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3篇大规模新冠肺炎病例研究论文对比解读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科研讲坛 Author 陈宇杰

随着疫情的发展,科学家对2019-nCov的了解更加深入,部分成果以论文的方式发表在正式期刊上,其纳入病例数目越来越大,比如JAMA发表的武汉金银潭医院41例病例研究【1】,中国疾控中心435例全国性病例研究【2】,武汉中南医院138例病例研究【3】,北京地区13例病例研究【4】,钟南山1099例全国性病例研究【5】,8866例全国性病例研究【6】和72314例全国性病例研究【7】。


为学者和普通人所公认的是,病例纳入的越多,得出的结论越接近真实。其中文献【7】纳入病例数目最多,由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表,但结论主要集中在疾病的病死率、性别年龄分布和时空特征等,不如文献【6】的研究结论详细。文献【6】揭示了包括R0、潜伏期、合并肺炎率等在内的重要数据。钟南山论文的病例数据则明显少于论文【6】和论文【7】。


本文以解读8866例全国性病例研究【6】为主,对比7万例全国性病例研究【7】和钟南山1099例全国性病例研究【5】等其他论文对比阐述一些值得注意的数据和结论。


这份8866例的新冠肺炎论文发表在预印平台medRxiv上,题为“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China”【6】。作者单位是中国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以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1,来自medRxiv)


这篇文章得出了关于新冠肺炎疾病流行趋势、疾病传染力、病死率、感染人群特征等重要数据的新结论。


病人数据来源:从整体上看,本文纳入截至1月26日全国各省市向中国报告的全部8866例病例,与钟南山等人论文显著不同的是,本文不仅纳入实验室确诊病例(4021例),更是首次纳入疑似病例(4845例)的论文之一。我们知道,目前在武汉地区,根据胸部CT+临床症状,疑似确诊病例已经大部分转为临床诊断病例,等同确诊病例计算。所以说这次论文更加符合整体新冠肺炎的现状,更加具有权威性。


同样的理由,所有排除疑似病例的论文,都是有缺憾的。


随后发表的7万例全国性病例研究【7】不仅纳入疑似病例16186例(22.4%),还纳入临床诊断病例10567例(14.6%)和无症状感染者889例(1.2%)。


潜伏期:本文认为疾病中位潜伏期为4.75天(四分位间距:3.0-7.2),为了寻找“最长潜伏期”确切,笔者翻阅了论文补充材料,发现是17天。同时作者明确声明,以下患者排除不计入潜伏期的计算:1)访问武汉时间与发病时间为同一天。2)访问武汉时间在发病时间之后。3)访问武汉时间与发病时间相隔21天以上的(见图2)。笔者认为这会遗漏部分重要真实数据。


我们知道,钟南山论文表示中位潜伏期是3天,最长潜伏期24天。

最新7万例研究论文未描述潜伏期。

(图2,来自原始论文【6】)


发病年龄和性别差异:近一半的患者年龄在50岁以上,本论文给出明确的结论,男性和女性之间确实存在患病率的差异——在人群中,以每10万人发病率为标准,男性为0.31,女性为0.27(p <0.001)。


最新7万例病例研究表明:患者大多数年龄在30~69岁之间(77.8%),男性占51.4%,确诊病例全国男女比例为1.06:1,男女之间略有差异。


而在钟南山的论文指出,1099例患者中,根据性别分层,发现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见图3。

(图3,来自钟南山论文【5】)


合并肺炎:本论文严重肺炎的患者占四分之一(25.5%),4.5%的患者没有肺炎(167人)。与轻度肺炎的患者(45岁,男性占52.71%)和无肺炎患者(42岁,男性占52.1%)相比,被诊断出患有严重的肺炎的患者年龄较大(55岁),男性比例更高(61.5%)。


钟南山的论文中,没有肺炎的新冠患者占23.6%,差异还是蛮大的。


7万例研究论文指出:轻/中占80.9%,重症占13.8%,危重症占4.7%。无肺炎患者具体数据未提及。


病死率:本研究给出的数据是3.06%(钟南山论文给出的病死率是1.4%,最新7万例研究给出2.3%)我们印象深刻的非典型肺炎(SARS)和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死率分别为10%、37%。可以说,无论哪一种说法,新冠病毒感染病死率都比非典病死率低的多。


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男性患者的病死率是女性患者的3倍多,分别为4.45%对1.25%。大于等于60岁以上的患者病死率也是年轻患者的3倍多,分别为5.30%和1.43%(见图4)。

(图4,来自8866例病例研究【6】)


7万例病例研究提示男性的病死率为2.8%,女性为1.7%。大于等于60岁以上的患者病死率为26.4%,小于60岁患者的粗病死率为2.3%。(下图,原文定义粗病死率为粗病死率是用确诊病例死亡数除以确诊病例总数)。钟南山论文未涉及男性病死率。

“老年”“男性”是“受伤害”最大的群体。

(图5,来自7万例病例研究【7】)


最后,在疾病传染力方面,本文给出的R0是3.77(95%可信区间3.51-4.05)。钟南山论文及最新7万例论文均未提及R0。


从新冠感染蔓延开始,R0就是新冠肺炎绕不过去的话题,所谓R0是指基本传染力,是衡量一个传染病最基本的指标之一。常见传染病的R0如下:

(图6,来自丁香园)

此前,中国疾控中心高福根据435例全国性病例【2】,测出R0为2.2。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测出的R0为3.8【8】。而对于SARS的R0,世卫组织的口径是,非典型肺炎最初的R0为2.9,然后是2.0-3.5,隔离后降至0.4。

从病人总数来看,截至2月18日15h,全国累计确诊72530例,比非典的数据高得多得多。

新冠病毒和SARS病毒都是通过结合ACE2受体侵入人体,但新冠病毒S蛋白和ACE2受体的亲和力是SRAS的10-20倍。【9】

这些证实了在疫情初期“新冠病毒的感染性要比SARS强”的传言。

(图7,来自哈佛流行病学教授费格丁博士推特)

不同论文有很多不同结论,也许是因为病例数目的不同,我们知道,抽样调查的数目越大,越能反应总体的特征。而根据不同数据反复研究同一事物得出不同结论,正是发表论文最大科学意义所在。值得注意的地方是,男性的重症肺炎率、死亡率都高于女性。在讨论部分,作者认为可能是男性肺部的ACE2受体更多。具体的原因还需要未来进一步研究了。

参考文献:
【1】Clinical features of patients infected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 Wuhan, China, Lancet,2020-01-24
【2】Early Transmission Dynamics in Wuhan, China, of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NEJM 2020-01-29
【3】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38 Hospitalized Patients With 2019 Novel Coronavirus–Infected Pneumonia in Wuhan, China,JAMA, 2020-02-07
【4】Epidemiologic and 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s Involving 13 Patients Outside Wuhan, China,  JAMA, 2020-02-07
【5】Clinical characteristics of 2019 novel coronavirus infection in China,medRxiv
【6】Epidemiological and clinical features of the 2019 novel coronavirus outbreak in China,Preprint in MedRXiv
【7】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应急响应机制流行病学组.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0, 41(2): 145-151
【8】Novel coronavirus 2019-nCoV: early estimation of epidemiological parameters and epidemic predictions, Preprint in MedRXiv  
【9】Cryo-EM Structure of the 2019-nCoV Spike in the Prefusion Conformation,Preprint in MedRXiv

推荐阅读:


关注后获取《科研修炼手册》1、2、3、4、5、6、7、8、9、1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