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诸葛io孔淼:在我还不知道代码是什么的时候,我只想写诗。

2016-04-12 草草二 Xtecher


孔淼,诸葛io创始人&CEO。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曾任37degree CTO,90后连续创业者。大学期间,获得微软创新杯两项全国一等奖,腾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第二等奖项,被推荐至创新工场实习,担任李开复博士的技术助理。毕业后放弃保研机会及知名公司offer,加入37degree团队参与创业。在任37degree CTO期间,孔淼曾带领团队服务CCTV、海尔、聚美优品、宝马等知名企业,对大数据分析的技术与行业有深厚的理解。2014年开始研发诸葛io产品。


回过头来看,突然觉得,这是一位工程师背景的创业者,对代码最深情的告白。


本文作者:草草二  Xid:草草二  

本文首发于:xtecher.com、Xtecher微信公众号(ID:Xtecher) 


👇

(两分钟了解诸葛io,本视频由Xtehcer出品,首发于xtecher.com)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u0192cjyfi6&width=500&height=375&auto=0



孔淼是一个怎样的人?


早上5点起,7点到健身房,两个小时挥汗如雨后,开始一天的工作。


工作时,他通常会带上耳机,紧盯屏幕,然后,毫无预兆的摘掉耳机大喊,“XXX,我有一个非常棒的想法,你来看一下!”


有很长一段时间,他的生活很“出戏”。比如,和女生逛街时,他会突然盯着手机陷入沉思,当你扔给他一堆话后,孔淼只会有一种反应:“嗯,你刚才说什么?”


这几年,他少有私人生活,脑袋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


他是同事眼中“万能的人”:如果你的技术问题解决不了,他总是一眨眼就解决了。


他亦是同事间“被关心”的对象:大家会关心孔淼的“早睡早起”,会监督他的“健身大计”,也会调侃他没有下颌骨。


所以,要理解孔淼,不用离开他的办公室。他的一切都在那里。






爆发的小程序



大学时,孔淼的个人薄上就写满了奖项:


微软创新杯两项全国一等奖;腾讯校园之星大赛全国第二;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一等奖;在大三实习时,还担任过李开复博士的技术助理。


而令人惊奇的是,这位中学毕业于湖北黄冈的孔淼,在大学前还对编程一窍不通。


中学小城,有电脑的孩子并不多。虽然成绩第一的孔淼得到了电脑作为奖励,却因地方闭塞、资源匮乏,一直没有机会学习编程。凭借对电脑的“嗅觉”和极高的悟性,进入大学后,孔淼从零开始,进步惊人,竟一口气通过5轮测试进入了华中科技大学非常有名的技术团队——华科联创团队。


“当时学校里都传闻‘联创’很恐怖,一群技术疯子,但我还是想去尝试,去学习。”


在联创期间,孔淼每天只睡5个多小时,其余时间基本都与电脑为伴,也因此熬过了大大小小的战役,收获了不少奖。


他写过各种“怪异”的小程序:


足球场预约情况紧张,需要登录学校BBS发帖抢,于是他开发了一个程序,提前算好服务器时间差,启动定时化运行程序,第一时间,系统自动发帖;


有位HR实习生需要收邮件,希望将格式为PDF的简历转换成Word,再发到另一个绑定内部简历系统的邮箱。他觉得系统完全可以程序替代人工啊,就开发了一个PDF转Word程序;


大学时抢票,当时12306验证码比较简单,他自己通过截获购票请求就能抢到票;


他还尝试过做语音机器人程序——云菜谱,点击想做的菜,智能搜索菜谱并且语音提示步骤。这是因为他想学做菜。


……


他对程序的热爱如同爆发的小宇宙,让他对任何一个领域充满了做事的冲动。


后来,他幸运地收到了李开复博士的邀请,获得了一份创新工场的实习工作。


在创新工场的实习中,孔淼得以进入一个大数据创业项目担任CTO——他第一次跨进了创业圈。


当时,孔淼及其团队把微博几亿人的数据全部抓下来,计算每个人的品牌影响力、活跃度、消费能力等,然后服务于广告公司。


“当时做的量级非常大,在研究数据时我们发现,很多公司内部有丰富的数据,却没有把它们活用起来。”按孔淼的说法是,“你不能只关注有多少人,而应该关注他们是什么人。”


