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盘点见证尼克松访华的那些上海老品牌

镜报君 党史镜报 2022-10-14

1972年2月21日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

开启“改变世界的一周”

在上海

有些“国货之光”

一同参与演绎了这段历史

Outstanding made-in-Shanghai



周恩来赠送尼克松“大白兔”

“大白兔”奶糖


“大白兔”奶糖口感纯正、奶味香甜,不仅中国人喜爱,同时风靡世界,远销世界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72年,为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先行来上海“打前站”的美国随行人员,尝到“大白兔”后赞不绝口,并推荐给了尼克松。尼克松也是吃一颗想两颗,接二连三。周恩来见状,当即批示将“大白兔”奶糖作为国事礼物送给尼克松。此后,听装的“大白兔”奶糖出现在美国复活节礼品市场,成为美国人馈赠亲友的佳品。


供不应求风靡全球


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起,“大白兔”奶糖始终供不应求,在农村地区买不到,在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市民心甘情愿排上几小时的长队抢购。1976年,爱民糖果厂并入冠生园食品厂,当年出口“大白兔”奶糖2万箱共400吨。到1992年,“大白兔”奶糖出口到美、英、法、加拿大、秘鲁、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值达2452吨,创汇395万美元。截至2006年,“大白兔”奶糖累计销售60亿元,是全世界奶糖累计销售额最多的单品。


新世纪“变脸”求突破


“奶味重、香味浓、弹性足、不粘牙”的“大白兔”奶糖称雄市场数十年。进入新世纪后,集团自主研发了全自动智能化奶糖生产线,实现了“喂料智能化、充气自动化、拉白独特化、清洗封闭化”,使得“大白兔”奶糖的生产效率和质量创优指数大大提高。不单是生产工艺,从配方到包装直至口味的创新更是让“大白兔”大变脸。“大白兔”不再是局限于单一的奶糖,而生发出鲜乳牛奶糖、太妃糖、奶油话梅糖、花生牛轧糖、大白兔咸心等种种新品。


由“上海”和“红旗”组成的国宾车队


“上海”牌轿车生产车间


“上海”牌轿车一经问世,就以其老成持重的外形、宽敞舒适的乘车环境受到欢迎。但是,计划经济年代的“上海”牌轿车并没有制定价格,主要是为政府部门和政治任务服务的。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根据事先约定的协议,将乘坐中国生产的汽车。于是,100辆“上海”和20辆“红旗”组成国宾车队,尼克松和其他正式成员乘坐“红旗”牌轿车,其余的人则乘坐“上海”牌轿车。整个场面既壮观又气派,深得赞誉。


北“红旗”,南“上海”


1958年,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将我国第一辆小轿车——东风”牌轿开到北京,向中共八大第二次会议献礼。紧接着不久,一汽又生产出第一辆国产高级轿车——“红旗”牌轿车,由于其高端定位和民族风格,成为国家领导人乘坐和礼宾的“国车”。就在同一年,上海汽车装配厂受“东风”的鼓舞,也开始试制轿车。

因为之前有轻型越野车和三轮载重汽车的成功经验,所以仅用4个月,就试制出上海第一辆国产轿车。为与以龙为标志的“东风”牌轿车相呼应(北龙南凰),这辆轿车被定名为“凤凰”

上海试制成功的第一辆“凤凰”牌轿车

当时,上海没有大型的汽压机和锻造机,因此第一辆“凤凰”牌轿车的车身包括四门二盖,前后翼子板以及底盘中的许多零件,都是工人师傅手工敲制,或在普通机床上加工而成。一个大的覆盖件往往要经过几万次榔头、铁锤的敲打。

1959年2月,技术稍加改进、但仍为手工敲制的第二辆凤凰牌轿车驶进中南海,接受周恩来的检阅。周总理坐上轿车在中南海里转了一圈后,语重心长微笑着说:“还是水平问题啊!”1959年上半年,第一机械工业部汽车局要求上海进行新一轮轿车试制。于是,由上海市动力机械制造公司(上海汽车总公司前身)召集,上海几十个有实力的工业企业的领导和技术负责人都参加了新一轮轿车的选型论证会。会议决定以20世纪50年代中期生产的国际先进车型为实样,并将生产任务进行了分解,每个企业都负责一个相关部件的攻关。


“凤凰”变“上海”


  在各方协作下,上海汽车底盘配件厂完成了悬架、转向器、前减振器、转动轴、制动器等18个总成;上海内燃机配件厂试制出发动机;上海郑兴泰汽车机件制造厂制造出变速器和螺旋伞齿轮,上海汽车装配厂最后完成车身制造和整车组装。1959年9月30日,第二轮试制的5辆样车完成,虽然这批样车在试验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但上海的汽车工业毕竟以联合攻关的方式,提高了生产工艺和产品质量。

