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CYOT志愿者故事 | 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 鸿鹄计划4.0志愿者邹青伶

CYOT CYOT
2024-09-05

前言:没有什么比 “明白现实世界如何运作” 并且 “如何应对它” 更重要的事,而你在这个过程中的心态,决定了所有的差别。

瑞·达利欧在《原则》中的这句谏言,也是我在CYOT这两年里最大的收获。对于我来说,明白世界的运行规律,并且以更好的心态去应对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受惠于心,惠人于行”,这就是我在CYOT项目中,从学员到志愿者过程中所遇、所思、所获、所行的分享故事。— 邹青伶






导读



一、我是青伶:我爱“运动”“公益”和“播客”


二、如何结缘:一直都在渴望“遇见”


三、鸿鹄计划3.0学员:这里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


四、CYOT志愿者:现在由我,欢迎你的到来

      1)HR部门志愿者

      2)鸿鹄计划4.0鸿鹄助理


五、谢谢你:谁是最可爱的人


六、新的开始:未来会更好









一、我是青伶:
我爱“运动”“公益”和“播客”




我是邹青伶,大家可以叫我青伶,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今年刚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我的三个关键词是“运动”“公益”和“播客”。



01

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我喜欢看各种体育赛事,曾为院学生会体育部部长,也是院女篮运动员。打过排球,拿过乒乓球双打第二,也在校运会跳远项目上获得亚军。


体育赛事留影



02

公益



在大学阶段我做过几段公益活动,曾作为某基金会大学助成板块的重庆地区负责人,带领40余人的公益团队;作为大学生志愿者,前往过云南山区走访当地高中;也带过上百人的高中生成长营,帮助鼓励他们更好的前进。


参与的公益活动


03

播客



我还是一名重度播客听众,小宇宙收听时长1200+小时。我的毕业论文也和播客相关,论文题目为《中文播客听众社群形成研究 - 以“纵横四海”听友群为例》。常听个人成长、泛文化、商业财经和职场发展等类型的播客。


这些播客,都是我的最爱


值得一提的是,携隐《纵横四海》播客中的很多期节目,都与我之后在鸿鹄计划3.0和4.0所学习接触的内容直接相关。比如第42期节目讲《如何阅读一本书》,在2022年鸿鹄计划3.0项目的可选课程中,老师就力荐过这本书。书中讲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分别是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无论是阅读小白还是有一定阅读基础或习惯的人,在用心研读后,都能从中获得收获,显著提高阅读效率和质量。


而在2023年的鸿鹄计划4.0项目中,苏老师指出,《如何阅读一本书》这本80年前在海外出版,10年前引入中国的顶级阅读教学书籍,已经被阳志平老师在2023年新出版的《聪明的阅读者》全面超越。中国人能写出教授阅读技巧的新标杆,很是令人开心,老师广泛分享推荐。


除此之外,《纵横四海》第44期节目谈《坚毅》,这本书主要是认为坚韧比天赋、智力或其他传统意义上的优势,更能预测一个人在各个领域取得卓越成就的可能性,从而打破了“天赋、智力、资源决定论”的传统观念。而在鸿鹄计划4.0项目中,苏老师在《生涯课》就引用了坚毅量表,作为预习作业里的一个阅读练习,通过这种方式来测试大家自己填报的坚毅指数。


坚毅测评量表


这些交集与联系都令我倍感欣喜,每次“邂逅”以前的知识,感到亲切又奇妙,同时常学常新。我也更深刻地感受到,优秀的人可能存在诸多共性,比如他们的关注点以及信息输入都颇为类似,这些共同之处正是我们可以学习模仿的锚点与方向。


在职业发展方面,我曾在新东方、字节跳动、东方甄选做过实习。在去年秋招中,我投递了上百份简历,历经数不清的笔试和几十场面试后,终于行有所得。综合考虑下,我最后选择了杭州某头部电商代运营公司,在今年4月份以管培生的身份加入,开启人生新的篇章。


从大学到职场,无论是学习、生活还是工作,我都不断遇见新的人、新的事、新的观点与故事,一路遇见,我才能奔赴更好的世界与自己。而在这路途中,我遇到了CYOT和鸿鹄计划,我的人生新篇章,被它们深刻影响与触动。




二、如何结缘:

一直都在渴望“遇见”




在22年初,我从一档播客栏目中听说了CYOT这个公益组织。当时觉得这个组织在做的事情很棒,也对“家庭第一代大学生”这个概念感到好奇,于是就关注了CYOT公众号。还清晰地记得,我是在22年4月初无意看到了鸿鹄计划3.0项目的学员招募,在认真看完招募信息后,我被项目的精彩内容深深吸引与打动。


