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佛系”防控?新加坡的策略没有你想的那么糟糕!

课题部 常笑健康 2023-03-08



亮点导读: 在本次疫情的抗击中,我国的硬核抗疫与新加坡“佛系”抗疫形成了鲜明对比,本文剖析了新加坡的病毒防控策略,与“佛系”抗疫的底气。
同时,也提出了一些思考,战胜疫情的核心原则究竟是什么?面对突发的传染病事件,公卫体系的价值何在?以大幅折损经济为代价来对抗疫情,是最优的策略吗?……
正文共11438字,预计阅读时间:30分钟


自2020年1月23日武汉新冠肺病毒疫情全面爆发以来,截止到目前累计确诊人数78064例、累计治愈29745例、死亡人数2715例,全国执行居家隔离、闭门闭店、封村封路,举国进入了全面抗“疫”大会战。
本次疫情采取措施的硬核程度、经济损失程度、物资投入体量及医疗资源调用程度空前绝后,用“不惜代价”一词并不为过。
武汉新冠肺病毒疫情爆发之后,新加坡、菲律宾、韩国日本、泰国、伊朗、意大利等国家均开始爆发不同程度的疫情,截止到2月25日,日本和韩国已成为继中国之后较为严重的疫情国,其中日本已逐渐形成全国爆发的态势。
在本次疫情的抗击中,我国的硬核策略与新加坡“佛系”、日本的“懒人”策略形成了鲜明对比,但最终产生的综合结果好像我国并没有完全胜出,只能说优劣参半!面对同样的疫情,不同的策略当然会产生不同的结果,但其中内在的治理逻辑更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基于新加坡在本次疫情防控中所取得的阶段性效果,我们不妨对比分析一下,来探一下这个人口小国的公卫体系到底有何优势,也希望能从新加坡的新冠病毒肺炎抗击策略中得到一些启示。

为什么会选择新加坡呢,其原因如下:

(1)截至2月20日中午,据《联合早报》统计,新加坡累计的84起确诊病例中,境外输入23例,本地感染61例,其中17例感染源不明。对于一个570万人的国家来说,感染率并不高,仅为0.00147%,显著低于我国的很多疫区城市,且在患者的治愈率方面居于首位。

(2)WHO组织拟订把新加坡作为考察本次新冠肺疫情是否会全球爆发的重要样本,且在2003年SARS的抗击中,新加坡的公卫防御机被认为的模范级别,2017年WHO将新加坡的公卫领域表现评定为全球第一。

(3)新加坡作为小国,与我国很多中大型城市具有可比性,毕竟很难找到一个国家能跟中国进行同体量比较。

(4)自武汉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没有进行全国规模的居家隔离、没有进行停工、全国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因疫情受到显著影响。最重要的是,截止到期目前新加坡的疫情控制处于相对平稳可控的状态,几乎无新增。



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政府的防控策略剖析



态度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在多次的公开讲话中表示,新冠性肺炎比SARS传染性强,但致死率低,除湖北外只有0.2%,和季节性流感的致死率0.1%比也不算很高,所以新加坡不决定启动全民隔离措施。

李显龙总理公开表达这一态度后,引起了社会哗然,公众和国内外诸多媒体都纷纷表示这是“佛系”策略,且一度认为新加坡打算放弃对本次疫情的抗击。随后,基于社会的强烈反响,新加坡政府稍微提高了一下警戒级别,全国人民的生活几乎没有受影响。

随后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长陈振声的一段会议录音泄露后,再次印证了新加坡准备采取的防疫策略。大致的录音内容是:“如果新加坡效仿香港,今天我们的医院系统就会崩溃,抢购口罩的民众令人“丢脸”,是“自私的傻瓜”。”陈振声强调,新加坡不同于香港,香港背靠中国内地,所以即便表现得再糟糕也会有人跟他们做生意。

图中身着浅红色衣服者为陈振声,图源:路透社


可一旦新加坡表现得不好了,那就不会有人跟你做生意了,所以新加坡人不能有“低能”的表现,否则“病毒还没杀死我们,我们自己就被自己的行为杀死了”。该录音被曝光后,广大民众骂声一片,陈振声也为其不良言辞像公众道歉。

