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齐卫平 田凯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伟大建党精神探微

齐卫平 田凯华 党史镜报 2022-10-14
      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首次提出“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概念,并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4句话32个字揭示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其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居于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首要地位并具有统领意义。深刻领会和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需要深入研究“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句话的理论含义和思想逻辑,在学深弄懂悟透基础上提高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伟大建党精神铸根树魂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革命理想高于天。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放在伟大建党精神内涵的首位,就是基于这个思想逻辑。  何谓真理和理想?真理是指反映实际的道理,代表人们主观认识与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相一致的科学思想。坚持真理才能深刻把握规律从而保持精神主动。理想是指经过慎重选择而确立的期望目标,代表人们为之奋斗的行动逻辑。坚守理想才能把握方向,站稳立场,认清道路,从而保持思想的历史自觉和行动的精神主动。一种思想能否成为真理不是由哪个人、哪些人说了算的,而是经过实践反复验证它具有符合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性。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普遍真理,就是因为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指导中国实践取得了成功,事实证明了“马克思主义行”。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坚定信仰,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按客观规律办事。中国共产党人坚守理想,就是以共产主义为远大目标,在实现一个个奋斗目标的循序渐进发展中不懈奋斗。伟大建党精神体现马克思主义的真理观和理想观,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构成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精神内核。

  真理和理想是指路明灯,追求真理和理想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思想品格。“一个政党有了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就会坚强有力,无坚不摧,无往不胜,就能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缺乏真理和理想的指引,中国共产党人就不可能有好的修养、好的习性、好的作风、好的纪律,就不可能有科学的思维方式和正确的行为样态。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党员、干部出这样那样的问题,犯这样那样的错误,归根到底是理想信念的动摇和丧失。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来说,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安身立命之本。

  党中央反复强调,理想信念动摇是最危险的动摇,理想信念滑坡是最危险的滑坡。一个政党的衰落,往往从理想信念的缺失开始,丢掉真理、放弃理想追求,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前进道路上就会迷失方向,就会滋生惰性,成为没有灵魂的躯壳。中国共产党是否坚强有力,既要看全党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党员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坚定不移。中国共产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就是因为始终不渝的真理追求和理想坚守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伟大建党精神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铸根树魂,丢了这个根本,中国共产党人就丢掉灵魂;失去了这个灵魂,中国共产党就会瓦解走散。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他把理想信念形象比喻为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强调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在风雨面前东摇西摆。他把理想信念视为中国共产党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总开关”,强调不拧紧这个“总开关”,思想就会滑坡,病毒就会缠身。他把理想信念作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懈奋斗的动力来源,强调理想信念动摇了,必然背离党的宗旨,做人做事就会走偏走邪,思想就会百病丛生,人生就会迷失方向。他指出:“党员干部有了坚定理想信念,才能经得住各种考验,走得稳、走得远;没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坚定,就经不起风吹浪打,关键时刻就会私心杂念丛生,甚至临阵脱逃”,“认识真理、掌握真理,信仰真理、捍卫真理,是坚定理想信念的精神前提”,“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灵魂,是共产党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从“根”和“魂”上坚挺伟大建党精神的脊梁。

  理想信念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提供一种价值的选择,人有理想信念就形成了奋斗的动力,政党有理想信念就树立了前进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要求全党以科学思想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伟大建党精神彰显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牢牢把握住“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个伟大建党精神的灵魂。一方面,勇于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通过践行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建设党内政治文化,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格党的纪律和规矩,确保党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领导核心。另一方面,坚决与各种错误思潮进行伟大斗争,以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的实践,提高破解各种难题、应对各种挑战、战胜各种风险的能力,确保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在接续奋斗中再创新辉煌。

