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6)

史学研究 2021-09-15

前 言

史学研究公众号已有15万订阅者,2021年继续设立新书单栏目,以推介当年高质量的学术论著(第一个季度推介部分2020年的书目)。另外公众号也常年推介新出版的高质量学术论文,期待各位学人的推荐与支持。word版论文一般收到后,经过简单的技术性审核、编排在一周内推送。已经授权其他公众号发布且标注了原创的论文我们不推介。投稿邮箱:shixueyanjiu2015@163.com。感谢您的关注。本期书单为2021年第6期新书单。


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历史与记忆

作者: [英国]杰弗里·丘比特 
出版社: 译林出版社
原作名: History and Memory
译者: 王晨凤 
出版年: 2021-2-28
页数: 286
定价: 59.00


近年来,“记忆”已成为历史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记忆”一词既代表着一个新的、独特的研究领域,又代表着一种崭新的途径,借之可以将历史概念化,成为更普遍的探索领域。本书针对关于记忆的各种探讨和理论,提供了容易进入又发人深思的引介,所涉及的主题凝聚着历史学家的普遍关切。全书关注记忆在所谓历史过程中的角色,考察了个体与集体之间、作为遗存的记忆与作为重构的记忆之间,以及记忆与历史作为各种回顾性知识形式之间的关联。

杰弗里·丘比特  英国约克大学历史系高级讲师(reader),同时任职于约克大学18世纪研究中心和公共史学研究中心。研究兴趣包括19世纪法国政治史、思想史、宗教史、文化史,社会记忆诸问题,以及现代社会与历史之间的关联在政治、社会和文化层面的表现。

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战国楚简字义通释

作者:雷黎明 著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 268


该书以《郭店楚墓竹简》《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九)和《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伍)中的全部楚竹书文献为研究材料,在充分吸收既有文字考释等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系统梳理、通释出土战国楚竹书文字字义。内容具体包括序言、凡例、部首索引、正文、材料出处简称与全称对照表、引证文献简称与全称对照表、笔画索引、参考文献和后记等几部分。

雷黎明,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副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在站博士后。主要从事古代汉语、出土文献与古文字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发表论文二十余篇,协编、参编《中国出土简帛文献引得综录·郭店楚简卷》等著作,主持科研项目5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项。分别获甘肃省高等学校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三等奖。

3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与语言接触

作者: 曹利华 
出版社: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副标题: 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出版年: 2021-12
页数: 288
定价: 118


本书聚焦语言接触,利用吐鲁番出土文书并辅以传世文献和出土文物,采用历史学、文献学、语言学方法,一方面从语言学角度考察汉语与周边语言的相互借用和影响;另一方面从民族学角度解析语言所折射的民族关系及其特点。总之,在民族交往的历史大背景下考察语言接触,又从语言接触反观历史,宏大叙事与细节考证相结合,相得益彰。

曹利华,汉族,河南濮阳人,攀枝花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博士,副教授。兰州大学汉语言文字学硕士,西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士。参研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敦煌西域所出法制文书语言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吐鲁番文献合集、校注、语言文字研究及语料库建设”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晋唐时期吐鲁番地区民族交往的语言学考察研究。

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缘起

作者: 范晶晶 
出版社: 中西书局
副标题: 佛教譬喻文学的流变
出版年: 2020-10
定价: 60.00元


《缘起——佛教譬喻文学的流变》以佛教譬喻文学为研究对象,作者在掌握十二分教中譬喻的兴起与研究史的基础上,通过对印欧语言中的各种譬喻类文献及汉语大藏经中的譬喻类佛典的介绍,厘清佛教譬喻文献源流。结合因缘变文及其他文学作品,分析佛经中的譬喻类文献是如何一步步本土化,因缘思想又是如何渗透进古代士人的人生观构成的。在明晰以上种种后,作者总结了“缘”这种文学类型的跨文化迁徙过程及其对文学史研究的意义。

范晶晶,北京大学中文系博士、北京大学东方文学研究中心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助理教授。发表有《早期佛教译经与经典的书面化确立》《佛教官方译场与中古的外交事业》等学术论文多篇,译有《印度诸神的世界:印度教图像学手册》(中西书局2016年版)、《恐惧的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无聊的哲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版)等。主持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梵语、巴利语、汉语中的佛经譬喻故事对比研究”,参与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丝路南道非汉语文书的释读与研究”等。


