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3位专家挑剔360件作品:谁将成为C位主咖?

逄丹 康嘉林 手机设计大赛 2019-07-01


10月18日,2018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会在北京举行,360件参赛作品迎来终极大考。


33位代表智能手机、芯片方案、智能硬件以及移动互联网领域专业水准的资深专家、意见领袖和知名投资人莅临评审会,以严谨的态度、专业的视角、公正的原则审视360件作品,挖掘智能时代工匠精神,发现天人合一的中国设计。



360件作品,彰显智能时代工匠精神


大赛自2018年5月17日启动以来,受到了全产业链的广泛参与,吸引了手机产品设计、终端解决方案、智能硬件创新和手机应用开发等四大类意向参赛作品超过千件,通过初审筛选出572件作品。


经过组委会初审、专家评审会第一次预审,405件产品通过审核,具备参加专家评审会资格,相比去年的374件初审作品增加8%。


借鉴以往专家评审会流程,在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为提高评审效率,组委会进行了专家评审会第二次预审。最终,在405件作品中,经过各组推选,遴选出360件作品,参加专家评审会。其中,手机产品设计86件、终端解决方案62件、智能硬件创新81件、手机应用开发131件。




按照评审专家评选规则产生的39名评审专家,既有来自三大电信运营商终端公司的大咖,也有协会学会联盟的领导和资深专家;既有资深的手机视觉专家,也有来自工业设计领域的设计师;既有咨询机构的资深分析师,也有手机垂直媒体和自媒体的意见领袖;还有长期跟踪智能硬件、APP创新项目的风投公司和孵化机构专家。专家阵容的强大、分布领域的均衡、第三方的公立,保证了评审工作的专业、权威、公正。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评审专家们寻找的正是“匠心之作”。在为期两个小时的评审过程中,360件作品激发专家的观点碰撞。“这款作品宣传噱头大于实际应用效果”、“这款作品在AI上表现很突出”、“没有一款儿童机器人对孩子的吸引力超越3天”,评审专家的点评一针见血。


从专家们的点评可以看出,在过去的几年间,无论是在手机产品设计,还是终端解决方案,抑或是智能硬件和APP开发,我国智能终端产业链企业砥砺自主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特别是手机企业在全面屏、拍照、生物识别、芯片、AI等领域实现创新突破,开始在全球市场引领设计潮流。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通信产业报》(网)总编辑辛鹏骏表示,在全球产业竞争大格局下,在智能终端大变局进程中,推崇产业创新,推崇工匠精神,显得尤为重要。连续六届举办中国手机设计大赛,彰显主管部门与主办者对中国终端产业自主创新突破、产业生态建设的期望与推崇。



本次大赛总体奖项设置分最高奖项和单项奖两大类。最高奖为天鹅奖,从手机产品设计组和手机应用开发组产生;单项奖分年度手机产品设计奖、终端解决方案奖、智能硬件创新奖和手机应用开发奖四类。


第六届参赛作品的评审,延续依循“创新性、人本性、专业性、前瞻性、商用性”五个基本要素评选百分制打分。而不同类别参赛作品,在五个要素体系下,比例及具体得分指标有不同。


“天鹅奖”,中国手机最高奖,助推中国手机设计创新与移动互联应用开发,已成为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开发匠心之作的鲜明标签。


谁将成为C位主咖?


360件作品,不变的是对工匠精神的极致追求、是对自主创新的砥砺前行。变的则是在工匠精神和自主创新的打磨下,产品性能全面进阶,外观设计也更美。


手机组参赛作品较往届有较为鲜明的特征,比如AI美颜、弹出式前置摄像头、真全面屏等,体现了国产手机厂商越来越强的自主研发和创新的能力。显然,中国手机设计正快速摆脱单一模仿的发展态势,逐步成为全球手机的引领者。


在评审中,全面屏、AI、拍照等技术创新成为评审专家们讨论最多的话题。


如果说2017年是全面屏手机的元年,那么今年就是全面屏手机的爆发年。从86件作品来看,全面屏手机占比超过八成,而且全面屏的形式已经不局限于18∶9、“刘海儿”、“美人尖”等,而且出现了所谓真正意义上的全面屏手机,比如OPPO Find X和vivo NEX。


