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面设计过于跟随趋势?或许,是我们“妖魔化”了趋势本身
无论是酸性平面、极简风格、动态排版,还是其他曾经流行、乃至还在流行的风格,大家见到风格相近的作品时,难免总会评论一句:“这种最近很火。”而听到这句话的人心里可能也会“咯噔”一下:这是赞还是踩?
每年年初、年底,被“年度设计趋势”四处刷屏时,你可曾想过趋势其实也是来自大众的?它们不是什么来自上一级的指令、规定,相反,它们恰恰是由设计师及其受众来创造、决定的。
玻璃质感、酸性、可变字体,是一些媒体选出来的2022年平面设计趋势
为何设计师们反而对“趋势”这个概念产生抵触?跟随某种趋势,就等于轻视了自身的设计实践、贬低了个人的创造性、无视了自己作品独特的卖点吗?还是人们的“喜欢”仅止于事物变得大受欢迎之前?本篇将与大家分享平面设计师Harry Bennett为It’s Nice That撰写的关于“趋势”深层意义的思考,为“设计作品是否应该跟随趋势”这个议题带来一些参考。
趋势本身
不是坏事,
只是看多了
容易审美疲劳
趋势本身不是一件坏事,问题在于所有东西,哪怕视觉上多优秀,看多了都会变成审美疲劳。当内容在网络上光速传播,人们也在大量、快速地接触鱼龙混杂的“设计”。正如网络热梗的预期寿命从2013年时的几个月缩短到今天的几分钟,现在的设计趋势也是来也迅猛去也匆匆,当一种风格趋势让人“刷到想吐”,它真的就已经变成过去式了。
Riso风,设计博客平台GraphicMama评选出来的2022设计趋势之一
“行业标准”设计工具的存在,也不可避免地导致了设计作品之间的相似性。由于Adobe软件在设计行业中处于几乎垄断的地位,设计师们使用同一个系统来做设计,在方便复用特定样式的同时,也受到同样的局限。
加之现如今分享内容如此便捷,当旋转管状黑白动态排版的免费教程一旦开始出现,网上就会出现无数件类似于OMSE工作室为Printworks做的品牌识别那样的动态排版作品。
OMSE为Printworks做的品牌识别
除此之外,趋势的存在也不仅限于设计作品本身,还蔓延到了作品的展示方式:比如现在很多人分享作品时,喜欢将其排布在纯黑色背景上。这种展示方式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其实还有无数种展示作品的方式,而黑色背景不一定是最适合这件作品的展示方式。
类似的动态字体作品
一个设计是否
毁于追随趋势,
往往取决于
是否了解
其语境与背景
盲目跟风的设计最大的问题在于,它们的设计师忽视了设计实践中的研究过程。一部分设计师在找参考时不做研究,所以就不可能知道参考作品的概念源自哪里。而他们眼中的“参考”,仅仅是一堆有意思的创意方向和设计的拼凑物。这样设计出来的作品,实际上是对他人创意出发点的一种稀释,一种“低配版”的复用,而非自己的原创见解。
背景对于任何一个完整的设计而言都是不可或缺的,而一个设计是否毁于追随趋势,也取决于采用的趋势是否符合这个设计的文化背景。一个经典的反面例子是美国中情局CIA在2021年的品牌重塑,它采用了一种电音狂欢的美学。有设计师评价:“比起中情局,它更适合用作一家柏林电音夜店的LOGO”。
CIA 2021年品牌重塑
电音狂欢美学海报
这一套新品牌形象推出时,果不其然遭到了一大波批评和反对的声音。强行套用设计趋势、不去了解美学背后的关联文化、忽视设计中的语境理解,这几乎都是盲目跟风的设计作品的通病。一些人在创作前只会在社交平台上划划找找,找到喜欢的参考对象,然后复制粘贴;而不是尝试先去理解项目本身,然后再去传达自己这一层新的理解。
与个人参考行为类似而又不相同的是,设计趋势也非常容易被大品牌挪用。庞大的企业集团擅长跟风,但它们的“品味”往往是表面的。设计趋势对它们而言,是吸引更多群体从而获得盈利的工具。2015年MTV电视台的品牌重塑采用了“蒸汽波”风格视觉,此举却也标志了蒸汽波作为小众美学的“死亡”。
MTV 2015年品牌重塑
一种风格趋势发展到后期,最后连大企业都开始使用它时,它就“死”了,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循环。但有意思的是,这正是设计行业的美感所在。
跟随趋势或许
不容易突出,
但有时候是
一种安全的选择