但同时也承认了一个错误:即过早将疫情警报级别提升至“橙色”是策略性失误,言下之意是不该过早引起恐慌。

核心的态度就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与控制疫情需要平衡。

这种态度的逻辑是:只要我的肌体总体来说“营养”(经济)好,“免疫细胞”(医疗体系)运转正常,且得到了优质充足的物质供应和休息,有一点感染,被它杀死的可能性是不大的。


具体防控措施


时间流程


11月22日立即启动2003年SARS疫情之后拟定的新加坡政府跨部门工作组预案,该机制包括一个由九人组成的部级委员会,对各部门之间进行协调,在公共卫生危机期间提供战略和政治指导。这种精简的政府机制在2009年的H1N1疫情期间再次得到强化和“实战演练”,并被证明可以更高效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疫情。
21月23日九人组成的部级委员会开始进行全国层面物质和医疗资源统筹及公卫运行指挥。
31月23日组建一支60-70人的专业排查队伍,借助信息化公卫系统和实地定点对所有与武汉相关人员进行彻底排查。启动全国的基层社区自治体系,进行全面普查和体温筛查。
41月29日禁止湖北人员入境,2月1日禁止所有中国人员进入新加坡,并随着疫情的发展逐步升级戒备级别。
52月1日,开始对全国居民免费发放口罩,每个家庭4只口罩,对于需居家隔离的司机、务工人员等发放相关津贴,并开始进行实时监测。
62月4日,全国所有工作场所执行雇主和企业自行测体温,每日防控,人力部对于外来人员或疑似人员每日三次短信,要求报告个人位置且对数据进行采集。
72月7日升高疫情防疫级别至橙色,随后与2月9日、2月10日开始停止出租车服务,大学停止大型授课,并取消所有超过50人的活动。所有必须开展的活动,必须备案且仅允许体温正常的人员加入。
82月10号以后,全国开始进行常态化的疫情防控策略运行,居民生活依然常态化运行。

其他配套措施

1政府官员与基层协助,频繁与民众沟通并进行公开讲话。鼓励非感染性居民或非高危不要带口罩,极力主张口罩应优先保障医生人员,让公众无需恐慌。
2鼓励感染了但轻微症状病人看家庭医生或私人医生,在家休养并给予一定的补贴,切断后顾之忧,让医院资源集中照顾最有需要的老人、小孩和有并发症的群体。
3全国除必须的场所或机构停工,其余机构和企业均不进行停工。
4除感染类患者,均不采取隔离措施。
5借助公卫系统体系和排查小组,及时追踪第一批患者的感染途径和历史活动轨迹,并动态公布于政府官网或主要媒体网站。
6保障国内生活物资供应,李显龙总理定期发表讲话,劝诫公众无需恐慌,不要进行抢购,更不要囤积口罩等医用物资。
7对于因感染而被隔离的轻症患者,给予监护和必要的津贴,保障生活。
8匹配相应的处罚律例,对于违法疫情防控管理规定的予以严厉的处罚和法律制裁。
9为公民提供一次性职业技能培训补助,鼓励公民在疫情期间利用在家的时间多学习,提高人力资本。
10设立针对新冠病毒的专项医疗补贴。在公立医疗机构将普通门诊和呼吸道门诊隔开,并将前来呼吸道门诊看病病人的诊费降低到10新币(50元人民币),确保没有人会因为经济原因不来就诊。


防控的结果



1

全国范围内,仅2月7日当天发生了物资和口罩抢购,后续未再发生。
2截止今日全国范围内正常生活的居民外出均不需要佩戴口罩。
3世界卫生组织在2月12日也公开表示,新加坡在应对新冠病毒疫情方面与公众的沟通方式树立了一个减少恐慌、谣言和阴谋论的典范。
4全国范围内疫情平稳,国内经济损失和波动较小。
5截止至2月24日,新加坡几乎无新增病例,疫情的走势处于停滞状态。


