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1)

史学研究 2020-10-18

前言:

经过近五年的发展,史学研究公众号已经具有了十多万的订阅者,为传播高质量的史学研究论著做出了自己微薄的的贡献。新的一年,我们将继续编辑新书单,期待您的支持和关注。本期为2020年新书单的第11期。

正在进行的课程优惠活动:

课程 | 五四文人的光荣与梦想




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无为

作者: (美) 森舸澜 
出版社: 东方出版中心
副标题: 早期中国的概念隐喻与精神理想
原作名: Effortless Action: Wu-wei as Conceptual Metaphor and Spiritual Ideal in Early China
译者: 史国强 
出版年: 2020-4-20
页数: 350
定价: 75.00


本书就主题来说,旨在系统地描述作为个人的精神理想的“无为”或“轻松自如”。在战国时期中国人的思想里所起的作用,再现无为充当道家和儒家共同理想的过程,同时揭示其固有的概念矛盾,因为这种矛盾推动了战国时期思想的演进。就方法论而言,本书希望用当代概念隐喻理论来研究古代中国人的思想,这种想法未必成熟。本书专门研究战国时期的中国,但与其主题和方法论相关的讨论,必然超出对古代中国的研究范围,甚至会扩展到晚近东亚宗教思想或西方所谓道德伦理传统,凡是对此感兴趣的读者,“无为”这个话题对他们来说就不陌生,也可谓息息相关,与此同时,概念隐喻研究法——乃至此法所依据的“涉身现实主义”的原理——还能为比较思想研究、甚至一般的人文科学,提供全新的理论框架和方法论工具。

森舸澜(Edward Slingerland),国际著名东西方哲学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等领域专家;现任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亚洲研究教授、中国思想与涉身认知研究所所长、哲学与心理学会成员、宗教历史数据库主任;曾就读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精研中国古代思想,功底深厚;主要研究方向:战国时期中国哲学思想、宗教思想比较、认知科学与宗教演变、认知语言学(概念整合隐喻理论)、伦理学(德性伦理学、道德心理学)、进化心理学、人文与自然科学的关系、古典汉语等;曾发表一大批学术文章,出版多部专著,如《科学与人文科学》(What Science Offers the Humanities)等,还翻译出版了孔子的《论语》(Analects)等。



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居于南土



作者: 郭明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副标题: 长江流域商周时期建筑的考古学观察
出版年: 2020-3
定价: 218.00元

商周时期是中国建筑的奠基时期,在中国古代建筑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商周时期长江流域的建筑个体差异较大,与黄河流域比较而言,长江流域建筑形制较少,结构简单,制作粗陋;在建筑结构技法、材料的选择等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区域性特色,更适应长江流域湿润多雨、树木繁茂等自然地理条件。本书力图在系统地搜集和梳理材料的基础上对商周时期长江流域的建筑做深入的讨论。

郭明,辽宁抚顺人。本科就读于辽宁大学历史系,硕士和博士均就读于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硕士师从张辛教授,博士师从刘绪教授。2013年取得博士学位后至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工作数年,期间在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做博士后。现任上海外国语大学全球文明史研究所副教授,面向全校本科、研究生开设《中国古代物质文化史》、《中国考古发现与探索》等课程。 



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六朝门阀


作者: [日] 守屋美都雄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太原王氏家系考
原作名: 六朝門閥の一研究:太原王氏系譜考
译者: 梁辰雪 
出版年: 2020
页数: 114
定价: 48

此书是已故日本著名中国史学家守屋美都雄先生的代表作。作者以六朝时期著名的门阀家族——太原王氏的家族谱系考证为切入点,在勾绎此家族世代人物政治命运发展的基础上,对六朝时期门阀政治的特点进行了画龙点睛似的提炼和概括。此书是六朝门阀个案研究的一部相当优秀的学术著作。

守屋美都雄先生,已故日本著名中国史研究历史学家,京都学派代表人物之一。在中古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时代家族、世族、国家权力结构的研究领域具有相当高的造诣,代表作《中国古代的家族与国家》等。



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5-6世纪北边六镇豪强酋帅社会地位演变研究

作者: 薛海波 
出版社: 中华书局
出版年: 2020-4
页数: 501
定价: 78.00元


本书通过对北边六镇豪帅群体社会地位在北朝演变的考察,就北边六镇暴动,尔朱荣集团崩溃,北魏分裂与灭亡,西魏北周关陇集团、东魏北齐统治集团内部关系,杨坚建隋等北朝后期政治史的重要问题,均提出了具有较高学术价值、创新性的观点。为学界深入认识北魏离散部落、孝文帝汉化改革影响、六镇暴动的原因与性质等重要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途径。