它们选择了机械结构,设计成升降摄像头样式,但由此也不得不将扬声器埋在屏幕以下,屏下指纹和面部识别代替了传统的生物识别方案。


对于弹出式前置摄像头的设计,有些专家指出,产业链还有另外一种解决方案,就是屏下摄像头。不过,这类设计目前遇到一些挑战,假如用户摄像头损坏,需要拆卸手机玻璃才能更换,工程繁琐。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丁未比较看好未来模块化手机的发展前景。他解释说,当前手机一体化设计容易出现一损俱损的情况,最终智能手机还会拆分成几个模块要好一些。


在86件作品中,绝大部分作品都将拍照能力作为重要的功能选项和创新点,甚至很多作品还将人工智能融入到手机拍照中,实现AI美颜、AI识别等别具特色的创新能力。


在今年手机市场上,华为P20 Pro和Mate20 Pro拍照能力较为突出,特别是后者的“浴霸”三摄更是得到了业界积极的评价,而vivo NEX以及美图T9则凭借在AI拍照上的极致优化得到评委一致的肯定。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而评审专家们寻找的正是“匠心之作”。


在入围的机型中,MotoZ3亦是一款非常独特的产品。MotoZ系列在三年前以模块手机的概念横空出世,今年的MotoZ3延续了这一风格设计,同样赢得了评审专家的满堂彩。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副主任魏然指出,尽管国产手机厂商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是在手机产业链上游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需要国产厂商继续努力追赶。


中国手机原创设计取得更多突破的背后是终端解决方案的强力支撑。2018年,中国在处理器、摄像头、屏幕、安全等多个终端解决方案领域取得创新突破,并且走在了全球智能终端产业供应链市场的前列。今年,62款终端解决方案参加最终的专家评审会。


在此次入围作品中,AI与物联网是涵盖数目最多的领域,“智能”与“智慧”成为此次解决方案作品的最高品词汇,而包含零售商超、金融、医疗、体育馆、智能公寓与社区乃至咖啡冲泡、图书管理等超细分需求场景在内物联网解决方案也都在此次评选中榜上有名。


针对这一趋势,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技术部技术应用室经理曹斌认为,一方面,现在厂商都在做人工智能技术,不做AI已经很难在智能硬件市场立足。另一方面,目前很多企业都在做场景化的物理网解决方案,在垂直领域深耕将是未来一大重要方向。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通信摄影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手机视觉专家汪建宏体验参评手机的拍照功能。


与智能手机与硬件相关的配套技术解决方案也成为此次评选的重要部分,特别是生物识别技术为主的两大领域,成为评委着重讨论的焦点。针对目前智能手机大热的屏下指纹识别技术,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CHIP中文版执行总编、CHIP全球测试中心中国实验室主任罗国昭表示,此次入围的汇顶屏下指纹方案基本做到了市场垄断,但究竟在细节上是否出色,还需要一定时间的市场检验。


在取得创新突破的同时,今年入围的解决方案作品暴露出的创新单一与乏力问题也比较明显。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宋彤表示,从技术角度看,今年众多厂商的产品均加入了AI技术,但在其他方面,并没有特别大的突破。


如今,智能硬件领域百花齐放的创新潮已经过去,今年共有81款智能硬件产品入围专家评审会,相比去年的82款略有下降。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洪泰智造工场副总裁刘福锋指出,今年从我们收到的智能硬件类商业计划书来看,和过去两年相比,今年最大的变化是数量上有所减少,但质量上有明显提高,创业者已经抛弃了天马行空的想法,回归市场、行业深层需求,致力于研发更加接地气的智能硬件产品


这些产品涵盖AR/VR、智能机器人、无人机、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智能摄像头、智能家居等,并在很大程度上展现了个人穿戴、交通出行、医疗健康等领域的集成融合正集中于智能硬件当中。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杨昕表示,从今年征集的产品来看,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多而不强的局面正在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加强,在产品形态、外观设计以及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具有科技感的同时更兼实用性。


