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借精生子后,40岁的我有了危机感

阿谨 十点读书会 2023-04-22

在现实之外,非婚生育更广阔的含义是,女性想要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拥有一种牢牢将命运掌握在手中的能力。


作者|阿谨



过去,当一个女人决定不结婚,已经足够成为讨论的话题。

而现在,有一部分女性不仅没结婚,还要自己生育、抚养一个孩子,说直白一点,就是不要“爸爸”,只要孩子。
 
上个月,四川卫健委发布了《四川省生育登记服务管理办法》,其中有一条最引发人们关注的修订内容是:取消对登记对象是否结婚的限制条件。
 
也就是说,非婚生育的孩子也可以做生育登记,生育登记则是证明生育的合法性,登记对象才有权享受生育保险待遇。
 
这条新规让人们忽然把目光聚集在非婚生育的女性身上。一个女人选择非婚生育,不仅需要足够的物质积累,更需要完全独立的精神。
 
它不止是一种先锋的人生观,当你用放大镜去了解这个群体会发现,选择任何形式的自由,都会付出一定的代价。


非婚生育的理想范本

早在2016年,国内放宽了落户政策,非婚生育的孩子可以落户这一项规定就吸引了一部分有足够经济实力的女性,通过试管婴儿的方式自己生育一个孩子。

但国内的精子库并不允许买卖,并仅对已婚不育的家庭开放,于是她们纷纷选择在国外的精子库中选择优质精子,并在那边进行试管。

小红书上,一位自主创业的单身女性就选择了这条道路,在40岁那年独自生下一个混血宝宝。

图源小红书

对于她来说,独自生育和传统路径中的婚后生育截然不同,毕竟很多普通人结婚不一定会把后代基因的优先级放在最前面。
 
而完全刨除情感因素的独自生育,对精子的选择决定了自己会生出一个怎样的孩子。那些挑选精子的准妈妈都会像个力求完美的甲方,有一种必须选出最好精子的执念。
 
最基本的不能有遗传病,其次是外貌条件、身高、学历、爱好、性取向等等,都是衡量精子是否优质的标准。
 
选好精子后,培育胚胎是个漫长又艰难的过程,收集卵子之后要进行培育至完全成熟,再与精子结合形成受精卵。一系列流程下来,健康的胚胎才能移植到准妈妈的子宫里,还要观察胚胎是否能健康生长。
 
有数据显示35岁以下的女性做试管成功率较高在60%-70%,然而35岁以上,成功率则会下降,甚至低达30%。
 
幸运的是,这位40岁的女性顺利生下了一个健康宝宝。


图源小红书

接受采访时,她提到自己为什么选择走这条路。她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很早就不在经济上倚靠父辈,30岁时已经独立买下第一套房子。

她并不是因为排斥亲密关系所以选择自己生一个孩子,而是她内心要追求更高质量的关系,不将就,更不会为了生孩子把自己和另一个人捆绑。

但她也清醒地知道这很难,于是当生育窗口期快要过去时,她果断选择自己生一个孩子,成为一个非主流的单身妈妈。
 
对于这个决定,她的父母接纳并且支持,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给予她许多帮助,无论是现实上的,还是心理上的。
 
她的故事,算是非婚生育群体里十分完美的范本。
 
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去负担高额的生育、养育成本;有开明的父母能够接受女儿选择的非主流道路。更重要的是,她有强大又独立的精神世界。这位单身妈妈时常在小红书上分享自己对于不婚生育的感悟:
 
“单身生育的底气是健康,精神独立,还有赚钱的能力。不管你身边现在有没有伴侣,一定要把这三件事排在更优先的位置。且要记住,它们的获得,需要在孤独中持续的自律,和重建自己。”
 
她说,自己从没后悔过。
 
然而,在这种理想范本之外,走上非婚生育道路的人不全都如此笃定,她们要攻克的难题除了金钱成本还有很多。


只怕孩子问:
爸爸在哪?

每日人物曾采访过一些非婚生育的女性,她们都达到年薪百万的水平,具备独自生育抚养孩子的经济实力,但依旧在生下孩子后,面临更大的危机——「没有丈夫,爸爸在哪」。

制造这种困境的,便是无处不在的传统观念和社会舆论。
 
其中一位互联网女高管华女士,早在2014年就着手准备去国外借精生子。她毕业于名牌大学,留学法国,是一家互联网公司合伙人,称得上是一名优秀的单身女性。同时,她是一名同性恋者,早早就做好不婚不育的打算,但这个计划却被自己的母亲彻底打乱。
 
母亲不能生育,于是抱养了她,而这件事也成为母亲一生过不去的坎,甚至在和邻居发生口角时,不能生育这件事都会成为对方攻击的重点。
 
彻底改变她不婚不育想法的转折点,是母亲查出了子宫肌瘤。一生无法生育的母亲最终还要失去自己的子宫。
 
那时候已经35岁的她突然决定,通过国外的精子银行,自己生一个女孩。因为没有父亲的话,抚养女孩对于一个女人来说更好把握。

独自生育的她承担了原本属于三个家庭的压力,孕期对羊水过敏,皮肤又痒又疼,孕吐从早到晚持续24个小时,盆骨无法直立,只能坐在游泳圈上。
 
这个过程中,她害怕也后悔,常常梦见孩子把肚子顶破,鲜血淋漓地爬出来。那时候,她每天都在哭。


图源《不完美的她》

费尽千辛万苦终于把孩子顺利生下后,她依旧选择秘而不宣。和那些喜欢在朋友圈晒娃的宝妈不同,她从未在社交平台公开过孩子的照片。
 
她能想象得到,一个35岁的漂亮女人突然有了孩子,没有结婚,没有男朋友,这会成为多少人茶余饭后的谈资。
 
她回忆,有一次带孩子回老家,小时候欺负过她的男邻居过去逗她的女儿,让孩子叫爸爸,把她气得够呛。
 
大人尚且可以承受社会舆论的压力,但她最担心的是孩子渐渐意识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或者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伤害。

