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当奥运会结束之后,比赛场馆该何去何从?| 观察

2016-08-24 Eco🔜 体育产业生态圈



里约奥运会顺顺利利的结束了,虽然残奥会还没召开,但很多人已经在担忧赛后场馆的使用问题了。回顾历届奥运会,我们发现这样的担忧不无道理,世界各地的很多奥运场馆在赛后都成了一堆既占据空间又浪费金钱的废物。

文:Mola



承建奥运会场馆并非易事


里约奥运会的基础设施建设,直到奥运的最后一刻才完工,甚至还出现了运动员修马桶、缝浴帘的照片。因此,有关奥运会到底值不值得举办的问题,也成为了即将举办奥运的国家心里嘀咕的问题。万一揽了瓷器活没有金刚钻怎么办?


【相关阅读】:办奥运究竟是亏是赚?伦敦给里约提供了一份参考答案


事实上这种担心并非多虑,据考察,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城市并没有足够的能力来承办奥运会。奥运会举行的两个星期内,各地运动员,教练员,球迷和媒体成员的所需的一切基础设施庞大而集中。一届奥运会参赛的国家有200余个,涉及数万,可想而知承办城市需要投入多大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各国家代表队成员数量



奥运会的方方面面都需要活动经费,随着经济发展,一个国家建立先进的体育场馆以及馆内设施所需的资金无疑是水涨船高。而不少学术研究认为,在为期两周的奥运会活动上花费数十亿并不是一个明智的投资选择。费用较高,不同的声音层出不穷,举办城市想要建成满足这场体育盛会的场馆,的确是一个不小的考验。


奥运会结束,场馆难现生机


奥运会期间,大部分场馆在比赛日都是人满为患,但奥运会结束后,情况几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根据多家媒体对于奥运会场馆的实况报道,我们能够窥见很多场馆在奥运会结束后无人问津的惨状。


不少人在评价希腊近年来触发的债务危机时都会提到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希腊花费将近9亿欧元举办奥运会的举动在一定程度上也使得它在之后的几年里负债累累,最终造成了现在的局面。为什么奥运会亏损会如此严重?也许看看它的奥运场馆现状你就能明白:


▼2004年雅典奥运会,花费7.13亿英镑建成的奥运场馆,如今大部分人迹罕至,杂草丛生,奥运村更是空荡如鬼城。



由于缺乏场馆赛后利用计划,这些原本座无虚席的场馆现如今几乎都变成了一片废墟,建造场馆花费的资金随着奥运会结束消失不见。遥望四方,这块奥林匹克圣地上死气沉沉,生机不再。


而惊艳世界的“鸟巢”在北京奥运会结束后,强大的吸引力也减弱了不少。尽管场馆内每年都会有足球比赛,演唱会等活动,但这对于一个承建总投资为35亿元左右的场馆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而澳洲悉尼奥林匹克体育场,亚特兰大奥林匹克体育场这些举办过奥运会比赛的场馆现状跟鸟巢的困境也有不少相似之处,有使用之处,但是使用率不高,使用不灵活的问题仍旧束缚着这些场馆的真正价值。



【相关阅读】:引入社会资本,能够拯救中国体育场馆的困局吗?


当然了,每个奥运城市出现场馆使用危机的原因各不相同。萨拉热窝就是一个例子,由于战争影响,他们1984年的冬奥会场馆被毁得面貌全非,这导致他们无法使用那些当初花费巨资建造的奥运场馆,十足令人惋惜。不过,尽管是战争因素影响,这些来自萨拉热窝的当地照片还是和其他路透社的照片一起成为了奥运会举办失败的经典证据。


▼1984 年萨拉热窝冬奥会,主会场外已经成了一片墓地


回顾历届奥运会结束后场馆的使用状况,我们可以发现,世界各地的奥运会场馆在使用率上都不尽人意。奥运会承办城市十分有必要在建立场馆之前应该对场馆的长久利用进行规划和设计。


▼亚特兰大奥运会的棒球场甚至遭到了拆除


怎么做才能发挥奥运场馆的真正价值?


