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孵化】星星菜地的星星喷泉
星星菜地的星星喷泉
西庐园的“四季菜园”是孩子们劳动活动乐园,浇水是日常劳作最为重要的“工作”。用什么办法浇、浇多少、怎么浇更给力;成为大六班在这一季小麦种植中的重要任务。
重死了,感觉像拎了个地球!
哎呀,水都洒到我的裤子上了......
水浇到麦地,砸出了一个大坑。
麦子都被浇歪了,这怎么办?
问题多多啊!
看见
劳动活动中问题很多,但孩子们对浇水活动非常感兴趣,从觉得好玩到做好“浇水”这件事,大班孩子呈现坚定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感。
支持
因受工具使用技能、自身体能、动作发展等因素影响,幼儿体现了最为“原始”的体力劳动参与,往返浇灌的劳作中体能、控制力得到了锻炼。但劳动问题的产生引发了他们解决问题的驱动力,提出了工具改进的设想,从体力劳作转向“新型”劳作、新劳动工具“研发”的视野,支持他们进入问题讨论与解决的过程,给予网络查询、寻求施工员、家长支援等指导,那就一起来看看孩子们的行动吧。
一、
浇水太累人
什么原因太累人了?
尚尚:水壶太大,装得水太多太重了。
小鱼儿:我力气太小了,拎不动。
装多少水比较合适呢?
时依:应该装三分之一。
芒果:可以再多一些。
小可乐:可以两格。
粟粟:我觉得还是有点重的。
试试看
看见
通过装水发现,现有的水壶全装满有六瓶农夫山泉约计3.1公斤,参考儿童背包负重标准,依据美国整脊协会的建议,结合班级内幼儿的负重能力,取中间值后,孩子们进行了负重尝试,发现负重能力仍然存在明显差异的,且这个阶段的负重总量与幼儿性别没有必然联系,与个体幼儿身体协调能力、上臂力量有着密切关联。
支持
力量的锻炼需要日积月累的递进练习,在当下问题中不能为解决问题“一蹴而就”地要求达到。因此,教师鼓励每个孩子找到适合自己能承受的重量参与浇水劳动。虽然找到了每个人可承受的负重水量,
洒水的现象减少了,
但是浇水速度太慢了,
一会儿又有人喊累了。
二、
让浇水飞快起来
试试浇水
接龙啦
佑佑
有的小朋友在踢墙,都不知道轮到他了。
有的小朋友在聊天,不专心。
快快
小可乐
浇水的速度太慢了,后面的人要等好久。
这么多人在菜地排队会不小心踩到别人的菜。
熙熙
十一
菜园子只有一条路,我们都站在路上,其他班的小朋友就不能浇水了。
最后负责浇水的小朋友把小麦都浇弯(倒)了。
粟粟
佑佑
接一根水管到麦地不就好了。
大家:同意!
接根水管到麦地。
看见
在“最佳解决方案”未诞生前,前一个问题可能是下一个问题的“必经之路”,一个又一个的问题解决中,看到了大班幼儿观察能力、分析能力、问题解决能力高速发展的状态,他们会自查自纠每一个问题成因,并准确地锁定解决办法。
支持
虽然接根水管到麦地的想法会出现很大的实施困难和更多的问题,但是教师看到实施可能性和多方面的发展契机,那就继续放手让孩子们去试试吧。
三、
搭建水管通道
01
分叉口管道浇水组
水管的中间有一个挡板,水打开之后,水就可以浇到两边的麦地;连接水龙头的地方再加上挡板,用来控制水的大小。
小可乐:kt板放到水管里面立不住,一下就倒了,分叉的水龙头太短了。
施工现场
小七:接头太硬了,装不上去。
问题发现:
设计图本身可操作性低,材料不合适。
02
绕圈浇水组
水龙头接一根水管,从围墙外面绕到麦地的中间,在水管两边打洞就可以浇到两边的小麦。
