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明朝那些事儿》③ | 韬光养晦,等待时机


领读:不雨亦潇潇主播:晓念


昨天我们讲到了朱元璋投奔郭子兴后,很快便突显出过人的才能,随着他在军中威望的与日俱增,郭子兴渐渐生出了猜忌心。


最终朱元璋带兵独自离开,并势如破竹地攻占了滁州等城池。朱元璋这边混得风生水起,但郭子兴却遇到了大麻烦。


那么,郭子兴究竟遇到了什么麻烦呢?朱元璋又会不会对他施以援手呢?



不念旧恶


由于内部哗变,郭子兴居然被人挤出了濠州城。


于是强行被下岗的郭子兴,只能出去自谋出路了。


此时的郭子兴才明白了人生的艰难。


他没有其他选择,只能去投靠他的女婿朱元璋,但想想自己以前那样对他,他还能善待自己吗?


到了滁州,他的顾虑打消了。


朱元璋不但不念旧恶,而且还把统帅的位置让给了他,更让人吃惊的是,朱元璋做出了一个谁也想不到的决定。


他决定把自己属下三万精兵的指挥权让给郭子兴。


统帅的位置也就罢了,毕竟是个虚的,但兵权也交出去,就让人吃惊了,郭子兴百感交集,他其实从来没有信任过这个女婿,甚至还考虑过害他。


他也曾问过朱元璋,为什么要这样对自己,朱元璋诚恳地说,如果没有您,就没有我的今天,我不能忘记您的恩德。


郭子兴终于明白,自己错了,朱元璋是对的。


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原先企图杀害朱元璋的人也对他敬佩万分,这中间包括郭子兴的儿子郭天叙。


郭子兴带了自己的几万人来,滁州的粮食不够吃了,朱元璋进攻和州,攻下来后就住在那里,将滁州让给了郭子兴。


朱元璋虽然把最高指挥权交给了郭子兴,但是属下军士却不买账,他们仍以朱元璋为主,这就导致了军中出现两个统帅的奇怪现象,这对于一个军队来说,可不是件好事。


幸好没过多久,郭子兴便得病死掉了,这个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但这对朱元璋来说并不是个坏消息,他已经仁至义尽了,现在终于可以放开手干了,真正的事业在等待着他。



霸业开始


不过和州太小了,完全无法施展抱负。


朱元璋迫切地感受到了这一点,在这个小县城不可能有大的发展,他把目光转向了南京。


正巧此时,朱元璋的部下冯胜也向朱元璋建议,应立即渡过长江,占领南京。


这个建议深深打动了朱元璋,他下定了决心,占领南京!


可是船呢?


