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亦英雄”还是“不英雄”?——青年周恩来诗歌新考

吴海勇 党史镜报 2022-10-14


民族之痛,华夏之悲。

少年周恩来眼里所见的是残破的山河、凋敝的民生,

令他在课堂上喊出了那句震天响的读书理想:

“为中华之崛起”

1917年9月,19岁的周恩来从南开学校毕业后,怀抱着“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理想从天津登船抵达日本,并留下了一首人们所熟知的诗歌——“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1917年南开学校毕业照片,周恩来时年19岁

周恩来这首作于1917年夏东渡日本留学时的七言绝句,英气勃发,境界开阔,志向远大,调高辞壮,在1977年公开发表后广为世人传诵。而关于这首诗的创作时间与诗句文辞曾有争议,今观赏该诗原创条幅墨迹,发现诗句文辞确实还可作另一解读。

南开中学时的周恩来(前排左一)


青年周恩来勤勉学业,多才多艺,在诗、书、文、编校等方面都表现出良好的国学功底。偶有兴会,吟成诗篇,却无心以诗名世,投身革命后奔赴四方,为国效命。周恩来早年所作存世无多,“大江歌罢掉头东”的留存与发表,缘于1919年3月周恩来从日本归国在即,南开留日同学张鸿诰在自己住处为周恩来饯行,并备纸笔,请周恩来临别赠言,周恩来遂书赠此诗。“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张鸿诰将此条幅捐赠给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此诗由此流传开来。不过,在该诗发表之初,香港《七十年代》和《北京师范学院学报》有文章曾将首句作“棹头东”而非“掉头东”,并解释说“棹头东”就是“买船东去”之意。后经研究者辨析,认定是“掉头东”,化用梁启超《去国行》中的“掉头不顾吾其东”诗句,以表作者东渡日本的果敢之意。

南开读书时的周恩来(右一)


关于此诗的创作时间,照理说,原创条幅落款写得明白:“右诗乃吾十九岁东渡时所作”,当是1917年夏,周恩来时年19岁。然而,随着《周恩来旅日日记》的影印出版,今人不难看到日记封面有周恩来自题墨迹,竖写左行先抄录的正是那首自作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不酬蹈海亦英雄。”该诗落款为:“中华民国七年一月,浙江自题于扶桑江户,时年十九岁”,并钤有印章,其后还抄录了苏轼的“大江东去”词。三个遭涂去的字当为“周恩来”的署名,连同所钤印章,系当年保存者为防备反动军警搜查而忍痛消除。据此,不仅“掉头东”的争议问题得以解决,就是创作时间似也应予以纠正。

1917年9月,周恩来(后排右一)赴日本求学前与同学合影


然而,比对周恩来旅日日记与其书赠张鸿诰的条幅,就会发现两“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句文辞小有差别。该诗第四句,日记作“不酬蹈海亦英雄”,而条幅该句前两字作“难酬”,即“不”改作“难”字;而日记中的“亦英雄”,在条幅中,“英雄”两字清晰无疑,“亦”字却显现了奇异的涨墨现象(有可能是书者改笔所致)——如果是原诗的“亦”字,则前两笔合成一个近乎粗大墨点的一横,而原“亦”字下半部中间两笔(一撇一竖钩)则作一短竖,与左右两点形成一“小”字,如与上半部的一粗横搭配,则分明构成一“不”字。如是,该诗末句当为“难酬蹈海不英雄”。

周恩来书赠张鸿诰的字幅


以“难酬蹈海不英雄”为“大江歌罢掉头东”诗的末句,阐发诗义亦可通顺。青年周恩来吟诵苏轼壮词“大江东去”后,也毅然掉头东去——到日本留学,为的是求学济世,并有着参破石壁的勇毅与决心。末句原作为“不酬蹈海亦英雄”,可解释为对没有渡海留学的同学的宽慰,也可理解为即使不像陈天华那样为革命理想而跳海自杀也可说是英雄,因为已然“济世穷”与“破壁”了。而作“难酬蹈海不英雄”,则应是在留学一年多后,周恩来济世豪情愈趋猛烈、付诸行动的血脉更加贲张,以此诗句劝导留日同学必须“蹈海”归国,同时亦表示为救亡图存干到底的决绝之心。

诗以明志,诗人在不同情境中改写自己既有作品以更好地表情达意,并非鲜例。“难”字与“不”字前后照应,双重否定,语意更为坚决,彰显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青年时期便于笔墨间透显出来的光芒难掩的英雄本色——“难酬蹈海不英雄”。


从日本归来的周恩来又进入南开学校大学部学习。

这一年的周恩来,参加五四运动,以实际行为彰显自己的爱国热忱。

1920年,11月。

在南开学校大学部仅仅待了一年的周恩来,再一次开启去国追梦的征途。

周恩来徘徊欧洲,不断接受共产主义思潮的洗礼,巴黎、伦敦、柏林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1921年三四月,张申府、刘清扬、周恩来、赵世炎、陈公培组建旅法共产党早期组织,成为中国革命浪潮中第一批找到正确救国之路的追梦少年。


(作者系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研究一处处长)


往期推荐:

80年前,这位新四军音乐家徒步千里奔向延安

上海的女儿宋庆龄先生:“向人民的胜利致敬!”

上海第一批少先队员,他们为解放上海做了这些......(文末扫码看电影)

儿童节到了,看看百年前陈独秀是怎么教育“昆仲双杰”的

泪别百岁“人民艺术家”秦怡,她说,“只要心中有爱,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




来源 /《党史信息报》

微信编辑 / 赵菲

制作 / 张丽燕

转载请注明来自“党史镜报”微信公众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