疫情治理理念剖析



▼以最坏的打算来面对疫情。


自疫情爆发以来,新加坡的各大政要公开发表讲话时都反复提到“我们太脆弱了”,明确表态新加坡的经济体系和医疗保障体系都是非常脆弱的,特别是有限的医疗资源很难满足疫情大爆发时的需求。


然后疫情发生以后,新加坡政府并没有“放弃”对抗疫情,而是直接启动了2003年SARS疫情后形成的新加坡政府跨部门工作组预案,全国相关的职能部门即开始按照流程和规范执行预案内容。


▼以开放的态度认知疫情。


新加坡本次的态度又被成为“底线思维”态度,总理李显龙多次在公开场合中表示本次病毒与SARS或流感类似,意思最坏也不过是SARS流感的级别,即从最开始接触疫情时已经以较高的疫情防疫级别对其进行认识。


未隐瞒、轻视,这不仅让长期面对登革热疫情风险的国人和政府机构有了一个底,同时对于缓解全国范围的恐慌情绪创造了条件。


▼经济、医疗、物资、社会稳定尽量协调平衡。


在此次疫情中,新加坡政府采取的核心措施有:

(1)最大限度的保障医疗系统的正常运转,以满足确诊患者的高质量治疗。

(2)全国的医疗物质优先保障医护、老师、司机等保障性人员的供应,其中医护人员的优先级最高。

(3)非传染区的商业体、公司 、企业等均不执行24小时停工,最大限度的保障社会的正常运行。

(4)积极保障居民生活物质充足,防止诱发恐慌和抢购事件,使居民的社会生活稳定。

(5)基于政府跨部门工作组预案和社区服务力量,全国执行体温检测、高风险人群追踪,并对居家隔离的人群给予生活和就医津贴,鼓励感染患者就医、并通过社会保障措施降低其因为生活或其他原因外出的频率,解决后顾之忧。


上述几项核心措施,最大限度的保障了整个社会层面的正常运行和平衡。


▼减弱恐慌和信息不透明所造成的疫情助推作用。


疫情爆发后,新加坡总理和其他职能部门官员均通过权威渠道发布本次疫情防控的信息,并组建谣言排查小组,确保居民所接受的信息权威、正确。


此外,由于未采取全国关门闭店、居家隔离的政策,且生活有序,居民的恐惧得到了最大限度的降低,加之信息的透明权威,公众对政府的信心稳定,对于政府引导公众的后续防控行为创造了优质的土壤。


▼外松内紧的态度,更有利于疫情控制。


新加坡对待本次疫情的政策,最初被认为是“放弃”、“佛系”的策略,公众声讨政府不作为的现象也有发生。但通过一个多月的防控效果可以看出,其实新加坡的政策是典型的“外松内紧”。


外松体现在没有对居民的正常社会生活产生明显的影响、不鼓励非感染患者戴口罩、不主张抢购生活物资等,尽量保障了社会的秩序。


内紧则体现在立即启动了政府跨部门工作预案、全国启动了疫情监测体系和报告制度、疫情信息公开透明、配套严厉的处罚措施。



新加坡“佛系”抗疫情策略的底气在哪?


1

气候因素

新加坡属于热带雨林气候,本次疫情的新冠状病毒在高温条件下传播能力受限。不过由于当前全球范围内很多热带国家和地区开始有新冠病毒传播,这个理由似乎并不能完全成立。

2

成熟的公卫事件应急机制。

新加坡作为作为世界上长期面对传染病登革热的国家,在传染病的应急方面长期处于戒备状态。本次疫情爆发后,新加坡总理李显龙接受采访时即表示,自2003年SARS以来,本国的公卫事件应急机制即长期处于戒备状态,且在2009年H1N1疫情得到了实践性的提升。从本次疫情的控制策略可以看出,新加坡的整个防控策略具有非常明显的流程和规范性,有条不紊、且相当熟练。这也是WHO在2017年评定新加坡公共卫生领域表现全球第一的原因所在。