朱元璋的这班人马不是骑兵就是步兵,唯独少了水军,他正急得不行,一个人的到来带给了他解决的方法。


此人名叫俞通海,是个沿江打劫的海盗,但是到朱元璋那里,他就是个重要的人物了。


朱元璋就在他的帮助下,召集了上千条战船先攻采石,再破太平,终于到达了最后的目的地——南京。



这所谓的上千条战船其实只是些小渔船,朱元璋的这一重大军事缺陷——水军,也成为制约他后来军事作战方法的主要因素。


此时元朝的统治者们已经十分头疼,到处都是起义军,没有工夫去理会小小的朱元璋,朱元璋正是抓住这个机会,向南京发动了总攻。


由于船只太差,朱元璋连续两次攻击南京,都被元军击败。


第二年,朱元璋再一次兵分三路进攻南京,用了十天时间攻破了南京,并改名为应天。


穷人朱元璋终于摆脱了凤阳,摆脱了濠州,摆脱了滁州,来到了富裕的南京,但真正的事业才刚刚开始。



强大邻居


朱元璋虽然占据了应天,但他的形势并不乐观,自古占据北方即有天时地利,中国地势由北向南倾斜,由南方起兵进攻北方而最后获得胜利,少有先例。


可是朱元璋此时占据应天,却是占了个大便宜。


我们不妨先介绍一下朱元璋的邻居们。


住在他东边镇江的是元朝军队,而住东南方的是张士诚,东北面的是张明鉴的起义军,南面是元将八思尔不花,西面是徐寿辉。


表面上看,朱元璋的邻居们个个都比他强,家大业大,朱元璋被他们围在中间,就好像是到外地打工的民工,寄人篱下。


而这些邻居们虽然并不喜欢朱元璋,但也正是因为他过于弱小,谁也没把他看在眼里,自己打来打去,没空搭理他。


更关键的是,朱元璋北面的邻居是刘福通,这个是兄弟单位的部队。帮助朱元璋挡住了元朝军队的进攻。


元朝的统治者倒是很重视朱元璋,可是打不着。


于是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形,能打的不想打,想打的打不着。


朱元璋充分利用了这一特点,对他而言,元朝虽然是他苦大仇深的报复对象,但还不到时候,他先要料理他的两个邻居。


对他而言,这两个邻居才是真正可怕的对手。


他们的名字分别是张士诚和陈友谅。


张士诚是贩私盐出身的,而在那个时代,对待贩卖私盐的处罚是非常重的。既然是掉脑袋的生意,那张士诚这个人也应该是一个不怕死的人。


至正十三年(1353),张士诚在泰州起义。


他是私盐贩子,所以他的起义兄弟也大都是干这行的,他不属于以贫苦农民为主的红巾军序列,这就为他和朱元璋的长期矛盾打下了伏笔。



朱元璋对他曾有一个精准的评价:器小。


什么叫“器小”?其实我们也可以理解为“小气”,这个人太小家子气。


他没有什么大志向,但他的的确确是个好人,还是个大好人。


他生来就沉默寡言,待人宽大,免除了江浙一带的赋税,江浙一带的百姓受了他的恩惠,纷纷为他修建祠堂。


但他的过于宽大和无主见也使得他无法成为枭雄,而只能做一个豪杰。


而与之齐名的陈友谅却是一个真正的枭雄。


在那些元朝末年的起义军中,很多的领袖没有抵挡住元朝糖衣炮弹的攻击而被招安,即使是朱元璋也曾经与元朝暗通消息,只有这个人从头到尾反抗元朝外族统治,敢作敢当,不屈不挠,坚持到底,端的是一条好汉!


陈友谅是渔民出身,曾经在县里干过文书,当徐寿辉起义军来到他的家乡后,他参加了徐寿辉的部队。


由于他很有文化,外加有计谋,很快得到了徐寿辉和当时的丞相倪文俊的信任。


在徐寿辉的部队里,兄弟义气是为人看重的,如果有谁背叛了兄弟,是要受到大家的鄙视和惩罚的。


可是有讲义气的就一定会有不讲义气的,自古以来从无例外。


丞相倪文俊就是这样一个人。


他一直在徐寿辉身边,深知此人除了长得帅,并没有什么突出的才能,而自己是博学通才、文武双全,凭什么在徐寿辉手下干活,于是他企图暗杀徐寿辉。


却被人捅破,没有办法,只能自汉阳逃往黄州,因为黄州是陈友谅的老巢。


倪文俊一直很相信陈友谅,他不但是陈友谅的领导,还提拔了陈友谅,让他成为了军队中间的高级干部,可以算是他的师父。


可他忘记了一句中国人的古话,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


陈友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心黑手狠,胆大妄为。别人把义气看得比什么都重要,他却把义气当成狗屎。


别人不敢杀上司、杀兄弟,他干起来毫不犹豫,干完后还大大咧咧地承认,就是我干的,你能怎么地?


在他的心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权力和地位,是当他高高在上的时候,无人再敢藐视他!



在陈友谅所学习的东西中,四书五经和经史子集都是不重要的,他掌握的最好的是“杀人灭口”、“斩草除根”、“无毒不丈夫”之类的人生哲学,厚黑学应该也是他的专长。


倪文俊欣赏的也就是他这一点,但他想不到的是,有一天,陈友谅会把这一招用在自己身上。


当倪文俊跑到陈友谅处时,陈友谅仍然友善地接待了他,为他准备了房间和换洗的衣服,陪他谈话。


倪文俊顿感自己没有看错人,便把内幕和盘托出,越说越气愤,流下了眼泪。陈友谅平静地看着他。


一天之后,汉阳的徐寿辉收到了倪文俊的头颅。


陈友谅在杀掉倪文俊后,以所谓匡扶之功成为了徐寿辉帐下的第一重臣,他的能力也充分表现了出来,他知人善任,有很强的组织能力,更为难得的是,他是一个很有带兵才能的人。


与他相比,徐寿辉就差得太远了。


陈友谅每天看见徐寿辉高高在上地坐在宝座上就来气,这个废物为什么坐在上面,我还要向他请示?


当这个念头出现的频率越来越多、越来越频繁时,思想中的图谋就将变成行动。



-今日互动

今天我们读到了朱元璋在郭子兴死后,身边彻底没有了掣肘之人,他开始扩大地盘,并成功攻占了南京。


此时的南京可以称得上是“四战之地”,他的身边就存在着两股强大的力量——张士诚与陈友谅。


尤其是陈友谅这个人,他不仅足智多谋,还很有野心,为了夺取最高统帅的位置,他开始暗中向自己的老大徐寿辉下手了。


那么,对于陈友谅的狼子野心,徐寿辉能够识破吗?陈友谅最后能够如愿以偿吗?


对于曾经差点杀了自己的郭子兴,朱元璋不计前嫌、以德报怨,不仅感动了郭子兴,还感动了他的一些仇人们。


可见,能够做到以德报怨的人,确实很了不起,也很令人佩服。


那么,在你的生活中,可曾遇到过以德报怨的人吗?你又是否喜欢这种类型的人呢?



-往期回顾


《明朝那些事儿》② | 引路靠贵人,走路靠个人

《明朝那些事儿》① | 乞丐皇帝,白手打天下
《熟年》⑩ |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版权:本书内容由磨铁图书授权发布,若需使用,请联系出版公司授权。

*插图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十点读书会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