因为我自己就是典型的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 - 来自小镇,毕业于县中,渴望成长,但又受限于各种资源条件。我真的非常想要突破一些限制和枷锁,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所以当时我立马就填写了报名问卷。至今记忆犹新的是,我在五一假期凌晨收到了成功入选邮件,当时的兴奋与激动。那时候怎会想到,命运的齿轮由此悄然转动,转动会如此巨大





三、鸿鹄计划3.0学员:

这里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




01

系列课程模块收获



还记得第一次听项目负责人苏洋老师讲课是在《3.0学员手册》说明会上,他给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真诚与用心,以学生为导向,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无论是在后续的课程学习,还是导师沟通,抑或是社群活动中,我都深刻地感受到这一点,一切都是以学员为中心。


苏老师有外资咨询顾问和2年全职支教老师经验,也许是这两种差异很大的身份经历,带来了理性与感性的平衡。后来在更多交流后我得到苏老师的反馈,有可能是从小大量的人物传记和军事杂志阅读,塑造了这样的他。


老师精心设计的项目课程,包含很多市面上没有的“独家学习材料”。老师把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供学员根据自身情况针对性学习。我真的发自内心地感叹,鸿鹄计划的每一门课都在拓展我的认知边界,是在应试教育系统里面完全接触不到的课程。


比如《邮件与写作》课,不单单是讲如何撰写邮件,其实本质上是指导我们如何站在读者视角进行结构化写作、论述与说服。课程还穿插许多认知提升的内容,将其生动自然地融入写作,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视野和思路。我也把这些有趣有料、激励人前进的内容,分享给了几百名高中生们,还多次向我的好朋友们分享我的学习收获,鼓励大家一起学习、共同进步。  


《简历与面试》课同样令我印象深刻。这门课教我们如何正确地书写简历,以及如何准备面试,打破了我很多原有认知。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求职面试都是可以当做考试来一步一步做准备,可以有考纲和答案,可以是有步骤、有方法的科学高效的准备。


鸿鹄计划有太多太多有趣又实用的课程,有我当下正需的《高效决策》《PPT演示》,还有《生涯课》《阅读课》……在学习中,我发现所有课程都有机联系,围绕共同主线 — 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我,“明白世界是如何运作”,学会“如何应对”,以更好的积极的成长型心态来应对。现在进入职场后,我再次感叹,也再次意识到提前学习这些课程的重要性。越早打好基础,后面走的路就越顺利。



02

导师沟通模块收获



我在1v1导师沟通阶段,遇到了非常优秀的神仙导师Lee(李翔老师),在长达五六个月的陪伴中,总共和老师进行了5次正式沟通,日常也还有很多非正式沟通。在李翔老师身上,我看到真正优秀的人都是极其低调、谦逊和真诚,并且追求内心的平和。他告诉我要尽早主动建立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我们一起探讨如何提高个人效率,从名词解释开始剖析,老师教会我新的思考方式,教授我如何去拆解问题、分析问题、再到解决问题。


从效率问题我们又延伸到了“精力管理”话题,那是我第一次听说这个概念,彼时我才知道原来“时间管理”在很多情况下是一个伪命题。我认识到时间是有限的,影响精力的四大因素是情感、体力、思维和意志,精力的主要来源是情绪和体力。我意识到保持良好的积极心态才能带来正向的情绪,同时也要劳逸结合,周期性地消耗和恢复体力,进而寻求工作、运动、休息的平衡。后来当“精力管理”这个话题因为《纵横四海》的播客“精力管理”这期节目而爆火时,我又有一种“梦幻联动”的感觉。


导师沟通节选 - 精力金字塔


除了话题探讨,我觉得Lee老师给我最大的影响是心态上的改变。他告诉我在那些不可控的日子里不要那么焦虑,要努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减小自己的“关注圈”。多提问,正常说话,少轻易下结论,要有意识地构建自己的阅读体系和正确的人生价值体系。在老师的帮助与影响下,我发现自己越来越从容,少了一些不安,多了一些笃定。



03

社群与活动收获



在3.0项目的结尾,我报名参加了“鸿鹄青蓝杯”比赛,我们组需要针对经典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做习惯拆解,再结合实际校园和职场案例展开带入分析,最后以PPT形式进行演讲汇报。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我们小组最终拿到了第一名。


社群与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阅读汇报PPT


“该书讲述了品行修养,为人处事的技巧。人的品德是由习惯组成的,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品德,品德决定命运,习惯对人们的生活有影响。因为习惯是一贯的,在不知不觉中,长年累月影响人们的品德,暴露人们的本性,左右人们的成败。”