于是,谈论到孩子时,“父亲”成了那个不能触碰,也无法过多说明的话题。
 
采访中的另一位王女士,生下孩子后,农村老家的亲戚陆续来探望,也总有人会问起“孩子爸爸”的事。一般情况下,她会说“去上厕所了”,“去出差了”。

只是,搪塞外人总有借口,单身妈妈们更担心的是如何弥补孩子真实缺失的那部分来自父亲的教育。
 
华女士希望自己能同时承担起母亲和父亲的角色,在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之前,她能做的就是给孩子更细致的爱,关心孩子吃的每一顿饭,吃什么水果,在工作与亲子陪伴发生冲突时选择后者。
 
而生下儿子的王女士为了模拟父亲角色想到的办法,则是带着孩子去体验攀岩、跆拳道、拳击等各种极限运动、竞技体育。


图源《不完美的她》

这些单身妈妈能够支付生育抚养需要的金钱成本,但还是要面对一个终极难题——如何向孩子解释爸爸是谁?
 
答案说出口之前,必须要保证对孩子的伤害降到最低,这是妈妈们的共识。
 
王女士说自己也会感到困扰,为了满足当妈妈的需求生下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自私吗?
 
这个问题难以解答,但对于女性群体而言,这些主动选择非婚生育的单身妈妈们,在掌握生育自主权的道路上又迈出一小步。
 
 
关于非婚生育,
人们在谈论什么?

放宽生育登记的消息出来后,引发了许多争议。主要聚焦在三个点:

一、这意味着私生子可以光明正大分财产吗?
二、这是在鼓励非婚生育吗?是为了拉动生育吗?
三、婚姻制度要瓦解了吗?

关于第一个问题,有律师提到在之前的《婚姻法》和现在的《民法典》中,都规定了非婚生子女和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继承权,所以生育登记的放宽和私生子继承权没有直接关系。
 
而关于鼓励非婚生育,这种说法并不全面,它存在的更大意义,其实是为了保护未婚先孕的单身妈妈们。
 
没有制度的保护,单身妈妈很有可能面临——没有结婚证在医院生产无法建立档案,无法拿到生育金,在许多社会服务窗口受到限制。而生下孩子后,也可能无法得到产假工资,无法得到相关组织的妇女权益保护。孩子上幼儿园,未来升学,考试都有可能遇到阻碍。
 
这里面很有可能有一些没有达到生育的经济门槛,迫于无奈或是被骗而生下孩子的单身妈妈。
 
而回到主动选择非婚生育的女性身上,对于她们的争议是巨大的。

就像有人说的,她们主动选择了一种违背大众伦理观的道路——不结婚,只生子。即便是今天,这些非婚生育的女性也会遭到歧视,这是不可忽视的事实。
 
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多元化生育观出现,以及大众婚恋观改变已经是不可逆转的趋势。其实,在西方社会非婚生育的观念更加普遍。

1950年的美国社会,在父母婚外出生的婴儿不到4%,而在30年后,比例增加到16%,到2003年,非婚生育的子女已达到33%。
 
主要的原因还是已婚女性的生育率降低,而社会也开始出现且流行同居模式,有相当一部分男女选择同居生活,共同抚养孩子但并不结婚。
 
另一方面,女性在社会角色和地位开始出现转变,在世界范围内,女性大学入学和毕业人数都超过了男性,越来越多的女性拥有了独自生育和抚养孩子的能力。
 
婚姻不再是她们安身立命的唯一选项,而是变成一种个人的价值观选择。当婚姻和生育解绑,与女性的个人命运剥离,它便不再是必需品。

选择非婚生育的单身妈妈只需要明白,在当下的现实情况中,自由选择生育之后,自己需要承担怎样的代价,比如独自抚养孩子的艰辛与责任。

正如那位40岁选择非婚生育的妈妈所说:“我明白这是一份一厢情愿的愿望,与辛苦和风险并存,我需要运气,更需要勇气。”

这条路注定是艰难的,但在这些现实之外,非婚生育之于女性有一种更广阔的含义:她们想要找到一种属于自己的“语言”,拥有一种牢牢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能力。

她们不为谁而结婚或不婚,而是只为自己,她们不为谁选择生或不生,也是只为自己,这就足够了。

点亮【在看】
为那些有勇气迈出第一步的女性。

参考资料:

人物《当没结婚的我,生下一个孩子》

每日人物《选颗精子,做个单身母亲》

新周刊《未婚可登记生育,有什么可吵的?》

真实故事计划《非婚生育的女性经历了什么》

澎湃新闻《当我们谈论“非婚生育”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推荐阅读

*作者:阿谨,讲文明懂礼貌的码字人儿。本文首发于十点读书会(ID:sdclass),转载请联系授权。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