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重归一统

作者: (美) 龙沛 
出版社: 后浪丨九州出版社
副标题: 宋初的战与和
原作名: The Reunification of China: Peace through War under the Song Dynasty
译者: 康海源 
出版年: 2021-3
页数: 376
定价: 72.00元


本书讨论了战争和政治在宋朝建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批驳了“宋朝开国是一个非军事化过程,宋朝自建立之初就重文轻武”的刻板印象。作者提出,宋朝的建立是一系列军事胜利的结果,11世纪初出现的文官主导型政府,是经由半个世纪的战争与个人政治而产生的,并非源于某种旨在强调文化价值超过军事价值的主观规划。

龙沛(Peter Lorge),毕业于宾西法尼亚大学,师从知名汉学家郝若贝(Robert Hartwell),获历史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美国范德堡大学,专长10—11世纪中国军事史和思想史。

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二程后学研究

作者:李敬峰 著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118


《二程后学研究》将二程后学看作一个整体、一个活的历史存在、一个思想分化与问题争论相互交织的学术共同体进行微观和宏观相结合的研究。以是时二程后学关注和探讨的学术问题为线索,依据历史和逻辑相结合的方法,按照“渊源-推阐-建构-转化”的思想演进脉络,对二程后学思想的衍化与发展展开系统的考察,揭示出二程后学思想衍化的内在逻辑、整体面貌、主要问题、义理内涵和演变脉络。

李敬峰,1986年生,河南洛阳人,哲学博士、博士后,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研究方向为宋明理学、关学、洛学等。主持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特别资助项目、陕西省博士后科研项目、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等国家、省部级项目十余项,先后在《哲学与文化》《哲学研究》《中国哲学史》《孔子研究》《自然辩证法研究》等杂志发表文章三十余篇。

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明代复古的众声与别调

作者:余来明 著

出版社:中华书局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本书意在改变现明诗研究以作家作品为主体、按时代展开的叙述方式和研究思路,通过对明诗演进历程的总体把握,发掘明代诗歌演变背后的历史轨迹。作者力图突破以往以作家、流派的排比建构明代诗史的结构,在历史演变的进程中把握明代诗歌创作风尚的变化,诗坛的兴衰,诗人群体的流动,诗歌理论的转换,将明代诗史作为一个动态的历史对象加以考察,而不仅是局限于对不同阶段诗人诗作做静态的分析,由此厘清明代诗史流变的历史过程。

余来明,1978年生,江西德安人。现任武汉大学珞珈特聘教授、博导,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武汉大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教授委员会副主任。入选“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著有《元代科举与文学》《嘉靖前期诗坛研究》《“文学”概念史》等。


8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面具之舞:白马人的神话历史与文化表述

作者:王艳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02月 

定价: 89.00元


书稿立足文学人类学的理论和方法,以“池哥昼/跳曹盖”仪式文本为中心,既阐述白马人的生命信仰与文化表述,又从文学的视角扩展人类学的诗化之维。研究力图从生活在川甘交界处的白马人一年一度举行的“池哥昼/跳曹盖”仪式个案研究为切入点,将从前白马人分置于宗教信仰、历史文化、口头传统、民间文学、民俗艺术、文化遗产等多个学科领域的相关文化事像用“仪式”连接起来,置于新兴的交叉学科文学人类学的框架下进行综合研究,并搭建起理论探讨与田野实证互补、共时维度与历时维度并重、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结合的立体研究框架。

王艳(1984-),女,藏族,甘肃陇南人,文学博士,2010年毕业于西北民族大学并留校任教,2015年至2018年在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在职攻读博士学位,2019年进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现任西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遗产与文化认同研究所研究人员,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国少数民族文学、民俗学。

9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

作者: [美] 费正清 
出版社: 山西人民出版社
副标题: 通商口岸的开埠 : 1842— 1854
原作名: Trade and Diplomacy on the China Coast: The Opening of the Treaty Ports, 1842-1854
译者: 牛贯杰 
出版年: 2021-1


