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展览预告 | 一根钢梁的中国故事——武石经典名作及写生画稿研究展



指 导 单 位:湖北省文化和旅游厅 湖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湖北美术学院

主 办 单 位: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

协 办 单 位:湖北美术学院校友工作办公室 湖北美术学院档案馆 湖北美术学院图书馆

支 持 单 位:美术文献艺术中心  

总   策   划:许奋

展 览 顾 问:鲜子 于武 冯吉子 武凤子 冯石于 冯石林 乐建文 刘明

展 览 总 监:张炼

展 览 统 筹:罗实 刘锦秋 周玮


学 术 主 持:冀少峰

策    展   人:张杰

执 行 策 展:陈昆 王彦敏 

公 教 宣 传:路舒程 王佩璐

展 览 展 务:侯铮



展览时间:2023年10月15日—2023年11月15日9:00-17:00(周一闭馆)

展览地点: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1-2层展厅 


展览简介




武石先生(1912-1998年) 是中国现代新兴版画的先驱,其1957年创作的套色木刻《最后一根钢梁》表现了武汉长江大桥合龙最后一瞬间的壮丽场景,一问世就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成为新中国版画艺术的经典名作。


2022年,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在研究武石家属捐赠作品过程中,发掘出150件武石先生反映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主题的珍贵写生画稿,特别是其中与《最后一根钢梁》密切相关的近20件武汉长江大桥工地速写,时间横跨大桥兴建到落成的前后三年,写生地点有岸边、江中、桥墩下甚至直接在钢梁之上,表现场景涵盖了建桥船舶施工、米字形桁架吊装、工人高空作业等多个工程环节的特写,直接反映出艺术家饱含激情持续关注国家重大项目,不畏艰辛常年深入建设一线的大量实地写生积累,揭示了经典名作《最后一根钢梁》诞生背后的秘密。


美术馆以这批新增馆藏武石写生画稿100余件及10件精品力作为基础,借展兄弟馆和家属部分武石代表作共展出220余件,加上由武石家属提供的老照片、信件、证书、报纸、刊物等180余件珍贵史料,举办“一根钢梁的中国故事”展览,力图通过经典名作与相关写生素材及其文献史料的共同展陈,深刻解读以武石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重视写生、关注社会发展、弘扬时代精神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这是国内首次深入研究《最后一根钢梁》的创作背景,首次举办武石经典名作、写生画稿与文献史料共同展出的研究性展览。




《最后一根钢梁》80.5x53.5cm 版画 1957 美术文献艺术中心藏


《大桥工地速写》41.5x31.5cm 国画速写 1957


《大桥工地》33x25cm 国画速写 1957


《大桥工地》32x41cm 国画速写 1957


《汉水公路桥一》31.5x41.5cm 国画速写 1955


《最后一个米字》41.5x32.5cm 水墨速写 1957


《汉水公路桥》41x31.5cm 水墨速写 1955


《大桥钢梁之上》41.5x32cm 水墨速写 1957


《生活在高空上的桥梁工人》41x32cm 水墨速写 1957


《武昌桥头》31x41cm 水墨速写 1955




武石简介

武石,著名版画家,原名冯子树,1912年出生于湖南湘潭,1934年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后,艺术家与革命者的双重身份使他认识到木刻对促进抗日救亡宣传的重要作用,由此走上了以木刻刀为“武器”,进行抗日救亡宣传的艺术道路。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创作出一批讴歌新中国建设和社会新风尚的版画作品。他艺术生涯的中晚期,还曾多次重访当年战斗生活过的踪迹,以中国画的形式艺术地再现火热的革命斗争情景,将对边区军民和战友的深厚感情倾注于中国画的笔墨探索之中,画面情景交融,意味悠长。武石先生的艺术生涯,充分体现了他在国家命运变迁中的赤子之心和责任担当,同时也是20世纪中国美术史发展过程中难能可贵的革命艺术个案。


 往  期  推  荐


我校师生在2023第十一届未来设计师·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NCDA)中创佳绩

寒露 |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湖美 艺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冯楠: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信息来源 | 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编辑 | 肖庆莹投稿邮箱 | news@hifa.edu.cn


为湖北美术学院点赞在看↓↓↓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