3

成熟的公卫体系。

多年以来,新加坡在公共卫生建设方面的投入稳居同级别国家之首,且配备有严格的保障性律法。人们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守严厉的政策,随地吐痰最高罚款1000新元,在电梯里吸烟罚款500新元,在公共汽车里吸烟罚款1000新元等措施。同时在公卫生配套建设和环保意识培养方面,一向秉承大力度、高投入的理念。成熟的公卫体系和优良的国民公卫习惯,在传染病的防控理念和行动能力方面都有了很好的保障,准确来讲,防控传染病已成为居民生活内容的一部分。所以,截止到目前我们很少从新闻看到此次疫情中有新加坡居民瞒报、刻意隐瞒或者是刻意对抗防疫政策的事件,完善的公卫律法制度与较高的国民素质形成了很好的协调机制。

4

公开、权威透明的报告机制。

基于新加坡比较完善的公卫应急机制和公卫信息系统,疫情出现后,每个感染者的传播路径、感染方式即可在官方网站平台及其他主流媒体平台进行查询。此外,对于疫情的走势和具体情况,政府有统一口径、统一流程的权威发言人和报告机制,不仅能够让民众准确无误的了解到疫情信息,且通过权威渠道了解到的信息大大加强了民众对新加坡政府的信任。

5

实用主义的贯彻。

新加坡作为小国,官员的结构比较简单,这更加有利于针对公共卫生事件所拟定的政府跨部门合作预案的高效执行,无论是在执行效率还是执行准确率方面都有着非常好的保障。此外,新加坡多年以来,针对传染病疫情或其他公卫突发事件,均把保障经济可持续性、保障居民生活稳定、保障社会资源流畅运转为前提,无论是律法的设立、居民津贴的发放等都贯穿着实用主义的理念。



新加坡“佛系”防控的本质原因


1

国土面积小、经济薄弱、人口密度大。采取直接封门闭户的全国隔离模式对经济损伤程度较大,民众恐慌会造成更大的社会动荡,经济损失惨重将会导致对抗疫情的经济基础都不保。

﹏﹏﹏﹏﹏﹏﹏﹏﹏﹏﹏﹏﹏﹏﹏﹏﹏﹏﹏﹏﹏﹏

2

新加坡的医疗资源是私人诊所、私立医院与公立卫生机构混合的模式,国家的医疗力量对私人诊疗单位的依赖程度较高,公立医疗资源比较有限。因此,优先保障医疗资源的良性运营是对抗疫情首先要做的事情。

﹏﹏﹏﹏﹏﹏﹏﹏﹏﹏﹏﹏﹏﹏﹏﹏﹏﹏﹏﹏﹏﹏

3

新加坡的医疗物资基本上来源于中国或其他国家,资源量比较有限。若全民使用,不仅不能有效保护民众,可能连医护人员的保障性资源也会匮乏。

﹏﹏﹏﹏﹏﹏﹏﹏﹏﹏﹏﹏﹏﹏﹏﹏﹏﹏﹏﹏﹏﹏

4

因长期需要面对热带地区的传染病风险,新加坡的整个公卫体系长期处于戒备状态,除非疫情的发展程度超出戒备能力,其他情况下并不需要采取非常态的措施。

﹏﹏﹏﹏﹏﹏﹏﹏﹏﹏﹏﹏﹏﹏﹏﹏﹏﹏﹏﹏﹏﹏


 

给我们带来了哪些启示?



实事求是,是战胜疫情的核心原则



本次新冠肺疫情是从2020年1月22日,以武汉为中心向全国爆发,并逐步形成了全球扩散的态势。

说到武汉,就不得说起李文亮医生的“造谣”事件和中国疾控“非人传人及有限人传人”的定论,以及最终揭开锅盖的武汉政府湖北政府有官员瞒报、捂着不报等行为,这些行为不仅让疫情的控制错过了最佳的时机,同时也迫使中央政府必须施行“国家机器”策略来阻挡本次疫情的蔓延。

