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的艺术》② | 关系靠不靠谱,看这件事就明白了
点击打卡,将有机会获得包邮纸质书一本哦!
回顾:
昨天,我们了解到沟通可以帮助我们满足人生的各种需求,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沟通;
沟通具有很多特性,如不可逆转性,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提升自己沟通的能力,才能把话说好,把事做对;
想要成为一名沟通高手,不仅需要拥有同理心、自我监控能力,还要持之以恒地练习,让这些沟通技巧真正为我所用。
每个人都想成为沟通高手,都希望自己是一个高情商、好相处的人。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升说话技巧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我是谁?
作者认为,想要提升沟通技巧,拥有说话的艺术,首先要想明白一个问题:
我是谁?
这似乎是一个哲学问题,很多人觉得没有办法说清楚。
还有人会问,这个问题和成为沟通高手有什么关系吗?
其实,认识自己并没有这么复杂,而且只有认识自己是什么样的人,才能知道如何与世界、与他人发生联系。而沟通不就是在搭建自我与外界联系的桥梁吗?
“自我”其实就是你对自己的认识和感觉。
包括外貌、心情、喜好、天分、社会角色等等。
比如“我个子很高”、“我是一个安静的人”、“我喜欢打篮球”、“我是一位妈妈”,如果让你列个单子,或许你可以列几百行,这就是你对自己的认识。
我们再来看看“自尊”,自尊就是你对自我价值的评估。
有人说“我是一个安静的人”,这句话代表了两种价值:有人会认为“倾听也是一种享受”,而有些人会觉得“我就是个胆小鬼,连话都不敢说”。
如此一来,即使是同样“安静”的人也会选择不一样的做事方法,在沟通的时候选择不一样的应对方法。
举个例子,同事聚餐时,认为“倾听是享受”的人,虽然话不多,但是他懂得倾听的重要性,且会不断给到倾诉者回应,让人想继续和他说话,并且想和他深交。
但如果是认为“我不敢当众说话”的人,会因为他的自我价值判断方法,不敢说话,也害怕交流,最终无法融入到集体中,甚至会被人遗忘。
可以说,自我价值背后所反映的“自尊”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们的沟通能力。
我们为什么会成为这样沟通者的呢?
基因起了一定的作用,比如害羞、活泼等性格从很小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
很多研究也表明,我们的性格是会发生改变的。
这是因为外部信息和大环境对自我的塑造有着重要的影响。
当我们还是婴儿的时候,我们对自己一无所知,但是我们会观察别人的言行,来学习语言。
习得语言以后,我们会接收到很多信息,比如“你真可爱” ,“你太顽皮了”等等,我们就从这些信息中获取了对自我的认识。
当我们渐渐长大后,我们会在不同阶段特别重视一些人对自己的评价,这就是所谓的“重要他人”。
在幼儿时期,这个重要他人一般都是家人,再大一些会变成老师、朋友或者恋人。
重要他人对个人心理人格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父母如果能早点注意到自己“重要他人”的身份,与孩子保持积极的沟通,给予肯定的信息,对孩子塑造积极正面的自我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我们所处的大环境,特别是文化氛围,对自我的塑造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这种的影响虽然看不见,却又深入骨髓,而且这种文化的特征会在沟通的过程中很明显地体现出来。
比如大部分西方国家都倾向个人主义,他们都以发表个人意见为荣,而大部分的亚洲国家都倾向集体主义,更注重和谐团结,因此说话会更委婉。
由此可见,“我是谁”不仅是如何看待自己的问题,还切实地影响着我们的言行举止。
展现“我是谁”
了解完“我是谁”,我们再来看看如何展现自我。
上文中,我们说过,如果让你列出个自我认识的清单,你可以列出几百行。
在这几百行当中,有些是你不想让别人知道的,这就是“隐私的自我”;有些是你愿意公开的,这就是“展现的自我”。
展现自我是为了在社会或他人中,获得一个被认可的形象,比如有责任心的员工,可靠的朋友,有礼貌的学生,可爱的伴侣等等。
也就是说,其实我们一直在构建自己的多重身份。
而沟通高手可以根据身份的变化和情景的不同,转变自己的沟通方式和风格。
这种通过沟通策略影响他人的方法,叫做“印象管理”。
你也许会问,我们为什么不能做自己,而要去在意别人的看法呢?
社会科学家给出了3个理由:
第一,这是为了经营关系。
你可以想一下,当你想结交一个人的时候,是不是想在他面前表现出自己最好的那一面?