尽管奥运场馆是为了奥运会而建立的,但场馆本身的作用不应该因为奥运而被忽视。奥运四年才举办一次,而建成的场馆是每一天都存在于城市中的,只有利用好这些场馆,它们才能真正和城市融为一体,这才是真正的奥林匹克精神。而要发挥奥运场馆的最大效用,还有很多方面需要改变。


1.统筹规划,合理设计


奥运场馆的使用不能仅仅考虑赛时,赛后如何利用也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很多主办城市对于奥运会场馆建设经验较少,在建设时没有和赛后利用计划相结合,这让场馆在比赛后彻底荒废,实为遗憾。


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后,皮划艇馆,沙滩排球场,自行车越野赛场等奥运比赛场地由于没有合理的考虑民众需求,交通路线,地址等因素,造成了“人去场空”的凄凉景象。这样的情况在历届奥运会赛后比比皆是。


▼按照规划,里约奥运会之后,将有很大一部分体育场馆都会被拆除,改成公寓,而建筑材料也会应用在公园或公共设施



前车之鉴就在眼前,举办城市在进行场馆建设的时候很有必要吸取教训,合理的进行建设方案规划。举办城市在组建经验丰富的专家团队对建馆地址,交通路线,经营计划等方面的问题进行统筹,选择可靠高效率的承建方,建立监督检测团队等方面应该不遗余力,积极做好建前规划。


2.精简场馆,降低利用压力


第25届巴塞罗那奥运会很好地做到了精简场馆。巴塞罗那政府建了很多临时性场馆,这样一来赛后真正留有的场馆数量相对较少,场馆的使用压力大大减少,很大程度上做到了物尽其用,也让场馆在赛后创造了利润。反观场馆建设极多的雅典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奥运会结束以后都在场馆利用方面遇到了很大的困难,很多场馆如今已经杂草丛生,亏损严重。这充分说明了精简场馆的重要性。


▼英国“伦敦碗”采用了“乐高式”的模块化建造法,在奥运期间容纳8万名观众,奥运结束后则缩减规模,改建租给了西汉姆联作为主场


【相关阅读】:伦敦碗低价出租给英超球队,会是提升场馆利用率的良策吗?


如今是信息科技时代,越来越多的科技开始运用于场馆建设当中,利用科技辅助建设多功能场馆是颇具可行性的。各大职业体育联盟的场馆与科技的结合也许能够给奥运会一个很好的启示,类似可移动草皮,制冷技术,拆卸式泳池等技术手段与奥运场馆相结合的未来可期。我们的奥运场馆应该追求的是质好,而非量多。

 

3.量力而行


2016年里约奥运会在今年一月份的时候在奥运会所需的体育场馆和基础设施工程两个方面追加了大概6.5亿元人命币的预算,但是我们在开幕式临近之际看到的却是一个尚未完工的奥运会。这是为什么呢?政治和经济双重危机的时候,不考虑入不敷出的实际情况,是很难按计划行事的。


▼东京奥运会的主体育场,就从上图的扎哈方案,调整为了下图的隈研吾方案

【相关阅读】:开放式街区不新鲜,看巴塞罗那怎么玩开放式足球场


悉尼奥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在举办之后有不少“劳民伤财”的质疑声,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过于强调奥运会的豪华程度而不顾财力投入。其实,充分考虑举办国家的综合实力,综合奥运项目的总体要求,因地制宜地进行建设和设计,也能够举办出令人满意的奥运会。体育魅力绝不来自于金碧辉煌的场馆,而是从竞技体育中产生的。



这届里约奥运会的主题,是环境永续,从开幕式到场馆的可持续利用都体现了这一环保理念。的确,如今举办一届奥运会,涉及的不仅是人与自己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希望从里约开始,办奥运不会给地球上增加一片废墟或是昂贵的纪念碑,而是真正的做到环保以及场馆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





部分图片与内容来自文艺犬(ID:www-yyy-qqq)

责编:郭了个日



相关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