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郎平、朱婷、惠若琪告诉你,中国女排为什么行

杨 昊 人民日报政文 2021-04-26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即使是被挤压到绝境,也希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再搏一下,这就是女排精神,不是一定赢得冠军,但是永远要有一颗冠军的心。

                              ——郎平



有这么一支队伍

为了实现在赛场上“升国旗,奏国歌”的目标

她们流汗流泪流血

她们不怕不躲不服

身处低谷时自立自强,站上高峰时不忘初心

从1981年的第一冠,到2019年的第十冠

她们不断刷新历史,创造纪录,永远战斗

她们的名字叫:


“中国女排”


  2019年9月28日,中国女排提前一轮夺得当年女排世界杯冠军,这是中国女排第十次夺得女排世界三大赛冠军(奥运会3次、世锦赛2次、世界杯5次)。

     

  站在荣誉的巅峰,有多少人知晓她们曾踏过的荆棘?郎平如何理解她心中的女排精神?朱婷如何成长为世界第一主攻?惠若琪经历了怎样的生死抉择?


  在“弘扬女排精神  做新时代奋斗者”青春分享会暨《荆棘与荣耀——新时代女排奋斗记》新书发布仪式上,中国女排主教练郎平、中国女排队长朱婷和中国女排前队长惠若琪讲述了新时代女排的拼搏历程,分享女排姑娘们的成长故事。





郎平:要永远朝着冠军的方向去努力






  问:7年来,如何让女排姑娘们愿意追随这个团队?这个团队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让每个人愿意为之付出?


  郎平:最简单来讲,就是让每个人心中有目标、有梦想,中国梦也好,冠军梦也好,这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目标。就像我们所有的女排队员,来到这个集体,她们都觉得非常光荣。我们每一次出征都代表国家,为国争光是我们的义务和使命,我们觉得特别光荣。为了不辜负祖国和大家对我们的希望,每一天我们必须问心无愧地去努力,尽最大的努力去成就最好的自己。


  我们在前进的路上肯定会有许多困难,甚至是我们觉得不可能达到的高度或者难题,但我们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一个目标,尽最大的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我们团队要攻坚克难,要永远朝着冠军的方向去努力。

 

  问:您曾说中国女排队员不能大家都一样,要有多样性,那您对中国女排共同的精神诉求有什么要求?


  郎平:人的能力有大小,但每个人要挖掘自己最大的潜力,做最好的自己。一个团队是由每个人组成的,每个人要想我能为球队做什么,并不是说我今天练多了或受伤了应该怎么样,而是更要考虑到这个集体,比方说我如果这个技术不提高会拉球队的后腿。我们每一个人的目标都是为了全队,这一点就是团队精神。


  另外就是要求朱婷不能仅仅做好自己,当队友遇到困难时要主动帮助她们、鼓励她们,这是场上核心和灵魂的作用。我们希望每一个人围绕集体,思考我怎么样做对集体有利,我如何提高才能提高全队的硬实力等等。每个人做一点点,全队就是一个提高,在这方面我们引导球员比较多。


  团队每个人达成相互间的默契:遇到问题第一时间想到怎么去解决,而不是埋怨。我们一定要勤奋,挖空心思去想怎么解决问题,今年解决不了,解决一半也是成功。当对手给你很多压力的时候,要想到我们如何去解决,每个人都是这样,想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战胜自我。

 

  问:您曾说过,对每位教练、运动员来说,都面临突破舒适圈,去尝试那些“不会”“不愿”“不敢”和“不可能”。生活中您经历过哪些突破舒适圈的故事?


  郎平:放假时我最舒适,能睡懒觉,还能睡回笼觉。但在球队训练没有舒适,就像上了战场的战士,不能随便打盹,完全靠意志品质和球队的战斗力我要求自己站在球队面前时要站得直、要清醒,哪怕一晚上没睡觉,也要眼神清醒,必须要克服一切困难,这样才能感染你的队员。


  我们的队员也是一样,他们平时周一到周六全部是训练,晚上有很多的业务学习。有时下午鼓励她们说,今天训练,练得好,晚上考虑换一下日程,欢呼声此起彼伏;或者下午训练推迟15分钟,队员们都觉得非常幸福。他们也希望能睡7、8个小时,可天天舒服,到比赛时就不舒服了,只有平时的积累,才有战时的实力。






朱婷:女排精神源于每天一点一滴的坚持






  问:7年当中,你从“腿长特能跳的姑娘”成长为如今中国女排的定海神针,7年来大家对你的期望越来越高,这当中有哪些坎儿我们看不到,你又是怎么翻越的?


  朱婷:我刚来国家队的时候郎导就对我说,准备好接一传。从2013年到现在我一直在翻越坎儿,能进国家队是因为我身高腿长会扣球,因此在弱点方面我付出的比较多,一直重复增加一传的次数,每一年对我来说都像闯关一样,都很难,因为每年都有一个大赛。


  真正有困难是2015年,自己要多承担一些责任,和队友分担。2016年是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第一次踏入奥运村,什么都觉得很好奇,更多的是不知道的前景,把好奇都冲淡了。那时连奥运村都没逛全,一心扑在研究录像和研究对手上,思考怎样让比赛打得更好。

 

  问:你对女排精神如何理解?


  朱婷:其实就是每天的坚持。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有梦想就有更多前进的动力。从2013年开始我面临肌肉酸痛、技术跟不上等许多问题,有很多担心,这种心情会影响到自己,担心自己做不好、拖队友后腿。但我每天看到其他队员都在坚持去做,那么我也要向这种女排精神学习,每天一点一滴认真去做,教练安排的任务努力完成,给教练更放心的态度,随之养成一种习惯:慢慢地做,从一点一滴积累中做起。






惠若琪:我们要做“长期主义者”






  问:7年当中,什么时刻可以称为荆棘瞬间或者荆棘之路?你又是怎么过来的?