薛海波,1979年生,吉林长春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 学院历史系副教授,历史学博士,江苏省第五期“333高层次人 才培养工程”第三层次培养对象,中国秦汉史研究会、中国魏晋 南北朝史学会理事,致力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政治史与民族史研 究,先后在《民族研究》《文史哲》《史学月刊》《史林》《社会 科学战线》《江海学刊》等专业期刊发表三十余篇学术论文,有 多篇论文被《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转载、摘编。



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谁在看中国画


作者: [英]柯律格(Craig Clunas) 
出版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原作名: Chinese Painting and Its Audiences
译者: 梁霄 
出版年: 2020-4
定价: 108.00元

在《谁在看中国画》这本书中,作者讲述了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观看者如何无可争议地塑造了“中国绘画”这一伟大的艺术传统。他认为,中国境内的观看者对“中国绘画”的演变至关重要。通过考察描绘观看绘画的场景的作品,他向读者介绍了观看者的理想类型:士绅、帝王、商贾、民族和人民。在讨论中 国艺术观看者的变化时,柯律格强调,中国文化中意象的多样性,使我们无法明确概括出“中国绘画”的构成。探索艺术作品与观看者之间的复杂关系,将使我们对“中国绘画”这一概念的形成和变革产生新的认识。

柯律格(Craig Clunas),1954年出生于英国苏格兰阿伯丁,2007—2018年任英国牛津大学艺术史系教授,现为该校荣休教授。曾任伦敦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Victoria & Albert Museum)中国部资深研究员兼策展人,自1994年起先后执教于萨塞克斯大学艺术史系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




6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研究



作者: 黄楼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原作名: 黄楼
出版年: 2020-3
页数: 289
定价: 98.00元

本书以新疆吐鲁番地区所出中古官府杂帐簿文书为研究对象,探讨上迄十六国高昌郡,经阚氏、麹氏高昌王国,下至唐代西州时期,中国地方政权及统一王朝治理吐鲁番地区的经济、政治制度。北凉计赀出献丝帐、阚氏高昌某郡綵毯帐、唐某年西州高昌县更簿、开元时期北庭客使领料钱抄等吐鲁番出土官府帐簿文书,进一步证明2000多年前新疆吐鲁番地区设置高昌郡,推行郡县制,其政治、经济文化进程与内地已融为一体,密不可分。不仅如此,在某些领域往往还能开启变革之先河,对后世影响深远的藩镇制度、宦官监军制等唐代重大制度变革都滥觞于此。

黄楼,安徽蒙城人。1998—2009年就读于武汉大学,获史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2009年留校任教,现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暨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副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唐代政治史、中古碑刻墓志、敦煌吐鲁番文书。出版专著《唐宣宗大中政局研究》(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碑志与唐代政治史论稿》(科学出版社,2017)、《神策军与中晚唐宦官政治》(中华书局,2019)。在《史林》《史学月刊》《西域研究》《敦煌研究》《敦煌学辑刊》《魏晋南北朝隋唐史资料》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近50篇。参与中华书局“二十四史暨清史稿修订工程”之《北史》修订等课题的研究工作。



7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福建历代刻书家考略

<script.*?src\=["']?([^"'\s">作者: 方彦寿 
出版社: 中華書局
出版年: 2020-4-22
页数: 782
定价: 178

“刻书家”是古籍编撰出版传播链上的重要环节,但一向被研究者所忽略。本书广泛利用正史、地方志、家(族)谱以及摩崖、碑刻等史料,挖掘由宋至清福建八百多位刻书家的事迹,不仅为古籍编撰出版的传播链补上“刻书家”这一环节,也为纠正以往古籍鉴定中所出现的误判提供更多的文献佐证。书中提出,应以是否接受官私方的委托刻书作为判定“刻书中心”的重要标准;判断古籍版本,不宜仅凭刻书家的籍贯,而应以刻书地点为主。

方彦寿,1952年出生,现为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20世纪70年代,在福建建阳插队、工作。曾任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研究员,《朱子文化》期刊主编。长期从事福建出版史研究工作,已出版《建阳刻书史》《朱熹书院与门人考》《朱熹画像考略与伪帖揭秘》《朱熹学派与闽台书院刻书的传承与发展》等专著,发表论文190多篇。




8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太平天国

<script.*?src\=["']?([^"'\s">作者: [英]查尔斯·麦克法兰 
出版社: 华文出版社
副标题: 19世纪50年代中国人习惯礼仪与风俗的真实记录
原作名: The Chinese Revolution: With Details of the Habits, Manners, and Customs of China and the Chinese
译者: 乔国强 
出版年: 2020-5
定价: 60.00