这次团队比赛,不仅让我对书中的七个习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也提高了我的团队协作能力。这个过程中我还交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一直有保持联系至今。大家一起做有创造力的事情,在22年底那段艰难的时光中,给予了我很大的鼓励和陪伴。谢谢煊博、玉珍、毅端、雅芝。


但是搞笑又奇妙的是,苏老师说后面4.0项目取消“鸿鹄青蓝杯”有我1%的锅。虽然3.0当时活动办的火热,但是在4.0我以志愿者身份参与时,他考我让我把七个习惯背出来,我当时居然绝大部分都忘了,只记得“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他说问了好几个人都是这样,那这种形式从学习角度效果就不够好,他更在意学习效果,以及考虑整体投入产出比后,决定4.0项目不再举办类似形式的“鸿鹄青蓝杯”。


但现在我已记忆深刻,这七个习惯我再也不会忘记,它们是:
  • 习惯一:积极主动 -- 个人愿景的原则
  • 习惯二:以终为始 -- 自我领导的原则
  • 习惯三:要事第一 -- 自我管理的原则
  • 习惯四:双赢思维 -- 人际领导的原则
  • 习惯五:知彼解己 -- 同理心交流的原则
  • 习惯六:统合综效 -- 创造性合作的原则
  • 习惯七:不断更新


 七个习惯图示


作为学员,我在鸿鹄计划中不仅收获了认知上的提升,同样也感受到了归属感,所以在4.0项目招募学员时,我推荐了不少朋友来报名,好的项目值得被更多人了解和遇见,希望更多和我一样的中国家庭第一代大学生可以从这里起航,接触更广阔的世界海洋。





四、CYOT志愿者:

现在由我,欢迎你的到来





01

HR部门志愿者



因为在3.0项目里有很多成长和收获,所以我自己想要贡献一份力量做些回馈,同时也想和这些可爱的人们持续保持链接,一起将这份善意传递下去。在CYOT发布各部门志愿者招募时,我报名了HR部门志愿者;也在鸿鹄4.0项目启动时,第一时间报名了4.0鸿鹄助理志愿者。


鸿鹄计划4.0-鸿鹄助理招募JD


在HR部门任务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是在2023年的端午假期,我全程参与了4.0项目学员的面试。这是一次身份的转变,从项目的参与学员,到项目背后的组织者和支持者,从公益的受助者,到助人的志愿者,我的内心再一次被触动。


了解整个面试流程后,我不禁感叹一个公益项目竟然可以做得如此精细和认真:每一位候选人都被认真对待,绝非被随意筛选,每一场面试都会尽量安排两个面试官进行面试和背靠背评价,项目组还会进行复审。虽然这对于老师和志愿者来说会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但是对于学员,也尽可能确保选拔形式达到相对公平和经得起历史考验。苏老师的话一直勉励着我,“这个世界可能不那么的公平,但我们可以让它稍微公平一些,至少在我们的手边。”再次印证了我的第一印象,一切以学员为导向,把学员放在第一位。


申请文书初筛工作表


2周的时间,包括工作日晚间的4个周末全天,我们累计举行了180场半小时面试还有那些面试预约表、面试操作手册、面试评分表等文档、各种表格和面试录屏回放……无数的点点滴滴,慢慢汇集并产生我们的招募硕果。


学员面试 - 面试官提问指南


学员面试 - 面试官评分表


在这个过程中,我深刻感受到志愿者们的热心,不求回报,甘愿付出。大家只有一个共同目标,为了支持项目顺利进行,为了更好更合理地筛选候选学员。我也再次深刻体会到这句话: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02

4.0鸿鹄助理志愿者



班级助理经历

在4.0项目期间,我同时是以导师助理和班级助理的身份参与。工作职责就是起到一个上传下达的桥梁作用,而助理存在的目的就是为学员服务。作为班级助理,会在班群内发布一些需要大家接龙或者确认的信息,及时跟进和督促,确保每一位学员都能够跟上节奏。有的时候也会进行答疑,比如“课程作业如何提交?资料在哪儿获取?看不懂操作怎么办?”等等,这个时候就需要助理对常见环节熟悉和了解。


在这个过程中,整体来说都是非常愉快的,也有少数感到烦心的时候。项目中的大多数同学都积极主动,虚心好学,和他们对接的过程会感到轻松愉快,但也有少部分同学反馈不太积极,要多次提醒督促才会完成基本的项目要求,有的学员甚至一直处于失联的状态,但公益的初心是尽量不轻易放弃一个人,所以作为志愿者也需要保持耐心和包容的心态,服务帮助好每一个学员,尽自己的力量去帮助到他们,提升他们的项目体验和收获。