和前几届相比,今年的手机应用开发组在社交通信、影视图像、学习教育、系统工具和生活实用等十个领域涌现更多参赛作品。APP作品在满足用户特定需求方面更加精专。此外工业互联网APP首次参赛,反映出互联网正从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延伸,互联网+产业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新动能。


评审专家体验手机产品设计组参赛作品,寻找颜值与性能兼具的匠心之作。


工业APP作品的加入被视为今年评选的一个亮点。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专家评审、中国软件评测智能终端软件评测部副主任王晓芹表示,对于工业互联网要注重平台和应用创新,应多鼓励工业互联网在行业内的应用发展。


辛鹏骏指出,本次四大类参赛作品创新突出了“跨界、融合、智能”的鲜明特征,已经完全跳出单一手机模式,从融合手机、硬件、物联网和AI等的智能生态大格局下重新定义智能终端的设计、方案与应用。


头部企业和隐形冠军交相辉映,自主创新成“关键先生”


纵观今年报名参赛的手机作品不难发现,占据中国手机市场超过7成份额的头部企业华为、OPPO、vivo、小米正引领手机设计潮流,集体化身“技术流”挑战高端区间品牌力,“技术”和“创新”成为今年手机产品设计组最显著的标签。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评审专家、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服务运营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信原副总工程师靳东滨现场体验OPPO Find X升降式摄像头。


华为终端的2018年被认为是技术年,“吓人的技术”GPU Turbo补齐了麒麟芯片在GPU端的劣势,诞生出Mate 20 Pro和荣耀Note 10具有强劲性能的作品。


上市的小米则献出背面最具科技感的手机小米8透明探索版,在晶莹的四曲面玻璃机身下,饰以精密元器件点缀,呈现源于电子本身的视觉冲击美感,是科技与艺术的跨界结合。


在企业背景上同出一宗、在技术方向上高度相似OPPO和vivo则祭出实现全面屏的大杀器“升降摄像头”,宣称代表手机发展方向的“未来旗舰手机”OPPOFindX和vivoNEX也是今年作品中最大的亮点,如此设计之下,两款手机在外观上都做到了消失的“刘海”、极窄的“下巴”,极高的屏占比,为手机设计开辟了新的空间和展望。


参考各位评审专家的意见,组委会随机选取了13部样机在安兔兔平台进行了全面的跑分测评。


正如龚斌所言,目前的头部厂商,均历经从“偶像派”到“技术派”的转变。


我们也可从今年的手机大赛看出,无论是芯片级的底层创新还是应用或设计创新,终端企业的创新总是以应用为导向。事实上,随着竞争的加剧,中国手机市场正历经头部品牌向下挤压的境况,中小品牌的全线洗牌让格局的分化变得越发迅速,白热化的市场竞争也正倒逼手机企业的“创新感”一直在线,头部企业,只能做得更甚。


相对于头部企业,在本届大赛中,一大批产业链隐形冠军提交了大量充满创新创意的产品和解决方案。事实上,中国手机产业的发展和壮大离不开这些隐形冠军的强力支撑。


在专家评审会上展开的“中国手机设计原创度”调查中,来自一半的专家认为中国手机供应链已经形成一大批支撑中国手机原创设计的隐形冠军,而其他大多数专家也认为形成一定数量的隐形冠军。


京东方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手机企业屏幕的主要供应商,仅次于三星和夏普;汇顶科技的屏下指纹模块成功应用到vivo、华为和魅族的手机中,并成为主要供应商;爱佩仪的双摄双防抖解决方案被应用到努比亚的Z18手机中。当然,还有很多的隐形冠军正在成为中国手机供应链的主导企业,他们的名字是德赛电池、歌尔声学、瑞声科技、伯恩光学、蓝思科技等等。


在手机设计产品的细分领域,多家隐形冠军也正走向台前,被更多的消费者所认知。AGM的三防手机受到越来越多户外探险爱好者的推崇、大唐永盛的卫星手机成为中国电信“天通一号”计划的最重要成员。


