狐狸爸爸》,一个毛绒绒的东西在那儿比较有风格化地表演,一会儿愣住了,一会儿做点怪表情,对称的、韦斯·安德森式的,很奇谲。这东西一出来单从画面看就已经奇谲了,你实拍怎么弄一狐狸?弄不了。


你进入动画这个领域差不多六年了吧?六年以来,动画有没有改变你的一些生活方式?

定格需要的东西有点多,所以我有点嫌弃。很麻烦,真的很麻烦,一堆破烂儿,带上也不知道要用还是不用,但是就得带,以后能有一个比较利索的地方一直放着比较好。这个定格,你要浅弄一下的话可以,你要深弄的话,这啥都得要,不光工具、材料、拍摄的地儿、灯光,然后一堆道具——用过的道具,没用过的道具,废了的料,两年前买的料,或者未来新要买的料。再整点儿3D打印机,整一激光雕刻机,再来一个洗床,来一车床,来点儿电锯,来点儿电钻……没完没了。像《你的快递是怎么丢的》这片儿是在家做的,我们家那书房已经被我堆成山了,尤其是拍的那段时间,半个屋都是快递盒子,我每天在家被我妈骂。我现在待这地儿已经被我祸祸成什么样了?好埋汰。


还是有很多人想要进入到动画领域里面来的,你创作动画已经六年了,你感觉国内现在动画行业的生存状态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建议给这些想走进来的朋友?

生存状况,我个人很片面地看到的就是相当之惨烈,现在像那么多外包的小公司,说倒就倒了,那都是一个个年轻人抱着一腔热血,拿着家里的一点儿积蓄整的,一年也撑不住,真的都是很惨。


建议是完全给不到,因为你不可能让一个自己都混不清楚的人给大家建议,只能说是混的还不错的给点建议。比方说陈曦老师,我问过他,你做独立动画能一直坚持,是不是当老师这条路还行?陈老师就说,这也是他很多年摸索出来的一条路。可见,做这种独立动画,它就是一个为爱发电的过程。再加上现在这种环境,第一个丢弃的就是这种艺术、这种文娱活动,随意丢弃。毕竟大家都是要活着的,都是要挣钱的,这些东西你不达到一定高度,说白了就是在用笔、用身体搬砖而已,一张画面多少钱,一个什么东西多少钱……很难给到建议。


那不说生存状态,你感觉现在国内独立动画的创作氛围怎么样?

我是觉得不存在氛围,你永远都是一个人,你有一个好东西才能加入到群体里。假如我想象一个人真的很喜欢做动画,也投入很多心血,但是他弄的那个东西就是偏弱,你说对这个人来说,独立动画的创作氛围怎么评价?没人搭理他。挺残酷的,就是像伏尔泰说的,幸福的人都是一样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能来参加费那奇的、能提名的都是幸福的人。起码做出来的东西被承认了。


《吉尔莫·德尔·托罗的匹诺曹》剧照


02


肖君逸

动画导演,作品曾多次受邀在国际影展和动画节放映。

作品《番茄餐厅》剧照

先了解一下动画是什么时候来到您的生活里的就是记忆中您印象最深刻的,或者说看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是哪一个?

我觉得我小时候印象特别深的一些动画系列片,我们地方台其实在我们小时候会放一些日本动画片,记得我小时候看过有一部叫《魔神坛斗士》,然后我小时候追得特别久,有时候回家晚了,我爸还拿着家里的录像带帮我录下来。就是那时候,因为其实能够看到的动画总的来说比起现在还是少,所以只要电视台在放什么,我都特别喜欢看,那时候也不会特别理性地去想国内动画和日本动画片有什么不一样?倒是那时候特别好笑的事是我爸妈,他们开始挺支持我看动画,后来发现我过度沉溺于看日本的动画连续剧,他们就说这日本动画就是日本人做出来毒害中国青少年的东西,让我们的小朋友眼睛不好,也影响大家的学习,我觉得特别好笑。


您最喜欢的一部动画作品是什么呢?

我觉得第一部我真正认识到它是一部作品,而且特别喜欢的是《舒克和贝塔》,小时候也特别喜欢看郑渊洁的童话。“十二生肖”系列,家里全都有。后来发现原来《舒克和贝塔》还是根据小说改编的。看完他的小说才知道,原来后面还有那么长的故事,就还上月球什么的。动画,只是拍了原著小说的很少很少的一段。对小说对这个系列其实特别有感情。


分享一下你最近喜欢的动画作品

其实我工作以后接触的动画广告比较多,我现在就在动画广告公司工作。那是八九年前了,因为一则动画广告,一个与书相关的广告,颠覆了我对动画广告的认知。它结合了三维跟二维的技术,有一些特别夸张的透视变形,它让我对动画广告的印象完全扭转了。因为我以前一直觉得动画广告就是那种特别平面,然后特别简单的扁平化的东西,看到它以后,我突然发现动画广告还有这么丰富的可能性,因为那个广告,后来也是来到了这个公司。


可能动画广告不能算作是动画作品,因为是委托创作的。动画作品的话,早几年看过山村浩二做过一个短片叫《麦布里奇的线》。嗯,我觉得那个片子做得特别好。它用一块怀表串起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事儿,把电影史上特别有名的爱德华·麦布里奇的一段轶事,和一个在不同时空里面日本的一对母女之间的那种感情,串在一起讲,我觉得这个做的特别好。


动画电影的话,我觉得我这几年看过印象特别深刻的就是一个叫《我失去了身体》的片子,一个特别超现实的设定。这个手想要千方百计地回到他的主角的身体上,但是他最后最后又没有强行给一个Happy ending,然后他的技法也很克制,跟好莱坞的动画就完全完全不一样,我觉得特别好。


《我失去了我的身体》剧照


从小的时候看动画,沉迷动画废寝忘食,后来是什么样的契机,让您下定决心要学习动画呢?

其实并不是因为喜欢动画才学的动画。从小时候看动画到后来做这个职业选择之间,其实有很长一段空白的时期。尤其是上了高中之后就没太看过动画,但是我后来本科读了北航,我们当时专业分得特别晚,到大三才来分专业,我当时是在平面设计、插画和动画里选了动画方向。当时我完全不知道我应该学什么,觉得好像动画的综合性是不是会更强一些?如果要做一个动画片,你需要知道的东西,你需要学的东西会更多一些,我完全就是本着这样的想法学了动画。


喜欢上动画,是在学了动画之后,看到一些特别好的动画作品才开始的,因为在北航,一个理工科的学校,学艺术,学动画,其实和艺术院校会有一些不同。它更强调跟计算机的交互。我们那时候对自己做动画也不是很有信心,直到我当时就在北航做的毕业设计,《放学后》,那年也是因为运气好吧,入围了昂锡动画节,有提名安妮奖的最佳动画,当时真的坐在放映厅里面,看到大家在看你的片子,发现自己的一些设计呀、桥段呀,大家确实有比较强烈的反馈的时候,这时候,才真的觉得那我可能确实还是能做动画的。而且动画对于我来说可能就变成了一门跟这个世界沟通的语言。


《番茄餐厅》这个作品的灵感来源于哪里?