除此之外,在帮助学员的过程中我也学到很多其他的东西,比如如何去记录和衡量大家的项目参与度及学习效果,如何保证项目整体效果的下限,也更深刻了解了项目背后的评分机制,在了解了更多项目背后的运行机制后,我也是再一次感受到老师们的良苦用心,老师们是真的想要帮助大家,也是真的在做实事。


导师助理经历

除了班级助理的身份外,我也作为导师助理共负责对接26位导师,协助第1阶段和第2阶段中学员和导师的匹配及沟通工作。而这个导师学员匹配的流程,也是我见过的最“复杂”但也是最“合理”的机制。匹配工作的整体质量,会显著影响类似的一对一沟通活动的效果。


同样仍然是以学员为导向,由学员先从提供的导师库中选择导师,再由导师进行双向匹配。第一阶段单个学员与单个导师进行3个月持续沟通,我们期望他们可以每月进行1次深入交流。第一阶段的匹配在我们这些助理志愿者层面比较简单,基于学员和导师填写的需求问卷,由苏老师和Eva老师进行预匹配,筛选出合适的导师库提供给学员;学员志愿选择后,提交给导师进行预匹配谈话;导师确定是否与该学员匹配成功。


项目过半后为了提升沟通效果,苏老师把原先计划与一阶段一样(只是换另一位导师)的二阶段沟通进行重大调整,改为一位学员可以和多个导师进行单次沟通。因此第二阶段的匹配过程中就比较复杂,涉及一百多位学员和一百多位导师的多轮志愿匹配。比如会出现,一个导师被多个同学填报选择,但是该导师意愿单月带1到2位同学,我们就要注意数量变化限制,进行轮空或者协商。这样每一轮匹配后,可匹配的导师数量一直在动态变化,但我们并没有一个设计好的计算机程序来自动化处理这个事情,为此苏老师设计了一个嵌套多层复杂公式的飞书Excel表格,基于志愿者与老师交流后所填报的信息,实现动态调整目标。


由于人数多,又得要最大可能实现相对公平,还要尽可能确保每位同学都可以和自己喜欢的导师沟通,所以我们后面甚至匹配到了第五轮、第六轮。虽然这个过程对于志愿者来说是比较痛苦的,但是能够尽可能得保证相对公平,并且提升学员们在导师沟通板块的体验感,我认为这么做就是值得的。


4.0导师助理工作表 - 二阶段导师学员沟通匹配


除此之外,在匹配的过程中还有一件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在正式匹配之前,我们要确保每位学员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导师志愿排序的填报,并且进行在线表格的更新。我深刻记得,在所有匹配都完成,直到我们最后将匹配信息发给学员们进行导师匹配核对时,一位由我负责的班级同学反馈没有自己的匹配信息。我们后来追溯原因时发现(还好老师让我们时刻注意留痕记录并保持警惕),是经我们多次多渠道提醒后,这位同学依然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导师填报,所以导出的信息并没有显示其所填报的内容,因此在后续的匹配过程中出现了信息的缺失。


二阶段选择导师沟通是项目可选事项,并不要求学生必须参与,因此我们着重强调按时填报志愿的重要性,不填报视作放弃。以及为了表示公平,我们也要在全体学员填报志愿完再开始匹配,不放弃任何一个人。很多同学并不知道,多少人就在等着你,并且是在国庆假期时间。你只需要花一点点时间看下导师库,在线填报一下你心仪交流的导师,并且截图发给我们。


我们单个同学的志愿要提交心仪导师名称并进行优先级排序,而不同导师有不同对接的导师助理,因此单个同学的志愿有可能涉及包括助理与助理,助理与导师间的10+沟通协调。按初始规则同学是失去资格了,但是我们并没有放弃这位同学,苏老师根据同学的志愿填报情况,让我立刻联系相关的导师助理志愿者,询问对应的几位导师是否愿意和同学沟通,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有些老师已经满员,但几位导师都表示愿意。由此可见,我们不会轻易放弃每一个学员,而是尽可能去帮助每一个渴望成长的学员。


平时沟通对接中,大部分学员都很积极主动,但还是有部分同学无法完成很基础的任务和要求,甚至失联。与多位热心、积极、善良和主动的学员互动后收获的满足,很容易被一两位“问题”学员冲淡。每次遇到这种容易血压升高的事情,苏老师都提醒我们让自己的反省心智介入,以及想想我们是来做什么的?— 我们是来帮助同学的。如果没有得到同学的有效回应,是不是我们有做的不足的地方?以及如果学生真有一些问题,也许更值得帮助和鼓励。