从今年征集的产品来看,我国智能硬件产品多而不强的局面正在改善,自主创新能力有所加强。


而在智能硬件领域,小鸟看看推出的VR产品性能已经超越很多大厂的VR产品,华米是小米生态链最重要的可穿戴产品企业,出门问问的智能手表在自主创新实现了多个突破。


核心技术,国之重器;自主创新、永在路上。一直高扬“创新”旗帜的创新周暨中国手机大赛和天鹅奖,在产业链各方的共同协力下,历经五届,已经成为中国手机领域最大创新运动和最高奖,成为“挖掘智能时代工匠精神,发现天人合一中国设计”为行业创新运动。


2018中国手机创新周暨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将以“开放创新连接未来”为主题,继续弘扬ICT工匠精神,厚植创新文化,鼓励中国手机的优秀原创设计与移动应用的创新创意开发,促进产业链的协作交流,引导培育良性产业生态,推动中国智能终端与移动互联网产业的创新发展,助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和数字中国建设。


专家阵容的强大、分布领域的均衡、第三方的公立,保证了评审工作的专业、权威、公正。


附:


2018中国手机创新周

第六届中国手机设计与应用创新大赛

专家评审委员会全名单



首席评审专家

刘韵洁 中国工程院院士

倪光南 中国工程院院士

张新生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

王秉科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

靳东滨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服务运营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信原副总工程师

何桂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

宋  彤 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

申江婴 新华网副总裁


第一组:手机产品设计评审专家组

专家组成:(按姓氏拼音排序,下同)

丁  未 中国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协会专家委员会主任

龚  斌 梧桐金融科技研究院执行院长

姜  博 北京赛诺市场研究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

金  星 天翼电信终端公司产品高级专家

史德年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总工

司  洋 中国移动终端公司研发部手机规划与运营产品经理

孙  琦 BCI通讯研究副总经理

汪建宏 中国通信摄影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手机视觉专家、中国联通市场部原副总经理

魏  然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泰尔终端实验室副主任

王  奇 中国移动终端公司开发室经理

辛鹏骏 通信产业报社总编辑

闫占孟 Counterpoint研究总监兼大中华区负责人

张新生 中国通信学会副理事长


第二组:终端解决方案评审专家组

曹  斌 中国移动终端公司技术部技术应用经理

韩晓敏 赛迪顾问半导体研究中心总经理

罗国昭 CHIP中文版执行总编、CHIP全球测试中心中国实验室主任

时  光 中国宏泰发展集团公共事务中心总经理

王秉科 中国通信工业协会会长

宋  彤 中国通信学会副秘书长

余  山 赛迪智库集成电路研究所专家、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专家

赵  燕 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业研究所消费电子产业研究室主任


第三组:智能硬件创新评审专家组

丁少将 钉科技创始人、总编辑

付  亮 独立TMT分析师

刘福锋 洪泰智造工场副总裁

许  明 前资深媒体人、《周末旅行》创始人、我爱卡运营总监

杨  昕 中国可穿戴计算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秘书长

杨  凯 手机观察家

张国仁 智东西总编辑


第四组:手机应用开发(APP)评审专家组

陈志刚 中国移动资深研究员

靳东滨 中国通信企业协会服务运营专委会秘书长、中国电信原副总工程师

马继华 电信与互联网分析师

孙志超 Trytry战略总监

王晓芹 中国软件评测中心智能终端软件评测部副主任

魏文伯 新华网移动互联网事业群高级运营总监

吴云桥 博立信科技有限公司总裁



推荐阅读

深度评测OPPO Find X:升降起落间,看你粉不粉

深度评测诺基亚X6:为越级而生的它有什么?

独家对话 | 沈义人:5G时代,OPPO不止是一家手机厂商

独家对话 | 美图总裁尹水军:以美之名,塑差异化发展之路

产业链总裁论道天翼访谈间:携手电信共赢智能时代


文 / 《通信产业报》(网) 康嘉林 逄丹

编辑 / 康嘉林
Modified o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