柠柠:水太大了,小麦地都变成了水沟。
小贝:会压到别人的菜。
胡巴:小麦苗都压趴了。
问题发现:
水管拖行过程中压到菜,出水太多太大,浇水不均匀。
03
超级隐藏管道组
在水管上弄一个洞,用硬水管接到大六班小麦地附近,然后再弄个软水管接过去,硬水管在地下,软水管在地面。
朵朵:我都看不懂你的设计图。
佑佑:怎么看不懂呢?就是一根水管铺地下,然后再装一个水阀,接一根皮管就好了。
施工现场
小可乐:怎么接别人的水管?要把地板挖开,工程量也太大了。
佑佑:找其他班级的水管挖一个洞就可以了,再请一个工程师来就可以了。
问题发现:
设计图理解难,实践难;需要专业人员的帮助。
看见
大班阶段幼儿讨论并解决复杂问题时,经常采取“绘画+语言”表征的方式,与现场真实问题间存在一定偏差,因此需要适洽性的学习工具支持,比如将绘画平面表征过渡到模型建构说明,更易于全班幼儿理解现场问题。
支持
借助园内外教育资源,如家长助教的方式进行专业问题的解答与协助,求助园长室解决施工员问题,探访五金店解决材料问题等,这些都是本次项目活动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一期工程
菜园模型
听不懂同伴说的想法,
大家一致决定试试建个“看得见”的菜园模型。
小石子是菜园子里的小路
水管玩具是菜园子里的水龙头
我们用水管玩具搭建管道的路线,
大家的想法,看得更清楚啦!
@第一次建模行动
天天:按照这样的搭建,会影响别人走路,小朋友容易被撞到,会有危险。
佑佑:我有办法!把水管贴在墙壁上,这样就不会影响别人走路了。
时依:只有一个水龙头,别的班级就没有办法浇水了。
@第二次建模行动
小小:把一个水龙头变成两个分叉口,大六班从一个口接过去浇小麦,其他班级可以用另一个。
梅西:好难啊!这样真的可以吗?
佑佑:我爸爸是工程师,他会画图纸。
老师:可以邀请爸爸来指导吗?有可能可以帮助大家的想法变成真的。
老爸助教
在佑佑的邀请下,
爸爸认真备课,
热情投入孩子们的项目中。
助教后,大家统一了设计图的想法,确定了需要采购的材料:水管、弯头、接头、阀门,家长助教协助项目活动解决“专业”技术问题。
菜园里的测量
我们需要买多长的水管、
几个弯头、
几个接头、
几个阀门呢?
我们找的测量工具:水管玩具、米尺、皮尺、卷尺。
水管玩具太难了,接好了又断了,接好了又断了!
米尺和卷尺太短了!
可乐:“测量好一个,再从测量好的地方开始量,看看有几个这个数字”。
看看我们的测量结果吧!
8段45cm长的皮尺
9个米尺
2个400cm长的卷尺
水管玩具易断,测不出来
探店采购
买材料啦!
老板,请给我们弯头
确认零件都买到了
算一下多少钱
扛着我们的水管回幼儿园啦!
探店
直播进行时
探店背后的小暖心
优质的教育离不开家园密切合作,
在佑佑爸爸技术指导和默默支援中,
采购小组顺利完成任务!
施工员叔叔助力
虽然淅淅沥沥下起了下雨,
但是一期工程在小叶师傅的帮助下,
孩子们全程观摩施工过程,
目睹设计图、模型上的想法被成功复刻到菜园。
向叶师傅介绍施工内容
叶师傅,有我们在,下雨也不用担心哦!
帮忙一起抬水管
耶!工程完工!
第一次通水成功!
通过设计、实践、再设计及多方专业人员的支持与帮助,
完成了灌溉系统的第一步。
可是,还是没有完全解决问题,
最里面的麦子浇不到水呢,
浇到的地方会有“坑”,
麦子都倒地了。
二期工程
1
如何做到水域全覆盖?
让所有的小麦都可以浇到水的办法!