最早这个片子不是关于番茄人的,想法非常简单,就是关于一个吃瓜的故事,大家都在吃瓜。突然有一天那个吃瓜吃得最凶的人,他自己的脑袋变成了瓜。但这个从文本解读来说太窄了,“吃瓜”这件事在中国的语境下合理,换到其他的一些地方,就没有意义了。所以重新思考,加入了这几年来在美国看到的,比如所谓黑人、亚裔歧视的一些社会新闻,还有国内的一些社会事件,综合起来的一个感受吧。


这片子才刚做出来没多久,但我也确实在上传b站之后有好多网友在底下各种解读。我发现有些人说的东西,其实是我没有想过的。但我觉得他们说得特别有道理,他们把自己的一些生活感受投射到这个片子里面。然后他们也觉得能够得到一个自洽的解释,我就觉得特别好。


我觉得所谓的创作灵感,其实就是来源于生活。我周围社会上发生的事情,以及各种各样奇怪的社会新闻。创作《最后的审判Last Judgement》是2016年,那时候我正好在美国,美国大选,拜登和希拉里在选总统。虽然我对美国政治不太了解,也不太知道他们背后代表的是一个什么利益关系。我就觉得即便在一个所谓的民主国家,为什么大家还是在用一种“站队”的方式来讨论和思考问题?然后再看我们自己的微博上各种争论、键盘侠,这样的东西其实就更明显了。所以就做了那样一个短片,是我感受到的周围世界的一个反应。


《Elsewhere》里面也有好几组对应的关系。小女孩追求自由,其实都是有代价的,故事最后妈妈为了保护她,被大鸟给吃掉了。迪士尼、好莱坞的那种动画片经常会有一个特别简单的设定,就是一个家长不愿意小孩出去冒险,但是最后他们达成了和解,小孩出去冒险,得到了成长。但是既然这个和解那么容易达成,为什么大家还是阻挠孩子追求所谓的自由呢?可能是在追求自由的过程中,是需要有人付出代价的。我自己也是,远离父母,可以去创作,去生活,但如果他们生病,我很难第一时间能够回到他们身边去照顾。他们在承受我得到自由的代价。所以做的短片其实是我感受到的对周围世界的一个回应吧。


您觉得动画当中最吸引您的元素或者说部分是什么?

对我来说,可能让我自己最开心,或者我觉得最有趣的一个环节,就是当你看到你分镜里那些并不太连贯的草图,最终能够流畅的动起来的时候,就是那一个瞬间我觉得是最吸引人的时候。


有没有让你最痛苦的环节?

总得来说,创作过程都还是挺痛苦的,尤其是做动画,它是一个非常耗费时间和人力的东西。而且在彻底做完之前,还有挺大的不确定性。没有上色,没有加上音乐,没有加上音效,它始终是一个不完整的情况。而你需要一直对着这个不完整的东西,去想像它最后成为的样子。你会经常陷入一种自我怀疑:你不知道它到底会不会好。你也不知道观众会不会喜欢你的这个设计,其实这都很痛苦。


尤其到后期,比如上色,这种非常繁重的体力活动,动画整个创作过程,其实你要回想起来确实都还挺痛苦的。只有到大家最终看到这个作品的时候,这种痛苦和压力才能得到释放。尤其是《番茄餐厅》这个片子,因为之前的创作,基本在所谓独立动画的范畴。面向的是动画节电影节的观众,对他们的反馈有一个大概的预计。但这次是哔哩哔哩上线,我对网友和年轻观众完全不了解,上线真的是觉得特别忐忑。


你觉得动画的本质应该是什么?

这个问题特别有趣,美国在好莱坞的动画人,他们在各种场合都想要为动画正名,他们想要告诉世界动画也是电影,然后在LA,甚至有一个动画节叫动画式电影节。我觉得这里面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因为这个问题在于,一直在说动画要从电影当中脱离出来。它不是电影的一部分,独立动画界好像一直在努力,针对动画语言有自己的独特性。在我看来,真说他有什么不一样,我觉得动画它是一个无中生有的东西。比如说你做二维动画,开始之前你面前就是一张纸,你做定格,开始的时候,你面前就是几块碎布条子,几块海绵,可能几个铁丝。通过这个做动画的人,他的创造性赋予这些东西生命,我觉得这个东西可能是动画跟电影最大的不同。


我觉得动画的本质就是一种表达方式,其他的艺术形式都是一样的,就是跟诗歌、小说、绘画、雕塑,都是一样的。就是你需要表达一个东西,只不过是你选择了不同的媒介,我没有觉得它特别的独特。对于我的创作来说,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种表达自己的方式。


就目前觉得国内的动画行业生存现状,创作状态,你会给想入行的学生朋友什么建议吗?

我有跟北航的一些学弟学妹交流的时候,他们有的人就会问中国动画都这么不好了,我学动画还有前途吗?但是我觉得可能大家可以把眼光放开一些,动画这个行业其实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它并不只是追光这样的公司做的大电影。它其实包含了很多的内容,有动画广告,有那么多的动画剧集,甚至现在短视频里面也有很多动画的内容。动画这个行业,工作机会就还是挺多的。什么所谓的影视寒冬,我觉得总有一天会过去,但是寒冬的时候,我觉得我们就不妨去做广告,做做其他的东西,让自己先活下来,然后顺便积累自己的技术,我觉得时间也不浪费。等一切都好了,大家再回到自己最想做的行业里来。


03


杨宇欣

独立动画导演和插画师,她的艺术实践以动画为主,注重情感生活和精神活动。

作品《在她的身体离开前》剧照


你记忆中接触到的第一部动画或者第一批动画是什么?

我是转专业进的动画,我第一年并不是动画专业,转进来应该是2019年,那个时候看了很多北京比较早的动画展映。我觉得自己特别幸运,在进入动画的第一年,当时正好北京后山艺术中心有个独立动画电影展映,第一届和第二届都是在前半年,费那奇第一届也是在19年年末,所以那一年我就看了很多独立动画。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后山,因为我第一次看动画电影展映就是在后山。第一届放的基本都是中国人的独立动画作品,都是比较成熟的,包括一些现在比较知名的动画前辈,像陈莲华老师、卫诗磊老师、沈杰老师、还有最近刚刚入职清华,也是担任我毕业指导的雷磊老师,都是现在比较熟知的独立动画人。第二届增加了很多国外的独立动画导演的作品,这一批作品对我的影响特别大,比较新式,非常前卫,影像流动特别迷幻,特别诱人。因为我很小就开始学画画,一直接触的艺术形式都是静态的,这种经验对我来说非常新。我一直想着,我已经经历过艺考,画了这么久,在大学一定要去找一个更适合我的、更自由的方式去表达。当时看完后山之后,就觉得特别感兴趣,因为我能够从那种变化的东西里面获得一种很新的快感。


展映中我到现在都印象特别深刻,而且对我影响特别大的是《戴帽子的小人》这部作品。它是日本一个青年动画导演二瓶紗吏奈的毕业作品,讲的是社会里有一群面无表情的戴着帽子的小人,整个叙事方式有很多仿佛存在在逻辑之中,但是实际上又是反常规的事件组成。比如说那个小人,他在酒馆里碰到了一个意外死亡的男人,他就蹲在边上把他的胳膊切了下来。然后揣到了自己的兜里,直接冲到了墙上。我以为他会撞到墙上,但那个墙扒开了一个口,他就走了。还有一帮政客,像在做某种宗教神秘仪式一样,把咖啡倒在了桌子上,咖啡里浮现出很多不明的数列,这些政客根据数列的选择下达指令。这个东西对我来说非常新颖,它和我们的日常逻辑非常相关,但是又超于这个现实,这种模糊的东西对我影响特别大。我当时看完后还一直念念不忘,回去又刷了很多遍。感觉它讲的特别多,比如社会秩序、底层人的命运、伦理、甚至教育反叛、政治。


你的动画风格会受什么影响比较大?

我现在比较关注的是超现实主义的动画,我的毕业论文写的也是这个方向。我看了很多独立动画展,看了很多片子之后,我发现还是对超现实主义介入感特别深。包括那个我特别喜欢的爱莎尼亚导演,皮特·帕恩,他特别经典的动画是《没有加布里埃拉·费里的生活》,也是这种方向的作品。我当时也是在费那奇第一次看,很长,43分钟,我们做的独立动画都是时间很短,但是这个是我看到在这个类别动画下,时间最长、故事最为精妙、角色关系最为复杂的一个故事,我当时甚至根据这个片子画了一整页的分析图,真的是太有意思了。所以我会受这种动画类别的影响会比较多。


我的毕业作品《在她的身体离开前》也是这次费那奇的入围作品,就是一个超现实主义的动画。讲的是人跟自我接纳,还有自己个人身份认知的一个复杂关系。我刻意地保留了我一直以来的绘画风格。我们会在动画周上看到很多不同类别的动画作品、可能是材料性的,有很多抽象的东西,或者是真人表演等等,我还是会保留一种数字绘画的逐帧动画的二维风格。因为我更关注的是影片的剧情以及它的概念,这是我最感兴趣的。因为毕竟超现实主义动画作品,材料性不是那么强,更多的是在叙事和表演上。


我在之前做过很多其他类型动画的尝试,包括材料性的东西我也做过,甚至还去北京最大的垃圾厂里捡垃圾,因为我实在对于材料这个东西很迷茫,做了很多这种尝试,最后都没有变成一个成片。我思考下来还是最喜欢我自己的绘画风格,包括超现实主义的方向,所以才有了这样一个作品。


这部作品的灵感从哪里来?

