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母校 | 朱百逵:金家中学

2016-06-24 朱百逵 土著民

✿ 中国金长城传媒奖  湖南最佳新锐自媒体

✿点击上方土著民关注    每天接收精彩文章

文  图 | 朱百逵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于斯长于斯,金家中学,一座屹立于双峰县城西部的农村中学,路临013县道,位于今甘棠镇金家群工站境内,交通位置方便,育四方英才。


金家中学,既是我学习过的母校也是我思想的启蒙地之一。我是个不太会表达感情的人,偶然在微信中关注到“土著民”,觉得好的是内容中有海量写关于本土的东西,特别是看到“母校”一栏,有别人写自己的乡土情结,而我脑海中想到了金家中学。金家中学坐落在苍塘屋里,而我是土生土长的苍塘屋里人。解放前,我的爷爷在苍塘大屋分到了一间地主屋,之后在此繁衍生息,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末我的出生,之后,我有幸就读了如今的湘中名校—金家中学。



金家中学校门


金家中学老教学楼


虽然我作为一个当地人,关于金家中学的历史,我知道的并不多,于是我怀着试一试的想法,用百度查询,还真发现有金家中学的网页。稍微的查看了一下得知,金家中学于1965年建校于金家公社跃进大队的谭家下荡屋,那时名曰“金家农业中学”,后今变迁,定址苍塘屋里的一个小山包上,改名“金家中学”。


关于金家中学的印象,我最早的认识是在上学之前。那时候,苍塘屋里的小孩们常耍在一起,大屋里的外面是一口池塘,我们都喊它“大塘”,“大塘”的坡上就是原金家公社,公社再走上斜坡约200米,就是金家中学校门口。我们经常跑到学校里玩,那个年代因办学条件有限,学校也是没有围墙的,有时候还能在教学楼后的地上捡到一只笔或者一本书,觉得甚是新奇。或者我们也会爬到学校操场的那个小花坛里去游耍,直到有学校的工作人员喊停的时候我们就飞快的跑了,并以此为乐。

金家中学老校门


小学的成绩在班上是前茅的,但经不理想的升学考试后我考入了金家中学,记得那年是2002年9月,我到学校交了学费,只知道那时候的学费只要几百块钱,报到后我知道了自己的班级—112班,是在进校门最里面那栋二层楼的青瓦教室(现在已被新的五层教学楼替代),我们的教室在二楼的楼梯间口。

旧二层的教学楼改造成的五层新教学楼


那时候的班主任是个年轻的老师,姓谢,平时教我们数学,可能刚参加工作不久,怕管不住学生,上课神情很严肃,板着脸,很少见到微笑。记得那一年第一次月考数学,懵懂的考了个98分,得了个全班第一,因此当了个班长,但那时候我不知道班长到底是做什么的。初一的学习,开设了新的英语、生物、地理之类的课程,那个时候,英语老师是个女老师,每周都会有几个早自习守在教室里给我们领读,老师很认真,但是,会有几个调皮捣蛋的学生将简单的发音跟读得怪里怪气,好像故意跟女老师作对似得。那年冬天的一个早上,调皮的阿攀(化名)惹火了女老师,被“请出”了教室“喝西北风”。那时候的英语很简单,课堂作业做完后,作业本总是不翼而飞,最后,总是没有丢……

中午我们都是在学校就餐,但吃饭的时候都是在抢饭盒。早上从家里带几两生米盛放在一个长方形的不锈钢饭盒中,另外再带点菜,拿个小布袋装着就带到了学校,上早自习之前,将饭盒放在讲台上的蒸格中,打铃后,值日的学生将饭盒送到厨房,到中午下课后值日的学生将饭拿到教室里来。哈哈,可能是那个时候的生活条件有限,班上的同学们拿饭盒的时候都像“饿鬼”一样疯抢,嘻嘻哈哈,其实是怕自己的饭盒被别人拿错了,可能有时候张三把李四的饭吃了,李四呆呆的望着讲台上剩下的那盒不是自己的饭,最后闹出各种洋笑。对于这种情况,那时候的我们也是想了各种办法防止饭盒“被抢”,在饭盒上贴个泡泡糖贴花或者刻个名字什么的,无论怎样,到饭点的时候是大家思想最积极的时候……

那时候学校没有餐厅,此图为新食堂餐厅照片


记得初一那年,学校组织了校运动会、校广播体操赛、春游等活动。运动会是在冬季,赛事项目较多,大的印象不太深刻了,至于广播体操比赛,记忆犹新的是一个女老师在操场拿出了一把吉他秀了一首《青春》,在此之前还没见过吉他,所以记忆较深,但其实到现在我也不知道那个老师的音乐造诣怎样。也还记得那年班主任老谢组织班上同学到梅仑山(甘棠、走马、印塘三镇交界)仙女殿春游,那时候我们打着红旗、排着队伍、顶着炎炎烈日,在梅仑山那片原始山林中摘艳山红、野萢,爬山、唱歌、哼小曲...