如果自己不努努力可进到更良善也更有竞争力的职场环境,未来工作和生活中的我们会遇到更多的“奇葩”。而现在志愿工作中面临的这些沟通困难和情绪,是可以尝试缓解和改进的,其实是一个非常好的锻炼机会。即使真的出现什么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还有老师们帮忙补锅,不要过于担心。


其实会生气是正常现象,我们都会有情绪,但我们区别于动物,除了我们人类有文字外,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我们还有反省能力(即反省心智,3.0项目课程中提及)。作为正常人,第一反应感受到情绪很常见,但我们可以立刻尝试让自己的反省心智介入和压制,用理性脑压制感性脑,看看有没有什么更合理的选择。


三重心智模型

因为确实觉得很受用,在此我非常想把这个概念分享给大家。反省心智概念来自于当代顶级认知心理学家斯坦诺维奇在书籍《超越智商: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里提出的“三重心智模型”,苏老师说三重心智模型是理解认知心理学中关于描述理性思考能力非常重要的理论。


相比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认知心理学家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的“系统1:快思考”与“系统2:慢思考”模型,其实“三重心智模型”解释力更强。苏老师也推荐阅读斯坦诺维奇写的《这才是心理学:对伪心理学说不》,这本书秒杀绝大部分市面上看似畅销,实则是伪心理学的书籍。


“三重心智模型”模型认为人的心智包括自主心智、算法心智、反省心智三个部分。其中反省心智最为影响我们的理性思考能力,反省心智可以压制算法心智,算法心智可以压制自主心智,当然更有可能压制失败,所以我们很多未得体处理的场景和冲突,就是压制失败了。


--------------------------------


在此引用公众号模型思维的科普文章 (思维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三重心智模型简易图示 - 知乎静.默


1)第一重是自主心智

自主心智包含两个层面:一是我们通过进化和内隐习得的对事物本能的喜怒哀乐等情绪化反应。例如,我们看到美女会喜欢,看到野兽会害怕,属于基因内置程序;二是后天长期训练的技能,已经内隐到自主心智。例如骑自行车、游泳,一旦学会就不会忘记。


2)第二重是算法心智

算法心智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智力。美国心理学家雷蒙德·卡特尔在1963年提出了CHC理论,他将智力分为两类:一是流体智力,二是晶体智力。流体智力是指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它决定于个人的天赋,与年龄有密切关系。晶体智力是指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它决定于后天的学习,主要表现为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去吸收新知识和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第三重是反省心智

反省心智是对人类心智过程进行整体监控、帮助执行决策与判断的心智加工过程,是理性思维的表现。就像你身后的一个摄影机,从第三者角度观测你的一举一动。


三重心智模型是如何运作的?



三重心智模型是如何运作的


A. 压制

所谓压制,举个例子,当你开车在高速路上,被一辆快速行驶的汽车插队,你来了一个急刹车,把你吓得想骂人,自主心智的本能反应就是超过他,骂他。可是你的算法心智对你进行了压制,第一时间告诉你危险,你的驾驶技术一般,你只好放弃了超车。继续匀速安全驾驶。于是压制成功,当然也有可能压制失败。例如昆山龙哥反杀案的龙哥,遇到事情就冲动,压制失败。


B. 发起压制

进行压制发起命令的源头,就是反省心智。例如:你的目标是安全驾驶回家,而不是斗气。所以命令由反省心智发起,算法心智进行压制。


C.去耦化操作

D.通过认知去耦发起模拟

E.连续性联结认知

F.发起对连续性联结认知的控制


通过三重心智模型加工过程,我们发现自主心智是本能和直觉,所有的信息都要先经过自主心智,类似于大脑边防兵,属于第一反应。算法心智,更多地是做执行、推理、运算的工作,而反省心智则是理性思维的核心,它在旁边冷静观察,适时对算法心智进行压制、警告、调整。我们平日所说的聪明的高智力人群,是否也同时具有理性思维呢?