《太平天国》是西方人观察、研究太平天国革命的重要作品,是当代人研究太平天国历史无法回避的重要资料。本书依托当时在华游历的传教士见闻、西方在华官员的记录等一手资料,全方位、多层次、宽角度地展现了太平天国革命爆发、兴起、发展的全过程。

查尔斯·麦克法兰 Charles McFarlane(1799-1858),英国东方学者,军事史学家,主要研究土耳其、印度和中国的历史。牛津大学东方学教授,柏林大学东方文献研究室特聘研究员,莱比锡大学东方语言学兼职教授。



9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日本在内蒙古殖民法律制度研究


<script.*?src\=["']?([^"'\s">作者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西部项目,较为全面深入地阐释了上世纪伪满时期日本殖民统治者如何以法律手段维系日本在东部内蒙古的统治。本书*的特点是几乎利用了目前所能利用的所有公开相关文献资料,从殖民立法的活动、形式、程序、特点,涵盖行政、经济、刑事、司法等各个方面,充分展现了日本殖民法律的本质,从而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罪行,驳斥日本极右势力美化侵华战争的言论,能够较好地发挥警醒世人的作用,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宋从越,男,1967年出生,辽宁辽阳人,汉族。历史学博士。现为包头师范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副院长,任中国法律思想史专业委员会副会长。近年来,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两项,内蒙古哲社规划项目一项,出版专著《日本在内蒙古殖民法律制度研究与批判——以伪蒙疆政权为中心》(内蒙古大学出版社,2012年),并在《内蒙古社会科学》《内蒙古大学学报》《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长白学刊》等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届哲社优秀成果政府奖二等奖、三等奖。



10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表演、体制、观众


作者: 赵丽瑾 
出版社: 上海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1949-1966年的社会主义电影明星
出版年: 2020-1
定价: 68.00元

本书以1949年至1966年的社会主义电影明星为研究对象。基于对新中国“22大明星”形象与意义的阐释,以表演、体制、观看三个维度各自推进又彼此关联地建构研究框架,探寻中国社会主义电影明星形成的内在机制。 

赵丽瑾,女,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北京师范大学电影学博士,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电影评论协会会员、甘肃电影家协会会员,第22届、23届、24届“北京大学生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评委。现主要从事电影批评、明星研究、青年文化研究及影视教学工作。已在《电影艺术》《当代电影》《北京电影学院学报》等核心期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十余篇。



11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亚洲与一战

作者徐国琦 

出版社: 四川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理想国
副标题: 一部共有的历史
译者: 尤卫群 / 李朝津 
出版年: 2020-5
页数: 342
定价: 78 

中国和日本在一战中博弈,其结果为日后历史走向埋下伏笔;印度和越南通过一战认识到自身的民族命运,战后谋求独立;朝鲜希冀通过战后西方国家的帮助而独立,最终失望地走上自主的进程。各具特点的五国在一战中纷纷打开视野,在战中或战后迎来民族觉醒。

徐国琦,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香港大学历史系教授,香港大学嘉里集团基金全球化历史讲席教授。近年来致力于以中国为中心的国际史和共有历史研究,目前已经出版多部专著,代表著作有:《中国与大战》《一战中的华工》《中国人与美国人》《奥林匹克之梦:中国与体育,1895—2008》等。



12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法国知识分子与政治

作者: [英] 戴维·德雷克 
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从德雷福斯事件到德军占领期
页数: 268
定价: 58

本书记述了自19世纪末至巴黎解放期间法国作家、艺术家、思想家以及社会活动家等各类知识分子的活动轨迹。通过过考证、引用大量一手材料及各类研究资料,本书呈现了一部波澜壮阔的20世纪上半叶法国知识分子运动史。本书涉及面广,立足于当时法国的国内与国际语境,挖掘了大量鲜为人知的历史细节,生动地描绘了那个时代“知识分子”作为一个群体的诞生、发展历程,尤其分析了知识分子群体与民族主义、和平主义、共产主义与反共产主义、超现实主义、法西斯主义与反法西斯主义等政治运动相互裹挟、既相纠缠又相排斥的曲折历程。本书史料丰富、行文流畅、叙写生动,是目前较有影响力的关于知识分子史研究的读物。

戴维.德雷克,国际知名的萨特研究学者,先后执教于英国密德萨斯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曾获法国学术棕榈骑士勋章。主要研究方向为现代法国知识分子史和政治史,著有《法国知识分子和政治》《战后法国知识分子与政治》《烽火巴黎:1939—1944》等著作。