记忆中,第一堂计算机课是在金家中学的机房里学的,第一篇文言文是在金家中学的课堂上学的,不懂什么是英语,也是在这里的课堂才知道世界那么大……

时代总在改变着,因镇里教育资源整合的理念,我只在金家中学读过一年,之后就很少到金家中学去了,只是偶尔周末有时间的时候会到金家中学操场打篮球,跟一些认识的或者不认识的人聊聊学校的事。听人说,自学校好的师生资源到镇里实验中学后,金家中学的教学质量、升学率等已不复当年。大学期间,外地求学,我与金家中学变得更加陌生,几年不曾一去。大概是2011年夏季,那年暑期我是在家里过的,听闻那年中考入学双峰一中的有20多人,为此,校方还请了学生及家长到校参加庆会,燃放了烟花焰火示庆。当然,我也不知道那时的学校有几个班,但应该是成绩值得相庆吧。

湖南科技大学联盟学校


几年没有到金家中学去了,当年的老师和同学们还好吗?时间一晃10多年,当年的课堂、当年篮球场上的身影、当年的纯真化为记忆的一抹。听说最近几年学校大有改变,在快到端午节的一个星期天的下午,回到苍塘,产生想到学校感怀一下之念,一人独自散步至校门口,校门紧闭,校门口匆匆的树木、醒目的标语,俨然紧张的学习气氛,跟门卫大姐解释了一阵,才允许我进去。一进学校,发现学校的教学楼、宿舍等都已翻新,食堂也有了,置身其中不觉得是一所农村中学的氛围。我们当年的那栋老旧教学楼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栋崭新的五层高的教学楼,当年玩耍的花坛已经改造成新的运动场,沙场、杠杆、那块不平整的水泥操场早已成为历史的记忆,懊恼的是当年没有留影……

金家中学新貌


走在学校的跑道上,闻着草地的芳香,看着校史的介绍:2010年至2015年的中考,学校连续六年进入全县中考先进行列,其中,2012年排名居全市第一,现金家中学是娄底市优秀教师群体单位、湖南科技大学教师专业成长联盟学校。从创办至今,为国家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从这里走出的学生谢和平已是中央候补委员、四川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朱怀亮是中南大学教授、博导;朱积余是广西农业厅厅长;丁顶峰是酒泉卫星中心发射员……

学校简介


我想,也许一所学校不会因它培养了多少顶尖人才就会被人们记住,启蒙更多学子“立德、立言、经世致用”才堪称经典。弹丸之地新加坡一跃亚洲“四小龙”,据说与李光耀先生的一句“给你阳光就足够了”的指导有关,也就有了此后新加坡政府的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铸就了今天的辉煌。“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事业不仅是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的工程,更是这片土地的人们薪火相传的自觉。地处娄邵干旱走廊、典型的丘陵地貌,闭塞的交通位置,使得这里的学子更好的传承了耕读文化,信奉唯有知识改变命运。正如老教学楼墙壁上的标语“天下第一好事还是读书”,也许,正是这句话,让这片土地的学子们孜孜不倦地探索书中“颜如玉”。

新教学楼


祝福金家中学,另外,在今天的发展中,综合素质的竞争才是王道,希望学弟学妹们能树立崇高理想、更多的提升社会实践能力,发扬金中精神,在新时代洪流中砥柱中流、为社会创造价值。


2016年6月9日


作者:朱百逵,1989年出生,双峰甘棠镇人,永丰水陆派出所民警,爱好旅行、户外运动等。图文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2016高考同题作文大赛网络投票

火热进行中

请点击此处进入投票页面

 延伸阅读 

母校 | 她一直在梦里

母校 | 陈建明:花门一中

母校 | 彭中文:金蚌中学

母校 | 戴德:新泽中学

母校|胡如庄:母校

母校|王映美:沙塘中学

母校 | 双峰一中

母校 | 肖玉辉:青石中学

土 著 民

守望乡土 放眼世界 

主编:黄诚    责编:小飞  投稿:tuzhumin@qq.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