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海鲜有多小?

人老猪黄 人老猪黄 2022-07-28

十几年前,因为拍片去了一次罗马尼亚。连续几天的hunting food,烟熏火燎,同事们替自己的消化系统着急,难免找罗马尼亚国家电视台的陪同打听有没有别的吃食,陪同是个纪录片导演,叫杜布雷斯库。老杜说,明天吧,明天就去玛玛亚(Mamaia)了,吃海鲜。


玛玛亚位于多瑙河黑海入口附近,不仅是度假胜地,也因为靠近康斯坦察港,鱼鲜汇聚。


罗马尼亚的玛玛亚海岸


第二天我们来到了黑海边,工作结束后,老杜带我们找到他的好友,罗马尼亚著名球星哈吉。晚饭就在哈吉的工作室吃的,吃的海鲜记不清了,只记得饭后,哈吉的长腿女助理带我们在海滨浴场遛弯儿,海滩沙子不错,但非常扎脚——因为涨潮,潮间带布满了灰白色的蛤蜊,一小会儿就能捡一大兜子。


“这么多新鲜的贝壳怎么没人捡啊?”我问女助理,这样既可以清理海滩,又能满足口腹之欲,不是两全其美的事情吗?女助理一脸不解,从我手里拿过一个乒乓球大小的蛤蜊,随手扔进海里,“这么小的贝壳怎么吃?难道中国人会吃吗?”我被怼得立即打了一个酒嗝。



有时候,真的感叹大自然不公平。我们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自己国家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但工作之后,有机会到了其他国家,才知道咱们的自然条件并不是得天独厚的,无论是植被、水热条件还是物产,很多地方都比我们更适合生存。所以,每次看到密西西比河边囫囵收割的棉田,看到爱达荷州粗放收获的土豆,我们都会感叹,“太浪费了,这是粮食啊”,“要是我,咋也能再捡20斤皮棉呐”。


水产就更是如此。我同事这次在莱茵河口拍摄渔业丰收,当地渔民一网下来,只挑因为中国食客而价格攀升的莱茵河大闸蟹,剩下的鱼,无论大小全部扫进湖里喂了海鸟,还过不过日子了?要知道我的朋友土摩托老师,去年在中国海岸线采访了二十多天,他在渔船上见到的场景往往是,一个完整拖网作业,拉起来沉甸甸的,其中绝大部分是石头,就这样,渔民会在堆积如山的石块里,仔细寻找每条鱼,并按大小收集起来,这是他们的生计。(土摩托老师的文章请参见推送二条:《海鲜还能吃多久》)


“这就是你们热爱的海鲜。”土老师见到我愤愤不平地说,“海洋生态和物产已经如此脆弱和贫瘠了,你们就不能别吃了吗?”


土老师这种理科男,尽管他的前半句话很有科学依据,中国将近两万公里的海岸线,大多存在着过度捕捞的问题,近海的很多小鱼小虾本来可以长大,但许多骨头还没长全就被吃掉了。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海洋生态的恢复肯定不是一件乐观的事情。


不过,生态不是一天变坏的,也不能都归咎到“吃”上面。事实上,中国人对待海洋物产的利用有自己的智慧,很多靠海吃海的人自己餐桌上也并不都是珍稀鱼类。一些“杂鱼”以及近海滩涂生物,像沙蒜、望潮、藤壶、弹涂鱼……在他们手里都可以变成美味的“小海鲜”。甚至一些在我们看来乏善可吃的东西,也被他们加工成有着鲜明地域特色的美食。我们的系列纪录短片《风味原产地》,就记录了潮汕人在一种超级细小的贝类中细密的心思。


《风味原产地》中拍摄的薄壳


这种贝类叫薄壳,又名凤眼,产于我国闽南到潮汕地区的近海,有小拇指甲盖那么大, 长圆形,浅褐色,薄如蝉翼,透过壳就能看到里面的肉,因此称为薄壳。有人认为薄壳就是浙江人所称为“海瓜子”之物,这种说法显然不对,海瓜子产于潮间带的沙滩,学名为虹彩樱蛤,而薄壳学名为寻氏肌蛤,分属两种贝类。


海瓜子(左)与薄壳(右)


薄壳虽小,却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十分严苛,稍有污染就会大面积死亡,潮汕澄海、饶平、南澳地区都是薄壳的最佳出产地。潮汕人吃薄壳非常讲究,第一讲究季节:夏至以后就开始吃新鲜薄壳,这时候薄壳还不是非常的饱满,但格外清甜;第二是讲究搭配,要用闽南、潮汕地区特有的一种香草来炒,这种香草叫九层塔,或叫金不换,也叫Holly Basil,即泰国罗勒,因为九层塔里有一种特殊的发挥性油脂物质,能够把薄壳的肉香衬托的完美无缺,吃起来唇齿留香。


炒薄壳的绝配九层塔


每年鲜食薄壳米的时节到大暑即止,此时的薄壳的肉质已经长得非常肥大了,公的肥白圆润,母的还有橙黄色的膏,潮汕人会不厌其烦,将这段时间的薄壳收集起来做两样东西,第一样叫凤眼鲑,也就是咸薄壳,放在陶罐里面醃一下,吃的时候用清水涮一涮,沾上鱼露送白粥,非常美妙。



第二样就是薄壳米了,每年的伏天是薄壳丰收的季节,为了保存它们,渔民发明了一种方法,用开水让薄壳的肉壳分离,然后把米粒一样的肉捞起来晾干,在晾干的过程中,薄壳肉在脱水之际,生成了大量的风味物质,这时的薄壳米在清甜之余又增甘香,用韭菜花或者香葱段来炒,非常过瘾。 



在海边, 薄壳米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食物,最早可能只是潮汕先人们舍不得丢掉的边角余料罢了,不过,嘉靖年间编纂的澄海地方志,就已经对它的加工和食用有了清晰的记述。这种因节俭而产生的美食,在今天成为了潮汕人的乡愁,也是“潮汕杂咸”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有次在潮汕喝粥,见到了薄壳米,我对主人说,这可能是我见过的最小的海鲜,主人听罢,给我上了另外一种颗粒更小的贝类的肉,叫做红肉米,红肉米有多小,您可以去查一查,如果薄壳米是稻米,红肉米就是谷子,这可能才真正是全世界最小的海鲜吧——如果当年那位长腿女助理见到,真不知道会吃惊到什么程度。



【 提个问题...】


“食物即故乡”,

在我们拍摄的《风味原产地》中,

潮汕人醃薄壳来送白粥味道绝佳,

在你的家乡,什么食物配白粥 味道会非常美妙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