《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上》首先考察了传统中国的外交模式“朝贡体系”及其在广州的应用。接下来讨论了鸦片战争以及*批不平等条约的适用过程。1845年至1851年间,新的条约体系遭遇挫折,清朝方面竭力限制条约中承认的特权,而外国人也在尽力为他们获得额外的好处。1850年至1854年间,上海的状况极为混乱。随着外国海关税务司的*终确立,条约体系开始复苏。《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通商口岸的开埠(1842—1854)上》并未沿用当时流行的帝国主义观点,指出1842年至1860年间的新条约体系意味着清朝开始接受与外国人“共享治权”的观念,通过这样的方式,通商口岸和外国海关税务司成为中西“共治”的合作者。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美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问题专家、哈佛大学教授。曾任美国亚洲研究协会主席、美国历史协会主席,是哈佛大学费正清东亚研究中心的创始人。著有《中国沿海的贸易与外交》、《伟大的中国革命》、《中国:传统与变迁》、《美国与中国》等著作。

10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在国家与亲属间游移

作者: 杜靖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品方: 启真馆
副标题: 一个华北汉人村落宗族的历史叙事
出版年: 2020-10
页数: 680
定价: 98.00


作为一部历史人类学著作,本书重构了华北一个乡村宗族的千年历史进程,全方位、多角度展现了该村落宗族的文化命运,描绘了二元裂变分支运作模式下的宗族图景,从历史实践论的角度追问了宗族的本质是什么,即宗族究竟属于国家的还是属于亲属体系的问题。本书希望通过这一案例来窥探传统中国如何一步步走到现代,并进一步思考其未来的走向。

杜靖,字东夷,山东临沂人,1966年11月生。山东大学文学学士,湘潭大学民俗学硕士,中央民族大学文化人类学博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古人类学博士后,青岛大学中国法律人类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曾任中央财经大学社会发展学院特聘教授,现兼任中国人类学学会理事、中国世界民族学会理事、中国宗教人 类学专业委员会特聘研究员、中国发展人类学专业委 员会特聘研究员。与庄孔韶等创办《人类学研究》,曾兼任该杂志编委与执行主编。主要致力于中国宗族研究、中国体质人类学史研究、科学人类学研究和知识人类学研究。

11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与距离斗争

 作者: 晏绍祥 
出版社: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出品方: 世纪文景
副标题: 中国和西方的古代世界史研究
出版年: 2021-1
页数: 384
定价: 69.00元


本书是长江学者晏绍祥世界古代史研究的合集,共收入七篇古典历史研究和史学史文章,主要涵盖了他对波斯帝国、古罗马、古希腊以及秦汉帝国等的研究成果。

晏绍祥  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世界古代中世纪史研究会会长,主要从事世界古代史,尤其是古典世界历史、古典传统在西方世界的演变等领域的研究。著有《古代希腊民主政治》《古典民主与共和传统》《古典历史研究史》《荷马社会研究》《世界上古史》等;译有《罗马共和国政制》《剑桥希腊罗马政治思想史》《早期希腊》《外族的智慧》等。先后主持教育部和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多项,并顺利完成相关研究工作。《荷马社会研究》、《古典历史研究发展史》先后获得北京市和教育部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无缘得见的年代

作者:[法]伊凡·雅布隆卡(Ivan Jablonka)著 闫素伟 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1年01月

定价: 68


本书通过一对犹太人夫妇在 “二战”中的悲剧人生来反思20世纪历史。这对夫妇是作者从未见过面的祖父母。作者通过采访,查阅政府档案、警察局犯人记录及当代人的一些回忆文章等,勾勒了他们颠沛流离的短暂一生。他们都是普通人,除了两个孤儿、几封信和一本护照,几乎什么都没有留下。本书较好地克服了历史学家的冷静客观和主观情感之间的矛盾,既有事实材料分析,又有文学性描绘,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兼具可读性和学术性的一部历史佳作,先后获得法兰西学院基佐奖、参议院历史著作奖、奥古斯丁·梯叶里奖等多个奖项。

伊凡·雅布隆卡(1973-),法国历史学家,巴黎第十三大学当代历史学教授,《思想生活》杂志创办人和主编,“思想共和国丛书”主编之一。著有,《共和国的儿童》《蕾蒂西娅,或人类的终结》《无缘得见的年代》,其著作多次荣获奖项。