大量接触趋势这种设计洪流,有弊端也有益处。符合设计趋势的作品容易做到平易近人,因为这是观众最近看到的东西,让人感觉很熟悉,而熟悉会产生认可和可及性,这是有助于共鸣和交流的。一种趋势流传得越广,它的影响就越大,越能靠一瞬间的联系将人群团结起来。
Typo/Graphic Posters网站页面,可根据不同颜色和作品类别筛选字体排印设计
www.typographicposters.com
在向人们展示内容、提供参考的同时,趋势激发了创作者在创作实践中的探索精神,鼓励他们进行实验和尝试新事物。设计行业每天接收到的作品数量之多,足以推动行业本身的快速变化,而在这其中,尝到趋势甜头的人和反抗趋势的人则形成了一种平衡。同时,不同想法的人又都在纷纷分享作品,碰撞出新鲜的技术和创新的想法。
趋势还提供了一种安全感:跟随趋势做设计可以不惊艳、不突出,但至少是一个安全的方案。因为这样做出来的作品起码在别人看来不陌生,甚至还更有价值——在为商品进行设计的时候更是如此。有了趋势,更容易预测一个商品的销量。当然,这在项目时间跨度太大的时候会出现问题,因为谁都不知道一个趋势会火多久。
GraphicMama评选出来的另一2022设计趋势:全息幻彩效果
设计行业中的一些重量级人物往往会收到多个甲方公司的委托,要求其提供设计服务。然而这项工作更多是建立在该设计师的个人艺术表达上,与行业里的设计趋势关系不大。过去十年证明了这种做法对于急需看到利息回报的客户来说,是不够好的。
如今设计解决方案往往不单纯是由设计师决定的,更常见的情况是设计工作背后有着更高一层的策略在提供基础。这策略由营销团队提供与引导,保证着项目在商业支出上的合理性。比如,对目标受众的参与度、喜好、点击量、分享和保存次数等方面进行数据化的研究和分析,再以此为基础做出设计决策。在这个逻辑中,设计趋势的角色可见一斑。
在设计中加入emoji也是近年的流行做法
趋势是客观存在的,
所以是否跟随趋势
有时并不重要
围绕趋势的讨论最后落到设计师群体上,不外乎是这样一个问题:有可能在创作中无视趋势吗?要做到这点,就要对所有趋势有着极其清晰的看法,完全不受任何影响、完全中立。而要对一个主题有完全纯粹的想法,做出来的作品必然是非常抽象的,不能与任何一种趋势扯上关系。考虑到当今无处不在的设计作品和设计趋势,这似乎并不可行。
酸性风格海报作品
事实上,哪怕你有着完全独立的出发点,也完全朝着自己想要的方向推进设计,有可能发现你自己一直坚持的风格变成了一种趋势。因为设计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圣经神典,而是不断发展的,不存在固定的方法论。也许趋势的存在正是这个真理最有活力的证明——在这个数字互联、躁动的世界中,趋势是无法避免的。
36 Days of Types 2021 字体设计活动中各种字体作品,既能看到趋势,也能看到差别
中国台湾“放视大赏”的主视觉,从中能窥见每一年的设计趋势
年份由上到下分别是2021、2020、2019
不断变化、日新月异,这正是设计行业的美感所在。无论是更好用的新工具还是新技术的开发,都鼓励着创意人用新方式做出新东西,这其中也包括避开已经存在的潮流、挑战大众已经接受的设计。
归根结底,趋势比大家想象中作用更大。趋势定义了我们的文化以及这文化中正在发生的事情,而定义文化是理解文化的一种方式。在平面设计中地位颇高的瑞士风格现代主义海报,在其刚出现时也是一个革命性的趋势,只是它获得了行业的青睐,得以经久不衰地流行下去。或许所有在设计史中留下名字的“风格”和“风潮”,起初就是一件能够留存下来的新颖设计,或者一种独特而突出的设计趋势。
瑞士风格海报
这就是设计趋势的不断发展令人兴奋的地方,正是它们将平面设计推向了不同的方向。设计界的规模不断拓展,机会也越来越多。设计大概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总会有新一代的人来改写规则。不管你现在在设计什么,跟随趋势或者反抗潮流,只要保持真诚,就值得继续下去。
参考来源
www.itsnicethat.com/features/is-graphic-design-too-trendy-graphic-design-080221
编辑&排版 | Naomi
校对 | Joy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