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共中央、国务院:把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丁雅诵 人民日报政文 2021-04-25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日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就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加强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进行了系统设计和全面部署。



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


长期以来,各地区和学校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在实践育人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同时我们也看到,近年来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劳动教育正被淡化、弱化。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强劳动教育。


何谓新时代劳动教育?《意见》明确提出,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切实经历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将劳动教育与智育区别开,防止用文化课的学习取代劳动教育。


“《意见》从思想认识、情感态度、能力习惯三个方面面向全体学生提出了劳动教育目标,突出强调劳动教育的思想性。”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具体而言就是,强调理解和形成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体会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体认劳动不分贵贱,热爱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培养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具备满足生存发展需要的基本劳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者不可偏废


落实劳动教育需要依托课程,必须有一定的时间做保证。


在课程设置上,《意见》突出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大中小学设立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同时强调其他课程有机融入劳动教育内容和要求。在劳动教育时间上,《意见》主要从两个方面作出规定,一是利用上课的时间进行:中小学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职业院校除实习、实训外,专门进行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专题教育不少于16学时;大学本科阶段不少于32学时。二是在课外校外安排:中小学要对学生每天课外劳动时间作出规定;大中小学每学年设劳动周(高等学校也可安排劳动月),也是在课外集中安排;安排必要的劳动实践,旨在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将劳动分为生产劳动和非生产劳动,相应地劳动教育也应当分为生产劳动教育和非生产劳动教育,而非生产劳动教育又可以分为日常生活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


“三类劳动教育内容不同,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从总体上看,三者都很重要,不能偏废。”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解读:日常生活劳动教育注重在学生个人生活自理中强化劳动自立意识,体验持家之道,这是学生健康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服务性劳动教育具有较强的时代特点,注重利用知识、技能、工具、设备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特别是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培养良好的社会公德,例如强调高等学校“注重培育公共服务意识,使学生具有面对重大疫情、灾害等危机主动作为的奉献精神”等。



让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


劳动教育重在落实,如何发挥评价与监督的促进作用?针对各方面积极性不高、内在动力不足的问题,《意见》侧重从两个方面建立健全劳动教育激励机制:


一是健全学生劳动素养评价制度。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活动,激发学校和学生的积极性。将劳动实践过程和结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建立公示、审核制度,确保真实可靠。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招生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使劳动教育评价硬起来。教育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全面客观记录校内外劳动过程和结果,就是强调既要记录结果,也要记录劳动过程中的关键表现,但也不是事事都记。”


二是加强督导检查和质量评估。把劳动教育纳入教育督导体系,完善督导办法。劳动教育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作为被督导部门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探索建立劳动教育质量监测制度,推动劳动教育过程的反馈和改进。



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广泛开展劳动教育



劳动教育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针对一些学校单纯在课堂上“讲”劳动的问题,《意见》提出从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广泛开展劳动教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在劳动教育中起基础作用。家长一要鼓励孩子自觉参与、自己动手、随时随地、坚持不懈地进行劳动,每年掌握1—2项生活技能;二是鼓励孩子利用节假日参加社会劳动;三是树立崇尚劳动的家风,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习惯;四是学校和社区、妇联等开展学生生活技能展示活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


学校要切实承担劳动教育的重要责任,主要任务是:第一,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统筹安排课内外劳动实践时间;第二,结合学段特点和所在地区实际,规划好劳动教育课程内容,注重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有关劳动技能的学习;第三,组织实施好劳动周,有序安排学生的集体劳动;第四,加强对劳动教育的研究,不断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注重激发学生内在需要和动力,提高教育效果。


劳动教育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为此,《意见》提出明确要求:一是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要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实践场所,特别是鼓励高新企业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提供支持;二是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多样化劳动实践平台,注重引导学生参加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三是宣传部门要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广泛宣传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和创造性劳动的典型人物和事迹。


人民日报政治文化部独家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信公号“人民日报政文”(ID:rmrbzhw)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期编辑:郑海鸥、曾宇昕


一周精选火线入党,考察在一线
2019年,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取得哪些成效?

降低疫情影响 决战脱贫攻坚

更多精彩热文❖ 【Vlog】快来,人民日报记者带你去看“五彩”中建岛!❖ 95岁老人、71载党龄、63年深藏功名。张富清—— 一位退伍老兵的初心本色
❖ 四十六年,从盐碱地到米粮川 ——来自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的蹲点调研❖ 致敬!扫雷英雄杜富国:“你退后,让我来!”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