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院士专刊∣胃癌早知道,“胶囊”来帮忙

李兆申 院士 常笑健康 2023-03-08

胃癌的高发和发现不及时导致我国每年50万人死亡。其实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而且利用先进的胶囊胃镜技术让胃癌的早期筛查变得越来越简单。


阅读提示:本文根据李兆申院士采访、专著综合撰写,阅读本文大约需要8分钟。

导读:

1、院士风采

2、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情况

3、狙击消化道癌,当务之急在于提高早癌的发现率

4、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我国的胃癌早防早治工作?

5、什么是“舒适消化内镜”理念?什么是“胶囊内镜”?

6百姓三连问——“不愿意查、不知道要查、在哪里查”

7、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院士风采

李兆申,中国工程院院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内科学教研室主任,兼任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消化内镜质控中心主任、全军消化内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市胰腺疾病研究所所长,任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医师分会会长、中国医师协会胰腺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前任主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内镜学专委会候任主委、《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中华胰腺病杂志》总编辑。

在消化内镜和胰腺病诊治领域做了系统性创新工作:提出内镜体检新理念,研发两代胶囊内镜,建立质控标准和培训体系,显著提升我国消化内镜原始创新和规范诊疗水平;建立慢性胰腺炎“药物-碎石-介入-手术”微创治疗新模式,创建多项胰腺疾病诊疗新技术,显著提高我国胰腺病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平。

获何梁何利科技进步奖、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首届中国医师奖、军队科技领军人才,荣立一等功1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4项。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消化顶级期刊Gastroenterology等杂志发表SCI论文260篇,单篇最高18.2,被NEJM、Lancet等SCI引用3800余次,研究内容写入55部国际指南和33部英文专著;在中华系列杂志发表论文271篇。牵头制定我国消化内镜和胰腺病领域指南、共识及标准30部。主持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等课题40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2项,主编专著47部。


我国消化道肿瘤高发情况

“每年,我国被确认为肿瘤的患者约有530多万人,其中,每年死亡的肿瘤患者有200多万人,这相当于一个中等地级市的人口。也就是说,一年时间,一个城市的人都没有了。”提到这些数字,李兆申院士十分忧虑。

同时,我国是消化道肿瘤的高发地区,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恶性肿瘤占所有肿瘤病例50%。特别是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居第2位,发病率约为31.28/10,其中男性发病率是女性的2倍。每年新发病例约67.9万,死亡病例约49.8万。显著高于欧美和日韩等国。

我国消化道癌患者5年生存率之所以较差,主要是因为总体上发现较晚近85%的人在确诊时属于中晚期,确诊时就已经失去最佳治疗时机,不管采取何种治疗手段,五年生存率仅有27.4%,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家人感情煎熬,也使家庭和国家承受沉重的医疗经济负担。


狙击消化道癌,当务之急在于提高早癌的发现率

食道癌早期癌经内镜下治疗后5年生存率可超过90%,胃癌的早期诊断也可明显改善预后,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为90%[1]。简而言之,如果能尽早发现消化道肿瘤,经过正规治疗后,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时间还是很高的。

然而,目前我国消化道早期肿瘤检出率低,不足20%。所以,狙击消化道癌,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早癌的发现率。


是哪些因素制约了我国的胃癌早防早治工作?

内窥镜和内窥镜下病理学活检,是目前国内外公认的对食管癌、胃癌及其癌前病变早期诊断的精确方法。

从医疗资源供给看我国消化内镜的“量”与“质”都有较大缺口,没有充分发挥内镜在消化道肿瘤早防早治中的重要作用。

从需求看,普通大众对内镜检查长期存在畏惧心理,依从性低,很多患者“主动放弃”了早期发现病变的机会。

“有些让我印象深刻但又‘狼狈’的案例。多年前我们曾经有一些胃肠癌防治的科研项目,这个项目就是要告诉百姓到了一定年龄应该定期去做胃肠镜检查,以发现早期的胃肠癌。因为这些肿瘤,在发病早期往往没有表现,但有明显表现时大都已经到了晚期。但当我们拿到科研经费去社区动员老百姓免费做胃肠镜检查时,几乎所有人都选择了拒绝,他们的理由是这种检查方法比较痛苦。最后我们又自费给百姓50元补贴,才有人选择了筛查。”李院士哭笑不得地告诉笔者,更让李院士“郁闷”的是,有些人在做了筛查之后,称他为“骗子”。

“因为在做筛查之前,我跟受检者说会有不舒服,但应该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不过受检者认为插管之类的筛查过程太痛苦了,而在检查之后却没有发现癌症,就感觉上当受骗一样”。

这就要求健康管理者既要提升百姓在消化道肿瘤方面早诊早治的意识,也要推动检查手段的更新,让百姓的筛查可以更加舒适便捷。随之而来的,“舒适化消化内镜”的理念逐渐兴起,新型的检查手段也不断出现。

什么是“舒适消化内镜”理念?什么是“胶囊内镜”?