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是:理性(反省心智)与智力(算法心智)总体呈现微弱相关也就是说,聪明人未必理性,聪明和理性是两个独立发展的能力。传统的智商测试,仅仅对算法心智进行了测量,而没有包含任何对于反省心智的测试内容。这样就可以解释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了。


根据三重心智加工模型,认知科学家得到一个令人震惊的结论:聪明人只有在被告知要怎么做的情况下,才能表现优异。如果把人比喻成一辆汽车,智商好比是汽车的行驶速度,而理性则决定了行驶的方向。


------------------------------------


我们可以多用三重心智模型去检讨自己的行为,鞭策自己提高反省心智和算法心智的能力。同时也可以用于去分析周边人的行为,以帮助他人保护自己。推荐大家对这个概念深入阅读思考,尝试把它啃下来,感受理性思考的魅力和成果。


回到作为导师助理的工作,在对接导师的过程中,我经常会给各位导师发送最近的项目进展,以及需要他们了解或者操作的部分,或是一些提醒事项。在此时,能够从老师提前编辑好的信息或沟通提醒事项中,可以更好的学习如何归纳总结关键信息,高效传达有效信息等,因为任务和反馈与自己息息相关。


而很多项目的记录和操作都是在飞书上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我也提高了对飞书文档、excel表格等办公软件的使用熟练程度,学到了一些高效办公的小技巧,对我的实习和职场工作有一定的帮助。


课程及导师沟通收获

鸿鹄助理和学员一样,可以学习项目的系列课程,也可以参与第二阶段与多位导师的沟通,这也是作为鸿鹄助理可以享受的福利。与3.0项目相比,鸿鹄4.0无论是导师沟通,还是系列课程模块,都有很多更新迭代。作为两期项目的学习参与者,我感触最为深刻。


在4.0项目期间,苏老师除了不断优化迭代他之前3.0制作好的课程,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为大家争取到的《生涯课》的福利,作为苏老师本人讲授的必选课程《生涯(职业、学习与人生 )》里面的可选部分。苏老师说,如果他看到单个主题,市面上有讲的更好或者更全面的经得起考验的内容,他尽量尝试联系邀请,希望把他认为最好的东西分享给大家。


因此我们免费学习了生涯规划领域优秀导师陈思炜老师的《职业规划&生涯地图》课,非常感谢陈老师愿意帮助我们。这是我第一次接触这么系统全面的相关课程,打破了我很多过往的错误的认知。我对各个行业有了大致的了解,对企业内部各岗位划分有了更多的认知,对于当时正在准备秋招找工作的我非常适用 -- 越早了解,越少踩坑。


作为志愿者,在导师沟通模块的第2阶段,我也与四位不同行业背景导师进行了单次沟通交流,他们是姚昕怡老师(数字营销),张境格老师(设计思维讲师),袁子渊老师(快消),王子晗老师(猎企市场)。


在和他们的沟通过程中,我了解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职场故事,有了很多新的思考。我意识到,始终要保持愿景力和利他精神。非常感谢老师们对一个当时即将步入职场的年轻人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比如要重视个人软技能的培养和提升;比如沟通表达能力和结构化思维能力;要关注自身的长期发展;同样也都强调了跟对人及团队氛围的重要性。


鸿鹄助理时间投入&感受

作为鸿鹄助理,从2023年5月份到今年年初,从项目正式开始到最后的毕业典礼。整体来说平均每周投入时间为2~3小时。当然实际投入时间不太均衡:比如其他小伙伴如果是课程助理志愿者,她们在每门课程结束后,需要进行评分的时间段;以及课程结项时,投入时间会多一些;而我作为导师助理,在协助导师学员沟通匹配的时,以及对沟通记录表评分的时候,会投入时间较多一些。除以上时间,其他时候任务都比较轻松,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发送一些相关通知,有的时候也会涉及到为学员或者导师答疑解惑。


导师助理-学员沟通记录表评分


我感觉整体时间的投入和分配也都因人而异,比如有的志愿者会希望学习更多课程,或者愿意参与或组织各种线上线下活动,或与更多导师和学生互动。对于我来说,我认为每个月花费约10小时左右的时间投入在项目中是非常值得的。


为学员和导师服务的过程中,一方面被他人需要,能够感受到助人的喜悦;另一方面能够和这么多优秀的老师建立联系,一起学习新知,在项目中共同进步,观察模仿优秀前辈的职场工作习惯,这是非常令人开心的事情。


2023年下半年正好在北京实习,我也有幸参加了CYOT北京场线下见面会。当时也作为线下见面会主要筹备的志愿者之一,我参与了物资采购、场地布置、场控和引导等工作。很高兴在现场见到各位导师和同学们,从线上的联系,到线下见到一个个真实具体的人,真可谓“大型网友见面现场”。


北京场线下见面会


这种感觉很神奇,大家彼此之间没有陌生和尴尬,反而都很热心,导师们也很亲切,都毫无保留地分享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职场经验,给我们大学生最真诚的建议。有幸的是,去年在北京线下活动认识的小伙伴赵芳,也是之前CYOT编辑部负责人,因为奇妙的缘分今年在杭州再次重逢。很感谢有这样一个平台能够将大家联系在一起。





五、谢谢你:谁是最可爱的人




我在CYOT遇到很多美好可爱的人,想要感谢很多人。


谁是最可爱的人?