我的作品里没有旁白,全部依靠情节和表演来支撑,所以大家可能会猜不到我最初的灵感,其实就是我身边发现的一个现象。在清华会有彩虹社团,大家会也会比较关注身边一些穿女装的男生,或者比较偏男性化的女生。我身边就有几个这样的朋友,我采访了一个跨性别的女生,聊了一些她自己的心路历程,我当时非常惊讶,因为我是顺性恋,她的经验和我非常不一样,她基本上出生就带着这么一个烙印,需要花费很多的精力去和自己的这个身份和解,而且她自己和解了之后还不够,她还要去跟这个社会和解,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需要先在内在处理好自己,收拾好后才能够去处理跟外界、家人、朋友,所有这些人的关系。这样一个事情对我来说在精神上是很有表达的一个话题,所以我就会从这个灵感出发。


收集了灵感之后,我不是去做加法,我是很喜欢做减法的一个人,我做很多作品其实都是这样,我的思路是把冗杂的信息全部去掉,回归到一个最本质上的存在,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自己在社会里的位置,这么一个话题的探讨。所以我在这个作品里只有三个角色,这三个角色其实是一个人。我画的是一个已经做完性转手术的人,他有女性的乳房,有女性的身体特征、面部特征,甚至会强化这些,卷头发、大波浪、长睫毛。第二个角色是他心里不能接纳的那一部分,我把它形象化成了他男性的那一部分,男性生殖器官的一个形象,是很萎靡的我们不能接受的一个部分。好像每个人心里都有个刺,心里面总有一部分不能够接受的部分,这是我们要去斗争的东西,所以我把这个东西形象画出来,把它放在镜子里面。这样关系就很明确,因为你知道镜子看的是自己。但是一个不能接纳自己的人,每次照镜子都会看到缺陷,比如说有容貌焦虑的人,他去照镜子,可能就去看那个刺长在哪儿、哪儿有几个包、我这个眼睛不够大,所以我设计了这么一个主角和副主角。另外一个角色更抽象,我刚才说关注人对自己的认识,还有一个无法淘汰的问题是他跟社会的关系。我们都是社会性动物,每一个人都一定要走到社会里面,我们有社会交往的需求。我这个朋友在这上面遭遇了很多困难,她需要走进去但是又很难走进去,所以我就做了这么一个角色,长得像个怪物,我不希望他有一个我们能够认识的身份,他其实是主角的一个影子长出去的,永远都藏在墙后面,去引诱主角走出。我们总有欲望想要走出去,但是我们需要收拾好自己了才可以出去。


在日常生活中,你会注意去发掘可以动画化的人事物吗?

自从我做了动画之后,我发现我生活里出现了很多这种事情。比如我们现在上课,我前面有个男生,他会在上课时候一直按他的圆珠笔,声音虽然会被老师掩盖,但我离他近,我就一直听到卡塔卡塔的声音。我现在就很喜欢观察人的行为,很细小的一个行为,我会想他有什么动机,他为什么会在那按笔盖,其实是一个我不能理解的行为。我就想他是不是烦躁了?他为什么烦躁?烦躁的本因肯定是有一种内在的冲动,可能被外界的什么东西制约了,比如说这节课制约了他某些冲动,什么冲动?他是不是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冲动的人?是不是有强迫症?是不是有焦虑症?他是不是现在有什么事?着急想去什么地方?是不是想见什么人?然后我就会在那节课,会花很长时间去想这个人在干嘛。


我以前会画很多平面的画,可能是画画人的职业病,你会去看一个人整体的外表,或者他一瞬间的形象,然后把他画下来,研究他的整个精神状态。但是我现在的观察方式和处理外界信息,都会关注在人的行为上,我觉得是一个从静态到动态,甚至延伸到时间、想象,这么一个很有趣的变化。比如我最近清理我的冰箱,有个橘子在里面烂了,我以前看到可能就扔了,但是我这时候就会想,上一次我见它的时候是完整的,这一次它就烂了,它是怎么从一个完整变到烂的,我会想象它变化的过程,好像有一种很神奇的时空穿梭的感觉。


在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你觉得比较难和惊喜的地方是什么?

我发现大家基本上都有一个共性,当然不是说所有人都是这样,最爽的是开头和结尾,最痛苦的是中间,毕竟动画的制作过程其实还是比较枯燥的,而且我采用的还是比较传统的二维逐帧动画的制作方式,而且我的风格可能和一些别的二维创作者一贯用的线条不太一样,是特别细腻的,我甚至一条线上面还要再加很多小线,我很喜欢每一帧的质量都很高的感觉,每一帧的工作量就会比较大,也会很重复,需要在这个过程里面慢慢磨。包括这个片做完了之后,我才觉得,不行,我受不了,我得去了解一些现在的补帧技术。发现其实是有的,但是这种技术也有自己的缺陷,还是没有办法实现每帧都是能高度控制的感觉。不过我也会愿意尝试一些别的方法,让这个最痛苦的环节变得稍微容易高效一点。


问一个比较抽象概念性的问题,你觉得动画的本质是什么?动画制作里你最喜欢的元素是什么?

基本上现在学动画的人都知道,学术类的课本公认的定义就是生命,因为animation的词源是animate,就是赋予生命,让什么东西活过来。但是我觉得这个定义是有限范围内的定义,尤其是对于有角色的动画,有角色我们才说活过来。所以我觉得定义应该回到更原子的层面,才能够拥有广泛的适用性。因为动画它就是一门技术,我会更愿意从技术的本质上面去说动画的原生性质。说白了就是连续变换的一系列静态事物。我说的是事物,很多人会说是静态图像,但是我会把它打到事物这个层面。动画不一定是运动的绘画图像,它可以是手绘的2D,也可以是3D数字的,也可以是3D打印的,也可以是摄影的图片,也可以是雕塑或者日常的物品,所以我会更愿意说事物,它只要连续地放在一起,就会动起来,这是一个技术上的本质。在这个定义下面,动画才能够说几乎容纳所有的艺术形式。从最主流的商业动画、tv动画到实验动画,还有美术馆体系之下的有实验性质的动画类别作品,它的涵盖率是才会更强一些。真的有必要去讨论的是,在这个定义的框架之下,动画的边界或者说边界的价值是什么?


像超现实主义在早期,是有不同艺术家不断去发展它,有不同的媒介去做创作,最开始是那一帮做诗歌的人,用文字去表达人在潜意识中听到的东西。然后是绘画,最知名的就达利的油画绘画的超现式主义。它比文字多了一个更形象的层面,在潜意识和梦境领域里面我们看到的画面。眼睛就更形象化了,文字还稍微抽象一点,这个程度上它更去还原人的精神。再是比较早的先锋电影,它就比绘画更多了时间这么一个位置。因为人的精神,包括我们做梦,其实是在一段时间内发生,我们的精神是永远不断在流动在变化的,所以当时就会有很多理论家就会说,电影是超现实主义最好的表现媒介。但是后来我一看达利也开始去做动画了,我想他为什么做动画,他可能也意识到了,动画可能才是表现精神最好的媒介。因为电影有一个缺陷,毕竟还是拿摄像机拍的,它受制于现实和图像本身,但是动画就弥补了这一点,它可以表现现实,可以是现实具象的绘画。同时它还可以表达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现象。从各个意义上,它都是对人类精神的最佳表现方式。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后来选择做超现实主义动画,我不想说我是一种刻意的实验,我觉得现在实验动画对媒介的依赖性还是太执着了。就我个人的看法,动画其实更应该去表达一些更深价值的东西,比如说人的精神,精神性的东西是不可替代的。


《没有加布里埃拉·费里的生活》剧照


04


林哲

动画工作室FLiiiPDesign主理人,在团队里负责部分导演/美术/后勤打杂等工作

动画工作室FLiiiPDesign作品


最早是为什么会接触到动画?又是怎样发展到一个工作室的?

