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探访多特蒙德:极度狂热下的极致理性,德国足球最真实的模样

2016-08-28 Rivaldinho 体育产业生态圈



本文授权转载自虎扑足球

作者:Rivaldinho



超级杯结束的第二天,在多特蒙德俱乐部的会议室里,我们翻看着他们发给访客的手册,等待着受访者的到来。


手册的颜色一如球队的球服颜色,极赋视觉冲击力。其中有一页格外引人瞩目,这一页的大标题是“2005年,多特蒙德为生存而战”,下面以黑底黄字写着这样四段文字:


  • 代价不菲的成功:俱乐部在1997年取得重大成功,并于1997年登顶欧冠,但这让俱乐部运营脱离实际,丧失了洞察力与远见,背负了高达1亿8千万欧元的债务;

  • 一家富有底蕴的大俱乐部,陷入窘境;

  • 管理层注入了新鲜血液,汉斯-尤阿希姆-瓦茨克、托马斯-特雷施和莱因哈特-劳巴尔博士分别担任俱乐部总监与总裁等职务;

  • 2005年3月14日:多特蒙德在最后时刻从破产危机中脱险。


短短四段文字,讲述的是多特蒙德历史上最大的危机。彼时为了与拜仁一较高下,多特蒙德在转会市场一掷千金,对强援许以高薪,以极其激进的方式进行扩张。但2003-04赛季在欧冠资格赛中爆冷被布鲁日淘汰,竞技层面的溃败导致经营层面的崩盘,俱乐部一度逼近出售球场还债的窘境。


危机一直持续到了2005年,多特蒙德的股票大幅贬值,周边商品低价清仓,球员集体降薪。也正是在那一年春天,如上文描述,俱乐部开始进行高层更替,修正原来错误的路线,尝试着一步步走出泥潭。


多特蒙德最近15年的股价走势


技战术的革新


这黑色的一页上不仅仅记录了往事,它也昭示着多特蒙德此后十年中兴过程的起点,之后我们与俱乐部的对话也证明了这一点。




最先和我们见面的是拉尔斯-里肯,这位土生土长的多特名宿如今是俱乐部的青训主管。40岁的里肯脸上并没有多少沧桑,反而显得神采奕奕。话题从18岁的帕斯拉克开始,这位小将在前一夜的德国超级杯上首发出战担任右后卫,在与里贝里的对位中有勇有谋,很是抢眼。


里肯在夸赞帕斯拉克的同时也提到了他的位置问题:“他既可以打攻击位置,也可以打防守位置,上赛季在U19以下青年队他打的是10号位置。”


从我们的常识来讲,右后卫和前腰是迥然不同的两个位置,于是我追问里肯,为什么要让年轻球员打如此不同的两个位置?里肯非常完整地回答了这个问题:“你看,我们要力争和拜仁抗衡,我们要三线作战去争夺冠军,所以我们对阵容的要求就很高。




一方面,如果有人受了伤停了赛,我们需要有球员迅速顶上;另一方面,假设说这名年轻球员只能打一个位置——前锋,那么他就没有办法在刚进一队的时候就获得很多上场机会,因为他要和奥巴梅杨直接竞争,所以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训练年轻球员成为多面手的原因。”


德国足球如何发展?


有中国媒体在,免不了会有关于“中国足球可以向德国足球学些什么”的问题,尤其在青训层面——德国足球的青训模式能不能复制到中国,德国俱乐部和中国俱乐部合作是否行之有效,能不能把孩子送到德国俱乐部的青训?


在第一个人这样发问的时候,里肯并没有正面回答这个问题,他大谈德国俱乐部近年如何做青训,德国足球投入了超过10亿欧元用于青训。德国的教练若要在顶级联赛俱乐部任职,一般需要五年的培训来获得相应的教练资质,每个德国教练的证书又有三年期限,这需要他们参加新的培训课程来延续资质。




而当他再次被问及“如何才能帮到中国足球时”,他依旧没有从正面回答,而是顺着刚才的话题讲了下去:“首先你的教练水平得要非常好;其次要通过人员流动保证球队能维持比较高的水准;然后你需要多打有质量的比赛。在多特蒙德方圆80公里有沙尔克04、勒沃库森、科隆、波鸿,我们每周末都和他们的青年队踢比赛,因此我们青年队比赛的水准也很高,这非常重要。德国足球花了多长时间才从2000年后的青训改革中获益?大约10年吧。”


