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100年前,丁玲她们在这所女校里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的机会”

张鼎 党史镜报 2022-10-14




1922年2月10日,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今静安区老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一幢独院的两楼两底砖木结构旧式石库门里弄住宅内,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培养妇女干部的学校——平民女校 正式开学。

“作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


1922年1月,李大钊在其发表的文章《现代的女权运动》中旗帜鲜明地指出:“二十世纪是被压迫阶级底解放时代,亦是妇女底解放时代;是妇女寻觅伊们自己的时代,亦是男子发现妇女底意义的时代。”并同时呐喊呼吁:女子必须“享受与男子同等的教育的机会”中国共产党自成立后,就将争取妇女的彻底解放作为反封建的一项主要内容,并把组织和领导妇女运动列为党的一项重要工作

1921年10月,陈独秀与李达商议,决定在上海创办平民女校,以期养成妇运人才,开展妇运工作。由于当时党的活动处于秘密状态,平民女校便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的名义招生,并于当年12月在《妇女声》和《民国日报》上刊登招生简章和广告。

《妇女声》“平民女校”特刊号


 何以定名为平民女校?《妇女声》出版的“平民女校特刊号”明确指出:“说‘平民’,是别于‘贵族’的意思……第一,这是平民求学的地方;第二,这是有平民精神的女子养成所。”陈独秀、李达发表文章,热情赞扬平民女校是“到新社会的第一步”,“希望新成立的平民女学校作一个风雨晦冥中的晨鸡!”

 校址选在哪里合适?当时李达寓所后面的南成都路辅德里632号A恰好急于出租,为了就近开展工作,李达就租下这里作为女校校舍。楼上的客堂间作为教室,课桌椅都是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负责人徐宗汉(同盟会元老黄兴的夫人)捐助的。楼上的厢房是学生宿舍,楼下是学生的工读工场和饭厅。鉴于当时党的经费紧张,每月50元的租金由李达用自己的稿费支付。1922年2月10日,平民女校正式开学,李达任校务主任,王会悟(李达夫人)负责行政管理工作。



平民女校的诞生,很快引起了社会的关注。许多经历过五四运动熏陶的学生为了追求真理和妇女解放,纷纷慕名而来。例如,湖南桃源第二女师的进步学生王剑虹在上海拜访了陈独秀、李达、王会悟,了解了平民女校的筹备情况。1921年底,她回湖南时向同学亲友介绍了平民女校的情况,于是她和同窗好友丁玲、湖南溆浦小学教员王一知、堂姑王醒予以及王苏群薛正源在1922年春从湖南来到上海,进入平民女校。



傅一星黄玉衡是外地女师的学生,因反对封建婚姻,毅然离家进女校。钱希均从小是童养媳,是党的早期革命活动家张秋人的未婚妻。张秋人参加革命后,对童养媳制度深恶痛绝,他们一直没有结婚。张秋人对钱希均的处境寄予深切的同情,处处关心她,把她作为自己的“妹妹”,化名张静,介绍进入平民女校就读。钱希均自此走上了革命道路。


石库门里听党课


当时,平民女校共有学生约30人,设有高等、初等两个班,中学文化程度以上者进高等班,年长失学者进初等班。女校实行半工半读,学生靠做工获得的收入维持生活,特创立一个工作部作为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的场所,设成衣和织袜两个组。成衣组代客裁剪制衣,工价较一般成衣店便宜;织袜组有两台摇袜机,织出的袜子对外销售。这种办学形式的创新尝试,不仅解决了学生学习经费紧缺的燃眉之急,而且把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有机结合起来,成为当时女子教育发展的方向。



左图为学员劳动工作的缝纫工具

右图为《平民女校工作部特别广告》


虽然校舍简陋,学员不多,但平民女校的教师阵容却相当强大陈独秀、陈望道、李达、邵力子、沈雁冰、沈泽民、周昌寿等一批名望颇高的国内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和党的早期领导人都曾在女校任教。在李达的倡导下,他们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进行了彻底变革。王会悟曾这样描述:“国文教员邵力子先生。他所选的国文,是从现今报纸上、杂志上、小说上所载的名著译文及评论的一类文字,和那贵族女学所受(授)的什么节妇传,什么太史公牛马走的文章,真是有天上人间之别了。作文教员陈望道先生。他的教法与一般国粹先生完全不同。他第一教我们作文法,他说,先前的作文是重文字,现在的作文是重意义的。”高级班的英文老师沈泽民,专教读本,注重翻译,他的教本是莫泊桑的小说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穷人》英译本。陈独秀讲授社会学,向学生宣传社会科学、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代数教员李达,还专门为学生讲授马列主义原理。