12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美食与文明

作者: 蕾切尔·劳丹 
出版社: 后浪丨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出品方: 后浪
副标题: 帝国塑造烹饪习俗的全球史
原作名: Cuisine & Empire: Cooking in World History
译者: 杨宁 
出版年: 2021-1
页数: 504
定价: 94.00元


从大约两万年前人类掌握谷物烹饪到现在,本书作者讲述了世界上主要饮食的兴衰历史。透过多种饮食表面上的混杂局势,作者揭示了烹饪谱系图潜在的简明规律,说明了烹饪哲学中关于健康、经济、政治、社会和神灵信仰的周期性变化如何推动新饮食的建立,其中一些被选为帝国饮食,在全球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作者还阐述了商人、传教士和军队如何将饮食跨越山脉、海洋、沙漠和政治边界。本书的创新叙事方式将烹饪如语言、服装或建筑,视为人类创造的事物。通过强调烹饪如何将农产品变成食物,并将全球而不是某个特定的国家作为舞台,挑战了支撑当代食品运动的农耕和浪漫主义神话。

蕾切尔•劳丹(Rachel Laudan),伦敦大学学院历史和科学哲学博士,先后于卡内基-梅隆大学、匹兹堡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大学和夏威夷大学任教,曾在墨尔本大学、麻省理工学院、普林斯顿大学访学。之后移居墨西哥,将研究转向食物的历史和政治。现居于美国得克萨斯州奥斯汀市。撰写的著作有The Food of Paradise: Exploring Hawaii's Culinary Heritage等,与人合编的著作有The Oxford Companion to the History of Modern Science。

14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希特勒的纳粹德国

作者: [英] 马修·休兹(Matthew Hughes) / [英] 克里斯·曼(Chris Mann) 
出版社: 浙江大学出版社
副标题: 第三帝国社会生活史
原作名: Inside Hitler’s Germany: Life Under the Third Reich
译者: 于仓和 
出版年: 2021-3-1
页数: 368
定价: 78.00元


纳粹德国为什么能在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和大萧条中迅速崛起?纳粹德国依靠什么成为一台让世界饱受灾难的强大战争机器?希特勒是如何从一名退伍士兵成为一名横扫欧洲的战争狂人?……这些问题的答案,也许能在本书中找到。本书是迄今为止较为详尽地探讨第三帝国社会生活的一部佳作,和其他政治史、军事史不同,它展示给读者的是一个更加贴近日常的真实的第三帝国的面孔。正是这样一个第三帝国,在国内聚集起强大的工业生产能力和运转能力在,政治上野心勃勃,在军事上一度所向披靡。本书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图片,能帮助读者充分理解那个黑暗年代的真实德国。

马修·休兹(Matthew Hughes),英国北安普顿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Northampton)世界现代史讲师,伦敦国王学院(King ' s College, London)战争史博士。著有《1915年:拉长的战线》与《艾伦贝元帅和英国的中东战略(1917—1919)》等书。现居伦敦。


克里斯·曼(Chris Mann),英国萨里大学(University of Surrey)与伦敦大学学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欧洲史讲师,伦敦国王学院战争史博士。他的研究领域为20世纪的斯堪的纳维亚战争史,著有《逃亡的挪威军队(1940—1945)》和《T-34型战车》。现居伦敦。

15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法国之魂

作者: [法]阿涅丝·普瓦里耶(Agnès Poirier) 
出版社: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原作名: Notre-Dame, The Soul of France
译者: 张恒杰 译 斯坦威出品 
出版年: 2021-1
定价: 58


看到火焰中的巴黎圣母院时,世界各地的人们都会产生深刻的痛惋之感,为什么巴黎圣母院会让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们都为之动容?是什么使巴黎圣母院成为一个国家的灵魂和人类成就的象征?  作为一系列问题的回答,作者从大火之夜开始,带我们重新经历了巴黎圣母院历史上的各个决定性时刻。  从1163年的角石铺设开始,亨利四世与天主教的恩怨;拿破仑的加冕典礼;维克多·雨果19世纪保存大教堂的运动; 奥斯曼男爵的巴黎重建计划;经典电影《巴黎圣母院》;戴高乐的感恩庆典,等等。