方法一:用一根皮管绕着麦地一圈。
方法二:一根皮管从麦地穿过去。
方法三:皮管绕麦地一圈,中间再加一根皮管。
施工
现场
豆豆:把皮管放在墙旁边容易压倒旁边的小麦。
芒果:脚总是会踩到小麦,小麦长得太密了,连落脚的地方都没有。
优优:外围的小麦浇到很多水,中间水很少,这样下去外围的小麦可能会被淹死。
熙熙:把水管贴在墙上,这样就不会压倒小麦了
天天:可以搭一个架子,把皮管抬高。
有了前期的建模经验,
孩子们根据模型
可以预判水管铺设不同路线产生的问题。
同时,
也引发了下一个关注点—搭架子。
2
一起搭建水管高架!
打结很难,很容易就解开了
架起来,水的射程很远。可是走过去,会被喷到
架子不稳,容易倒
打洞的时候可以把洞都打在一排上,浇水的时候控制洞洞的方向
3
搭建更稳固的高架
通过实验,
孩子们亲自验证了三角形具有稳定性的特点。
开始行动!
把三根竹竿摆成三角
用绳子打结固定
架子搭好咯
优化线路
解决问题的过程
是幼儿观察发现能力提升的过程,
他们提出了
搭架子牢固度、
水流喷射方向、
水流射程等现象问题,
追随孩子探究脚步,
见证着他们真正是有能力的学习者。
三期工程
1
水流的方向与射程
瑾瑜:水管放在架子上像波浪一样。
祈祈:水喷到围墙外面了。
小贝:水是往上喷的。
我们还发现:
水管上(洞)摆放的位置不一样,
出水的方向也会不一样。
看见与支持
第一次开水实验后,水喷射的方向问题依然存在,由于标记组、打洞组、皮管组的小朋友都是不同的人员,我们决定将三组幼儿复盘自己的操作过程,在复盘中寻找问题和解决办法。
2
实践小组复盘
( 标记组 )
皮管上有一条一条的花纹,很难画标记。记号笔碰到了水就很难画出颜色了!
( 打洞组 )
小朋友做的标记是大大的,我的钉子放在上面会滑来滑去,有的时候都没有打在标记上。
( 皮管组 )
我们就是按照上次的方法来摆放皮管的,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水射出来的方向会不一样。
3
打洞再行动!
佑佑:水管是有纹路的,记号笔不好写,可以用一个颜料按一个点就行。
小小:大的黄色点是架在架子上面的,小的是要打穿的。
小柚子:绿色的点是只打一边的。
✦ +
+
嘟嘟:木片压住的话,看不到打洞的地方,可以把皮管压扁。
用夹子把皮管夹住,
水管就压扁了,
压扁更容易打孔。
3
调整后的效果
看见与支持
实践出真知,实践为孩子们提供尝试和验证的机会。钉子打洞是孩子们已有经验中唯一一种打洞的办法。在问题复盘中,孩子们的思维方式从天马行空走向科学严谨、精准有效,(画点)“定点”、(大小点)“定位”打孔方法,就这样产生啦!
四、
工程竣工
星星喷泉
剪彩仪式
开启的那一刻,
菜园沸腾了,
小麦都在跳舞呢!
一个星星喷泉的工程名诞生了!
写在最后的话
菜园浇水太累人,
为了更省力想办法,
孩子们将小麦浇水这件事儿做了一个“大工程”。
什么是工程?
什么是科学?
什么是儿童学习?
我想是星星喷泉实施中,
一双双闪亮发光、渴求解决问题的小眼睛!
感谢老师,感谢家长,
悉心呵护孩子们探究之心,
成就会学习的儿童。
版权说明
本文系杭州市西湖区西庐幼儿园原创作品,版权归杭州市西湖区西庐幼儿园和《西湖儿童研究》公众号所有,转载需授权,如有抄袭、照搬等侵权行为,我们将通过法律手段进行维权。
往期链接
1.【课程孵化】 阳台改造记2.【课程孵化】我眼中的爸爸 ——学会理解 尝试尊重 双向陪伴3.【新闻速递】西湖区教育局学前教育“重大培育项目”启动与论证活动4.【研修现场】活动样态变革促进幼儿有意义的学习——基于班级观察的合作式教研活动XIHUERTONG
扫二维码|关注我们
一个爱分享有态度的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