截止到目前,仅武汉市已有620余名官员因瞒报、漏报、疫情防控弄虚作假被处分,这种虚弱的行政服务能力也是造成本次疫情爆发的重要因素。疫情爆发后,在防控体系中所表现出的矛盾性问题,也逐步把诸多不实事求是的行为暴露出来:

  • 湖北省政府宣称物质充足,武汉政府乃至全国其他各地均宣布医疗物资告急。


  • 武汉红十字会一直宣称仓库里的捐赠物资堆积如山,而前线医生却面临赤手空拳上阵的窘境,垃圾袋缠满身的战斗状况依然发生。


  • 专家组反复强调可防可控,确诊病例却从1例逐步发展到了近8万例。


  • 武汉市政府刚宣布全市完成了98.6%的人员排查,中央指导组再次拉网排查却发现水分巨大。


......
这种事情不胜枚举!

在《鼠疫》这本书中,作者加缪说“诚实和正直是战胜疫情的关键”,但在本次疫情中,医护人员、中央政府把正直发挥到了极致,但多个省市的行政部门却一直干着阴奉阳违的事情,谎报、瞒报时有发生。

反观新加坡,疫情爆发后,全国第一时间对疫情的严重程度进行了定性并及时启动了应急预案、及时公布了本次疫情可能的危害及严重程度,这种内紧外松的策略即是对疫情实事求是的态度体现,即使这种策略可能会造成对疫情程度的高估,但高估总比低估强,凡事严谨一些终归是好的。

此次疫情中,我国的上海、浙江省温州、杭州等城市应对疫情的措施也充分体现了实事求是的态度,第一时间发现疫情、第一时间应对、第一时间发现行政漏洞并及时修补。

但不得不提的是,在本次疫情中,遭到公众和相关专家质疑的轰轰烈烈的“填表式”疫情防控措施,这种任务摊派、指标下发的形式主义,不仅严重消耗了基层社区的防控力量,光鲜亮丽的数据也蒙蔽了我们的双眼,这种形式主义最终并没有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什么积极的效果,最近接二连三的监狱内爆发式感染事件即再次说明具体的防控措施远强于任何形式的填表。

正确、准确、真实的认识疫情的危害和进展才是制定正确防控策略的前提,而且是唯一的前提。
 

突发传染病事件中

公卫体系的价值远大于临床诊疗的价值



从客观角度讲,我国的医疗水平和医疗资源优势,在全球范围内都属于前列,能够拥有如此强大医疗实力的国家很少。

但现实是,目前全国疫情重灾区的医疗体系基本上处于超负荷或崩溃的状态,数万名医生援助湖北,临床的救治能力依然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患者数量,且造成了3387名医护人员感染。此外,随着疫情的不断进展,以下问题也表现的越来越突出:

全国大量城市的医院科室因疫情停诊,截止到目前还没有完全恢复。停诊期间,孕妇的日常保健、肿瘤患者的康复治疗、尿毒症患者的康复治疗等均面临着困境,这种局面已经开始诱发死亡事件及病情的进展性事件。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我国的肿瘤患者、急性脑梗死患者及妊娠女性这几类特别迫切需要医疗资源支撑的人群体量是巨大,远远超过了新冠肺的确诊人数。虽然全国拥有丰富的医疗资源,但因缺少有效的防控策略而被迫停止运行,所产生从次生后果已经快超过疫情本身所带来的生命危害。

突发性的传染病事件,因对病毒的认知往往处于早期甚至一无所知,无论是在药物方面、还是确诊技术方面都存在着空白区域。

一旦发生疫情,在缺乏有效的公卫防护体系的前提下,能做的也许只有依靠临床的诊疗力量去对抗,但往往代价巨大。此次疫情,我国投入了空前数量的医疗物资和医护人员对疫情进行对抗,虽然效果尚可,但代价着实太大。

虽然北上广等一线城市的流行病学水平相对较好,但其他省市对患者的流行病学追踪能力却参差不齐,形式主义的填表策略大大暴露了我国较多地区的流行病学层面的疫情监测能力的不足。基于流行病学调查和信息化追踪技术的不足,最终形成了全国范围内的封门闭户居家隔离,全国停工停学的尴尬局面。