  真理与理想紧密相联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真理坚持不动摇,把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作为奋斗目标不懈奋斗,是中国共产党人形成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坚持真理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深刻把握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自觉,始终保持着站在时代前列的精神主动。坚守理想能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立党兴党强党的清醒头脑,始终坚定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政治方向。百年历史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历经千锤百炼而朝气蓬勃,靠的就是真理的始终坚持和理想的始终坚守。有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体现的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必将坚不可摧、牢不可破,党和国家事业必将兴旺发达、长治久安。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百年实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始终是有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的党。”“我们党的每一段革命历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动教材。”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就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历史产物,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正是以孜孜不倦探寻真理和追求理想的精神创建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全部实践体现的就是为真理而斗争、为理想而奋进的历史,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正是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而形成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以真理指导实践、以理想为奋斗目标,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懈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党的一大纲领可以说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精致版,虽然在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上还有认识上的不足,但体现了对真理和理想的追求。党的二大确立了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纲领和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最低纲领,把远大理想与现实任务相结合,体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坚定性。1922年8月,周恩来在一篇文章中阐述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时写道:“理愈明,信愈真,感愈切,革命的精神遂能愈久而愈坚。”在深入发展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渝坚持追求真理和坚守理想,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赢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中国共产党掌握全国政权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历史实践中,始终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自己的最终奋斗目标,领导伟大社会革命不断深入推进,在艰苦奋斗、攻坚克难、砥砺前行中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出“四个现代化”建设的目标,胜利完成全面脱贫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现实任务和阶段性目标的一步步实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而不懈奋斗。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实践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实践的多个层面上展开。首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确立为自己的初心和使命,通过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共同富裕的实际行动,体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着追求。其次,始终执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奉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理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科学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始终站在时代前列引领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第三,把远大理想和现实目标相结合、历史必然性和发展阶段性相统一,倾听时代呼声,回应人民期盼,作出切合实际的部署,把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内化为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思想自觉,转化为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的行动自觉。

  中国共产党人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道路上涌现了许许多多杰出代表。为了寻求真理,一批先驱者远涉重洋学习马克思主义。1920年11月7日,22岁的周恩来登上法国“波尔多斯”号邮船开始了他的游学欧洲、追求真理的新征程。初到欧洲留学时,周恩来曾说:“谈主义,我便心跳。”他认真研究英、法、德、意、美、俄等国的发展道路的长短异同,“对于一切主义开始推求比较”,逐渐意识到,“若在吾国,则积弊既深,似非效法俄式之革命,不易收改革之效”。经过三年多的思考和研究,周恩来选择了将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毕生的信仰。他说,“我们当信共产主义的原理和阶级革命与无产阶级专政两大原则”,“我认的主义一定是不变了,并且很坚决地要为他宣传奔走”

  一大批共产党人为坚持真理和坚守理想献出了自己的使命。李大钊被捕入狱后受尽敌人的严刑拷打和威逼利诱,以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体现共产党人不惧生死的气节,站在绞刑架前,他慷慨陈词:“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就绞死了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里很多人像李大钊这样表明了追求真理和理想的信仰选择,用自己的生命坚持了真理、坚守了理想,诠释了伟大建党精神。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既要与一切反动势力作斗争,又要勇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毛泽东说:“真理的贯彻,总要有一个过程,但要坚持。”中国共产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善于及时发现思想和实践出现的失误,以光明磊落的胸怀,公开承认错误,通过自身力量纠正错误,这正是以大无畏的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体现。

  在和平环境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发扬光大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光荣传统。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英雄模范之所以能够赴汤蹈火、舍生忘死,之所以能够任劳任怨、鞠躬尽瘁,之所以能够洁身自好、光明磊落,最根本的就是他们对理想信念有执着追求和坚守。”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奠基人钱学森怀着“将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学到手,为中国人争气,为祖国争光”的远大理想赴美留学。当得知新中国即将诞生,他毅然决定回国服务。在回国受阻期间,钱学森这位在万里之外的海外赤子,孤身一人面对美国的反动势力,不仅没有屈服,而且表现出中国科学家毫不畏惧的大气魄,坚持为真理和理想而斗争。樊锦诗视敦煌石窟的安危为生命,扎根大漠,潜心石窟考古研究和创新管理,从青春到白发,半个世纪的风沙见证了她对真理和理想的坚守。开山岛“守护神”王继才和妻子在没水没电、植物都难以存活的艰苦环境中,默默守岛卫国32年,他们将祖国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把孤岛建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家园,让鲜红的五星红旗每天升起在黄海之滨。这些人、这些事的背后都体现出伟大建党精神的“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内涵。