是那些可爱的导师、学员和志愿者们....



谢谢您,苏洋老师

我最想要感谢的是鸿鹄3.0&4.0项目的负责人苏洋老师,我觉得“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就是对苏洋老师最好的评价。


从3.0学员到4.0成为项目志愿者,两年的深度接触下来,我深深敬佩他的情怀,敬佩他做事认真严谨的态度。老师做一件事情就是要么不做,要么就要做到最好,并且是真正能给他人带来帮助和改变,而绝非是简单的自我感动和大肆宣传。从事各类公益活动也有好些年,观察到不少人有时候只做了2分,却宣传自己做了7分。苏老师很多时候在我看来是做到了9分,可能就说2分,很多时候甚至都不提。


在这两年的接触中,还有一些难忘的回忆,比如印象深刻的“灵魂问卷”,至此在我心中只有两类问卷,苏老师的问卷和其他人的问卷。有时候真的是太长太细了,我真怕填报者会抱怨,但这其中可能也有他自己的坚持。


还有就是当遇到问题寻求老师反馈时,可能在凌晨时分,多条微信语音条密集轰炸袭来,有时候怀着忐忑的心情点开,担心自己做的不够好。因为有时候自己做的不足的地方,苏老师经常一针见血指出,感觉在他面前我像是透明人一样,但是在听完反馈和提醒之后都收获良多,很多时候都是真正从我的利益角度出发,给出可行的方案。


不可否认的是,苏老师就是目前我心目中最真诚的人。与他的每一次沟通都让我醍醐灌顶,打破旧有认知,重新找到前行的动力。比如如何面对实习进入迷茫期,秋招中如何选offer,如何对待亲密关系,如何高效决策等等。深刻记得去年秋招中对于如何选offer,苏老师给了我很多建议和帮助。让我更清晰明白对于不同阶段的人来说,真正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有哪些可选项;每个选项基于我本人特质的发展可能性,和我设定的人生目标,可能投入产出比比较高的地方。


在和苏老师聊完后,我发现很多事情都不能孤立单一地加以评判,也不能孤立地直接去划分优缺点。我开始以为的优点其实可能是缺点或挑战,我所以为的缺点反而对于部分人来说或许是成长的机会点。


而在沟通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苏老师并没有直接给我具体的答案,直接说选哪个,而是愿意花时间抛给了我很多问题,耐心引导我去思考,启发我自己去寻找经得起考验的答案或选项,让我更清晰地了解这个思考过程。比如很多职场新人往往是最容易忽视的一个维度,那就是和同事们之间关系的是否融洽,会非常影响一个人的工作体验感。面对一些困难和失望,有些人的更优解是蛰伏保持坚韧,有些人的更优解可能是立刻离开。


对于我来说,这个思考的过程,以及自己去寻找答案的过程更有价值也更有成长和帮助。很幸运的是,最后选择入职的这家公司,目前体验感还不错,遇到很好团队,以及有耐心且愿意给予年轻人成长机会的领导。


谢谢你,王澳

其次想要感谢的是志愿者王澳,她是鸿鹄计划2.0学员,也是机构对接各部门的核心志愿者。从3.0项目的初相识,到成为HR部门志愿者后,我们开始有了一些工作上的简单对接。在去年鸿鹄计划4.0学员&导师面试期间,因为需要全程跟进,以防在面试过程中出现差错和意外,所以在那几天我们之间有非常密切的线上交流和沟通,这也初步加深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当时我觉得和她交流对话的过程很舒适,总会被照顾到,也能学习到很多。这种感受和温馨一直延续至今。


在去年鸿鹄计划4.0项目开始后,作为项目助理,我们会有日常工作上的简单对接,时不时也会有一些项目上的讨论,也因为鸿鹄助理的身份,延续了这段友谊。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在社群中关于播客的讨论和推荐,我发现我们俩所关注的领域和内容相似度极高,共同的兴趣爱好加深了我们之间的联系和交流。


王澳在我心中除了是一个积极乐观的人之外,也是一个善良温暖的人,她很会照顾人,她的乐观总能治愈到情绪敏感的我。一直记得她对我说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今年来到杭州工作,已在杭州工作几年的她,给我这个初到陌生城市的职场新人很多温暖和正向反馈。因为同频共振,所以每次见面都畅聊不舍,我很珍惜这种难得的缘分和友谊。


