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询问过的这项工程有了新进展!《马藏》第1部1至5卷出版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2018年5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到北京大学考察,走进国际马克思主义文献中心,察看馆藏马克思主义典籍,询问“马藏工程”进展情况,称赞他们的工作非常有意义。
如今,这项工程有了新进展!
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编纂,系统呈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接受和发展的历史文献典籍——《马藏》第1部第1-5卷5月4日在北大正式出版。
最完备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文献总汇
《马藏》工程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重大基础性学术文化工程,是对马克思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关文献的汇集与编纂,旨在通过对文献的系统整理及文本的再呈现,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和世界传播的相关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
《马藏》编纂工作汇集了国内外各大有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方面的上千名优秀学者、图书文献单位和研究机构,横跨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界、政治学界、哲学界、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界等人文社科众多领域专家。
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介绍,《马藏》是目前国内外最为完备、权威、最具思想性的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文献总汇,能够为促进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提供坚实的文献资料和理论基础,并在编纂过程中培养一大批优秀的研究者,使中国成为世界马克思主义文献的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于鸿君介绍:《马藏》的出版,不仅将使许多未被研究者发现的珍贵文献得以呈现,而且将为相关研究提示新的解读视角,创新马克思主义传播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范式和方法。
据介绍,《马藏》第1部第1-5卷由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职员工经过四年多编撰完成,共370万字。反映编纂期间研究成果的《马藏》研究第一辑也同时出版。第6-10卷将在2019年内出版。
《马藏》编纂成果 资料图片
“编研并举”
“马克思主义经典与文献的搜集、编纂与出版,一直受到国际社会和学术界的重视,但始终未能把与马克思主义发展有关的文献集大成地编纂荟萃为一体,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影响力不相称,也不能满足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创新、形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学派和话语体系的需要。” 于鸿君介绍,“启动马克思主义文献编纂工程,对于促进马克思主义学术研究和理论发展,推动新时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据介绍,《马藏》工程的一大特色是“编研并举”。在编纂中,《马藏》突出思想性、全面性、学术性和权威性,编纂原则和体例有创新,已出版的5卷已有不少新的文献发现,后面的部分还会有更多的发现。在研究中,编者将结合翻译史、传播史和接受史等研究方法,在思想史和学术史的层面提升马克思主义研究的学术水平,逐渐形成自己的研究风格与研究范式,进而不断形成新的研究范畴,引导国际学术界的研究和讨论。
打造全球性学术研究高地
于鸿君介绍,北京大学是中国最早传播和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发源地,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祥地,是中国共产党的早期活动基地,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的诞生地。建设好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站位要高、视野要广。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高校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必须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构建高端学术平台,联合国内外学术界包括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力量,共同打造世界马克思主义中心和全球性学术研究高地。这是实施《马藏》工程的立意,也是新时代赋予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的使命和责任。
“《马藏》编纂和研究工程还有一个宗旨,是促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于鸿君介绍,北京大学将通过《马藏》工程,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相关学科博士生、博士后人才的培养工作,让参与《马藏》编纂和研究工作的年轻一代,不断提高学识学养,提升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将来成为马克思主义研究学界、其它哲学社会科学界的领军人才。通过《马藏》工程,学院将聚合一大批国内外优秀学者,形成有特色的研究群体和影响世界的学术流派。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本期编辑:金正波、张怡然
一周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