归纳德国足球近10多年的青训改革,无非两条出路:


建立了366个训练基地和青训中心:设立这些训练基地的目的在于,让小球员在俱乐部训练之余,额外在基地中接受每周一次以技战术为核心的系统性培训。随着青训项目的持续开展,全德统一的训练计划也在不断的改进中——2002年时还只是以重复练习技术动作为主,而现在则侧重于让球员掌握踢比赛的方式,从而使其潜能可以得到更好的开发。




自2002/03赛季开始,联盟规定德甲和德乙的36支球队必须设立自身的青训中心,否则就将被取消参加联赛的资格。青训中心需配备全职教练、寄宿制学校和充足的训练场地等基础设施,这就强制了俱乐部必须对青训加大投资,并会对本队的青训部门进行重新评估。对于青训投入力度较大的俱乐部甚至会有百人以上的团队来支持青年队的建设,并且在本队所在地区积极发掘人才。


由此可见,青训建设对于德国俱乐部而言重要性甚至不亚于一线队建设,然而,简单粗暴地认为青训投入只出不进也是错误的观点。


大力建设青训是德国足球理性思考后做出的方向性决策。里肯直言不讳地称格策转会拜仁时球队卖了个“好价钱”,这样的转会在财政层面是俱乐部对于青训投资极好的回报。今年夏天,多特蒙德在鲁尔区的死敌沙尔克04也刚刚以接近5000万欧元的高价向曼城出售了萨内,德国俱乐部都乐于以这样的方案维持可持续的健康运营,某种程度上这也是自信的体现。


里肯看似蜻蜓点水的一番话却道出的是青训通用法则——优质的硬件设施、优秀的教练水平加上完善的赛事体系是青训质量的保障,当你具体到中国足球如何做好青训,即便是对中国足球最了解的人也无法给出完整的解决方案,而里肯的最后的那句话也在明白无误地告诉在座的各位——“青训无捷径”。




职业俱乐部的商业开发


里肯离开后不多时,多特蒙德负责市场营销的副主席卡斯滕-克拉默先生便挂着笑容走了进来。克拉默先生早在2007年之前就曾就职于多特蒙德,重返俱乐部之后他建立了一个新的部门,负责所有商业领域的事务。值得一提的是,与彪马的合作便是由克拉默先生一力促成的,因为克拉默先生不想让多特蒙德在阿迪达斯专卖店里与皇马、拜仁、曼联争个头破血流——很有趣的策略。


在开始正式对话前,克拉默先生聊起了上个月的中国行。谈起了在上海路边摊的愉快经历,他询问起了大家对于多特蒙德中国行的看法:“我们夏天来中国是个正确的决定吗?”


在我看来,多特蒙德亲民的姿态让他们得到了球迷的认可和好感,这趟中国肯定是没白来。但是我对于多特蒙德的国际化战略一直都存在疑问。毕竟,作为一家具有强烈身份标识的俱乐部,国际化往往意味着与本土球迷的“疏离”,以及与传统的“对抗”。




那么这究竟是不是一个矛盾呢?


克拉默先生没等问完就接过了话茬:“我不觉得这是一种矛盾,我们一直告诉本土球迷,国际化是俱乐部做的‘附加题’(add-on),不是一道‘选择题’,我们用‘and’来阐述国际化战略,而不是用‘or’,用‘or’的话就会犯错。我们在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也得保证我们对本土球迷的礼遇,季前活动、热身赛、周末的活动还是得一如往常,我不能说因为我们在上海、深圳踢过热身赛,在本地就不踢了。那样的话球迷就会抱怨,我们不能那么干。”


“而且这事儿不能嘴上说说,对待球迷我们要言行一致,如果你说一套做一套,你会失去球迷的信任。”他看着我们,“就像我坐在这里面对你们,我说出的话也同样是真实所想的,我不会因为你来自中国就换一套说辞,我们想要尽可能地让球迷觉得诚实可信。”


在被问到之后在中国地区的动作时,克拉默先生表示夏天的中国行只是一个起点,俱乐部一定会有第二步和第三步,其中包括了青训、借助赞助商彪马的推广以及与中超俱乐部的合作:“如果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可持续的进程,那就一定有后续的动作。”


但是与中国的紧密联系并不包括“资本合作”。过去两年,中国资本在欧洲足坛大肆收购俱乐部,德甲则是五大联赛中少有的以冷漠脸来面对外来资本的联赛。即便是刚刚踏入足球圈的本地资本,球迷和管理层也是小心翼翼,生怕球队传统遭到破坏,既定计划无法实施。


【相关阅读】:席卷欧洲足坛的中国资本,为何攻不破德甲的堡垒?