“舒适消化内镜”这一理念强调内镜诊疗过程中受检者的主观感受,提高了受检者的依从性,同时为诊疗提供良好的基础,能够显著提高消化内镜操作质量,从而提高胃癌的早期检出率,是我国胃癌防治可行的一个发展方向。

“舒适消化内镜”不单纯等同于“无痛胃镜”的概念,应该包括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舒适的诊疗环境和麻醉专业的无痛化服务三个方面,在“准确”“安全”的前提下实现“舒适”。

胶囊内镜因其无创、方便、易耐受等优点在小肠疾病的临床运用日趋显著,但因胃部体积较大,传统的胶囊内镜在胃内存在很多盲点而无法完成全胃检查。近年来磁控胶囊内镜问世,通过外部磁场的作用控制其在胃内各个方向运动,从而大大减少了摄点盲区,提高了诊断。受检者不用插管,只需要像服用胶囊药丸一样吞下胶囊胃镜,操作人员通过磁控技术在人体外实现对胶囊的遥控,就可以把整个胃部看得清清楚楚,其准确性和电子胃镜一致,整个胶囊胃镜检查过程舒适、安全、准确,这很大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对胃镜检查的恐惧。

目前,胶囊机器人已经在上海纳入了医保范围,在半年的时间内,已经有4688人接受了胶囊胃镜检查。如果能与传统电子胃镜检查一样,胶囊机器人也在全国多地纳入医保,相信胃癌的早诊率会显著提升。”


百姓三连问——“不愿意查、不知道要查、在哪里查”

李兆申院士观点:

而面对当前遇到的“不愿意查、不知道要查、在哪里查”三个最普遍的问题,李兆申院士给出了三个对策:

不愿做防癌筛查?——早筛就是在省钱

“当一个患者已经到肿瘤晚期了,治疗的希望很渺茫,费用一定会比早期肿瘤高很多,而五年生存率很低。我们需要把这个治疗的节点往前移。”李兆申院士说。

在日本和韩国,早期消化道肿瘤诊断率可以达到70%以上,胃癌的5年生存率高达62.1%和65.3%,而我国的早期消化道肿瘤诊断率长期徘徊在20%以下。

虽然同在东亚地区,大家的生活习惯相对来说比较接近,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肿瘤筛查做得好。在日本,40岁以上的人每两年就要做一次胃镜筛查。

“这其实是笔‘划算’的投入,一个早期癌症的治疗费用大概是2万~3万,不需要开刀,不需要化疗,不需要放疗,不需要其他的干扰素辅助治疗,就可以了。但如果是晚期癌症,动辄就是几十万的开销。我们要帮患者算清楚这笔账。”李兆申院士说。

仅以胃癌为例,如果我国胃早癌发现率提高到日本、韩国的平均水平,保守估计,全国居民家庭每年能少支出150亿,国家每年能节省至少300亿元。肿瘤筛查不仅对于个人,对于国家都是一个小投入、大回报的稳健投资。

不知道要早筛查?——有症状再查就晚了

人们有一个很大的误区就是——总是要等到有症状了,才想起来去医院检查看看。然而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在早期往往没有任何感觉,等到症状出现了,可能就已经是晚期了。

1.食管癌早筛人群及随访建议

我国建议进行食管癌筛查的人群包括:年龄在40岁以上、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肿瘤家族史、上消化道症状或有食管癌的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那么究竟该如何决定自己要不要进行筛查呢?

      随访建议:

  • 筛查时的正常人群,随诊5年发病率为2.1%,可间隔5年复查次;

  • 基底细胞增生和轻度不典型增生也可间隔5年复查1次;

  • 中度不典型增生5年癌变率达25%,应间隔3年复查1次;

  • 重度不典型增生和原位癌,应行内镜治疗,并每年复查1次。

2.胃癌早筛人群及随访建议

中国早期胃癌筛查及内镜诊治共识意见指出:胃癌高危人群包括:年龄40岁以上;胃癌高发区人群;H.pylori感染;既往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癌患者一级亲属;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制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2]。

      随访建议[3]:

  • 慢性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者应每3年复查胃镜;

  •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无异型增生者根除H.pylori感染后每3年复查胃镜,限于胃窦的轻中度萎缩或肠化生无需监测;