其实,对于传染病而言,从霍乱、黑死病等早期传染病的防控举措中即可看出,传染病的预防和疫情爆发后的流行病学追踪的价值远远高于临床的诊疗价值。其核心思想是:

(1)精准、尽早的发现“0号患者”和“1号患者”

这有助于控制疫情的扩散,能够快速的标记安全区域和高风险区域,区分高风险人群和低风险人群,最终能够为政府层面针对性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有效的参考,而不至于上来就封城、终止所有社会活动。

武汉市虽然在1月22号宣布封城并要求居民居家隔离,但这种隔离并非是流行病学层面的隔离,因为并没有将已感染者和高危人群快速溯源找到,于是就开始发生多起的爆发式疫情、居家隔离时全家人感染事件、无症状者在无意识情况下感染更多人等等,包括最近爆发的监狱内感染疫情,这均暴露出了我们在流行病学调查方面的不足。

此外,不得不提及的是曾引起民众担忧的是上海市2月12日的复工潮,我们一度认为这一次复工可能会导致上海的疫情出现爆发式增长,但到目前为止似乎并没有发生。

那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这就是上海市优质的公卫体系的价值体现,发挥了非常好的定向隔离、精准筛分的功能,这非常值得我们思考。

(2)遏制传染病的核心原则是防控,而不是治疗。

因为传染病的爆发体量往往巨大,在缺乏有效防控手段的情况下,无论投入多少的医疗资源都不可能满足与日俱增的感染人数。

武汉市在确诊人数超过2000时,已经造成了全市医疗系统面临瘫痪,而有效的公卫防控能力则是能够终止疫情的。

从新加坡的防控策略中我们可以发现,新加坡的公卫体系具有非常强的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病例溯源能力,能够尽早的发现病例并对基于病例的传染路径和活动轨迹进行针对性隔离,这是新加坡政府敢于让未感染者能够漫步街头的根本性保障,这也是天津市宝坻区能够快速锁定“1号患者”并对该区百货大楼爆发式疫情实现快速干预的原因所在。

虽然我国的疾控从疫情爆发之初即参与到了具体的防控工作之中,但因受限于多地的疾控基础条件落后,最终并未实现高效的工作,全国依然没能逃避全民隔离的结局。
 


恐惧所造成的混乱

远比传染病本身带来的毁灭性更大



本次疫情的第一次紧张期是2019年的12月30日前后,武汉地区被爆出发现不明原因肺炎,但随后被辟谣了,整个事件回归平静。

直到1月20号以后,武汉市各方面的情况均表明新冠肺病毒疫情可能就要爆发,全国开始陷入极度恐慌,一切就像狼来了故事之中的狼真的来了一样。

随后,谣言四起、阴谋论、恐怖主义、生化危机言论满天飞,最终演变的结局就是抢生活用品、抢医疗物资、基本上能抢的全部抢光,尽管相关部门一再表示无需恐慌、物资充足,但依然无法阻快速蔓延的恐慌情绪。

最终造成的结果是:

(1)居民把能触及到的医疗物资全部抢购一空,一线医护人员只能在资源极度匮乏的情况下赤膊上阵。
(2)恐慌情绪的蔓延,造成物价飞涨,不仅与恐慌情绪形成了恶性循环,更是滋生了大量的投机倒把、坐地起价的不法行为。
(3)居民抢到了酒精、口罩、护目镜、额温枪、温度计等医疗物资,大部分只是放在家里寻求心理安慰,估计疫情之后基本上就是废弃不用。
(4)恐慌情绪的不断升温,给造谣者、传谣者创造了很好的土壤,各种流言蜚语漫天飞。加之,有些政府部门发布信息不准确、甚至朝令夕改,更加剧了恐慌的情绪。

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恐慌呢?为何新加坡民众的恐慌情绪仅经过2月7日一天就被慢慢缓解了?其原因基本如下:

(1)新加坡政府对本次疫情的态度明确,且由始至终并没有反复变动,虽然采取了外松内紧的策略,但居民在实际的生活过程中真真切切体会到了安全感。

(2)政府在发布消息时准确、及时,且成立专门的辟谣小组,所有信息均经权威部门或平台发布,大大削弱了自媒体带节奏或宣传不实的可能。

(3)而我国疫情爆发期间,以武汉市、黄冈市为主的疫情重灾区频繁爆出疫情失控、政府工作方案不流畅、甚至有官员一问三不知的现象、湖北省长连本身的口罩产能都搞不清,政府的防控能力薄弱点和执政漏洞频现,大大打击了民众的信心。

武汉红十字会、武汉病毒研究所等本应在疫情抗击过程中起到中坚作用的机构,却在疫情期间频繁爆出丑闻。

随着这种不信任感的不断扩散、确诊人数的不断上升,全国民众的信心开始逐渐低沉。

(4)从疫情爆发之初,层出不穷的专家、眼花缭乱的各种官方机构各抒己见,在病毒的传染性、抗病毒药物的选择、防控策略的制定等诸多方面都表现出了百家争鸣的态势,各种信息的口径不统一、频繁辟谣、朝令夕改、相互推翻等等现象频出。这一切给民众的感觉就是乱。

但对比新加坡可见,新加坡从最开始就确定了核心的防控方案和具体措施,随着疫情的进展是在逐渐加强相关措施,整个防控策略基于较为完善的公卫体系实施的非常流畅,公众信任政府是这次疫情中新加坡所表现出的最典型特征。

回顾我国本次疫情,假如民众的恐慌情绪能控制在合理的范围,无论是医疗体系的正常运营或是医疗资源的充分补给也许都能实现,疫情的控制成果也会大幅提升。
但是,恐慌情绪的控制并不是捂住不报、报喜不报忧,应该是政府在公信力方面要重点加强,让民众能了解到权威信息,能够提前预警一些事情,而不是一切都突如其来、千变万化、似是而非、朝令夕改。


信息的公开、真实、透明

才是最有效的“疫苗”



说到信息公开透明,央视主持人白岩松在2月21日就谈到“在没有特效药的情况下,信息公开就是最好的疫苗。在最后的胜利没有到来时,真实的数字和真实的情况是最有力的推动力。如果因为复工或其它原因漏报,那就非常非常糟糕了。

就像中央指导组副组长陈一新说的,“疫情数据不准确,误导决策贻误战机,危害极大。疫情不明不准,要害死人。”

关于信息公开、真实、透明到底有多么重要,我们可以把上海市、武汉市、新加坡这三个在一起进行比较。武汉疫情的大爆发,除当地政府对疫情的误判之外,更多的就是败在了信息的透明度、真实性、准确性不够方面。

从武汉政府相关防控措施的反复修改、造谣、辟谣、红十字会对捐赠物资数量的反复修整、疫情物资储备情况的反复打脸,以及到近日的武汉市已累计处理瞒报、漏报及不作为官员高达620名,这一切也就不难解释到底武汉为何会成为全国最严重的疫区了。

反观上海市,作为人口高密度聚集的大型城市,其在疫情的信息公布、物资存储情况公布以及诊疗方案公布的严谨性方面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虽然上海区域居民也受全国恐慌情绪影响,但有效、准确的疫情信息所实现的高质量防控效果是有目共睹的,与新加坡有非常好的可比性。

此外,我们不得不承认,疫情爆发后,在信息的公开方面我们几乎感觉不到太多的权威性,关于病例确诊情况、关于各种传播渠道、关于治疗药物的药效、关于到底怎么防护才是对的,公众需要面对一堆的专家、一堆的媒体平台,很多信息需要靠自己筛分。这种信息状态不仅让谣言与真实信息高度交织,同时也助推了社会的恐慌,加强信息通报的权威性、真实性、有效性对于疫情的防控将具有积极的综合性效果。
 