  惠若琪:其实在这个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在经历着荆棘时刻。在我作为小队员的时候,我见证了老队员经历了荆棘之后的过程,给我的影响非常大。上一个周期的运动会对我来说是非常惨痛的教训,也是在追梦路上特别大的打击。在那一刻我会觉得,有很多事情在你努力后并不一定能得到最好的结果,但是你要学会接受它,然后再次尝试站起来,拼搏下一段旅程。


  在新的周期,在郎导进入队伍中的时候,有一个瞬间我非常感谢郎导,就是在上一个时期失利之后,我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觉得走不出那个困境。我觉得郎导非常有耐心能够带领我们走出来,很多东西可能她经历过,所以她说出来的话非常掷地有声,在那么困难的一个状态下,郎导说可以屏蔽所有外界的声音,能够真正聚焦到我们现在在做的事业上,我觉得那样一句话,让我有重新站起来的力量。


  问:你对女排精神的理解是什么?有哪些直指个体内心的东西?


  惠若琪:现在大家说女排精神往往会拔到很高的高度,其实我们日常经历的点滴更多是对女排精神切实的描述。


  我非常认同刚才郎导所说的,“我们要做长期主义者”。荣耀的背后是每一次的披荆斩棘,不是只有夺冠才有女排精神,从以前到现在的历届女排,不管这支队伍处在高光还是低谷时刻,这支队伍从未放松过对自己的要求,这个才是我理解的女排精神。


  我们馆里面贴着标语,“走下领奖台,一切从零开始”,以前没有那么深刻的理解,现在看来这不止是一句口号。不管昨天取得什么成绩,今天回到馆里你还是运动员。如果你偷懒,最开始你自己知道,之后你对手知道,后来所有人就都知道了。你的对手一直尝试努力超越你,如果你不推动自己前进,总有一天你会被这个时代淘汰。




(向下滑动阅读)


中国女排永远年轻


郎平


  2019年还有最后十天了,我正在做奥运年的训练备战计划。


  时间很少,工作很多,任务很艰巨,但是我们的团队心态都很好。


  明确目标,确定了要做的事,就一件一件去落实,一个一个目标去努力。完成一件事就少一件,达成一个目标,我们就前进了一步。


  这个过程很痛苦,但也很“享受”。


  组队第八年了,这是每年必经的阶段,相比最开始的两年,现在已经“幸福”多了。


  对我来说,53岁时第二次接手中国女排,就是当好一块铺路石。


  一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在不同的阶段,需要很多人担起责任。


  40多年前,中国女排刚刚起步时,我的教练袁伟民是这条路的奠基人,老女排的队员,包括我,跟着袁导不断探索尝试,把一系列的不可能变为可能。


  后来,中国女排发展历史上的每一位教练、队员,都是在用自己的努力,或快或慢推动这项事业前进。


  2013年,中国女排在前进的道路上又遇到了一些新的困难和挑战,我还在一线,作为老女排的一员,我觉得自己有责任再为中国女排做些事。


  我把那次出发看作是一次探索,做决定的时候,我完全没有在意能不能成功,也没有纠结过万一失败怎么办。


  中国女排这么多年一直在世界先进行列,大方向一定是对的,但是科技不断发展,人们的认识水平不断提高,现代排球也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中国女排遇到的挑战,是如何在新的时期平衡变与不变。


  坚持在全面基础上的快速多变,是中国女排立身世界强队之本,但是排球运动发展到今天,也不可能再靠六七个人包打天下。对每位教练、运动员来说,都面临突破舒适圈,去尝试那些“不会”“不愿”“不敢”和“不可能”。


  探索的过程,我们有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但是也需要我们拿出勇气,明知前路布满荆棘,可能伤痕累累,甚至流血牺牲,也要坚持向前,不断向前。


  这一路上,能坚持七八年走下来的人寥寥,很多人是中途上车,也有很多人半路离开。如果不是跟着这本我们的成长记录回忆,我可能也淡忘了一些细节,但是我一直记得运动员加入这个团队时那种满怀希望的眼神,以及那些因为各种原因和我们道别的人流露的遗憾和不舍。


  这一路上,我们不断修正自己,错了,勇敢承认,果断改变,我们的目标是让中国女排保持活力,越来越好,只要所做的每一点努力都是朝着这个方向,心里就非常踏实。


  我一直记得袁导曾经说的,当中国女排主教练,要无私无畏。


  即使是被挤压到绝境,也希望用尽最后一点力气再搏一下,这就是女排精神,不是一定赢得冠军,但是永远要有一颗冠军的心。


  身处低谷的时候自立自强,站上高峰的时候不忘初心,中国女排是这样走过来的,也会这么一直走下去。


  《荆棘与荣耀》,记录了我们这支球队的成长。


  感谢这份真实的记录。


  我们终将老去,但是中国女排永远年轻。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图片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共青团中央

本期编辑:沈童睿、曾宇昕


一周精选

《上新了•故宫》第二季收官:“解锁”故宫,引领“国潮”


高考“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新发布的这个体系给出了答案

为期半年的主题教育,取得了哪些成效?


更多精彩热文❖ 【Vlog】快来,人民日报记者带你去看“五彩”中建岛!❖ 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张富清—— 一位退伍老兵的初心本色
❖ 四十六年,从盐碱地到米粮川 ——来自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蹲点调研❖ 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