最早是插画师,后来阴差阳错去了主要做电影、美剧、广告相关的视效公司PIXOMONDO,在那负责一些导演和美术的工作。那里有很多来自不同国家和拥有不同技能类型的艺术家流动,在这种环境下我也丰富了技能包,同时也在那里遇到了几位国内外的优秀动画师好友。和他们一起的日子我受益良多,加上自己口味的影响,通过大概五六年的时间我和团队的工作方向慢慢就集中在视觉和动画创作上了。


怎么定义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的区别?

个人观点是独立动画更重要的是纯粹的自我表达,而商业动画更多是有目的性的创作,比如说是服务于某个品牌或者某个明确的需求,但本身都是动画。


如果单纯只做独立动画,这条路走得下去吗?还是必须要依附于其他的谋生手段?

从目前的了解来说,我觉得只做独立动画也是能走下去的,只不过这条路现阶段会比较难一些。因为国内目前给予独立动画的机会还是不够,远比从事独立创作的艺术家少。但是往往精神上的富足对创作者更重要,只要控制好自己的物欲…


也可能对于大部分普通人来说,最终还是会面对一些现实状况,例如子女父母等社会责任。所以最好还是多尝试创作和吃饭并行的各种方法,总会有适合自己的路的!


独立动画靠什么生存下去?怎么让其他人看到你的创作?

可能这个问题我理解成动画人怎么生存更合适,因为如何生存下去和如何展示自己并不是很存粹关于创作的事。


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所谓的独立动画和商业动画这个壁,其实不应该像国内目前的情况这么严重。独立创作和商业创作其实有点像艺术和设计的区别,前者是思考和表达,后者是要去解决某个问题。如果能理清思路,动画人在不同类型的创作中其实都能做出好作品。


看似回答有点跑题,其实没跑,因为当你能把艺术和商业的平衡性把握得比较好时,吃饭和被受众理解都会变的容易。


为什么想要做《纳星计划》这样的一个实习生计划?

其实和上一个问题的回答也有一定关系。纳星计划包含了两部分内容:首先是日常的项目实习,实习生会参与到我们的工作流程中;其次是我们全员会带着实习生一起做一支《星星作业》小短片。


做这个计划的原因是,FLiiiP本身就是一个探索个人艺术风格与商业性的平衡点的工作室,我们很喜欢做各种新方向的尝试和拓展。


一方面,未来终究属于年轻人,我们希望在这个计划里遇到更多和我们志同道合的年轻血液,我们也能从年轻人身上接触到新鲜事物,最终团队会一起共同成长。


另一方面,我们发现其实很多动画人,往往个人创作时作品非常优秀,但一到商业项目时完成的质量会有比较大的波动。我们希望能帮助更年轻的一代动画人,让他们试着在工作中也能做出称得上作品的创作。


这样不管大家未来会进入FLiiiP这个团队,又或者是在行业内的其他地方发光发热,都会把这个行业变得更好。


你觉得这个行业发展到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状态?

机会应该是越来越多的,从这几年做FLiiiP的工作经验来看,市场对风格化的接受程度是在逐步变好的。然后大家也都能看到,去年大平台们都在做新的短片内容,比如说《中国奇谭》、《胶囊计划》,反响都不错。并且这些项目的方向拥有很好的平衡性,即注重表达也考虑受众,这种类型的成功会给短片作者带来更多新机会,各种不一样的风格涌现,也会让更多人了解这个行业。整个行业还是在往好的方向走,但是也有一些还未知的因素,比如AI。


从动画工业的角度来看,有没有什么观察可以和大家分享?

作为动画工作室负责人确实有一些感触,既然说到动画工业,那从商业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们虽然在改善但仍然不在一个很好的循环体系内(尤其是二维)。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仅从FLiiiP接触比较多的商业广告类别来说),和三维相比大家普遍不看好二维动画的价值 (应该不少人会遇见甲方以三维二维来区分动画的价格)。这是有很多因素导致的,一方面国内很多动画流程向日式靠拢,采取压榨底层堆产能的形式来压低成本,低价和不看好使得国内的二维商业作品质量很多不高,而不高的质量又让市场更轻视二维动画,这似乎是个恶性循环。


再从行业创作者的角度来看,大批量优秀的动画人因为自己的风格定位不被市场认定为主流,又或者无法适应市场中现有的工作岗位种类,导致才华无处发挥没有用武之地。这是一个很矛盾的环境,但其实也不止是国内,只不过是程度轻重的问题。


对于FLiiiP来说,我们希望风格化的动画在未来的答案是-具有商业价值的艺术品。如何能打破目前的这种环境可能是需要大家一起努力的事情。


近几年的动画作品中,有什么可以推荐给读者的吗?

最近的话,很喜欢Gabrielle的毕设《再见,杰罗姆!》,推荐大家可以看一看。美术非常讲究,故事也非常棒,讲的是一个人去寻找他在天堂的太太,得到了一些他没有想到的答案。表现形式我觉得很有创造力,所以非常喜欢。


《再见,杰罗姆!》剧照


05


约翰强尼

一枚动画爱好者、动画生产者,带给大家快乐的光头君。(编辑错误,简介见06)

右滑查看更多作者作品


您先自我介绍一下您的工作。为什么您选择了GIF作为主要的创作方向?

我其实工作时间挺久了,差不多有12年,大学学的动画专业,然后毕业以后去动画公司从事传统的tv动画、影视动画、广告、游戏动画等等,这样大概有5年左右的时间。


GIF创作,其实也是和接触的种类多有关。我从初中开始学习美术,之后一直坚持在创作。以前多是以绘画和插画的形式,当有自媒体以后,明显发觉动图(GIF)类的作品的反馈,无论是流量还是各方面的综合效果会更好,这就会不自然地影响你今后的创作方向,就会越来越多的去做有关动图方面的创作。相比较纯动画的形式,它可能创作成本上会比较高,而动图在动画创作中方便,你所有的综合知识和能力都能通过最简便的方式体现和传达出。


另外,我发现静态故事有时候很难很好地传达自己想要表达的东西,而GIF能让我的表达更完全的,甚至比视频都能更好的传递我的创作内核。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出口。所以我大概在七八年前,然后就固定了GIF创作的模式,主要用GIF来表达我的所思所想。


您创作GIF的手段和方法是什么呢?

我一直以来做GIF最多用的还是FLASH和PS,因为我工作接触到动画制作的时候,第一份工作就学FLASH,这个软件比较简单,方便实用,是一个很高效的一个制作软件,有的时候也会用到PS画一些东西。后来又新出了比如AE等更好的动画软件,但是它有学习门槛,而且操作也会更复杂。


因为我迄今为止还在上班,没有自由职业,所以能够做创作的业余时间也就很有限,我更愿意把重心放在内容的想象和处理上,所以在软件上追求最简便的方式实现想要的效果。这也是希望普通观众看作品时候的视角回归到内容上来。应该深挖的是作品表达的内涵,所以我不太执着于制作手法的提升。


您最早接触GIF 的时候有哪些印象深刻的作品?

大概在我刚工作的一两年内,在网络上接触到各种形式的GIF作品,那时候国外的作品多一些,因为国内的GIF创作那时还比较少。我印象很深的一个是James Kerr的作品,他把古典主义的画作,比如梵高的作品进行再创作,配合后现代行为或者恶搞,组合成一个新的故事。16年前后国内的很多广告都参考了这种形式。其实这个形式大概在13年国外就有人玩起来了,有一个GIF师,专门拿这个内容做gif创作,但国内知道大概是在16年,详情可戳这里


还有一个法国的黑人GIF师Kokorokeke,他非常风格化,用像素的风格,他所有的GIF都是单线勾画轮廓,没有上色,但这个轮廓线就故意画成粗糙的效果,就很像素风。他的GIF是流畅而魔性的舞蹈表演。他很喜欢二次创作已火的视频或者实拍内容,详情可戳这里


还有一个GIF师,NSA。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他创作的内容很简单,基本就是做一个半秒的循环。他的GIF都是实拍的,而且非常的大型,工作量非常大。比如在一面10米左右的墙上,去涂鸦一个骷髅头,然后他会做一个骷髅头的旋转,等于说在这么大一面墙,画十几张,不同的面,然后一帧一帧拍出来去旋转。他最大的一个创作是用卫星航拍。一个港口,他给地面一个空间涂了一个彩色的色块,然后用航拍的卫星拍照。详情可查看链接:

https://m.digitaling.com/articles/25182.html。


您最早的GIF创作是什么样的?创作风格的形成经历了哪些发展变化?

