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敬!20位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获奖专家!

2016-11-01 泰科钢铁网 泰科钢铁

2016年10月30日下午,在中国金属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王崇愚、王润、李正邦、李依依、余永富、张寿荣、陆钟武、陆祖廉、周传典、胡正寰、殷国茂、殷瑞钰、葛昌纯、黎明等14人荣获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在五年前的中国金属学会第九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上,师昌绪、李恒德、肖纪美、柯俊、钟香崇、颜鸣皋等六人已获此殊荣。到目前为止,共有20人获得中国金属学会“冶金科技终身成就奖”,该奖项旨在表彰为推动我国冶金科技进步和学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专家!他们有的已经离我们而去,在世的大多在耄耋之年还活跃在冶金科技领域,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来认识这20位著名的冶金科技大师!

师昌绪(1920.11.15-2014.11.10)。金属学及材料科学专家。河北省徐水县人。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48-1955年留学美国,获欧特丹大学冶金博士,而后在麻省理工学院做博士后研究。1955-1985年在中科院金属研究所从事高温合金及高合金钢研究,领导研制出我国第一代空心气冷铸造镍基高温合金涡轮叶片等多项成果,并得到推广应用。曾获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内的国家级奖10余项、光华工程科技成就奖、国际实用材料创新奖等。曾任金属研究所所长、中科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职,现为基金委特邀顾问、金属所名誉所长、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生物材料委员会名誉主席、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理事长、两院资深院士联谊会会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1995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李恒德(1921.6.30- ),核材料、材料科学专家。河南省洛阳市人。1942年毕业于西北工学院获学士学位;1947年毕业于美国卡尼基理工学院获硕士学位;1953年毕业于美国宾夕凡尼亚大学获博士学位。1955年起任清华大学教授。我国核材料和金属离子束材料改性科学技术的先驱者之一。在国际上最早阐明铍的滑移、孪生和断裂机制。回国后创建我国核材料专业。在国内首次利用溶胶沉淀法研制出UO2燃料微球,并利用带电粒子束研究材料的辐射损伤效应。曾深入研究堆用锆合金包壳管中氢化物取向分布和轧制工艺及织构的关系,为在实际生产中防止锆管脆断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控制基础。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在离子束材料改性等方面发表学术论文200篇。专著2本。1986-1994年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材料及工程科学部主任;1991-1999年当选为中国材料研究学会(C-MRS)理事长;1996年当选为1999年及2000年国际材联(IUMRS)主席。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纪美(1920.12-2014.4.23),材料科学家、金属学专家和冶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钢铁冶金、金属材料和金属物理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在发展铬锰氮不锈耐热钢中,提出合金设计新方法,开创节镍不锈钢的研究;开展工程结构件断裂分析,发展断裂学科;在材料应力腐蚀和氢致开裂研究中获得新成果。在教育事业上,提倡用自然辩证法和科学方法论指导教学、科研,学术思想不断创新和发展,为我国冶金科技事业和冶金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柯俊(1917.6.23~),金属学、金属物理及技术学史专家、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长期从事金属材料基础理论和发展的研究,创始贝茵体相变的切变理论,发展了马氏体相变动力学;开拓冶金材料发展史的新领域,促进定量考古冶金学的发展。他从教45年,创建中国金属物理专业教育,培养了一批专业人才。


钟香崇(1921.11.21-2015.2.15),无机材料学家,我国耐火材料学科的带头人之一,中国科学院院士。他解决了平炉硅砖等的质量问题,为恢复当时钢铁生产起了重要作用。他组织指导了具有我国特色的镁铝砖和高铝砖的研究开发,当时居国际领先地位;氧气转炉炉衬材料和连铸长水口研究开发,显著提高使用效果;并组织指导了耐火纤维、绝热板等新型耐火材料的开发。在耐火材料高温力学性能的研究上有独到之处,发展了耐火材料学科理论。他是洛阳耐火材料研究所的主要创建人之一。

颜鸣皋(1920.6.12-2014.12.24),材料科学家。原籍浙江慈溪,1920年6月12日生于河北定兴。1942年毕业于重庆中央大学机械系。1947年获美国耶鲁大学科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工学博士学位。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 

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航空材料研究所研究员、高级技术顾问。开创中国钛合金研究,组建中国第一个钛合金实验室,系统开展航空钛合金研究,建立中国航空用钛合金系列,领导参与高温合金、钛合金和一些新材料的应用基础研究,在微观结构分析、合金强化机理、金属超塑性理论等方面取得一系列创造性成果。在Ti3Al合金、Al-Li合金和Ni3Al合金研究中均取得突破性进展。主持航空材料的疲劳与断裂研究,在新的裂纹扩展物理模型、疲劳裂纹扩展机制、疲劳门槛值预测、三维裂纹应力分析、材料的超载效应以及变幅载荷下的寿命估算等方面取得系统性、独创性的成果,为飞机安全设计、合理选材提供了大量的试验数据和理论依据。

