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儿》⑦ | 朱元璋手下当官,怎么那么惨?
昨天我们讲到了朱元璋在解决了张士诚、一统南方后,便开始了北伐。明军一路上势如破竹,一直打到了内蒙古。
由于蒙古的顽强抵抗,双方逐渐形成了僵持的状态,明军也纷纷撤军班师了。
那么,班师后的朱元璋又会做些什么事呢?
”
朝廷斗争
朱元璋在解决了外部问题后,制定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生产和生活的政策,得到了好的效果。
但此时,朝廷内部的矛盾又激烈起来,大臣分成两派,以地域为区分,开始了新的争斗。
所谓派别,实际上就是老乡会。
朱元璋手下最大的老乡会就是淮西集团,会长本来应该是朱元璋,但考虑到他还兼任皇帝一职,所以当时是由李善长代理,这一集团人多势众,是朱元璋起家的班底。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所以在建国后,便以李善长为第一功臣,任命他为丞相。
同时,与淮西集团明争暗斗的则是浙东集团,这个集团的首领就是刘基。
这两个集团就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开始了斗争,朱元璋似乎也很有兴趣,他准备看一场好戏。
洪武元年,双方第一次交锋。
当时的监察机构是御史台,刘基的官位是御史中丞。
引发矛盾的导火线是一个叫李彬的人,这个人是李善长的亲信,他由于犯法被刘基抓了起来,查清罪行后,刘基决定要杀掉他。
此时正好朱元璋外出,李善长连忙去找刘基说请,刘基却软硬不吃,不但不买他的帐,还将这件事向朱元璋报告。
朱元璋大怒,命令立刻处死李彬,不巧的是,这份回复恰巧落在了李善长手里,他虽不敢隐瞒,但也怒不可遏。
他明白直接找刘基求情是不行了,为了救自己的亲信一命,他想了一个借口。
他找到刘基,对他说:“京城有很久不下雨了,先生熟知天文,此时不应妄杀人吧。”
然而刘基的回答是:“杀李彬,天必雨!”
李彬就这样被杀掉了。
李善长被激怒了,他开始准备自己的第一次反击。
刘基敢说这样的话,应该说他是有一定把握的,他确实懂得天文气象,可问题在于即使是今天的天气预报,也有不准的时候。
这一次刘基的运气不好,过了很久也不下雨,等到朱元璋一回来,李善长积聚已久的能量爆发了出来,他煽动很多人攻击刘基。
朱元璋是个明白人,并没有难为刘基,但刘基自己知道,这里是呆不下去了,于是在当年八月,他请假回了老家。
刘基虽然离开了朝廷,但他在临走之前已经布下了自己的棋子,杨宪。
杨宪是刘基的死党,他得到了刘基的指示,接任了御史中丞,准备对淮西集团开展反攻。
这位杨宪也不简单,他韬光养晦,不断收集李善长的把柄,并在朱元璋面前打小报告。
时间长了,朱元璋也慢慢对李善长有了看法,后来他干脆召回了刘基,并委以重任。
淮西集团全面被打压。
浙东集团眼看就要成为胜利者,李善长十分忧虑,他明白自己已经成为了靶子,一定要学刘基,找一个代言人,于是他看中了胡惟庸。
胡惟庸是李善长的老乡,他很早就追随朱元璋,却一直不得意,这次在得到李善长的首肯后,他成为了淮西集团新的领袖。
这个胡惟庸倒真有些权力斗争的天赋,在他的布局下,刘基很快就失去了朱元璋的信任。
而浙东集团的另一干将杨宪失去了刘基的帮助,很快被淮西派排挤,本人也性命不保,被胡惟庸找个借口杀掉了。
在这场斗争中,淮西集团最终大获全胜。
刘基明白,自己失败了,他现在唯一的愿望就是好好在家养老,度此一生。
可是在这场斗争中,失败的人是要付出代价的。
胡惟庸成为了丞相,他没有放过刘基。
