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疫情之下,拒绝深陷网络情绪阴霾,让“心”先走进阳光里…...

编辑部 常笑健康 2023-03-08


近期,关于疫情之下的朋友圈和微博长期霸占着热搜榜单。老百姓们也跟着改变着自己的生活行为,一边是中老年人排着长龙戴着口罩买口罩,那边更是为了疯狂抢购“某品牌口服液”一夜全网搜爆……



与外出排队的小伙伴们相比,坚定“宅在家”的小伙伴也并不好过,“宅在家要长蘑菇了”“看新闻觉得好难受”……


而这一切的背后,都反映出疫情信息时刻牵动公众的心。小伙伴们,无论是否身在武汉,内心多少会有些“焦虑”的成分,只是程度不一而已(下图)。


点击查看大图


大家普遍地坐立难安,不时地刷着微博和微信,注意力无法集中,什么事情都做不进去,没两分钟就拿出手机来看一看,只是越看越气馁、越看越沮丧,继续坐立不安……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年代,特别是社交网络兴起之后,任何一件事情的传播似乎都变得轻而易举,事件会被不断地重复、不断地出现、不断地转发,这就是所谓的“刷屏”。而每一件事故、每一次不幸,往往会随着社交网络的运行机制被放大甚至是夸大和歪曲。




左右滑动了解更多


诚然,消息的流通,对社会民众的知情权来说是正面积极的,但反之,消息的爆炸式流通,甚至是负能量爆棚轰炸,特别是社交媒体上那些带有情绪的、个人化的消息铺天盖地而来,长期下来对人会产生相当大的心理影响和负担,尤其是此次突如其来的“全民长假”,隔离了病毒,但还是会冲击内心,不便出门且什么都做不了的无力感,更是会放大这种“疫情焦虑”


这种负担,对于那些天性敏感的人来说,则更加致命。


随着疫情的发展和时间的延长,纷繁复杂的消息也在慢慢消耗着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同理心,后者则是人与人之间共情的能力,有了同理心,人们才会对他人不幸的遭遇感同身受。


因此,在关心当下时事的时候,小伙伴们也多照顾下自己的情绪和心理,让自己的同理心不为“疲劳”所碾压。

 

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一:


只看几个你信任的信息源,不要漫无目的地“刷”;和身边的人讨论可行的方案,把同理诉诸行动,减少无力感;帮助身边的人,比如提醒他们戴口罩、勤洗手等;如果你保持着良好地求知欲,可以留出充足的时间阅读或思考,不要把时间浪费在刷新闻上;适当转移注意力,做点不相关的事情,且不必有负罪感。



面对严峻的疫情,紧接着老百姓的情绪问题,我们也要同时关注一线医护人员所承担的心理负担。


上世纪90年代初,美国作者、历史学家卡拉·乔伊森真实地记录着:这些被社会描述为“白衣天使”的护士们,也会陷入愤怒、无助乃至冷漠。一个护士刚刚失去了她悉心照料已久的病人,在那之后,她陷入了持续不断的愤怒和压抑。一个护士经历了同样的失望和沮丧之后,差点抛下病人、离开岗位。


护士们重复目睹着大量病人的不幸,竭尽全力却依然有无能为力的情况发生,这让她们的心理难以承受。这种现象后来被称为“同情疲劳”。


在实际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会有这样的体会,人的情绪会在相互接触中“传染”,比如说,不知不觉学会对方的口音乃至口头禅,一群人接连打哈欠则是另一个更为形象的例子。


我们会不自觉地将自己放入对方的感受中,或者有意地站在对方的立场设身处地思考,让自己进入对方的角色。需要注意的是,这种“传染”是一项消耗巨大的心理活动,且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极限”所在。敏感人群的消耗尤其巨大。



一旦接近极限,我们的大脑就会产生防御机制,促使我们远离刺激,就如同向劳作已久的身体发出疲劳的信号一般,否则便会在不断的刺激中变得麻木,甚至失常。


这种现象多见于提供关照和服务的人群中,例如,医生、护士、社工以及急救人员等,这些人很多时候需要“同情心”和所谓“爱心”来维持工作责任,从而持续地处于同情带来的压力中,事实上,每一天,他们都面临着在心理、生理或情绪上枯竭



一线医生瘫睡在地上


随之而来的,则是我们会为过多的不幸而烦躁、失眠、无力;我们为自己而遗憾、焦虑、甚至愤怒,最后只能对这个世界绝望地摇头。如果我的同理和同情无法匹配行动,那么它一定会让我更加焦虑和难受。

 

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二:


在“同情疲劳”成为流行病的当下,我们或许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心理承载力,以及身边的环境。应该试图将自己的注意力从那些惊悚的图片和标题党的消息上转移开,不要轻易转发充斥各种情绪的微博或微信软文(无论是善意或是恶意)。


对于大众而言,当下的疫情本身属于应激性事件。应激不足和应激过度对身心健康和社会情绪稳定都不利。前者导致思想麻痹大意、反应迟缓,进不了警觉期;而后者则容易造成公众恐慌。


长时间宅在家中,或过度暴露在负面信息之下,会出现替代性创伤的现象。铺天盖地的疫情信息会对心理造成一些创伤影响,进而影响个人行为。


其中一个表现为持续不断地看手机,心理会出现紧张、担心、焦虑等情绪,例如,大家会担心疫情到底什么时候过去,蔬菜价格是不是又上涨了等。 


汉街头商店都已关门

自我情绪调节方法三:


1. 保持规律作息、用餐; 

2. 做一些平时有兴趣但没时间做的事情;

3. 年轻父母可以增加和孩子的实际相处时间;

4. 适当隔离疫情信息;

5. 自我隐喻可以产生积极的心理暗示。

6. 保持适当的社会连接。

7. 记录自己或身边人的故事。


最后,小编推荐一种十分简易的自我呼吸调节法,即把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用鼻子深深地吸气,用嘴来吐气,把吸入的气都吐出来,再吸入、吐出。反复多次即可让全身获得放松。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共克时艰,众志成城。疫情之下,小伙伴们,每个人都应该首先学会照顾好自己,这样才能更好地“拯救”别人,胜利就在前方!





▼推荐阅读▼

最新!确诊7711例,死亡170例,病毒传播力正缓慢下降, 氨溴索具治疗新冠病毒潜力!

最新!确诊5997例,死亡132例!从SARS到新冠,病毒为什么偏爱“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