王崇愚(1932~),计算材料物理与缺陷电子结构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材料结构缺陷-掺杂复合体第一原理电子结构,声子激发计算,分子动力学结构缺陷演化模拟与分析以及多尺度建模与算法发展。首次提出处理固态问题的多尺度物理参量解析传递序列算法、超导体中结构缺陷与电子缺陷相关理念;建立第一原理原子间相互作用势解析表述方法;独立提出多尺度能量密度协同算法。发表专业论文约200篇,合作出版三本学术专著。

王润(1929.6~2016.7.29),金属功能材料专家,教育家,我国金属功能材料开拓者之一。长期从事金属功能材料科研教学工作,开创了我国金属功能材料学科及金属功能材料教学与研究基地。为我国金属功能材料的发展及应用,培养我国金属功能材料专门技术人才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学校建立研究生院、国家重点实验室、多个全国重点学科,并为建设多学科性研究型大学作出重要贡献。

李正邦(1933.7.5~),冶金学家,我国电渣冶金奠基人之一,中国工程院院士。设计并主持建设了我国第一代工业电渣炉。他提出的电渣重熔提纯机理及顺序凝固理论,为电渣冶金奠定了基础。率先开拓了电渣熔铸近终形铸坯的技术。提出了采用酸性渣改变钢中夹杂物形态,从而提高轴承钢疲劳寿命的新工艺。为电渣熔炼提高生产率、节能、环保、确保质量进行了大量工作,作出重要贡献。

李依依(1933.10~),女,金属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早年在相图、高锰奥氏体钢和F-Mn合金研究中,取得重要成果。1982年以来,建立了6种强度级别的抗氢钢及合金系列,为我国低温高压、抗氢脆合金的研究做出贡献。提出并致力于发展可视化铸锻技术,为我国铸钢支承辊、大型船用曲轴曲拐等大型关键铸锻件生产做出了重要贡献。

余永富(1932.9~),男,选矿工程专家。长期从事难选红(磁)铁矿、多金属共生矿、稀有金属矿、铜钴硫化矿的选矿研究。研究成功弱磁-强磁选矿新设备新工艺,解决了武钢混合型铁矿石复杂难选的技术难题;研制成功国内外独特的选矿新工艺,解决了长期制约包钢生产的选矿难题;针对我国金属矿山资源及炼铁发展现状,首次提出降硅提铁建议。指出降低铁精矿中硅含量对提高炼铁经济效益的重大意义,对我国高炉实现“精料方针”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张寿荣(1928.2.17~),钢铁冶金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参与了鞍钢恢复生产和武钢从筹建、投产到发展的建设历程。将国内外先进技术集成于我国第一座3200立方米大高炉,实现了炼铁技术的重大跨越。提出高炉长寿是系统工程和永久型炉衬的理念,发展了高炉长寿技术。在武钢1700毫米轧机系统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创新中有重大贡献。

陆钟武(1929.10~),冶金能源和工业生态学专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冶金热能工程学科的开创者之一。率先参照势流理论解析竖炉内气体流动问题,导出气体折射定理。建立了火焰炉热工特性的基本方程。提出了钢铁工业系统节能理论和方法。发现产量变化对资源效率和环境负荷有重要影响,确定了经济增长过程中环境负荷年下降率的临界值,导出与经济增长“脱钩”的条件式。为我国钢铁工业节能和工业生态化作出重要贡献。

陆祖廉(1928.7.16~),炼钢技术专家,我国发展转炉炼钢生产,实现炼钢技术现代化的开拓者之一。早期参与试验、开发空气侧吹转炉,积极倡导和推动氧气转炉炼钢的发展。领导武钢第二炼钢厂在我国首先实现全连铸生产。率先采用KR铁水脱硫预处理、转炉复合吹炼、RH真空精炼、全连铸工艺操作管理配套措施。

周传典(1920.2.5~),炼铁专家。解决了钒钛磁铁矿大高炉冶炼的世界难题,在包头稀土复合铁矿大高炉冶炼技术难题突破上有突出贡献。在领导岗位上,提出了在经济管理和钢铁工业发展战略及钢铁企业基层管理等方面的见解和建议,为推动钢铁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