这就是数据的魔力。




数据精细化运营的未来



2013年,孔淼开始琢磨“如何将统计数据利用起来”。直到2014年,孔淼等人决定,团队转型做“数据精细化运营”,也就是现在的诸葛io——国内首家推出精细化的运营数据分析产品。


诸葛io,是一款基于用户洞察的精细化运营分析工具。通过诸葛io的分析平台和服务能够帮助互联网产品更快更简单的通过数据驱动产品分析,分析驱动增长。


“过去做网站,大家关注的无非是PV、UV,通过统计,可以得到数据汇总结果,但并不知道每个用户具体做了什么……现在在流量时代,讲究的是从流量到用户到增长。你的用户是怎么用你的产品的?留下的是谁,流失的是谁?如果你都不知道,流量就是一个黑盒子。现在诸葛io的做法,让我们记住了每一个用户。我们会想,什么样的人会去看文章?看完这篇文章后,他又去看了什么?一个用户的行为在我们的眼中是立体的。”


精细化数据运营,让深度分析成为了可能。


“精细化分析的本质,是我需要知道我拉来的是什么样的人,做了什么样的事。过去专注拉新时,用户来到页面时的行为是个黑盒子,只是个统计结果。现在拉来后,要跟踪每一个人分别做什么。我要看明白,这些用户,是不是喜欢我的内容,在哪些内容上停留多长时间,这样我们才能够衡量流量的质量。‘从流量到用户到收入’的模式,就变成了‘从用户获取到用户活跃到用户回访留存到用户传播产生收入’的过程。”


精细化分析的源头是采集数据,而采集数据必须要工程人员在元素上单独设置代码手动埋点收集数据,从提出需求、埋点、采集到分析,超大的工程量足以让很多企业对数据分析望而却步。


收集哪些数据、数据收集慢、数据不准确……这些都成为了企业精细化运营的困难。


诸葛io的目标正是为了解决这个痛点——开发者将诸葛io的 SDK 导入系统,诸葛io的产品逻辑便可以根据企业业务的复杂程度和业务脉络进行“埋点”判断:布点平均仅需2小时左右。


接着便可以用诸葛io的运营数据平台进行精细化运营。


如何理解精细化?


这里引用诸葛io里的一篇文章:




对产品用户和行为数据的研究可以大致划分为宏观层、微观层和中间层三个层次:


宏观层:由一系列的数据指标构成。如产品每日的「活跃用户数」、「新增用户数」、「订单数量」、「点赞的次数和人数」、「次日或7日留存率」等,这些指标能够帮您从整体上把握产品的运营状况;


微观层:由产品中每个用户及其行为的细节数据构成。如每一个用户的年龄性别、他在什么时间打开应用、做了什么、他的购物车里都有哪些商品等,这些数据可以让您去深入的了解和理解每一个用户以及用户的行为。


中间层:中间层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分析方法、模型以及相应的数据构成。如行为分析、漏斗、留存、细分、画像洞察等等。


「中间层」是至关重要的一层——针对产品和业务目标展开的大部分分析,都需要在中间层的方法模型支持下完成。


如果,中间层能够基于丰富的维度提供有效的方法和模型,就有机会对存在问题的宏观数据指标进行逐级深入的剖析(Drill down),逐步缩小问题的范围和人群,甚至深入微观层洞察相关的用户及行为,直至对问题原因得到清晰的认识(或有效猜测)——并据此构建出产品改进策略并逐步改进,产品就有机会走向成功。


相反,如果中间层缺失,或提供的方法模型不能支持您对问题指标进行足够的剖析,就只能回到看数据、拍脑袋的老路上去。


精细化运营主要在两端,一端是数据源,一端是‘我给谁分析’。给谁分析需要明确是什么角色、部门、行业、场景。我们未来的布局不会做一个泛分析的平台,而会基于行业细分。这样,我能抓准现在有价值的场景,把分析做透,从而支持更多的数据源、更丰富的场景。”