最早因为工作的原因,我更喜欢做角色设计。所以GIF 的创作开始于让我设计的角色动起来,让它变得生动,那个时期GIF的故事性偏弱。后来在角色动起来的同时,我发现可以加上一些趣味性的东西。最早一个有意思的就是鳄鱼做仰卧起坐,它肚子上那块赘肉,会有一个挤压效果。这个发到网上以后,很多网友觉得这个有意思。然后我就发现,可能要确实有好多的趣味动起来,比静态更好玩,因为我本人之前的静态创作,也很喜欢找生活中的趣味点,在鳄鱼之后呢,我就会去把GIF创作的关注点放在如何把一个很小的一个趣味动起来,让这种趣味放大化。


鳄鱼仰卧起坐,这是个“无心插柳”的创作吗?

这个创作确实挺偶然的,我当时还试过老虎做俯卧撑,鳄鱼坐跷跷板,但只有鳄鱼仰卧起坐效果最好,因为鳄鱼肚皮的褶皱天然产生了喜剧效果。这是创作之初没有想到的,其实我有很多创作,偶然性会很大,也会激发出后来的创作。很大程度上,GIF的创作是一个不断互动交流的结果,甚至有些作品我做完以后觉得不满意,但阶段性的这个结果能促使我我想到更有趣的东西来完善它。


您当时为什么决定去学动画的?

到今天来说,我学动画的时候,我也不是因为喜欢动画。其实到现在,我已然觉得动画的制作过程挺枯燥、无趣的。它不像绘画,就是你挥洒这个笔墨的时候,有那种兴奋。动画只有最后做完了以后呈现出最终的效果时,会感到极大的满足。


我学动画其实是非常偶然的。高考的时候,两个方向,一个是做电影,一个是做纯绘画。我考电影学院,本来想考美术系。那年没有我喜欢的方向,就选择了动画系,其实是为了进入电影学院的敲门砖。但能接触到这个动画以后,你发现动画跟你想象的不一样,因为之前对动画的理解可能只是皮克斯的动画,就比较浅,然后上了动画学院以后,发现原来动画里头还有实验动画,还有各式各样的动画,你发现这个比电影、绘画还有意思。我发现对于一个创作者来说,动画的空间更大,就是在这个时刻,我爱上了动画这个方向,觉得做动画可能比做那两件事更酷。


您说最早对动画的认识是来自于皮克斯,不是国产动画?

其实我小时候对国产动画印象不是很深。我们那会有录像带,经常会录下来,我印象中最早,一个是捷克的《鼹鼠的故事》,一个是《猫和老鼠》,这是我至今从小时到至今最喜欢的两个动画片。现在看从编剧和美术各方面,和动画表演都是经典。两个动画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完全没有台词。其实我不排斥声音或者台词,只是说声音,对我是一个门槛,公司和我自己的创作的时候,做声音找配音,对我来说不是乐趣,反而造成一种压力。


您觉得GIF这种形式跟动画的关系是什么呢?

GIF,其实是归属于整个动画的一个很小很小的门类。在我这么多年的研究中,它至少要分三类。一种叫“动插画”,就是这张画面,即使不动它也已经传达出想传达的一切。动画给画面加分,让它更生动,不动,插画本身是成立的。另一种一种叫“表情”,咱们接触GIF动画最多的就是表情动画,表情动画它的目的性很明确,它是传递某种用语言不能准确传递的一个瞬间情绪,比如某种特殊的尴尬,用尴尬描述不足够,想要解释清楚文字会很长。用一个特定表情,对方瞬间就能理解。还有一种就是我做的这种有简单故事性的GIF。其实它有点像多格漫画。但多格漫画有远不如GIF生动,而且GIF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循环,会产生一个新的意义。举个例子,我曾经做过一个动图,一个人吃火锅夹鱼丸夹不上来,我制作一遍,循环会让它变成,这个人永远夹不上来鱼丸。这个情绪就升级了。


和视频动画相比,GIF有个非常明显的优势。做视频动画的时,分镜是非常重要的,通过拆解、景别引导观众在某一时刻聚焦到导演需要他关注的点上某一个点上,比如特写或者动作。但GIF 的创作不需要任何一个视觉引导点,它的重点是整个画面。在单位时间内,你可以看任何一个碎片信息,因为它是无限可循环,你不会再单独一个点,如果错过了一个重要信息,你可以在第二次再看。GIF作品《小房子》 需要看5遍以上的到完整的故事信息。


您现在最喜欢的一部动画是什么呢?

应该是《麦兜的故事》很多人觉得麦兜很搞笑,比如里面“没有云吞,没有粗面”反复问几遍就是觉得啊就是好笑,其实麦兜也有更多深层次的哲学思考。很多人不太能理解其中剧情。但我们生活中有没有老觉得一个东西有但其实它没有。这层关系其实在那个情节中,没有了还在问,没有了。还在问,在这个重复的过程当中,其实是一个思考和递进,是很巧秒的。这一部作品其实是个散文式的动画创作,因为传统的动画都是叙事,是小说,讲一个完整的故事,但麦兜,它都是每个小点一个小故事,但它又不是那种短片合集,它们之间有非常有逻辑的紧密性。并不只是随便小故事片拼接而成的。这一点还很强,很难做,类似这种的片子很少,尤其它是在商业上是取得成功的。大多数人看到了第一层,有趣,好笑,这在商业上我觉得其实足够了。同时,这个作品活下来了,才有机会让更多的人更深度地去挖掘第二层、第三层,这对艺术作品来说非常重要。对创作者来说也要求更高。


《麦兜的故事》剧照


06


光头君·常旭

GIF艺术家、自媒体创意人、新时代互联网艺术家,他的作品充满治愈性和娱乐性的同时也引发人们思考(正确简介见05

右滑查看更多作者作品


能不能先请您简单介绍一下自己?

我叫常旭,现在是一个自由工作者,我最早是在《快乐驿站》做动画导演,那个节目大概是十年前了,把相声、小品改编,然后以Flash动画的形式呈现。之后就一直做自由工作,现在主要还是做一些MG动画多一些,为一些商业的、事业政府机构的作品做一些宣传的东西,以这一类的为主。也做一些微信表情,定期会发一些上去。叫光头君,可以找到我。我每年会根据属相做一套表情,应该是从狗年之前开始做的,也有好几年了。


您最早接触GIF是什么时候?

应该是那种很早以前的QQ表情包吧,那也算是GIF的一种。后来还有手机彩信,那也应该是一种GIF。特别喜欢的第一个GIF作品是兔斯基!就那小兔子,当时特别流行,很火的,到处都是,用得非常广泛!那是早期很好、很有特点的一个GIF。


您有没有觉得哪一部动画下特别影响到您?

特别影响到我的话,有一个我一直记忆深刻的,它应该是美国的一个动画片,叫《小不点儿》,估计现在网上都很难找到它的信息了。它是讲一个小朋友有一天在他们家发现一个特别小的、微缩的小人,他们长得像精灵一样,有尖尖的耳朵。我对这部动画片印象太深刻了,当时就觉得挺神奇的,一个人的小朋友会是一个那样的小小精灵,印象特别深、特别深。


您既做动画,又做GIF,您觉得它们两个之间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我现在做GIF的话,更多是个人的感受和一种情绪的表达。做的动画因为是偏商业的,它可能更多的是我的一份工作。我觉得可能在动画表现和动画讲述上自己还是有些东西没有想好。比如说我想讲一个故事,这个东西需要你去构思它怎么创作,这一个过程还是不太成熟,可能还是得找一个合适的东西去表达吧。GIF可能是一个感受、一个自我的状态,它不需要去讲述一个很长的故事,你把当下一个感觉表现出来,就可以了。


当互联网刚起步的时候,GIF这种很快捷、很轻巧的形式可以很快地传播出来,这应该是它的特性。如果我想表达一种情绪的话,我只需要一张很短的图片就可以传播开来,你看到你也会有感受,他看到他也有他的感受,所以它是很方便、很便捷的。它不会像一个长篇动画,可能你喜欢你会看完,可能他不喜欢他不看了,GIF这个东西你瞬间就能感受到它。


您能跟我们分享一个最近特别喜欢的GIF作品吗?

