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发展动向

陈洁等 编辑之友 2023-03-26

2021年7月,教育部发布“双减”系列政策,就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及校外培训负担提出意见,业界、学界普遍关注到教培行业的地震而淡化了教育出版业所受的影响。教育出版是与教育、学习、教培相关的出版,本文所指教育出版为针对K12阶段的基础教育出版。

“双减”政策下,教育需求从地震的教培行业涌入教育出版业,对教育出版的发展提出了机遇与挑战。“双减”直接影响着教育出版的教材教辅布局,而素质教育、智能硬件、托管等新兴赛道推动着教育出版的内容素质化升级、数字融合及服务转向。面对教育新态,教育出版应以优质内容打造为基点,以纸数融合的教育服务为抓手,参与构建良好的教育出版生态。

一、“双减”政策下教培激荡及教辅出版余震

(一)教培没落下的教育需求转向

“双减”政策推翻了教培的多米诺骨牌,教育需求屹立不倒,部分将流入教育出版业。若将教育出版视作对知识编码进而贮存、传播的过程,教培则近似解码器,解码内容并深度加工再传授给受众。教培属于知识传播中降低学习难度、丰富知识结构的增值服务,其没落下对教育出版所编码的知识的需求仍然存在。

解码教培中介的取缔对承担编码功能的出版的影响至少有两方面:其一,对编码什么、如何编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育出版的内容生产要更贴合受众理解以适配自学需要。其二,由单纯教育内容生产到涉足教培,即“出版+教育+教学”或将成为教育出版的需求转向,相应地增加了教育出版与教培机构的合作空间。

(二)减负下教辅出版的余震

作为教育出版大头,教辅出版的数量受多种因素影响未必会大幅下降,而质量升级势在必行。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看似将撼动教辅出版,但多年来减负政策精简教辅的缓冲、双减与应试教育现状的错位将使教辅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对教辅出版质量的要求在于:教辅选题及内容编排的素质导向,要注重方法指导、思维培养而非应试技巧习得;在围绕书本内容及课堂教学设计内容实现巩固知识、诊断学情的基础目标外,设计分层次的弹性组合模块以适配个性化的进阶要求;生产教辅类图书的配套视频以补位教培被砍的解码功能,促进知识接受;善用数字化评议教辅,与教学联动精准减负、提供教育策略。

二、“双减”新赛道及教育出版入局的内在要求

(一)素质教育导向下的内容素质化转向

“双减”政策的底色是素质教育,这对教育出版提出了内容素质化转向的要求。一方面,增加的自主学习时间及课后服务催生了素质培育类图书的需求,涵盖人文艺术、科普知识、劳动实践等方向。另一方面,学校教育部分转移至家庭,或将进一步打开亲子读物、家长教育类图书的市场。其中碎片化、伴随性的有声书有望成为高渗透的家庭教育类图书出版形式,缓解中年人周旋于工作及育儿之间的重压。

教培机构也在发力素质教育赛道,与教育出版各有千秋。前者的主要优势在C端用户积累和正在打开的B端学校市场。后者的素质转向长于优质内容积累。教培转型为仓促之举,人员及内容均未经实践检验,而素质类教育出版物一直都有,当下任务是做好做精。

(二)智能硬件东风推动数字融合

 “双减”规范内容,对硬件本身影响并不大,而教育智能化、信息化的政策导向不会变,教育智能硬件产业将持续热势迎来发展东风。在智能3.0阶段,内容及服务将取代硬件升级成为智能硬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教培行业没落下,教育出版有望凭借教材教辅及素质化内容布局作为数字内容供应商分得教育智能硬件行业的一杯羹。

为使优质内容资源同智能硬件接轨,教育出版需做到内容与媒介形态、服务的融合。以纸质内容为基点,研发涵盖图文、音视频、动画等多媒体的数字出版产品。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在海量内容生产之上提供数字化教育服务,如学情画像、交流社群等。

(三) 以课后服务为契机转型教育服务

为满足市场需求、实现自身多样发展,由内容供应转向教育服务是教育出版的大势所趋。随着学生课后及节假日托管话题的升温,近期书店、出版少儿中心等出版业托管服务成为热点。

课后服务是教培机构的主要转型方向,依托学科类培训基础优势明显亦颇具挑战:仓促转型下尚未形成体系化、可盈利的商业模式;若基于学科类基础扩科时打辅导擦边球易被纳入监管。