孔淼认为,未来的数据分析平台可能会像电商行业,成为不同的细分领域。每一家都有自己的思考、经验以及方法论,从采集数据后的分析框架与擅用场景也就会有很多差异。


对于市面上雨后春笋般的数据分析工具,孔淼底气十足,“最后真正的较量,还是技术实力和对产品的嗅觉。”


正如诸葛同事在公司一周年上写的那句话一样:


“50+次版本迭代、50+场大大小小的活动,天知道这一年我们踩了多少坑。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一度心灰意冷地问自己:这个事真的能做成吗?…… 所幸,这条自己选的路,终究让我们跌跌绊绊地劈出来了。


这一年,我们经历了太多的第一次。第一次媒体曝光、第一场线下沙龙、第一家做起了单个用户的操作流分析,第一封主动咨询产品的邮件、第一个合作伙伴、第一位主动付费的签约客户、第一次拿到行业奖项…… 还记得6月份,用户群与自定义事件的交叉分析全面上线的那天,我们坐在自己的电脑跟前看着焕然一新的诸葛io,终于舒了一口长气,这个孩子终于长成了我们最初想要的模样。也终于,带着4000+客户、周事件处理数5.62亿的答卷,我们有信心去面对我们的客户、合作伙伴和每一个关注着诸葛io的人。”




关注本公众号(ID:Xtecher),后台回复  “诸葛io”  或  “孔淼”或“234”  ,可获得诸葛io项目详情。






孔淼是多才多艺的。


喜欢踢球,作为中前场球员也能名列学校联赛射手榜前十,善带球过人。有时喜欢弹吉他,还喜欢诗和文学。


也许是文艺的一面让他学会气定神闲,每隔两周,他就会闭上眼思考自己成长了什么。在他的认知里,凡事不能靠顿悟,都需要一个积累的过程。


“我闭上眼睛,如果你真的学到了东西,往上一推,马上就知道你做了什么。眼睛一闭,啪啪啪蹦出来的全是事儿。如果你什么都没做,闭上眼睛,就一片空白。”


“创业前,以为碰到的都是技术问题,后来发现,碰到的问题都是技术外的问题。”


创业以来,孔淼都在忙着学习各种东西,现在他很少自己写代码了,曾经一眨眼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渐渐退化,经常要缓一阵才敲得出代码:“技术越往后走,会逐渐变成一个稳定的服务,这才是给用户的价值。”


记得采访时,孔淼说过一句话:


“曾经想当个诗人,高中的时候想当一个吟游诗人。在我还不知道代码是什么的时候,我只想写诗。”


回过头来看,突然觉得,这是一位工程师背景的创业者,对代码最深情的告白。






| 文末福利 |

欢迎大家进群和孔淼深度交流!


如果你对此感兴趣

  1. 请你转发本篇文章到朋友圈
  2. 长按二维码进入“Xtecher 孔淼分享群”,发送转发截图,方可视为成功入群
  3. 成功入群后,并可与孔淼直接对话!





| 推荐阅读 | 点击文字直接跳转

精品文章

冯一村:此时此刻,给大数据一个注视

姜文一: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赵勇:把未来一个齿轮一个齿轮地变成现实

王淮:冒险者的幸运牌

宋嘉伟:一个从容的创业者是如何思考

高欣欣:送创业项目一个里程碑事件

张诚:十年的北大研发路,只为这一款千兆芯片

袁行远:无论晴雨,步履不停

宋斯纯:历历万乡,不负每一场

戴若犁:越来越好奇,越来越好奇

如果你拥有高精尖科技创业项目,Xtecher将为你提供:

1.专业的科技人物特稿和视频拍摄

2.在Xtecher官网、APP、微信的全方位展示

3.最专业的科技圈投资人、政府资源、产业资源

4.创业企业品牌管家与PR服务

请关注本微信公众号:Xtecher,即可联系我们。

微信号:Xtecher


关注未来的人

都关注了Xtecher


动动小手指,进入Xtecher,查看诸葛io项目详情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