最近的GIF呀?(思考)最近就是我的作品了(笑),《困、困、困》。


《困、困、困》


07


西朴SYPO

插画师/动画师

从事多年平面设计工作,2016年成立个人工作室,擅长逐帧动画制作,不断探索插画动态化的趣味性。《东方植物与女孩》获第九届Hiii Illustration国际插画大赛最佳作品奖

右滑查看更多作者作品


你的本职工作是什么?

本职工作就是自由职业插画师,居家办公,我差不多持续了有五年时间。之前蛮长时间是在广告行业里做平面设计、品牌设计、包装设计的。2016年辞职,之后注册自己的公司,然后一直做到现在,有工作就会接,最近也会帮一些品牌做动画。日常的话,没什么事做就自己创作小动画,创作静态插画之类。


最早坚持动画是什么时候?怎么选择了这个行业?

最早接触和学习动画是在大学时候,虽然我学的是视觉传达,那时候学的东西会实用性比较强,毕业之后进入广告公司可以接触到的内容。动画也是其中一门专业,所以如果追溯到最早,应该是大学时期的课程,我们那时候学的是flash,最原始的那一套软件,还有老师讲解的一些关于动画的运动规律之类的。


我其实从小就是老二次元,小时候就很喜欢看动画片。因为我在广州,经常会看港台的节目,基本上每天放学到晚上12点,都会有大量的日本动画片播放,所以从小就会有个梦想,想要成为行业里的某一个螺丝钉,想成为漫画家或者从事动漫行业。后面可能阴差阳错学了设计,后面自由职业之后,我就想既然我争取到一些个人的时间了,那不如就来做我自己真的最感兴趣的一个类别,所以开始根据个人创作去做一些GIF和一些小动态。后来越做越多,逐渐有类似的项目找到,我才觉得自己可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当时为什么选择了辞职?

我在设计行业做了有七年时间,迈入26、27岁的一个阶段,如果你在广告行业继续做的话,可能会考虑到工作规划,你要往上走做管理人员,还是继续做这一个设计工作者?所以我那时候有在公司里面尝试过,也有机会让我做主管的职位,我也去尝试了,但是我发现我自己比起跟不同部门周旋,花时间去交流、对接,我可能会更喜欢专注在创作这个部分里面,所以那时候刚好有遇到公司的一些变动,就决定要不自己干了。不管做插画也好,做动画也好,做设计也好,那时候就决定要不试试自己创业吧,自己做自己的工作室。而且工作了七年,其实也算是累积到了一些比较稳定的资源吧。比如以前的公司,离职之后都相处得蛮好,他们也会介绍工作给我。离职之前那半年,我也有做准备,会释放一些信号,比如跟朋友讲我要准备出来单干,那时候就陆陆续续接到很多工作找过来,我看了一下安排和工作量,我觉得我可以跳脱出这种稳定的工作形态,去尝试一下。


最早接触的一批动画中,印象比较深的是什么?

我印象最深刻的应该是大学开始喜欢上的《恶童》,松本大洋原作改编的那部动画,然后还有《红辣椒》。这是我当时那个阶段最喜欢的两部动画。我当时还蛮沉迷《恶童》的动画,虽然我也看过松本大洋的原画,我也很喜欢,但是我喜欢《恶童》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我也处于大学学习动画的阶段,看了很多它的制作后期的花絮分享,我觉得很酷的是那时候它就用了3D的形式把2D的绘画风格融合在里面,也结合了逐帧,人物动态和传统漫画的那种流畅感是很一致的,我当时就很沉迷他的制作手法,会觉得能够把一个完整的动画制作出来是一件很酷的事情。里面的建筑除了用了歌舞伎町的元素以外,也参考了香港九龙城寨的大招牌,很密集的空间感,旧旧的楼房。因为我是在广州,离香港很近,所以很触动。那时候挺流行广府文化的创作题材,看他的创作手法结合了旧有建筑文化进去。对当时候的我来说,就会思考是不是我们也可以把自己生活的场景,用不一样的故事性把他带出来,而不是一板一眼地把建筑画下来,可以把这些很酷的想象的故事性放在大场景里。


接触动画之后,看身边的事物是否会有动画视角,思考怎么把它们转换成动画?

会的,经常上街的时候,看到有些人很好玩的动作,我都会记下来,有时候会很想把他们画成动画。最近我有做一些比较好玩的生活纪录的动画,比如有一个系列是夜间速写,也是GIF,我有发在微博上,就是夜间的时候,一个人独处的那种享受的感觉,可能是面对黑暗的时候,自己的一些做法吧,比如尽量让自己开心一点,可能会记录自己喝冰威士忌的夜晚,可能会有一些夜间的思考,比如到了十一点该不该吃宵夜呢,比如泡澡的时候点根蜡烛,那种星星点点在水面上的时候,我就想象自己用手把这些星星点点托在手心,类似这样子的一些生活小场景,把它变成动画。


你的动画风格有受什么影响吗,怎么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还没有形成现在风格的时候,我挺受日本漫画影响的,之前有学习过这些大师的画法。做了自由职业之后,我觉得需要有自己的风格,独特性。一开始还是会有广告行业里面的习惯,比如说模仿这些大师的绘画风格,但是后面有一段时间,我会刻意去不看其他人的作品,因为我很怕记忆点忽然就出现某一个画面,所以后面我就尝试去做速写练习,拿个本子出去画画。旅行的时候去做记录。如果我在画的时候,有出现某一个作者的画面,我就会停下来,慢慢的一个过程。比如说我记得原来那里可能要拐弯的,那这一笔我就直走吧。用这种刻意的练习,忘掉一些以前画过的东西。五年下来,我现在可能才觉得慢慢找到自己的一个人物角色的画法。有一段比较长的时间,我是画纪录生活自己的一个角色,那个角色一开始画的是自己,我就通过自己去找,以前可能会画细胳膊细腿的。后面就想说,我是一个胖胖的女孩,我就来画一个像我自己的人吧。以前经常会有客户说,我们是做服装的,可不可以把人物的胳膊和腿细一点,脸尖一点。我个人创作的时候,就偏不要这样,就要圆脸胖腿,用反向的思维去画,慢慢就形成了现在的风格。


在做了大量GIF动画练习后,有想做动画短片吗?你觉得需要会遇到比较困难的点是什么?

有,但是很难。练了一段时间后,看了很多很厉害的动画作品,觉得自己还是在那个阶段,好像是站在新世界大门的门口,有好多东西要学。我觉得真的要做很厉害的动画,不是一个人的事,我感觉GIF是一个很轻量化的东西,你可以把你的一些静态作品动态化,也可以在一两秒完成一个很完整的创意点,但是动画跟电影行业很像,它需要有一个很完整的作品,也需要有导演的把控,要有美术的职位,还要有专业的很厉害的动画师把你的静止的分镜连接在一起,最后可能还要有节奏感,镜头语言的表达,还有音乐的那个氛围等等,好庞大,作品做下来要花很长的时间。所以暂时我觉得我可能还没有那么完整的能力能够完成,但我还蛮想试的,不能就这样放弃了,慢慢来。我可能有自己的节奏,从一开始的GIF,慢慢到小片段,后面再慢慢做成更长的,或者自己去学习写剧本,或者说跟朋友去合作完成一条小短片。


对于很多想做动画的人来说,你觉得GIF是一个好的入门方向吗?

