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春走基层】新牧民奶牛场——养出“长寿”健康牛

乳业时报 杨丽霞 乳业时报 2022-10-13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我们满怀新希望,迈向新征程。


新年新气象,新春再出发。为全面展现劳动者努力创造幸福的奋斗故事,记录工作者在节日期间舍小家顾大家的坚守画面,本报特开设“新春走基层”专栏,深入基层一线,积极践行“脚力、眼力、脑力、笔力”,用手中的笔和镜头,通过不同的视角,撷取最鲜活的素材,发掘最真诚的故事、最美好的情感,采写更多“沾泥土、冒热气”的新时代的奋斗故事,向读者呈现“乳都”大地欣欣向荣、风华正茂的动人景象。



■《乳业时报》记者采访新牧民奶牛场场长赵爱明

腊月,“乳都”大地寒意正浓。


■已投产的新牧民奶牛场一派新气象


走进呼和浩特市和林格尔县大红城乡红山口村草原新牧民奶牛场,一座座现代化的牛舍正在拔地而起,这里作为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核心区奶源基地建设项目正式投产已有8个月的时间。


灿烂的笑脸,朴实的话语,新牧民奶牛场场长赵爱明在牧场会议室向记者介绍了牧场奶牛的生活,“我们牧场的奶牛是来自乌拉圭的头胎奶牛,这些奶牛漂洋过海来到牧场,把它们照顾好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我们的目标就是让这些奶牛平均胎次达到5胎,个个都成为长寿健康的奶牛。”


■场长赵爱明最大的心愿就是牧场里的奶牛健康成长


平均胎次达到5胎,这不仅仅是需要时间的目标,更是需要牧场员工们的体力、脑力、眼力、精力长期“协作”才能达成的目标。“我们每天都会巡视牛舍好多次,观察奶牛们的‘神情’、‘举止’,要知道只有十足的耐心和细心才会理解和懂得奶牛们要告诉你的‘信息’,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为它们的健康做好我们能做的所有事情。” 赵爱明告诉记者,在他看来,高单产并不是牧场追求的终极目标,把奶牛养得长寿、健康才能体现养牛人“真功夫”。


冬日的暖阳照耀着牧场,奶牛享受完午餐时光悠闲地在运动场晒着太阳。为了奶牛健康成长,大部分奶牛饲喂日粮精粗比例在70%∶30%,另有240头、平均单产达到40公斤的高产奶牛饲喂日粮精粗比例在60%∶40%。为了保证奶牛优质、营养的粗饲料供给,新牧民奶牛场将在这个初春种植6万亩的燕麦草,秋收之后全部做成燕麦青贮饲料。按照1亩地产1—1.2吨绝干青贮来算,6万亩燕麦草青贮足够20000头奶牛一年的口粮。


■新牧民牧场规划图


目前,牧场存栏奶牛8000余头,平均单产为26公斤,日产鲜奶66—70吨。新牧民牧场员工有110人,平均每人需要照顾奶牛70—80头,每个人都严格按照牧场规章流程日复一日、精益求精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当前,牧场的受胎率指标令人欣喜,而这也是检验牧场奶牛饲养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到了今年年底,牧场奶牛存栏预计达到17000头,“我希望有越来越多愿意扎根一线的人来到牧场,在这个有朝气的产业里发挥自己的潜能。”赵爱明说。


冬去春来,辞旧迎新,新牧民奶牛场里红红的标语墙体在午后阳光的照耀下,一派新气象。80后的赵爱明进入奶牛行业已经有14年的时间,“现在的养牛环境真是好,政策支持,企业帮扶,我们唯一要做的就是把牛养好了。”


■新春临近,牧场里也开始张灯结彩


春节的脚步越来越近,牧场里的工作依旧按部就班。这几天,员工们忙完自己的工作之后,开始组队排练除夕晚上要表演的节目,“牧场里的员工来自天南海北,对于很多人来说今年是他们在外过的第一个春节,大家都很积极的准备着自己的节目,打算除夕好好热闹热闹。”赵爱明笑着告诉记者。






《乳业时报》恭祝广大读者朋友

新春快乐、虎年大吉



采写《乳业时报》记者 杨丽霞
编辑/校对:杜兆侠

初审:张耀

终审:赵敏

精彩回顾

【乳报·深度】养牛成本这么高 奶价到底涨不涨?

创变新生 破局而立——2021年中国乳业“热点聚焦”

李胜利:2022年奶价需要维持在.......

【乳报•现场】“顶配”版的奶牛预混料来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