  • 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或)肠上皮化生伴有低度异型增生且内镜下可见局灶病变者,行内镜下切除术;

  • 未见局灶病变者1年内复查胃镜。

  • 高度异型增生者6个月至1年复查胃镜并内镜下切除。

3.结肠癌早筛人群及随访建议

结直肠癌筛查策略首先推荐为高质量的结肠镜检查,从50岁开始,每10年1次结肠镜。

随访建议:

  • 无结肠腺瘤家族史的人群从50岁开始接受筛查;

  • 有结直肠癌家族史(不含HNPCC家族史):只有1个一级亲属在≥60岁时发生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腺瘤≥1cm或高度异常增生或有绒毛成分),推荐的筛查方法与普危人群相同;

  • 只有1个一级亲属<60岁时被诊断为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或者2个一级亲属患结直肠癌或进展性腺瘤,推荐的筛查方法为从40岁开始或比家族中最早确诊结直肠癌的年龄提前10年开始,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我们需要医院把工作重点从治病转移到防病”。李兆申院士说,“大专家、名专家一定要下功夫做好科普,一个不关心科普的医生,一定不是个好医生!”

以前患者们接收信息的渠道很少,现在不一样,鱼龙混杂的健康资讯太多。

如果在这样的背景下,大专家、名专家们还不发声,患者们很容易就被一些虚假信息欺骗。中国古代就有“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的观念,正是在说预防和早筛的重要性。

在哪里做筛查?

“到目前为止,我们还没有一个消化道癌的筛查方案。筛查一定不能靠大医院,太多患者过不来,一定要从社区到大医院建立紧密型的医联体,通过更多更广的触角来完成筛查工作”。李兆申院士说。

在“互联网+”时代,借助云平台,还可以实现在社区医院、乡镇医院等基层单位检查、由三甲医院专业医生阅片出报告的“ATM机+银行”模式,“ATM机”就是百姓身边的影像收集中心,“银行”就是三甲医院的专家资源。借由此模式,医疗资源实现最佳配置,可以迅速推广普及胃癌筛查。


消化道肿瘤的早筛任重而道远,希望我们在政府引导、专家支持、个人重视的前提下逐步完善早筛机制,为提高国民的健康指数不断的前进。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简介

长海医院消化内科成立于1976年,历经40余年的发展,已跻身国内一流学科,临床特色鲜明,科研实力雄厚,人才梯队完善,软硬件设备齐全,形成了“消化疾病内镜诊治、胰腺疾病基础与临床研究、胃肠动力障碍疾病诊治、胃肠道早期肿瘤微创诊治、军事应激胃肠病防治”为主的学科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专业化科室,连续5年入围“全国最佳消化内科排行榜”前五名

近20余年来深入开展胆胰疾病内镜微创治疗,ERCP、EUS等关键技术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国际率先建立四项胰腺癌内镜诊疗新技术,提高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国内率先提出内科治疗为主、多学科联合的重症急性胰腺炎“4M”综合救治模式;国内率先开展慢性胰腺炎P-ESWL术,形成了“药物→体外震波碎石→内镜→手术”的“MEES”治疗新模式;国内率先开展早期消化道肿瘤内镜微创治疗;国内较早开始炎症性肠病内镜及药物治疗;成功研制我国首台小肠胶囊内镜,超越国外同类产品,72个国家3000余家单位应用100万余例;进一步研制成功世界首台遥控胶囊胃镜机器人,国内外400余家单位应用30万余例,减轻患者痛苦,有望成为胃癌筛查新方法;建立我国消化内镜质控标准和专业人才培训体系,为我国消化内镜技术普及和快速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互动提示:

点击左下角【阅读原文】,可以参与【寻医问诊】,在线免费向专家提问。


情况说明

原文院士及科室介绍有所更新,现重新发布!给各位读者阅读造成不便,敬请谅解!


参考文献:

[1] Dong ZW. The guidelines for the screening and earl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in China>[M]. Peking University Medical Press, 2005: 1- 77.

[2] Chinese Society of Digestive Endoscopy, Chinese Anti-cancer Association. The consensus for screening and Endoscopic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early gastric cancer in China [ J] . Chin J Dig, 2014, 34(7) : 433- 448.

[3] Dinis-Ribeiro M, Areia M, de Vries AC, et al. Management of precancerous conditions and lesions in the stomach (MAPS): guideline from the European Society of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y (ESGE), European Helicobacter Study Group (EHSG), European Society of Pathology (ESP), and the Sociedade Portuguesa de Endoscopia Digestiva (SPED) [ J]. Endoscopy, 2012, 44(1): 74–94.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常笑健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