阿涅丝·普瓦里耶:作家,评论员和广播员。她是英国广播公司(BBC)、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天空新闻网(Sky News)、第四频道(Channel 4)和法国24频道(France 24)政治和艺术方面的定期撰稿人,为《卫报》《观察家报》《泰晤士报》《晚报》和《纽约时报》等撰稿。她的最新著作是《左岸:艺术、激情与巴黎的重生》(Left Bank:Art,Passion and the Rebirth of Paris 1940-50),被翻译成六种语言。她居于巴黎,常去伦敦。

16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下沉年代

作者: [美] 乔治·帕克 (George Packer) 
出版社: 文汇出版社
出品方: 新经典文化
原作名: The Unwinding: An Inner History of the New America
译者: 刘冉 
出版年: 2021-1
页数: 520
定价: 108


《纽约客》专职作家乔治·帕克跟踪四位不同阶层的60后美国人——追逐美国梦的南方白人农民,失去工厂岗位的非裔女性工人,在华尔街和华盛顿之间穿梭的精英,借互联网经济发迹的硅谷大佬——展现四段沉浮人生,揭开四种阶层剧痛,写出一代人的愤怒与悲哀。  这是维一一代生活不断下沉的美国人:他们生在战后经济增长的黄金年代,摸爬滚打半生后,却迎来传统社会结构的轰然倒塌。  在主角的故事之外,此书如电影镜头般扫视美国近三十余年的社会变迁,绘成一幅文化、经济、政治交织的全景流动长卷。作者为政客纽特·金里奇、作家雷蒙德·卡佛、沃尔玛创始人山姆·沃尔顿、说唱歌手Jay-Z等人立传,以十位时代偶像映射出十种或回响、或沉沦的时代精神;也记下成千上万迷失在房地产市场的投机者,成千上万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者,成千上万挣扎在生存线上的沉默者,写尽美国梦碎三十年。

乔治·帕克,美国作家,记者。  1960年生,毕业于耶鲁大学。自2003年起连续十五年担任《纽约客》专职作者,两获海外记者俱乐部奖。现为《大西洋月刊》专职作者。  作为长期观察员和一线写作者,乔治·帕克深谙美国的历史变迁、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入从华盛顿到绣带工厂的生命世界。其作品《刺客之门》《我们的人》先后入围普利策奖,《下沉年代》于2013年因“揭开美国的破碎裂痕”获美国国家图书奖。  2019年,乔治·帕克获希钦斯奖,该奖旨在表彰“为自由表达和追求真理而不顾个人或职业后果”的作家。

17

史学研究公众号| 整理推荐

Believing in Ghosts and Spirits

作者: 胡寳柱 
出版社: Routledge
副标题: The Concept of Gui in Ancient China
出版年: 2021-1
页数: 318
定价: £120


he present book by Hu Baozhu explores the subject of ghosts and spirits and attempts to map the religious landscape of ancient China. The main focus of attention is the character gui 鬼, an essential key to the understanding of spiritual beings. The author analyses the character gui in various materials – lexicons and dictionaries, excavated manuscripts and inscriptions, and received classical texts. Gui is examin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ts linguistic root, literary interpretation, ritual practices, sociopolitical implication, and cosmological thinking. In the gradual process of coming to know the otherworld in terms of ghosts and spirits, Chinese people in ancient times attempted to identify and classify these spiritual entities. In their philosophical thinking, they connected the subject of gui with the movement of the universe. Thus the belief in ghosts and spirits in ancient China appeared to be a moral standard for all, not only providing a room for individual religiosity but also implementing the purpose of family-oriented social order, the legitimization of political operations,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way of Heaven and Earth.

Anthony Hu (Hu Baozhu 胡寳柱) received his M.Div. in 2009 and M.A. in Theology in 2010, both at the Catholic Theological Union in Chicago. He took up his studies in Sinology at the Ludwig Maximilians University of Munich in the fall of 2011 and passed his Ph.D. exam in February 2018. Since May 2018, he works in the editorial office of the Monumenta Serica Institute.  His main research areas include popular religions and culture in China, demonology, communications and cultural exchanges between the West and East, and Christian missions in the period of Ming-Qing.

往期内容

书单 | 2018-2020年历史新书合集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1)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2)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3)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4)

书单 | 2021年历史学新书(5)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