莱比锡的崛起便在德国足坛掀起了一定的波澜,多特蒙德球迷一度宣称要抵制客场与莱比锡的比赛。面对如今汹涌澎湃的“中国资本”或者说新兴资本,多特蒙德的立场没有丝毫改变,克拉默先生这样回答:“我无法评价其他俱乐部的选择,但是对多特蒙德来说,我们要找的是合作伙伴,我们要找赞助商,我们会来中国建设青训,我们希望与中国球迷互动,但投资并不是我们想要的。


多特是豪门吗?


最尖锐的问题大概是关于多特蒙德的定位,优秀的青训和球探系统能保证他们对于青年才俊的捕获能力,只是这些青年才俊最终总是转会他投,毅然决然地离开最好的球场和球迷,这不免会让人质疑多特蒙德的雄心。


然而正如我所言,多特蒙德不会躲避你提出的问题,他们会把这变成宣扬自身理念的机会,克拉默先生将“着眼未来”称之为多特蒙德的DNA:“如果有人要走,你不能强留,只要我们的球探系统保持竞争力,我们总能找到新的年轻球员。但是我想说,五年前我们还没法和欧洲的大俱乐部抗衡,现在我们在所有俱乐部中位列第八,我们应该有自信与大俱乐部一较高下。




紧接着他抛出了一个具体得令人吃惊的例子:“奥巴梅杨的梦想是皇马,你很难永远留住他,但如果上门来报价的是马竞,我们有信心去和他们争一争,甚至巴黎圣日耳曼,他们有钱,但是却没有传统。要不再看看伦敦的阿森纳,那是一家大俱乐部,但是你去过酋长球场吗?那里的氛围能和伊杜纳信号公园相比吗?我们是一家谦逊的俱乐部,但也应有一定的自信,俱乐部的一些特质值得我们骄傲。”


根据德勤上一年(2014/15赛季)的俱乐部财报,多特蒙德的商业收入为1.44亿欧元,阿森纳的这一数字为1.35亿,切尔西和利物浦则与多特蒙德相当,现在的多特蒙德确实有能力对很多俱乐部说不。


值得玩味的是多特蒙德虽然是全欧洲现场观赛人数最多的俱乐部,他们的比赛日收入(5420万欧元)却只有阿森纳(1.32亿欧元)的40%,但是几乎所有人都知道原因何在,多特蒙德和整个德甲联盟都希望足球能尽可能保持原有的模样,希望与球迷——尤其是年轻球迷保持紧密的互动,也正是这样的运营策略造就了伊杜纳信号公园闻名世界足坛的群体性行为艺术。


在多特蒙德宣传册上有这样一段话:一家险些没有完成财务复苏的俱乐部,没有向酋长、金融寡头或是大企业寻求财政帮助(financial doping),如今他们所掀起的足球风暴席卷世界,他们不仅获得了成功的结果,成功的过程也如此非凡。




一家足球俱乐部的日常


去之前,我们并没有想到会在多特蒙德的训练基地遇到美国教练。


在Brackel等待我们的就是一位美国教练,克里斯蒂安-普利西奇的父亲,马克-普利西奇。马克大叔过去是一位室内足球的教练,在多特蒙德的主要工作是“带孩子”,除了儿子克里斯蒂安需要照顾,他还要带多特蒙德U10的少年队。


如果说里肯的介绍是抽象的,那么马克的讲解就是具体的。他带着我们看了几片场地,有人工草皮,有人工草混合天然草,有地热球场,有完全与伊杜纳信号公园草皮相同的训练场——那是为一线队准备的。今天他们并不在这里,我们也不被允许踏上场地。这里的每片球场都装有灯光和摄像头,摄像头会记录训练及比赛的一切,自动上传到服务器,球员和教练在训练结束后可以打开电脑回顾整个过程。