是的,因为我自己就是从GIF入手的,我觉得是比较轻量化吧,手绘也行,表达形态还蛮多的,你也可以把静止的一张作品,把局部的一些点动起来,也可以很好玩的,奇思妙想的拼合起来也可以。对比起几分钟或几十秒的动画会比较好入手。


《恶童》剧照


08


树儿

独立媒体人,前后浪剧场播客主播,长期关注电影、戏剧、音乐、舞蹈等领域,关注不同媒介的主题表达与美学风格,也关注教学、创作、传播、节展、出版等对个人成长的影响,因费那奇动画周开始关注动画。


能先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领域吗?

大家好,我是树儿,我现在的工作领域是在电影和戏剧。主要在这个领域做教育和媒体相关的工作。


你印象当中的第一部动画或者你接触的第一批动画。你对动画的了解,早期来源于哪些作品?你印象深刻的是哪一部?

小学的时候,电视上每天应该是六点会放动画片,我回忆了一下,其实我还没少看。一方面类似于《花仙子》、《一休》;另一方面像《猫和老鼠》,《黑猫警长》、《葫芦娃》这类。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其实是一部日本动画,应该叫《时间飞船》,还有一部叫《三个火枪手》。这两部动画给我的印象特别深。到什么程度呢?那时候我们要上晚自习,这动画片不结束,我就死活不想走,后来回忆起来,《时间飞船》设置了好人和坏人的悬念,就每次你就看到那个好人人,我记得那坏人特别印象深刻,叫约尼大姐,大姐带着两个比较傻的手下,每天都会为难主人公,所以我就很替那个主人公揪心。就不想上学,所以这个印象特别深刻。


我想了一下,其实《黑猫警长》、《葫芦娃》好像都是这种正反两面的一个对立,好人就总是受难,小孩就会很着急,这是动画吸引孩子的一个原因。


你对动画的风格和类型有明确的偏好和期待?

总得来说,是偏手工吧,像手绘、人偶、剪纸等等,都是手做的,有人的味道。视觉风格上,我可能就是整体比较色彩明亮的,很舒服。因为我看那种科技感特别强或是色非常暗淡的动画,它可能非常的棒,但不在我的审美喜好里。早期可能受宫崎骏影响,觉得那个色彩很好看,现在慢慢地可能对我来说都有点艳了。今年费那奇有个片子《半岛之鸟》我很喜欢,很清新,色彩饱和度不高,线条也比较简单,这样的作品会比较吸引我。


谈一谈对独立动画的初印象

其实我是去年才“入坑”独立动画的,在看费那奇的时候,内心是有冲击的。内容上的表达可以特别广阔,而且大部分的动画世界更偏内心,更私密一些。我甚至有一点在偷看别人日记的感觉。在观看的时候能感受到别人的呼吸和心跳更容易共情。


另外,我感觉跟电影相比,动画的风格更加的多样。毕竟电影还是受制于一个是现实本身的样貌。电影可以多样化,但还是会限制在一个阈值之内。但是动画,因为它是一个完全从无到有创造的世界。无论是所选择的材料,还是在视觉呈现上,包括每个人对色彩的选择,对线条的粗细的选择等等各有不同,会让你觉得更能创造日常生活中的惊奇感。


如果我们看到的东西跟我们的日常生活差不多。那我们看自己的生活,或者去刷抖音看别人的生活是不是就可以了。所以我们走进电影院、剧场,去看动画、戏剧,电影也好,可能心里头还是会有一种超越日常生活的期待,而在这一点上动画有一个天然的优势,因为那个世界本身就是从无到有凭空的去处创造出来的,而不是说对物质世界的一个现实复原。


看了独立动画之后,我会更多的去思考,因为刚好我平时的工作领域主要在电影和戏剧,我就意识到一个事儿,因为动画是一个重新创造的世界,所以可能观众更容易去跟创作者达成一种契约。比如去年的《你好,先生》,你觉得这个摸着的空气是一条狗,我就会相信真的有狗。在现实生活中这个契约很难建立起来,因为我们我们有现实生活的逻辑去牵绊。


作为第四届费那奇动画周的初选评委,你会对观众推荐哪些片子?

和田淳那部《半岛之鸟》,我觉得他创造了一种很奇妙的时间,我好像感觉到了禅。所以这个片子我又看了好几遍,我觉得这个片子对时间的处理有一个很奇妙的体验,所以大家可以感受一下。


另一部片子叫《11》,应该是出现在平行宇宙单元。这部片子以极其随性的画风描绘了一场足球赛,你可以感受到那种视觉和声音一起去营造出的那种现场感。这两部片子就让我看到了就动画它除了创造一个世界,它是创造一种独特的这种时空。


我很期待迷失在童话中那个单元,还有韩国富川动画节精选作品单元。我发现韩国不但电影现在蒸蒸日上,它的动画也有非常强劲的上升趋势,不管是他想要表达的主题,还是整个叙事和视觉风格上的成熟度,都让我觉得我们需要好好的去了解一下,因为他们真的是挺厉害的。


《半岛之鸟》剧照


09


陈希

一个景观设计师,沉迷于树的生长,也惊叹逐帧之妙。

能先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领域吗?

我是一个景观建筑师,主要就是做景观的方案设计,也包括景观和建筑的落地施工这样一些驻场设计师的工作。


你还记得小时候接触到的第一部动画作品是什么吗?

我是90后,所以我在小学之前的整个时间段都是被迪士尼动画给完全充斥的。也包括像电视上播的《兔八哥》《孙悟空》这一系列的,因为以前的渠道就是电视和光盘。《狮子王》是其中最突出的,在家人的描述中也是《狮子王》会翻来覆去地看。


如果把我自己再倒回小时候,我所能记得的就是一个人端一小板凳就坐在电视机前看,每次看到辛巴他爸爸木法沙被很多牦牛给踩过之后,我都会大哭特哭,看一遍哭一次。我猜那个时候的动画对我来说,就是它很打动我,很让我身临其境,会觉得那个世界是很有趣的。


从你那么小的时候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能分享一部你最近最喜欢的动画作品吗?

如果要问我最喜欢的,我最喜欢史云梅耶。但是可能最近最喜欢的,是我刚看了一个叫 Wild Beast 的短片,应该是18、19年的作品。


它是一个手绘和实拍结合的短片,里面是一个非洲大草原,还有草原上的动物,这些都是实景,然后有一对胖胖的小人,这些小人是手绘的。因为我看这种结合的动画看得不太多,当时一看就觉得特别妙。我是很快就带入了自己的体验,因为我自己在草原上走的时候,一开始是觉得挺自在,但走一段时间总觉得你在很无限的旷野里面,人的肢体其实显得特别有限,人的动态相对于这种漫天的流云、这些会随风而止随风而息的树冠,反而是局促的、狭小的,你就像天地之间的远行客,像一片单薄的纸片一样,你会很怀疑你作为一个人是否能真切地嵌入到这种自然的循环里面。所以这个动画它一上来,里面人和自然的呈现虽然不写实,也不是那种特别仿真的,但我觉得它很精准。


在十几年的时间里,你对于动画的审美发生了大的变化吗?

如果单从动画来讲,我现在还不能特别谈审美,毕竟还是看得少,还是想更多地先看一看。我现在对动画的感受很直接,它能一下子打动我,这个很重要。可能“打动”说得有点抽象,大概的感觉就是,它能让我感受到创作者他在探索一些东西。也许他表达得像史云梅耶那样,非常直接、非常深刻,那很好,可能也有很多动画作者在表达一些很矛盾、很冲突的东西,或者说这个动画的本身就是他在探索自己表达的一个过程。只要能够让我感受到这种创作的探索感,我就会觉得仍然是愿意看的,就不仅仅是一种娱乐或者一种愉悦。


我觉得动画原本最打动我的点,就在于我和创作者产生共鸣。不仅仅因为他讲了一个很妙的故事,而是从它呈现的画面、人物的动态、影像的转换,很多感受和思考就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如果一个动画让我感觉到,它换了一个画风或者换一组颜色构图,换一种动态表现方式,都不影响这个故事,我就会觉得它失去了动画最本源的那种魅力。


之前我们提到了所谓商业动画和独立动画,你觉得它们之间有区别吗?