而教育出版业从事教育服务有其天然优势:有专业的教育出版物作为服务延伸的内容基础;具备丰富的教育作家、专家资源,不仅能为教育产品开发提供专业指导,还可开展名家交流、公益课堂等特色活动;书店、少年中心等实体场所营造了书香场景氛围,利于素质服务活动开展;便于搭建展演平台和赛事活动,为学生提供素质实践和成果展示机会。


三、“双减”背景下教育出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一)优质内容打造素质教育出版精品

以立德树人理念指导素质化内容出版。教育出版首先要明确立德树人的价值定位,把握教育规律,将素质化倡导融入出版产品内容、形态及服务研发设计中,从而创造出“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素质教育精品,服务于教育强国建设的顶层设计。

跨学科知识融通构筑素质教育内容体系。跨学科知识交叉有利于“双减”素质导向下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接轨国家产业发展的高层次人才需求。教育类图书出版要注重多学科知识的交叉互渗。如加强文学艺术、舞蹈音乐、历史民俗等知识板块间的内容链接、促进知识流动扩容,使受众构筑较为完整的内容体系,适配全面多元的发展需求。

历史文化及儿童科普增强素质价值引领。素质化内容布局有诸多细分方向,历史文化沉淀过去,科普读物面向未来,应成为素质内容出版的重点。可推出特色儿童主题出版物,通过传播历史沉淀的精神文化资源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文化自信,成长为社会主义好青年。再者,儿童科普读物的生产有其特殊性,需根据各年龄段学生特点和阅读偏好细分生产,在内容与形态上着力创新,突破自然科学、卫生健康、安全教育等常见选题的桎梏。

(二)数字融合服务助力智慧教育出版

基于新生代媒介消费习惯及内容偏好,打造纸数融合的全媒体内容矩阵。其一,针对教材教辅形成“教材+数字课程+多功能数字资源”产品矩阵,覆盖学生多元学习场景及多元化需求。其二,打造音乐、视频、动画等多媒介融合的教育类图书形态,提供高质量的数字阅读服务。再者,立足教育资源建立自媒体矩阵,兼顾品牌营销及阅读服务,覆盖不同读者的媒介使用习惯及特定场景下的即时需求。

提供精准适配的教育出版服务。首先,提供全程参与的一体化教育解决方案,使内容生产与教育实践互为滋养。为老师提供备课、教学、学情分析、研究沉淀等教研服务;为学生提供涵盖自主预习、在线测评、学习提升等的全流程学习服务;为教育有关部门提供数据分析决策、教育策略输出等服务。其次,提供精确适配的个性服务。出版讲究标准出版物生产,而教育追求因材施教和个性化以激发产品与服务的价值。一方面,以大数据形成的用户画像指导选题策划、产品生产及服务研发,提高需求适配度。另一方面,利用人工智能、AR、VR等技术打造数字交互课程,聚焦用户学习状态和交流互动,提升学习体验。

(三)依托平台构建教育出版生态

发力教育平台之争。“双减”与“教育信息化2.0”都提出了建设教育教学平台的要求。教育出版业应依托平台整合教育内容及服务,推进教育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合作进而构建兴兴向荣的教育生态。首先,借助平台深度融合教育资源及服务,形成“内容+平台+服务”的教育产品格局。其次,拓展音频平台,借助智能音箱嵌入家庭教育场景,开辟智能教育新路径。再者,依托数据实现平台内容及服务迭代,使内容更适配需求,服务更加贴切,进而推动教育出版产业升级。

推动构建教育出版生态圈。教育出版平台在产品层面融合内容与服务适配用户教育需求,在产业层面作为基础设施,连接着技术商、硬件商等教育出版生态圈的关键节点。教育出版方要找准定位,强化合作协同理念,推动产业链的跨界融合进而创新教育出版生态模式。网络商为用户提供稳定的教育网络服务;硬件生产商研发跨软件、体验最优的智能终端;教育出版方牵头智能化、交互性教育平台的构建,提供丰富的内容资源及个性化服务……产业链各核心环节各取所长形成产业联动,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升级,共筑以内容为核心、服务为重心、平台为支撑的可持续教育出版生态。




作者简介:陈洁,浙江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数字出版研究中心执行主任,浙江大学出版社副总编辑兼副总经理,主要研究方向:数字出版。


(本文摘自《编辑之友》陈洁等《 “双减”政策下教育出版发展动向》,拟近期刊登,正文中的注释部分省略,以纸质版为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