13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细菌

  

作者: [德]汉诺·夏里修斯 里夏德·弗里贝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我们的生命共同体
原作名: Bund fürs Leben - Warum Bakterien unsere Freunde sind
译者: 许嫚红 
出版年: 2020-4
定价: 48.00元

人类曾以为细菌是我们的敌人,必欲除之而后快,但过度地消毒杀菌反而让我们面临体内的生态浩劫。本书为我们展开了微生物世界的惊奇旅程,厘清人体内生态体系的运作机制,细菌不只影响了我们的消化、情绪、伴侣选择和思考能力,甚至还协助我们对抗肿瘤、过敏、肥胖症、营养失调、心血管、肠道问题等文明病。因此,我们应该把体内的微生物生态系统当作一座花园细心呵护,善待体内的益菌,与数千亿个好伙伴共度更健康的生活。

哈诺.夏里休斯(Hanno Charisius),1972年生,大学在德国不来梅攻读生物学,曾于《麻省理工科技评论》(MIT Technology Review)、《联机》(Wired)杂志担任编辑。2010-2011年获得麻省理工学院科学记者奖学金,现居慕尼黑。



14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微生物改变命运


作者: [美]罗德尼·迪塔特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副标题: 人类超级有机体的健康革命
原作名: THE HUMAN SUPERORGANISM: How the Microbiome is Revolutionizing the Pursuit of a Healthy Life
译者: 李秦川 
出版年: 2020-4
定价: 48.00元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成千上万个物种的集成物,是一个超级有机体。如果缺少一些关键物种,就会造成不健康的状态。在旧生物学体系中,细菌通常被认为是邪恶的,并用抗生素杀死我们体内的细菌。一轮抗生素就能破坏你的微生物群系,并导致整个新陈代谢改变,甚至精神疾病的高发也与微生物群系的不健康状态大有联系。过敏、癌症、心脏病、肥胖症甚至像抑郁症等心理疾病,呈现出来的是我们的先祖甚至在一个世纪前所从未遇到的情况。一旦第一个非传染性慢性病确诊,恶性循环就开始了……

罗德尼•迪塔特(Rodney Dietert)是康奈尔大学免疫毒理学的教授,也是康奈尔环境毒理学教学科研机构的成员,他的学术专著发表在超过60种专业期刊上。作为一个演讲者,迪特参加各种世界级的论坛,到访100多个国家,他的观众包括科研机构、政府组织、大学学院、私人企业、健康倡导组织等。他在微生物研究界颇有声望,还作为嘉宾出现在2014年的获奖纪录片Microbirth里面。他将毕生心血致力于研究因环境引起的各类慢性疾病对人类(特别是儿童)造成的影响,并寻求解决途径,保护人类的健康。




15



出品| 史学研究公众号




China’s Good War

<script.*?src\=["']?([^"'\s">作者: Rana Mitter 
出版社: Belknap Press
副标题: How World War II Is Shaping a New Nationalism
出版年: 2020-9
页数: 288

For most of its history,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discouraged public discussion of the war against Japan. It was an experience of victimization—and one that saw Mao Zedong and Chiang Kai-shek fighting for the same goals. But now, as China grows more powerful, the meaning of the war is changing. Rana Mitter argues that China’s reassessment of the war years is central to its newfound confidence abroad and to mounting nationalism at home.

China’s Good War begins with the academics who shepherded the once-taboo subject into wider discourse. Encouraged by reforms under Deng Xiaoping, they researched the Guomindang war effort, collaboration with the Japanese, and China’s role in forming the post-1945 global order. But interest in the war would not stay confined to scholarly journals. Today public sites of memory—including museums, movies and television shows, street art, popular writing, and social media—define the war as a founding myth for an ascendant China. Wartime China emerges as victor rather than victim.

The shifting story has nurtured a number of new views. One rehabilitates Chiang Kai-shek’s war efforts, minimizing the bloody conflicts between him and Mao and aiming to heal the wounds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Another narrative positions Beijing as creator and protector of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that emerged from the war—an order, China argues, under threat today largely from the United States. China’s radical reassessment of its collective memory of the war has created a new foundation for a people destined to shape the world.

Rana Mitter, a Fellow of the British Academy, is Professor of the History and Politics of Modern China at the University of Oxford, where he directs the China Centre. He is the author of several books, including A Bitter Revolution and Forgotten Ally, which was named an Economist and Financial Times Book of the Year.  




往期内容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5)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6)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7)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8)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9)

书单 | 2020年历史学新书(10)


编辑 (文) /  历史之书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