洪武八年正月,刘基生病了,朱元璋派胡惟庸探视刘基,胡惟庸随身的医生给刘基开了药方。
刘基吃了药后,病情越来越重,过了不久,就死去了。
胡惟庸案
在打垮刘基后,胡惟庸越发猖狂,他贪污受贿,排挤任何不服从他的人,甚至敢于挑战朱元璋的权力。
洪武六年,胡惟庸挤走了另一个丞相汪广洋,独揽丞相大权,并掌权七年之久。
不可一世的胡惟庸直到此时还不知道,朱元璋已经准备对他以及他身后的庞然大物下手了。
朱元璋的对手太过强大,这个对手并不是李善长,也不是淮西集团,而是胡惟庸身后那延续了上千年的丞相制度。
自从朱元璋当皇帝后,他一直都觉得这个制度过于限制他的权力,但是这个制度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历史,无论是大臣还是一般的百姓都认为丞相是必不可少的。
要废除这个制度,必须有一个充分的理由,而胡惟庸这样无德之人的任意妄为正好可以为他提供一个借口。
朱元璋在冷眼旁观胡惟庸的一举一动,而胡惟庸也积极做着对付朱元璋的准备,他知道自己和朱元璋迟早有一天会正面交锋的。
这一天很快到来了。
在一次出游中,胡惟庸的儿子坠马,死于路过的马车轮下。
胡惟庸一怒之下没有通知司法部门,就杀了马车夫。
这件事情传到了朱元璋那里,他命令胡惟庸向他解释这件事情。
胡惟庸一见到朱元璋,便忙不迭的诉起苦来,而朱元璋的态度非常奇怪,他只是沉默,用冷冷的眼光看着胡惟庸。
胡惟庸仍不知趣,不停地述说着委屈。
朱元璋终于站了起来,他走到胡惟庸面前,平静地说道:“杀人偿命。”
然后他飘然而出,没有再看胡惟庸一眼。
胡惟庸呆住了,他一直坐在椅子上,呆若木鸡的看着前方。
当然,这只不过是导火索罢了,胡惟庸真正的死因,还是因为他的权力已经威胁到了皇权。
涂节是胡惟庸的死党,他当时的职务是御史中丞,他在胡惟庸集团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发动舆论攻击政敌,拉帮结派图谋不轨,哪样都少不了他,胡惟庸一直把他看作自己的亲信。
然而,就是这个亲信,亲手把胡惟庸送上了断头台。
他眼见胡惟庸不行了,便把胡惟庸的阴谋上报给皇帝,说胡惟庸欲图谋反。
朱元璋等待的就是这一刻,他命令立刻处死胡惟庸及其亲信,并灭了胡惟庸的三族。
然后他命令深入调查还有谁参与此事,如果查证属实,一律处死!
于是,著名的胡惟庸案拉开了序幕,从洪武十三年案发,连续查了好几年,被杀者超过一万人。
胡惟庸精心筹划多年的计划和组织就这么被摧毁了。
值得注意的是,朱元璋在处死胡惟庸后仅一个月,就撤销了丞相这个延续上千年的职位。
胡惟庸案件牵涉的人越来越多,在某种程度上已经演变为屠杀,而朱元璋的行为也越来越偏激,手段越来越狠毒。
在朱元璋的时代,官员们如同生活在地狱中。
做官这个职业在很多时代都是金饭碗,但在洪武年间,官员们的命运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惨。
今天我们读到了朱元璋在解决外患后,又开始了内部权力斗争。
他数年隐忍、一招制敌,终于酝酿出了胡惟庸案,彻底废止了延续几千年的丞相制度。
在消灭了丞相制度后,朱元璋紧接着将矛头对准了另外一股势力。
那么,这又是一股什么样的势力呢?朱元璋为什么要对他们下狠手呢?
面对着朝中两大集团的博弈,朱元璋始终隐忍不发、坐观成败,到了最后则出来收拾残局、一击致命,彻底抹平了丞相制度。
可见,成大事者,能忍是必备素质。
那么,在你看来,“忍”真的是获得成功的一大法宝吗?在生活中,你是一个能忍的人吗?
*插图来源:电视剧《大明王朝1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