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结直肠癌筛查什么时候开始?又该如何预防?

张逸 常笑健康 2023-03-08
▼本文作者▼


结直肠癌是发生于结肠和直肠的恶性肿瘤,在中国每年大约有376300人被诊断为结直肠癌,约191000人死于结直肠癌。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占前五位。结直肠癌的发病原因尚不完全清楚,但与遗传、饮食、炎性肠病等因素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预后与结直肠癌发现的早晚息息相关。研究显示,40%的早期结直肠癌患者发现于无症状自然人群。


但是结直肠癌的早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被忽略,所以多数患者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因此,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筛查有助于发现早期病变。



健康人群何时开始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上升,在50岁之前发病率较低,而在50岁以后呈现快速上升的趋势。


大多数欧美国家把50-75岁作为结直肠癌筛查的目标年龄段。我国结直肠癌人群发病率从40岁开始上升速度加快,50岁以上加快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大于40岁人群就应做结直肠癌筛查。


此外,如果您是罹患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建议尽早进行结直肠癌筛查。


如何评估自己是不是得结直肠癌的高危人群呢?

2019年由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上海)牵头,依托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联合多个相关学会指定了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筛查流程专家共识,下表为国内的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有助于您评估自己是否为高危人群。如明确自己为高风险人群,需要去医院做结直肠癌筛查。

 

结直肠癌筛查高危因素量化问卷

结直肠息肉会变成肠癌吗?


肠息肉是长在肠管内的“肉疙瘩”,普遍被认为是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研究表明,80%-90%的大肠癌是由腺瘤性息肉演变而来,这个过程可能需要5-10年的时间。而家族性肠息肉几乎100%发生癌变。


因此,明确有肠道息肉病史即为结直肠癌高风险人群,需要定期体检,尤其是肠镜检查。

 

小息肉➡️腺瘤➡️高级别瘤变➡️结直肠癌(5-10年时间)


结直肠癌的筛查方法有哪些?各自的优缺点如何?

1. 免疫化学法粪便隐血试验(FIT)


优点:只需留取粪便检测,价格低廉、检查便捷、无痛。

缺点:检出进展期腺瘤的敏感度偏低,如结果阳性,仍需进一步肠镜检查。

推荐频率:推荐每年进行1次粪便隐血试验检测。


2. 结肠镜检查


优点:直接观察到结直肠腔内壁,是发现肠道肿瘤最敏感的方法,同时可以切除肠息肉病变。

缺点:属于侵入性检查,伴有较强的不适感,检查前需行包括改变饮食习惯和服用泻剂在内的肠道准备。(不耐受者可预约无痛肠镜检查)

推荐频率:健康人群推荐每5-10年筛查一次高质量肠镜,如果肠道准备不充分,影响观察结果,需要1-2年内再做一次,达到高质量肠镜筛查。


3. 结肠胶囊内镜筛查


优点:具有无痛苦、方便快捷等优点。

缺点:发现病变后无法活检,仍需结肠镜确证,价格贵。

推荐频率:暂不推荐用于结直肠癌人群筛查。


4.结肠CT成像技术:又称CT模拟全结肠镜


优点:通过腹部高精度 CT 检查模拟成像,获得结直肠的三维图像获得结直肠的三维图像。

缺点:需肠道准备、操作相对复杂、检查费用昂贵,同时存在假阳性、放射线危害。

推荐频率:暂不建议应用于人群筛查,仅适用于部分无法完成全结肠镜检查的人群。


5.粪便DNA检测:针对结直肠脱落细胞的基因突变和甲基化检测,有单靶点和多靶点方法,也可与 粪便隐血试验联合检测。


优点:无需限制饮食、无创、方便。

缺点:价格昂贵,目前仍在探索阶段。

推荐频率:一种新型检测方法,美国多个权威组织推荐荐周期为3年1次或1年 1次。

 


当身体出现哪些不适症状,需要及时就医检查?

早期结直肠癌常没有明显症状, 但当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可出现下列一些不适症状,如出现下列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


1. 排粪习惯改变,如腹泻、便秘、腹泻便秘交替;

2. 粪便性状改变﹙大便变细、带血、带黏液等);

3. 腹痛或腹部不适;

4. 腹部出现肿块;

5. 肠梗阻相关症状,如呕吐、腹胀,停止排气;

6. 贫血及全身症状:如消瘦、乏力、低热等。


生活中怎样预防结直肠癌?


1.调整饮食,少吃高脂肪、高糖、腌制食品,如红肉、加工肉,多吃些蔬菜水果,多吃点粗粮、膳食纤维,增加高纤维摄入、补充钙、维生素。

2.改正不良生活习惯,少熬夜、不吸烟、少喝酒。

3.适当的体育锻炼。

4.保持大便通畅。

5.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肠息肉、炎症性肠病等。


作者介绍

张逸

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苏州市独墅湖医院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擅长胰腺、胃肠道肿瘤的微创外科治疗中华慈善总会“格列卫”项目援助计划注册医师。



▼推荐阅读▼

一经发现就是晚期,胰腺癌的6个典型表现,提醒你别忽视

2021-08-31

枕头不是用来枕“头”的?很多人都没枕对,枕不好也会落病

2021-08-31

“四高”脑卒中:高发病、高致残、高死亡···预防关键点在这里!

2021-08-3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