  毛泽东曾指出:“我们的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邓小平指出:“我们多年奋斗就是为了共产主义。我们的信念理想就是要搞共产主义。在我们最困难的时期,共产主义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多少人牺牲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理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如何变化,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风雨如磐不动摇,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永远为了真理而斗争,永远为了理想而斗争。”这些重要论述鲜明地揭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一以贯之的历史实践特征,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历史。


“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关系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对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具有统领意义。在党的百年实践发展历程中形成了各种革命精神,如井冈山精神、苏区精神、长征精神、遵义会议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大庆精神、焦裕禄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这些革命精神构建起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深刻把握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和实质,就要厘清它与中国共产党人各种革命精神的关系。

  从党的话语使用看,关于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有一系列重要概念,如伟大建党精神、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党的伟大精神,等等,这些概念有区别但紧密相联系。党的伟大精神是总概念,伟大建党精神是大概念,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是整体精神的总概念,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是所有革命精神的大概念,而以会议、区域、人物、事件命名的各种革命精神是具体概念。把这些概念的关系梳理清楚,有助于加深认识伟大建党精神与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关系。

  为什么在已经有了很多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概念情况下,还要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思考这个问题对深刻认识“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概念的提出和内涵揭示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党的文献中,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和习近平等党中央领导人对中国共产党许多革命精神都作出过论述,准确提炼概括了各种革命精神的内涵。中国共产党人形成的各种革命精神都具有永恒的价值,不会因为时代变化而过时,不会因为条件变化而失效。但作为特定历史时期和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革命精神,体现个性内容的具体精神难以从根本上体现中国共产党精神的整体性。“伟大建党精神”重大概念不以会议、区域、人物、事件名称命名,体现的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共性。从这层意思说,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精华荟萃,各种革命精神体现伟大建党精神,伟大建党精神渗透在各种革命精神之中,以具体名称命名的各种革命精神是在伟大建党精神滋养、哺育下产出成型的硕果

  伟大建党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精神有统领意义,“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则是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统领意义的集中体现。建党精神4句话32个字表达的精神内涵构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统领“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真理和理想的信仰力量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践行初心、担当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而铸造形成的红色基因。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和使命,之所以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把解放全人类作为共产党人追求的远大目标。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信念,是中国共产党确立初心和使命的思想基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精神支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包含着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这个重大命题,中国共产党红色基因以谋人民幸福、谋民族复兴的初心使命为构造,由此形成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政治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而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品性。狭义理解上,牺牲的意思是指付出生命,革命战争年代无数革命英烈抛头颅洒热血为党的事业献出了自己的生命,和平建设时期无数共产党员在生死考验关头挺身而出牺牲在战斗岗位上,令人敬仰。广义理解上,牺牲代表无私奉献,不怀私心、不图报酬、不争利益、不求名誉,在平凡岗位上默默无闻、踏踏实实地辛勤工作。伟大建党精神是狭义的和广义的牺牲的统一。牺牲与斗争相依存,要斗争就会有牺牲,牺牲是进行伟大斗争的付出。无论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为进行伟大斗争而作出的牺牲,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用生命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无畏实践。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而自觉遵循的根本原则。忠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国共产党人的忠诚观具有特殊的含义,涵盖党和人民两个对象,是忠诚组织与忠诚人民的统一和党性立场与人民立场的统一。“坚持党性就是坚持人民性,坚持人民性就是坚持党性,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没有脱离人民性的党性,也没有脱离党性的人民性。”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贯彻落实。与党离心离德,对人民不负责,是动摇和放弃理想信念的表现,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把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与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统一起来。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新时代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发出号召:“历史川流不息,精神代代相传。我们要继续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永远把伟大建党精神继承下去、发扬光大!”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形成,贯通历史、现实和未来,是一个具有时空超越意义的重大概念。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伟大建党精神,既是对党的百年奋斗实践表现出革命精神的整体概括,又是对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提出精神秉持的时代要求。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奋力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重要保证。