最难能可贵的是,除按规定讲课外,平民女校还安排每周两个小时的演讲,演讲内容包括妇女问题和妇女运动问题、军阀割据与世界帝国主义的关系、为何要反帝反封建等等。这是一般女校中绝无仅有的。陈独秀、李达、施存统等人曾到校演讲张太雷、刘少奇等从苏俄回国后,也曾到校演讲,介绍俄国革命和建设状况,使学生耳目一新。如此全面的、前沿的课程教授,极大地拓展了学生们的眼界,鼓舞了她们追求真理、投身革命的热情。


丁玲(左)与王剑虹(右)


对此,丁玲后来不无感慨地回忆道:“我们几个从湖南来的好朋友们,真正感觉到是到了自由世界,享受着学术自由的空气。这些老师们每天都给我们以新鲜的知识。我们狼吞虎咽、生吞活剥地学得了一些什么叫共产主义,什么叫无政府主义,什么叫唯心主义,什么叫唯物主义等初步的社会科学常识。”


革命浪潮中的“女子先锋队”


女校学生们平时除了上课和参加校办工场劳动外,还在党的领导组织下积极参加社会上的各种革命活动,宣传党的主张,支援工人运动,号召群众团结起来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据王一知回忆,女校的积极分子主要到各工厂,特别是一些女工工厂去进行宣传鼓动、贴标语、发传单、听工人的生活诉苦等等。



平民女校教室


1922年3月,女校学生参加了上海工人和各界人士举行的黄爱、庞人铨追悼会,抗议军阀杀害湖南劳工领袖。1922年4月和5月,日华纱厂3000多工人两次举行罢工,平民女校学生在党的领导下积极向日华纱厂罢工女工进行慰问与宣传,并由王会悟带头到工厂去演讲。女校学生还参加了全市学生组织的罢工工人经济后援会,手里拿着纸做的三角小旗,旗帜上写着“支援工人罢工!”“不许虐待工人!”“要求改善劳动条件!”等标语,胸前还挂着一个竹筒,竹筒上挖一个口子,为募捐装钱用。经过宣传,许多进步人士和同情工人的华侨纷纷慷慨解囊,主动把钱塞进竹筒里。

庆祝十月革命胜利五周年群众大会上,女校学生们一面散发传单,一面宣传苏俄布尔什维克的革命活动和群众生活情况。他们把事先准备好的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李卜克内西和卢森堡等人的像章卖给群众。随后将募集到的钱款交给党组织,用以支援工人运动。通过这种把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女校学生们经受了锻炼,增长了知识和才干,在革命斗争的洪流中茁壮成长起来。




.





向警予(左)蔡和森(右)

1922年秋,李达应毛泽东之邀赴湖南自修大学任教,学校继由蔡和森、向警予负责。同年底,由于办学经费拮据等原因,平民女校被迫停办。部分学生转入上海大学或上海大学附中学习。平民女校虽然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却为党的革命事业培养了一批优秀妇女干部,使她们成为革命队伍中的骨干丁玲以笔为戈,揭露国民党统治的黑暗,作品蜚声文坛,成为左翼文艺的开拓者;钱希均长期从事党的地下工作,还参加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是中央苏区长征队伍中的30名女战士之一;王一知在民主革命时期饱经战火洗礼,新中国成立后成为知名教育家,致力于中学教育30年,桃李满天下,等等。

丁玲


向左滑动

查看更多著作


诚如王会悟晚年回忆所述,“在整个革命的历史长河中,上海平民女校不过是小小的一滴水珠,但是,这滴水确曾激起一阵翻腾的波涛”,在近代工人运动史、妇女运动史和教育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作者单位: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



你知道陈云的“十五字诀”是怎么来的吗?

上海机器工会:觉醒年代的“工界明星”

沪东:中国共产党的一个“大本营”

这份曾以“上海”命名的报纸如同暗夜火炬


-----------------------------

来源/《光荣之城:上海红色纪念地100》

编辑制作/周紫檀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