我觉得有。像电影里面就是有作者电影和更广泛的电影,我就觉得独立动画是一种作者动画。我觉得它有更独特的一些审美方式,更直接的创作者的表达,并且如果它足够专业、足够好的话,它的表达对于观者来说是可读、可探索的。可能商业动画会让我很愉悦,会让我进入一些很奇幻的世界,但是在这种想法的不断交织的过程上就会少很多。


有一些由独立动画人执导的商业动画片,在你看来,它跟一些较常规的商业动画片有分别吗?——比如说汤浅政明。

我刚想说汤浅政明(笑)。我觉得有,虽然他前两年那部《若能与你共乘海浪之上》太商业了,但是像《春宵苦短》,我觉得既是足够卖座,也有它的独立性在其中的。


他早年的《心理游戏》更独立。这种逐渐变得更商业的趋势,作为观众,你会觉得遗憾吗?

说实话,我看《春宵苦短》更早,那时候对独立动画没有太多概念,就是身边很多看动漫的人推荐,就看了,然后我下一步才看了《心理游戏》,然后就被震撼到了。所以你看,我是经由他的商业动画才了解到他的独立动画。如果有导演一直做非常独立的动画,哪怕只做短片,并且能活下去,那很好。如果需要做一些商业的——因为商业确实不可避免,它可能辐射到的人更多,让更多的人了解动画、被动画所吸引,我觉得也是好事一桩。我觉得每个人的际遇不一样,能做就先做再说。


也许有一些初出茅庐的动画导演正在彷徨,要不要迈上一个商业化的道路,要不要继续做一个所谓的独立动画人,或者到底要不要抛掉所有这些标签?对他们,作为一个动画爱好者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因为我自己也算是另外一个领域的——姑且就脸大地称自己为一个创作者,我觉得在当下的境况里,电影、电视剧,更糟糕的是短视频这些,都在挤占市场空间,有的人可能会说,动画是不是会被取代,被抛弃?但是我始终相信动画这种既有画面又有时间性的独特艺术,这种会让人不断有惊喜、有共鸣的艺术会一直存在。我作为观众一定会继续看下去,请创作者们用尽一切办法去探索它,去让它一直存在。我有一个心愿,就是希望独特的动画一直在出现,也希望动画人们能够有更好的生存方式。


《春宵苦短,少女前进吧!》剧照


10


芮雪

喜欢看动画的电影发行。

能先请你简单介绍一下自己的工作领域吗?

大家好,我是毛毛。目前从事影像类图书出版的相关工作,主要是针对于图书的推广发行,其实相当于一部电影的营销与发行的工作。


最早你印象当中呃第一次接触的动画是什么?或者一批动画作品是什么?

我是个八零后,所以其实在我的记忆中有非常多的动画的印象。嗯,如果说第一批动画作品的话,印刻在脑海记忆中的主要是以日本动漫,还有国产动漫为主,热血类的《足球小子》,《灌篮高手》,《中华小当家》这种,那种竞赛的精神不屈不挠,而且特别像电影的叙事有一个最后一分钟的营救。知识类的《一休哥》、《海尔兄弟》一类,还有《美少女战士》这样少女类的。


对我来说,有更深层次的影响的动画,相对晦涩一些。就比如,《新福音战士》,《火影忍者》之类的。它里边儿所有的那种对这个世界的定义,一些开放性的,有脑洞的一些东西。对我来说是非常有有影响的。


而且小时候的动画,我还会反复看,我最近又看了《钢之炼金术》,之前其实看不懂,后来慢慢看不断扩充新的认识,它复杂的故事跟那种复杂的世界观,对我来说,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我觉得都是蛮有冲击力的。


你有没有喜欢的动画类型?

我其实没有非常具体和特别的类型偏好,我喜欢能够感染打动我的,我觉得好的作品,比如《新世纪福音战士》它里面的这个深刻的哲学性和一些对宗教色彩对我来说是知识的开拓。我看了很多遍,而且小时候第一次看那种非常阴沉的氛围感就让人记忆深刻,那时候有种感觉,我好像看懂了这个动画,因为故事非常简单,但我好像又没太看懂到底在讲什么,但让人很敬畏,对我来说形成了一个迷。后来长大后再看,同时也会去搜索一些解读资料等等,慢慢懂得里面有很多科幻的、哲学的一些思考,存在的意义,自我剖析等等的丰富的内涵。


什么是好的作品?怎么定义这个“好”呢?

对我来说,好的作品可能是风格独特的或者新颖,无论画风、声音或者故事等,有别于我们日常看到,好莱坞或日本动画中那些比较常规的作品。另外,那种艺术性的,包括声音、笔触、美术等等,它可能将一个非常简单的故事,但依然激动人心。它具有很大的这个意义与价值或者是情感方面的打动人。


分享你最近喜欢的动画或者剧集

可能是《爱,死亡,机器人》。其实动画短片,动画电影,动画的形式其实已经很难突破了,但是《爱死机》,第一次是一个有主题的动画合集。每一个故事都不同,但同时又有同一主题,相互之间又有很多联系。再加上它华彩绚丽的未来科技感。


你提到大多都是日本或国外的动画,对于国产动画,特别以前上海美影厂出品的动画,你喜欢吗?或者说它们不够新。

上美影厂的动画属于那种门槛比较高的,而且对我来说,那些作品都有一些共性的感受。我觉得门槛可能用两种,一种是观众接受它的门槛,还有一种对于创作者如何去创作它的门槛。在我看来动画,尤其大型的动画的作品,不分时代,制作起来都比较辛苦。上美厂的作品,在没有电脑的情况下全人工制作,周期肯定比现在要长很多,可能也更严谨更精细化。从观众的角度说,上美厂的动画都有普适价值和一定的通俗性,就是雅俗共赏,多数人都能明白这个动画要讲的是什么。因为它们的故事多是中国传统故事,加上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些技法,比如水墨画风,戏曲配乐,还有配音腔调。其实跟现在的我们存在一些距离的,我觉得他有一种呃陌生感。不过《宝莲灯》那时候让我觉得是创新的,比如说话方式就是一种进步,更贴近日常讲话的方式,那也是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转变吧。


今年费那奇,你期待哪些作品?

我看到有部作品叫《蒙眼作家》挺期待的。因为我比较好奇,动画往后会怎么发展,它还是一个具体的动画吗?还是要讲一个故事,还是有主观意识去创作的吗?这种艺术形式的终极走向是什么样的。这部动画给我感觉是作者,其实已经摒弃了一种有意识的主观创作,而仅凭感官或直觉来作画。这个动画作品已经不是在探讨我怎么做动画,怎么讲故事的层面,作者可能在动画创作的形式跟意义上有更深的探索,以及通过这样来表达一种思考。这个创作本身过程似乎还有点行为艺术的感觉。


你怎么看待独立动画中的非叙事的,实验性很强的动画类型?

我觉得实验类的动画,后边虽然加了动画两个字,但它实际上已经是动画与别的形式的一种融合,现当代艺术中也有很多动画的出现,比如说在一个视频中拼接动画,拼贴纪录片元素,凭借各种声音拼贴各种无规则的线条,无规则的音乐等等,这种实验性的动画,某种程度上是对先锋观念的践行。当然我还是相对喜欢通俗一些的动画,从欣赏的角度上作为普通观众更容易接受,更容易进入这个作品。某种意义上,我觉得实验性动画其实是在挑战观众,挑战观众的日常的这个认知思维。


《蒙眼作家》剧照


--

点击下图查看费那奇动画周详情


-FIN-


深 焦 往 期 内 容

这是游戏碾压电影的时代?《最后生还者》启示录


来柏林赶集的华语片,只有陪跑的命



2023戛纳主竞赛评审团主席:鲁本·奥斯特伦德!
2023年柏林获奖名单,纪录片《坚毅之旅》擒金熊!
新海诚柏林口碑大爆,会再现《千与千寻》的金熊奇迹吗?
精神分裂的纽约与美国纸媒沉浮史
弑父娶母的故事再发生,柏林上演最激进突破
张律还是张律,但北京不再是北京
漫威太差太差,而巴黎和她又是如此的美
《裸体午餐》高规格修复,祖拉斯基禁片4K再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