  第一,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之钙”,在强身固体上下功夫。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必须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从一定意义上说,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度,决定着政治敏感的程度、思维视野的广度、思想境界的高度。”马克思主义是共产党人的“真经”,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的看家本领,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学深弄懂悟透,才能为提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奠定基础。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是新时代“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内在要求,全体共产党员要站稳政治立场、把握政治方向、明辨政治是非,坚定政治道路,必须坚决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对马克思主义坚信不疑,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精神支撑,担当起不断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职责。

  第二,认真学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深刻把握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精髓,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持真理永无止境,坚守理想永不停止。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新治国理政实践,提出了一系列具有理论创新和理论创造意义的重大思想、重大结论、重大判断、重大战略,形成原创性思想、变革性实践、突破性进展、标志性成果,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与时俱进的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一新思想是指导中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强大思想武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好全党,是新时代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一项重大任务。

  第三,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相统一,发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感染力,凝聚党心民心。伟大建党精神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远大理想的追求与现实努力结合起来,脚踏实地做好当前工作。共产主义理想需要几十代人甚至上百代人努力才能实现。百年历史实践中,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不因理想实现遥远而放弃努力,而是通过坚持不懈的奋斗体现伟大建党精神中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现实奋斗的共同理想,新时代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要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篇大文章,动员全党、号召全国人民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第四,勇于自我革命,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精神弘扬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对真理的坚持和理想的坚守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仅体现对正确思想的坚持,也包括对错误思想的改正。主观认识符合客观实际的真理把握永远是一个动态过程。真理随着实践深入发展而形成加深认识的需要,理想也在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中面临挑战。中国共产党历史发展中发生过各种各样的错误,党的建设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勇于自我革命是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题中应有之义。新时代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必须发扬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按照“打铁必须自身硬”的要求,提高党的自身修复能力,敢于在自己身上动手术,“坚决清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确保党不变质、不变色、不变味”,以坚毅的自我革命体现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思想内涵。

  第五,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作为新时代共产党员政治历练的必修课,做到始终信守高举理想信念让有限的生命为党和人民的事业而燃烧,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所在。加入中国共产党就意味着选择了毕生理想信念,坚定理想信念是维系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生命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形成坚定理想信念,既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要在斗争实践中不断砥砺、经受考验。年轻干部要牢记,坚定理想信念是终身课题,需要常修常炼,要信一辈子、守一辈子。”中国共产党人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终身课题,必须用一生来将其实践,必须以毕生来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这是对党的整个历史实践进行的自我检视,充分体现了党的高度历史自觉和精神主动。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成就,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果,党的百年奋斗积累的经验,是践行伟大建党精神的结晶。在这个历史决议中,3处提到伟大建党精神,号召全党“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新时代新征程上,面临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坚持真理、坚守理想是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赢得更加伟大的胜利和荣光的强大精神力量。



  (作者齐卫平系华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田凯华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中共党史专业博士研究生。原文刊载于《上海党史与党建》2021年第6期,注释从略



来源 /《上海党史与党建》

编辑 / 周奕韵

制作 / 丁 达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往期推荐

严爱云:慎终如始百折不挠,写好新的赶考答卷
对第三个历史决议的深刻阐释
石仲泉:坚持《历史决议》,科学地解读《历史决议》曲青山:两个“历史决议”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和重要意义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金融业开展革命斗争实践的历史考察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看中国共产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历史逻辑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