和赵芳、王澳相聚在杭州,王澳的笑脸就是那样的温暖


谢谢你们,鸿鹄计划4.0项目组

我还想要感谢鸿鹄计划4.0整个项目组,那些一起并肩作战的伙伴们。



谢谢协助苏老师管理导师沟通模块的Eva老师。她在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多年,专业又耐心,漂亮又大方,希望未来可以成为她那样靠谱的人。谢谢我的好搭档,同为四班班级助理的家妍,也是我们班的课程助理。整个四班的管理服务工作中,我们互帮互助,靠谱的感觉真好。


3.0上海场线下见面会晚餐图 - 左下eva老师


还有3.0项目就已经结识的艺格、雅芝、思敏、子柠、一玲,还有在4.0项目中新认识的杨逸、馨雨、文哲、佳怡和梦芸。还有那些准备随时协助我们的机动助理,谢谢你们!大家大部分都是往期鸿鹄学员或CYOT志愿者,选择和我一样报名了鸿鹄4.0助理,我们“助人助己,成人成己”。


子柠师姐在繁忙工作的同时,创办了自己的公众号「这就是律师」,帮助更多法律学子;梦芸师姐在华为做大客户销售,听说上海线下见面会她主持的太棒了;艺格和佳怡去年本科毕业后加入深圳锦天城和北京嘉源律师事务所,希望她们在职场中快速胜任,早点成为未来的鸿鹄导师;馨雨师姐今年即将秋招,希望她拿到满意的Offer;杨逸师姐正在外所实习搬砖中,虽然很辛苦很累但也在快速成长。


很幸运与大家相识,一起在项目助理的工作中互相帮助、彼此鼓励,愿意给予和付出,为了把鸿鹄项目做好而共同努力。最近了解到全部的9位核心助理志愿者都选择继续留任,发自内心地非常开心。


拥有这么多“最可爱的人”的鸿鹄项目和公益组织,怎么不会越来越好?





六、新的开始:未来会更好



新的开始:Sumi老师加入

当然我与CYOT的故事未完待续,新的故事还在继续书写。


在4.0项目结束之后,我向苏老师表达了想要继续留在5.0项目中当鸿鹄助理的想法。此时刚好在阿里有过多年运营管理工作的Sumi老师,以CEO身份加入CYOT,负责机构整体的战略发展与运营工作。


为了激发内部活力,优化组织架构,部门及人员会做一些调整和优化。因为我之前就是HR部门志愿者,所以苏老师建议我可以作为HR志愿者一起参与HR部门和机构的组织优化工作,跟着Sumi老师学习一些不一样的东西。有了经验丰富的Sumi老师加入,我相信机构会发展的更好。


新的希望:崭新的HR团队

新的HR部门目前由王璇、周爽、旭豪和我构成。我们都是往届鸿鹄学员,我们都经历了从学员到志愿者,从受助者到助人者,从自我成长到帮助他人的转变,这其实正是鸿鹄计划所想要传达的精神所在!


当然我们也重新确立了新的角色分工。王璇现在腾讯做组织发展OD岗,经验较为丰富,因此作为我们部门的主要负责人;我作为BP业务伙伴主要对接鸿鹄项目的相关需求;加上周爽、旭豪等人一起,我们也会优化组织发展、招聘、志愿者培训发展等模块,也会互相轮岗流转,更好的熟悉人力资源领域的几大模块。从曾经分工不太明确,到现在在Sumi老师和王璇师姐的带领下,各司其职、井井有条,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好。我非常期待见到更好的CYOT和更好的鸿鹄计划5.0项目。


憧憬:欢迎您的加入

我愿意把CYOT称为一个“理想国”式的社区组织。因为在现实生活中,特别是进入职场工作后,真的不太容易遇到这么多优秀、可爱,而且自带完全公益无私帮助不求回报的人。


因为结识和参与CYOT公益项目,不仅为我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也让我更深理解“受惠于心,惠人于行”的价值和意义。


最后,鸿鹄计划5.0项目蓄势待发,无论您是希望成为导师、学员还是志愿者,我们都期待您的加入!我期待与您一起,助人助己,成人成己,打破壁垒和限制,看到自身更多可能性,也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感谢您的阅读,我们一起前行!





END




鸿鹄计划5.0 即将开启招募,敬请期待!


//////////


往期4.0学员故事







相关内容推荐



三重心智模型:

1)思维模型:三重心智模型一为什么聪明人也会做蠢事

2)三重心智与音乐欣赏一三重心智应用

《聪明的阅读者》:如何高效阅读,成为阅读高手?


小宇宙APP:纵横四海 - EP44《坚毅》,跟它比,天赋有个啥用


//////////

撰文:邹青伶

校对:董增攀、杨馨雨

排版:杨馨雨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CYOT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