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视“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背后的焦虑
点击上方“人民日报政文”可以订阅哦
近日,江苏一位家长在自己发布的短视频中大呼:“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这位家长认为,老师要求家长批改作业、辅导功课,使得自己承担了老师应负的责任和工作。
本是为了方便家校沟通的“家长群”,使用不当就变了味儿。有的成了老师和家长互相推卸责任的“甩锅群”,有的成了晒娃炫富的“攀比群”,有的成了“花式夸老师”的“夸夸群”,有的甚至成了转帖推销的“广告群”……变了味儿的“家长群”,最终成为“压力群”。
一方面,家长感觉“压力山大”,不得不24小时盯着群,哪怕深夜也不能错过,一旦漏看了什么,就有可能被点名。正如一位家长“吐槽”:“有时候确实顾不过来,就被说成不关心小孩,挺委屈的。”
另一方面,老师也委屈,班里那么多孩子,水平情况各有不同,自己的时间精力有限,不可能无限度“一对一”,当然需要家长配合支持。可有的家长“视而不见”,有的家长回复刷屏,有的夸赞让人尴尬……班主任“心好累”。
事实上,就批改作业而言,确实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应有之义,教师法第八条规定,教师应当“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一些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作业管理做出了规定,如浙江规定“不得布置要求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不得要求家长批改教师布置的作业或纠正孩子的作业错误”,山东规定“作业批改必须由教师完成,不得让家长批改作业”。
孩子健康成长,离不开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双重努力,老师固然应当尽职尽责,但家长也不应忘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而且,归根结底不能忽略作为核心要素的学生。家校双方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孩子健康成长。如果说一件学习任务,要么依赖老师、要么依赖家长,那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应当成为学习的“小主人”,绝不能有意无意形成这样的误区:在学校时,学习是老师的任务,“为老师学”;回到家里,学习是家长的任务,“为家长学”。家长和老师之争,恰恰凸显了学生群体在其中的缺位。不论是家长还是学校,都应当在分工的同时适当“放权”,引导学生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这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学习”,更是让学生学会为自己负责任,培养担当意识。
学校与家庭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主体,构建和谐家校关系、形成合作共育的格局,才能保障儿童健康成长。要想让“家长群”别那么多“槽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各地中小学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会,都应当正视问题,化解焦虑,在履行好各自职责的同时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只有各方不缺位、不错位,“家长群”才可回归本来定位,实现初衷。
本期编辑:刘博通、罗梦彤
精品力荐
担当作为系列谈(完整版)
致敬英雄系列谈(完整版)
一周看点
看《条例》过双节 | 如何界定正常的“礼尚往来”
▼更多热文▼❖[收藏]人民日报12篇评论 “剑指”形式主义顽疾❖武汉伢,请打开这封十年后的来信❖疫情如镜子,照见了人心❖关于香港修例风波的十五个真相
觉得好看,请点这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