经济、社会稳定与疫情控制的平衡

才是最优的方案


关于经济、社会稳定和疫情控制的平衡这一个话题,我们有不得不再提一下近期被泄露的新加坡贸易与工业部长陈振声与社会企业人士召开闭门讨论会一段录音,录音内容是:『如果新加坡效仿香港,今天我们的医院系统就会崩溃,抢购口罩的民众令人“丢脸”,是“自私的傻瓜”。』

新加坡不同于香港,香港背靠中国内地,所以即便表现得再糟糕也会有人跟他们做生意。可一旦新加坡表现得不好了,那就不会有人跟你做生意了,所以新加坡人不能有“低能”的表现,否则“病毒还没杀死我们,我们自己就被自己的行为杀死了”。

说实话,这段录音从感性角度来理解,这位部长的言辞着实糟糕且不近人情,录音泄露后其也代表新加坡政府对民众进行了公开道歉。

但我们结合一下新加坡的现实情况和疫情可能产生的次生危害来理解的话,这种思考的逻辑也能就比较清晰了。新加坡所秉承的即是经济、疫情控制与社会稳定相平衡的思路,但在具体的实践中如何去实现这种平衡,却是一个艰巨的挑战。

此次疫情,我们的代价是全国的医疗卫生系统大部分执行了非疫情相关科室的停诊措施、全国大量需要定期就医的患者、妊娠女性无法获得及时的诊疗、2020年股市第一个交易日各指数以暴跌开盘、第一季度经济严重受挫、全民执行居家隔离,这个代价真的是太大了,与新加坡相比,我们的“效—价”比很差,这种防控策略一点都不划算。

在全球经济化的今天,经济发展程度决定者国家发展的动力和国际地位,以大幅折损经济为代价来对抗疫情,这显然不是最优的策略,美国在流感如此肆虐的情况下都不愿意选择停止经济发展的脚步来对抗疫情,也佐证了这一点。

就目前而言,我们动用国家机器来对抗疫情,也着实没有办法,毕竟这种经济-社会稳定-疫情控制三者平衡的防控策略也不是一时能做到的,但这是我们必须要努力的方向。

总结与答疑:


【1】针对本次疫情,我们采取的措施是错的吗?


针对本次疫情,我国政府采取的大部分措施都是比较得当、恰当的。换言之,目前的一切举措都是基于当前国情、社会现实问题而执行的,并无过多不妥之处。但是,我们泱泱大国,为何会以如此惨痛的代价来应对这次疫情,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重要问题。


【2】新加坡作为一个小国,其对疫情的防控策略是基于其现实国情制定,如何与我们中国进行比较?


新加坡虽然国小,但其能够以有限的医疗资源、有限的物质资源来实现较好的疫情控制效果,这一点非常值得我们学习。我们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虽然家大业大,但在公卫系统建设方面的薄弱、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的不足是我们必须要面对的现实,新加坡是非常好的城市级学习样本。


【3】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传染病预防和疫情防控方面最大的不足是什么?


我国的医疗资源处于世界的顶级位置,无论是医生的数量、质量还是诊疗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位置,但我们的公卫建设、特别是下沉到社区的公卫防控体系非常虚弱,这也是武汉宣称排查了98.6%居民,最终被证实水分巨大的原因。


【4】上面长篇大论的分析,向新加坡学习的干货是哪些?


(1)建设优质的公卫系统和成熟的公卫应急机制,是防控传染病长期有效的措施。(2)严格的立法和与公卫配套的处罚律例是促进公卫体系成熟和提升公卫应急能力的重要措施。(3)政府公信力建设优于一切的形式化措施,信息公开、透明、权威、真实是稳定公众情绪、提高社会稳定的基本前提。(4)经济发展、疫情控制、社会稳定需要平衡,是疫情控制的首要出发点,一刀切、抄作业式的措施并不可行。

致各位读者:疫情尚未结束,请务必依然保持谨慎,外边景色再好,都比不上别给国家添乱!





▼推荐阅读▼

流感进入初春高发期!钟南山院士呼吁:把流感和新冠肺炎两类病人区分开来!

放屁会传播新冠病毒吗?这是一篇有味道的科普……

张文宏金句提醒:防火防盗防同事,办公族防疫13条建议,收!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