胡正寰(1934.7~),冶金机械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零件轧制技术主要开创人。他领导的课题组长期从事轴类零件轧制(斜轧与楔横轧)的研究、开发与推广工作 。其成果已在我国24个省市推广的150多条生产线上应用,有9条生产线的设备与技术出口美国等国。生产的零件已在汽车、拖拉机、摩托车、发动机等机械以及钢球、铜球等零件上广泛应用,使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掌握这项新技术的国家之一。


殷国茂(1932.1~),轧管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期从事轧管工艺与设备的设计、生产和研究工作,把成都无缝钢管厂建成当时全国最大的无缝钢管生产基地和技术中心。为鞍钢自动轧管机组提出并实施生产大直径无缝钢管新工艺及负公差控制轧制新技术;主持建成我国第一套周期轧管机组;推导出2 1 6毫米周期轧管机轧制力参数的数学方程式。为我国轧管技术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殷瑞钰(1935.7.28~),冶金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冶金流程工程学的创立者。从工程科学的层面上提出钢铁制造流程的整体优化概念和理论。引起钢铁界的重视。大力推进连铸技术等六项关键-共性技术的集成优化。基于对钢铁制造流程的本质和整体结构优化的研究,提出钢厂应具有钢铁产品制造、能源转换和废弃物消纳处理资源化三项功能。在新一代钢铁基地建设方案的技术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葛昌纯(1934.3.6~),粉末冶金和先进陶瓷专家。1934年3月6日生于上海,原籍浙江平湖。1952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唐山铁道学院,1983年获德国Dresden技术大学博士学位。北京科技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长期从事材料科学研究工作。在气体扩散法生产浓缩铀用的分离膜研制中,分析推导了复合分离膜一系列特性参数和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式,提出了一条独特的制造复合分离膜的工艺路线,为研制后续各种复合分离膜奠定了理论和技术基础。在先进陶瓷研究中,提出复合氮化物作为氮化硅的新型烧结助剂,提高了材料的高温性能,研制成功高性能的陶瓷刀具。开展气-固系燃烧合成氮化物基陶瓷的研究,解决了Si3N4、AlN及其复相陶瓷燃烧合成中的一些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开展耐高温等离子体冲刷的功能梯度材料研究,开拓了功能梯度材料在核聚变领域的应用前景。


黎明(1927.11.20~),冶金企业管理专家、宝钢现代化工程建设和现代化管理的领导者。他先后领导指挥了攀钢、宝钢建设,创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宝钢现代化管理模式,为宝钢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创新,建设现代化宝钢,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作出了重要贡献。

参考:中国金属学会、泰科钢铁网


更多钢铁行业推荐阅读请点击下面链接或者访问泰科钢铁网:

2016年冶金科学技术奖授奖62项,宝钢获唯一特等奖(附详细获奖名单)

【收藏】华夏大地壮美的铁矿山,中国钢铁业的“安全粮仓“!

钢铁企业2017校园招聘薪资待遇,行情大概就这样了!

重磅数据:2015年国内各城市粗钢产量排行榜!

190位上市钢铁公司高管薪酬排行榜!前九名竟被一家钢企垄断!

从陆地到海洋,中国钢铁企业临海大布局分析!

2016年中国钢铁行业富豪榜!史上最全!

2016年中国22座千万吨级“钢铁之城”!你的城市上榜了吗?

2016年全球前50大钢厂全景照片!值得收藏!

全球10大钢铁企业掌门人:米塔尔“子承父业”,宗冈正二酷爱柔道,权五俊走技术路线

国内特钢生产技术考察报告

兴澄特钢考察交流报告

美国纽柯(Nucor)钢铁公司:精干管理体制和民主管理方法纪事

华润制钢赴巴登钢厂学习报告——标准化的生产管理

近几年钢铁企业十大典型安全事故分析!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从2.5T到400T,全球钢铁企业各式容量转炉巡礼!

目前掌舵钢铁行业的大boss们都是来自哪些学校?什么专业?

2016年“何梁何利奖”揭晓,盘点历年“冶金材料技术进步奖”获奖者

行业的技术领头雁!历届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获奖名单!

国际领先水平!国内钢铁企业产品“特优质量奖”名单

历届中国冶金先进青年科技工作者名单!

钢铁行业十大成功转行:大多在本岗位出类拔萃,跨界后更是一飞冲天

钢铁行业中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院士,膜拜吧!

钢铁行业近15年国家技术发明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

钢厂旁边没有一个5A级景区?你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

泰科钢铁网,专注于钢铁行业技术的论坛+智库,欢迎访问,参与讨论,www.itechgt.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