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虐童案、江歌案:舆情分析师这样看热点事件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新记者 Author 《新记者》

近期,国内接连出现多起引发网民高度关注的悲剧性事件。无论是携程亲子园风波、豫章书院集中营,还是北京大兴区火灾、“红黄蓝”幼儿园事件,一经曝出便持续占据舆论场中心位置,引发强烈反响。新记者选取了其中的热点事件,邀请舆情专家燕志华进行了解读。


11月初,携程亲子园被曝教师虐童。


 虐童事件警示中国的第二代舆情现象

 

新记者:携程亲子园虐童事件带来的舆论震动尚未完全平息,近日网上又曝出北京红黄蓝幼儿园针扎与性侵儿童的消息,瞬间引燃网络舆情,网民愤怒情绪一触即发。为何两次虐童事件都引发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讨论?


燕志华:网络舆情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它们具有同类题材唤起效应。此前携程亲子园事件已经吸引了极大的社会关注,聚合了网民太多负面情绪:愤怒、心痛、无奈,给社会心理留下了记忆伤害,所以一旦性质类似的红黄蓝事件相隔半个月再次爆发的时候,网民之前的激烈情绪瞬间被唤醒,并再次强化了这种集体性的记忆。


随着城市化社会的来临,陌生人社会也取代了熟人社会,人们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其实情感是倾向于保守的,加之严重的阶层焦虑,人们对于子女是极度重视的,对于“第二代”抱有强烈的情感归属和未来预期。


所以我们注意到,一旦负面新闻涉及到幼童、未成年孩子、学生等这类脆弱的下一代,那么社会整体就特别不能忍受,舆情爆发得也特别迅猛和激烈。


因此我们经常建议,政府建设和谐社会、缓和社会矛盾,一个重要的抓手,就是提升人们在教育领域的获得感和幸福感,避免教育领域出现大的撕裂和失衡。否则,一旦教育领域出现问题,社会抗争会尤其剧烈和无畏,更难以平息。

 

豫章书院


新记者:随着事件热度的渐渐回落,事件所暴露出的社会问题又该如何处理?


燕志华:政府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必须采取一定民生措施去回应民众的诉求。


中国是特殊的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格局,政府权力大,责任也大,体现为责权利三者的统一。政府权力太大的结果,往往就是矛盾缠身。有多大的权力,就有多大的责任和义务。政府分身乏术,管不到的地方就容易爆发矛盾。现今政府和网民的关系好比一场拉锯战,当舆情爆发,便是比赛哨音的响起。


网民想当然地认为政府应该立刻回应,政府则是按照既定的程序来办理,两者之间存在巨大的期待落差,政府很难在第一时间进行回应并拿出措施。但现实情况往往是,政府回应一旦不及时,舆情之火便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蔓延。


因此,政府需要继续学习,学会舆情分析和引导。最好的办法,是分管的相关部门和领导要在第一时间告诉人们,他们已经在关注,并正在认真对待并拿出措施。为此需要利用好新媒体,这具有战略意义。

 

道德批判是廉价的


新记者:留学生江歌东京遇害案将于1211日在日本开庭。审判还未开始,新京报与腾讯视频联合推出的新闻访谈节目《局面》促成了江歌母亲与刘鑫的见面,将事件再次拉回到了大众的眼前。


令人感到奇怪的是,人们对此案的焦点集中在刘鑫是否值得遭受网络暴力与道德讨伐上,对于凶手陈世峰却讨论甚少。时评人曹林曾经这样讲到:代入感太强的舆论杀气腾腾,把为女复仇心切的江歌母亲架起来了。


燕志华:这是一件比较典型的输入型舆情,它发生在国外,但是国内也爆发了激烈的舆情。如今我们的社会正处于剧烈的转型中,旧的道德体系已经破碎,新的道德体系还没建立成功。道德是具有时代性的,但无论如何剧变,人们的心中始终种着一颗向善的种子。


他们在此案中不余遗力地呼唤着道德,去寻求一个中国式善恶有报的好结局,这实际表明,民众向善之心是中国社会一直稳定的道德人心基础,也是新道德建立的传统根基。


江歌妈妈与刘鑫的首次会面


燕志华:同时,这件事也表明了社会背后的一种诉求,每个人都害怕下一个受害者会是自己。此外,部分网民有一个特征,就是很少有人觉得自己道德低下,每个人都觉得自己道德高尚,所以很容易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肆无忌惮地批判别人,这是一件再容易不过的事儿了。


但这种批评是廉价的,缺乏建设性的,并往往发展成激烈的人身攻击和网络暴力,最后的结果很难取得社会共识,空留一地的灰烬。


江歌案即将在日本开庭,在真相浮出水面前,此案究竟有个怎样的结局尚是未知,我们也在静待真相。此案中,我们看到官方很少发声,律师比较多地出面。舆情中有一个原则,就是谁来发声十分重要,如果你突然站出来,很有可能引火上身。这时候,律师群体就很重要。


我经常说,律师群体的横空出现,在任何社会都是一个大事件、显著现象,他们往往崛起于社会的转型期、社会向好发展的拐点上,他们是社会良性发展的标志性产物和指标。因为他们独立于人治和道德,代表法治和公平正义的底线,推动了社会的进步。

 

新闻是有毒的


新记者:1112日,湖南47岁的高中教师鲍方,身中26刀,在送往医院的路上,经抢救无效身亡,凶手正是他平日寄予厚望的学生。事件一出,大家纷纷抒发了自己的观点,或是同情老师,或是质疑教育制度,或是呼吁关注学生的心理问题。尽管言论分派不同,但社会的痛点一一暴露,致使网友悲观情绪不断蔓延。


燕志华:新媒体时代的负面效应,就是会把一个非常极端的孤立的个案显著扩大化,在传播过程中形成一个拟态环境,令读者感觉到处都是极端事件,所以当新闻遭遇过度解读,恶劣的社会影响也将随之到来。


所以,我们需要具备的媒介素养,其中要义就是必须认识到,新闻是有毒的。新闻天然具有哗众取宠、吸引眼球的冲动,个案上头条,是它的内在逻辑和动力机制导致的。


因此人们绝不能从新闻中看社会,否则社会将是一团糟,人们将丧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人生就此坠入黑暗。我们需要客观地看待每个事例,一方面认识到这是社会的极端事件,另一方面发觉这也是一个反思自己的契机,一次改变的机遇。(本文由“大学新闻”与南京大学新记者<NJUXJZ>联合首发)

 

 

采访 | 刘芳菲 薛添锦

文字 | 刘芳菲

责编 | 刘天宇 孔德淇 彭雅琦

 


往期文章精选:

携程托儿所事件:我们发现了引爆舆情爆发的一个重大火星

自媒体时代,记者还有什么价值?——写在“记者节”之际

9月的教育舆情影响深远!南大在这方面做得远比浙大要高明!

宋喆被拘:中国当代一场大型道德危机案以官民联手“锄奸”告破

崔永元的公关危机和危机公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