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京博国学(ID:jingboguoxue)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道德经》堪称奇书。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名著之一,对传统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影响。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道德经》中第四十二章有一句很著名的话:“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如果把“一”、“二”、“三”放在数学中,这只是三个再简单不过的数字。
但这三个数字真的就只是三个数字那么简单吗?
“一”、“二”、“三”又分别是什么意思呢?
首先,我们来看“道生一”,要想知道何为“一”,则需要先弄清楚何为“道”。说的直白一点,“道”是混沌虚无的和谐状态,也是宇宙万物的初始状态。“无极而太极”,“太极”则是这种状态开始具备了“分”的潜力,就是“一”。所以,道生一,就是:大道化生出宇宙万物的本源,就是“太极”。《道德经》有云:“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合一,是说一的状态是浑然一体。用金刚经的说法,就是“一合相”,虽然每个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都不一样,甚至千差万别,但是一这个本体是没有分别的,色空无异,一体无二,一切认知感受,区分辨别只是人的妄念而已,正所谓: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其实,纵观古今中外,很多大事件,或者大时代的来临,往往刚开始发生时都是不起眼的小因素,也都是“一”的作用,这个“一”很关键很核心,触发了它的裂变,然后才有了后来不可思议的结果。《太平经》中讲:“夫一者,乃道之根也,气之始也,命之所系属,众心之主也。”“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所有的金钱财富、权势地位、名望声誉、生活享受等等,都属于物的范围,都要靠德去承载。“一生二”,也就是太极中没有明确界限的阴阳二气开始分开,也就是太极生两仪。《荀子·礼记》说:“天地和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又说:“天地感而为万物化生”。阴阳交感是万物化生的变化和根本条件,其中的“合”,“接”,“感应”等都具有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之意。世间一切事物或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的阴阳两个方面。这世界是一白一黑。天一半,地一半;男一半,女一半;清净一半,浊秽一半。我们的心同样如此,一半是正面的,如欢喜心、恻隐心;一半是负面的,如贪婪、傲慢。万物不离阴阳,当你懂了阴阳,就能了解事物的发展规律。这是中国人的智慧精华,你可以用它去阐释任何事情,一切无不以阴阳为准则。徒阴则不生,徒阳则不长。万事万物都离不开阴阳,而且必须同时具备阴气和阳气,所以叫负阴而抱阳。四季的变化,人生的生老病死,都是阴阳二气消长的结果。如果你在处理事情的时候忘记了阴阳,你就一定会犯错误。“二生三”就是说,有了阴阳以后,通过阴阳双方的运动转化,万事万物就因此产生,这也就是“三生万物”。所以,所谓的“三”也就是阴、阳、阴阳交融这三种状态。当阴阳双方交融,既不过分也不偏衰,呈现着一种协调的状态时,即为阴阳交融平衡。天地有阴阳,人间事同样有阴阳,是的非的,好的坏的。心胸够大,才能容得下二气对冲;心地够正,才能心不动使其贯通为畅达一气。做人如果也达到了阴阳交融平衡的境界,则可称为“中和”。《中庸》里讲,“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人的喜怒哀乐没有表现出来的时候是中,表现出来合乎法度,没有过度也没有不及就是和。中,是中正做人。“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做人首先要立身中正,正道直行,做事光明磊落。中,是中庸处世。不偏不倚,凡事把握一个度,话不能说满,事不能做绝,凡事留有余地,则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然后是刚柔并济,最后是通达静定。和,是圆融调和。圆融调和,是遇事思虑周详,拿捏有度,积极寻求解决之道,结果才会皆大欢喜。和,是低调谦和。《周易》乾卦上九曰:“亢龙有悔”,当人或事物达到顶峰,就会从盛渐衰而萌生悔意,因为顶峰时期是不会长久的。这就是月圆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避免衰败的惟一法门,只能是保持谦和谨慎。
中是天地万物的根本,和是天下共同遵循的道理,达到阴阳平衡的中和境界,万物就可以和谐共生了。
点击此处,更多精彩内容:
《道德经》给我们的无尽智慧启迪(附视频)
不明白这两个“道”,你永远读不懂《道德经》!
古训:《道德经》:轰轰烈烈难长久,平平淡淡才是真
庄子: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普通人无视,有道之人会用!
当你老了,一生最后悔什么?(全球统计前五项)
你的脸,就是你的运气(深度好文)
一生善良,必有后福!
杜月笙:最高明的不是打败别人,而是没有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