第二是为了获得别人的认可和顺从。
就是我们常说的“卖个人情”,比如同事提了你不感兴趣的话题,但你还是会友善地陪他聊一会,不至于把关系搞僵,以便以后有什么紧急事情的时候,可以让别人帮忙。
第三,体验不同的自我有助于我们更了解自己,这也是探索自我的一种方式。
也许你还会觉得,所谓的印象管理就是伪造一个好印象,以便获得利益。
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比如伪造完美的履历,以获得一份好工作,但这是一种欺骗的行为,并不是印象管理。
真正的印象管理并不是让你说谎,而是让你根据不同的情景、不同的人选择出最合适展示的一面。
实际上,在任何人前面都做一样的自己也是不现实的,比如,你会与伴侣和家人袒露内心的秘密,但是你不会与陌生人袒露心声。
秘密说给合适的人听
除了展示“公开的自我”,在沟通中我们还可以选择袒露一些“隐私的自我”,以便更好地维护关系,这被称做“自我袒露。
什么是自我袒露呢?
简单来说就是,在沟通中故意地透露出自己一些重要的、不为人知的信息。
换句话说就是,分享一些自己的小秘密。
自我袒露的信息有两个维度,分别是广度和深度,怎么理解呢?
举个例子,你和你的同事讨论工作以外的事情,比如热点新闻、明星八卦,这就是你们讨论的信息增加了,但并不深入,那么你们就是普通的同事关系。
但你和同事开始讨论一些个人私事,深入分享了你的某些观点,这种私有化信息的分享加深了讨论的深度,你们也会变成比较亲密的朋友;
如果袒露的信息既有广度又有深度,就可以说是非常亲密的关系了。
在沟通中,适当的自我袒露是有好处的。
首先,在袒露的过程中,你可以说出你真实的想法,起到了宣泄情绪的作用。
其次,你的诚实会让人感觉有安全感,而且还可能会引发对方的袒露,从而形成一种良性的互动,有助于建立和维护关系。
最后,袒露自我有时候是为了得到对方的理解和认同,这是一种自我确认的方式。
但凡事都有利弊,自我袒露也会带来一些风险。
比如,向喜欢的人表白就是一种自我袒露,但如果被拒绝后,两人的关系直接断绝了;
或者直言自己的喜好,可能会伤害到了别人;再比如袒露了自己的一个弱点,从而丧失了威信等等。
因此,自我袒露就像一把双刃剑,要想发挥出自我袒露的好处,需要根据不同的人、不同的情景进行随机应变。
那么,到底什么时候应该袒露,袒露什么内容才合适呢?在袒露之前,你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这个人与你关系如何?
总的来说,关系亲近的人可以多袒露,不熟的人少袒露;由疏远到亲近也需要循序渐进,不要把话一股脑子都倒出来。
第二,袒露的场合是否合适?
公开的场合是不适合袒露,比如公开演讲的时候不适合说太多自己的私事。
第三,袒露带来的风险有多大?
如果预测到袒露会带来很多麻烦,或者给别人带来伤害,那就不适合袒露。
第四,你的袒露能带来互惠吗?
比如,伴侣相互袒露会带来更亲密的感觉;
还有在进行心理治疗的时候,说实话能让医生给出更佳的治疗方案。
这种情况就适合多袒露。
今日共读《沟通的艺术》▼
【结语】
今天,我们首先了解如何认识自我,以及外部信息和文化对自我塑造的重要影响;
接着,还谈到了我们每个人都是多面的,需要通过印象管理来展示不同的自己;
最后,我们分析了自我袒露的优缺点,以及如何自我袒露,才能有助于关系的维护。
那么,除了自我认知,我们对周围的认知又是如何影响沟通的呢?
让我们期待明天的阅读吧。
【今日话题】
在生活中,你更喜欢和谁分享你的秘密呢?
为什么?欢迎留言分享。
如果你喜欢今天的内容,别忘了分享到朋友圈或留言,10天陪你读本书,每天打卡,不见不散!
往期回顾
《边城》⑨ | 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
-领读-
四夕:热爱文字,感悟生活,常想一二,不思八九。
-主播-
简宁,声音控,电台主播。世界如此喧嚣,愿用声音给你这一刻心灵的安宁。个人微信:jianning20171114。
-声明-
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微信wangweiwei225进行删除。
版权
本书内容经后浪出版公司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十点听书会员 重磅来袭
▼长按下方图片识别二维码 立即加入
☟点击这里,加入听书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