在经过一群孩子身边时,马克被问及了青训的淘汰率问题。人们往往看到了天才突围而出之后的意气风发,却很难意识到青训本身的残酷性。马克说,从年纪最小的梯队(9岁)开始,多特蒙德每年都会淘汰大约2个孩子,然后再补充新的球员进到队伍,到了16岁之后这种更替会渐渐停止,但是这也意味着这些球员将进入最后也是最为激烈的竞争——他们要开始真正考虑接下来的人生道路,有的人要力争进入一线队,有的人将就此远离职业足坛。


在国内的足球环境下,你很容易认为青训对于俱乐部而言是非必需品,甚至是一种“负担”,但无论是身居高位的里肯,还是身处一线的马克,他们所传递的信息是——“青训是俱乐部必须严肃对待的大事”。包括早先与马特乌斯会面时他也提到,如今的青训与他当年的青训大不相同,年轻人接受的训练与支持是全方位的,这也保证了他们可以尽可能地去达到潜力的极限。


可以想象,在德国,如果一家俱乐部无法做到这一点,无论是家长还是球员本人都会弃之而去,现实情况是每家俱乐部都很在乎,他们希望在资源允许的范围内做到最好。(下图为德甲青训梯队的标准资源配置)




神一样存在的Foorbonaut


作为一名足球爱好者,身处多特蒙德的训练基地,最期待的莫过于亲眼目睹footbonaut的真容。根据马克的介绍,全世界目前仅有三个机构购入了footbonaut,分别是多特蒙德、霍芬海姆和卡塔尔足协,而根据网络资料显示,德国也有其他购入footbonaut的俱乐部,但是具体数量和身份不明。


克里斯蒂安-古特勒在柏林完成此项发明之后,多特蒙德成为了他们的第一个客户。大致来说,footbonaut就是一个正方形的笼子,周遭四壁有4个发球口,64个方格,发球口将球发出,接到球之后方格亮起,你需要将球送入其中,才算完成训练。你可以在后台设置一次训练的接球数量、发球的速度以及传接的难度。


在这铁笼之内,你既可以做传接训练,也能做射门训练,还能做门将训练。古特勒曾经这样介绍这台机器:“球员在里面待15分钟,就能完成正常训练一周的传球量。如果你希望提升某项特定的技术,就必须进行成千上万次的重复,保证相当的强度,网球和钢琴如此,足球也是如此。”事实上在不停的接、传、转(转身)中,即便连续完成15次传接球也会非常吃力,更不要说待15分钟,马克也笑着说,“这个训练如果强度太大,到后来就会变成体能训练。”




一些优秀球员则把这里当成了游乐场,他们总想要挑战极限。


在场没有职业球员,但是访客们仍想了解罗伊斯他们的追求何在。马克在亲自演示了速度50的传球之后将速度调到了80,结果是上前体验的业余玩家根本无法控住球,有几次连球皮都碰不到。速度80究竟是什么概念呢?马克解释说一般球场上中卫向两侧的分球速度大约相当于这台机器的50-60,这已经是非常好的出球速度了,简而言之,速度80以上的传球在足球场上也并不多见,而速度80和100对于顶级球员来说也是极大的挑战,他们的传接成功率也只能维持在6、7成。


当我们即将离开时,我问了马克一个问题,这也是我的好友托我捎带的问题:“多特蒙德是否有团队会专注于研发,将新技术手段带到俱乐部。”马克摇了摇头:“我们并没有这样的部门,我们每个团队都在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帮助俱乐部,一旦我们有了主意,我们就告诉俱乐部让他们去操办,技术创新在俱乐部已经成为了一种深入人心的文化。”




在“2005年,多特蒙德为生存而战”那一页的右边,便是“2016年,重回巅峰”,同样是四段话,讲述的则是如今充满活力的多特蒙德。想来也是,只有真正的胜者才会对过往的低谷报之以坦诚豁达的态度,因为他们早已迈过了低谷,站在了命运的彼岸。再往后翻去,依然是黑底黄字,写着:


多特蒙德现象并不是突如其来的好运,而是基于逻辑和体系工作的结果。



* 本文图片均来自本次活动,由摄影师Guido Kirchner拍摄,授权自德甲联盟



本文授权自虎扑足球

作者:Rivaldinho

责编:一只Döner


✎ 推荐阅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