此后,经过改进,以苏联吉姆轿车为样车,装用南汽NJ070型发动机、跃进牌后桥的黑色凤凰牌轿车试制出炉,并于1964年2月投产,与此同时,“凤凰”也正式更名为“上海”。1965年,上海牌轿车通过一机部批准定型,成为国内除“红旗”牌轿车外唯一大批量生产的轿车。 

“上海”汽车装配厂内我国自行设计制造的

第一条轿车总装配流水线

1975年,“上海”牌轿车形成5000辆的年生产能力,上海成为全国批量最大的轿车生产基地之一。即便如此,普通老百姓要想拥有一辆上海牌轿车却几乎无法想象。改革开放以后,上海牌轿车的年产量虽曾不断提高,但价格仍不“亲民”,20世纪80年代,每辆2.5万的“老上海”还是让很多人望“车”兴叹。当然,也有一部分先富起来的“土豪”,背着一麻袋钱在上汽门前苦苦恳求买一辆上海牌轿车,他们拉近了中国百姓和轿车的距离,“老上海”也逐渐成为国内第一批私家车的车型


尼克松用过的“凤凰”毛毯


“凤凰”毛毯


上海“凤凰”毛毯,是中国最著名的毛毯品牌之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与北京“双羊”、哈尔滨“卧虎”并称“中国三大名毯”1955年底至1956年初,国棉十八厂的棉纺锭兼并给上海第七棉纺织厂,本厂专营棉毯。1972年,上海市政府指示对已有的“凤凰”商标重新设计,由上海第一毛纺织厂生产凤凰牌纯羊毛毛毯,作为精选的宾馆床上用品,接待尼克松总统。这在当时是一项保密的政治任务,因此现在留有可查的资料非常之少。但自此以后,“凤凰”毛毯逐步走向市场,先后获得了国家银奖、中华最畅销商品、国产纯羊毛毛毯第一名、上海名牌等无数荣誉,产品享誉海内外。


历经风雨的民族企业


上海凤凰毯业有限公司始创于1922年,其前身是经纬纱厂,由私商陆培芝创建经营。后售与徐克明,更名为经纬明记纺织厂。1936年,美亚织绸厂老板蔡声白租赁该厂并更名为美丰纺织厂。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对美丰纺织厂实行军管,并改为日军海军衣粮厂,专织军用毯。后被日商德珍正藏收购,更名为明丰纺织厂。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由国民政府经济部派员接收,更名为中国纺织建设公司上海第十八棉纺织厂,该厂扩展棉纺设备,以生产棉纱、线为主,兼营棉毯业务。上海解放后,又更名为国营上海第十八棉纺织厂,为自纺自织棉毯的专业厂。


馈赠新婚佳人的礼品


上世纪70年代后期,“凤凰”毛毯逐渐成为人们馈赠新婚佳人的礼品。当时一条毛毯售价四十几元,相当于普通人一个月的工资。非但价格不菲,还经常是“限量版”,要么有华侨券到友谊商店购买,要么找关系批条子,否则只能去百货商店排队,还未必买得到。

“凤凰”毛毯成为新婚夫妇的必需品

1978年9月起,经上级局指示,上海国棉十八厂将棉毯等老设备下放给南汇新港和三墩的公社厂生产,本厂与上海金山石油化工一期工程配套,专门生产腈纶毯、毛毯,并更名为上海毛毯厂。上世纪80年代初,上海毛毯厂并入上海第一毛纺织厂的毛毯生产,同时实施较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包括翻建织造、干整、成品三层车间及染色车间,引进意大利Somet阔幅剑杆机、宽幅起毛机、联合抓剪机及相应的配套设备,改造湿整理车间、配电间、锅炉、三废工程等。

上海毛毯厂整理车间

1994年11月,经上海纺织控股集团公司决定,以“凤凰”命名,与上海纺织装饰集团公司组建上海凤凰装饰有限公司,上海毛毯厂作为该公司的龙头企业。到1995年,建成了集染、纺、织、整于一体的国有大中型毛毯生产企业,创造了年产100万条毛毯的纪录。




这些上海老品牌

有的历久弥新

在今天仍旧大放异彩

有的已经湮没在时光融流

消失在人们的视野中

变化的是岁月

不变的是情怀

它们是上海发展史上的荣光

也见证了尼克松访华的珍贵时刻


往期推荐:


·上海证券交易所筹建始末:“三人小组”成员龚浩成亲历回忆

·30年前的今天,邓小平去了上海的这两个地方

·100年前,丁玲她们在这所女校里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的机会”

·你知道陈云的“十五字诀”是怎么来的吗?


来源 / 《上海老品牌》

编辑制作 / 周紫檀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