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武威 :“故事”终归是凉州 | 微说·城记

2017-05-04 周海滨 周海滨微说

文化寻访 | 武威

相逢的路有很多种

可实地寻访

可掩卷幽思

但却不能发前人所未发

因为

武威的背后,是凉州



据称,有日本汉学家说:欲了解敦煌学,需了解凉州;欲了解丝绸之路,需了解凉州不。欲了解中国,需了解凉州。


凉州,即武威。


2014年9月23日,从凉州城门下穿过,终于到了耳熟能详的“丝绸之路”要冲,进入了与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并列河西四郡的武威。寰行中国的车队一路轻驰,仿佛担心触碰了这个古老城池的沉睡灵魂。


而我,西域的《凉州词》曲调犹有在耳,一番默念: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唐】王之涣《凉州词》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唐】王翰《凉州词》


边城暮雨雁飞低,芦笋初生渐欲齐。

无数铃声遥过碛,应驮白练到安西。

——【唐】张籍《凉州词》


“凉州词”是凉州歌的唱词,是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度娘告诉我,开元年间,陇右节度使郭知运搜集了一批西域的曲谱,进献给唐玄宗。唐玄宗交给教坊翻成中国曲谱,并配上新的歌词演唱,以这些曲谱产生的地名为曲调名。简单说,“凉州词”是乐府诗的名称,本为凉州一带的歌曲,唐代诗人多用此调作诗,描写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战事。


或许是凉州词的古风一直吹,入城后看到了颇有规模的民营书店,而且在显要位置能看到郭沫若主编的《中国史稿地图集》。


恰巧,武威,郭沫若来过,并且有个“马踏飞燕”的故事,与这个城市,与郭沫若关系密切——


明代,这是一座雷祖观。老人们说,更早的时候这里雷台,是古人们祭祀雷神的地方。千年以来,没有人知道,在它的下方有一群呼之欲出的铜奔马。


直到有一天,村里第十三小队的社员用锄头刨到了坚硬的砖头,一堵青砖墙的墓室显现了出来。


这是1969年,挖坟掘墓的事传到了武威县文物局,由此发现了一座古墓。墓室地上摆着铜车马仪仗俑阵、棺木和侧室内地上的铜钱。这是一座大型砖室墓,分前、中、后三室,前室附有左右耳室,中室附右耳室。


即使此墓被历年盗毁多次,但在它的最后一次发掘中,在长度不足20米的墓穴中还是挖掘出了大量珍贵文物——金、银、铜、铁、玉、骨、石、陶器等陪葬品两百余件。文物部门经清点和跟进发掘,共出土文物231件,其中铜车马仪仗俑为考古发掘中所罕见,包括那件方阵前面的铜奔马,也就是后来的“马踏飞燕”。


铜奔马刚刚出土时并未受到足够多的重视。


1971年9月,郭沫若改变了它的命运。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陪同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宾努首相率领的代表团访问甘肃。


当郭沫若看到了这组铜车马仪仗队,特别是在队伍最前面身长45厘米、高为34.5厘米的领头马时,他眼前突然一亮,并叫工作人员拿出来让他端详。郭沫若认为这匹铜奔马的考古和艺术价值非同小可,并将其命名为“马踏飞燕”。郭沫若还写下“四海盛赞铜奔马,人人争说金缕衣”的打油诗。


在郭沫若的推荐下,正在北京故宫博物院举办的“出土文物展览”组委会如获至宝,这批文物随之展出。不久,郭沫若又向周恩来提及铜奔马和雷台汉墓……铜奔马和车马组在国内外名声大噪。


“马踏飞燕”的命名,有人提出了不同看法:铜马俑所附飞鸟,从造型看不像是燕子,而是龙雀,应是“马踏龙雀”或“马超龙雀”。龙雀是风神,即飞廉,这种神鸟,岂能是奔马所踏之物?因此,这具铜马俑就是“天马”。


郭沫若当时为什么认定那是“飞燕”?因为,郭沫若当时联想到了李白《天马歌》中的“回头笑紫燕”,而想到了疾驰如燕的骏马。紫燕,即古时家马。汉文帝有良马九匹,其一名为紫燕骝。南朝梁简文帝也说过:“紫燕跃武,赤兔越空。”


古人喜欢将奔跑急速的马喻为燕。然而,马蹄下的鸟尾呈楔形,而家燕的尾羽是典型的叉形,并且是深叉形,如“燕尾服”的尾部。但是,家燕虽然在飞行中看上去比麻雀、喜鹊、乌鸦之类常见鸟类的速度快,但它的最高时速只有75千米,家马奔跑的最高时速通常可达90千米。从速度上看,“马踏家燕”是完全可能的,但尾部特征不符。


汉代是一个极为尊崇野生动物的年代,那时候的人们对隼、雕等猛禽,褐马鸡等勇猛的雉鸡,以及各种各样的战马、骏马喜爱倍加。从遗留下来的大量文物、文献都可佐证。这就说明,从形态特征和速度标准,乃至文化含义上最与“飞燕”相符的鸟类就是隼。


1983年10月,“马踏飞燕”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标志。1985年铜奔马以“马超龙雀”这个名称被国家旅游局确定为中国旅游业的图形标志。


尽管“马超龙雀”被论证确认,“马踏飞燕”还是因其富有亲切感和浪漫气息而耳熟能详。


在武威,文庙比马踏飞燕更能浸染人们的生活。


“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2014年9月24日,孔子9月28日诞辰、2565周岁生日前夕,我们前往武威孔庙致敬。武威文庙,陇右学宫之冠,不仅是河西四郡之首,也是中国三大文庙之一。清至民国匾额、唐至清代石碑林立,题以“聚精扬纪”“万世文宗”等。


完整的武威文庙建筑群应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组成。东面,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中部,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后有尊经阁,檐歇山顶,顶置九脊;如今,西面不存,已毁于1927年地震。


武威文庙存有以行书见长的林则徐、左宗棠等人的墨迹。“一榻梦生琴上月,百花香入案头诗。”不知林则徐作此联与被贬伊犁、途经武威是否存有关联。明清时期,武威文风鼎沸,进士及第人数的增长可以显见。文庙前专立一碑刻,将进士名单逐一列出。


文庙之侧便是武威西夏博物馆。西夏文字的碑刻,闻名于世的西夏碑,就陈列在此……类似的罗列,让我索然无味。因为,我会想起武威横冲直撞的车辆,鸣笛催促的司机以及对进士名单默念考生姓名的家长。


这个城市就是这样,如同西夏的文字,陌生而不苍白,厚重却又莽撞。当武威等河西地带从牧转农后,命运就已经决定,它扮演了分割游牧匈奴同纷扰羌族的缓冲地带,也衔接了中原农业带与天山之南农业区,更开辟了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秦汉以来,这块土地上先后有戎、翟、大胝、乌孙、羌、匈奴、鲜卑、吐蕃、回鹘,党项、蒙古、满、回等民族,但无一例外地或同化融合、或化整为零。


这就是凉州,既可阻敌于千里,又可化敌于无形。在这里,总有一种力量在拒绝你,除非你选择与它相逢。在这里,相逢的路有很多种,可实地寻访,可掩卷幽思,但却不能发前人所未发。因为,武威的背后,是凉州,是唐诗宋词里诗人的惆怅。


武威,我想和你说个故事,可是,故事终归是凉州的。


于是,我选择离开,哪怕是去邻近的腾格里沙漠。我相信,我们内心的沟壑,或许在一望无际的起伏沙漠深处,才能以星空、绿洲和大漠的风的名义舒展。即便,银河隐去。






武威


武威,古称凉州,为汉代十三刺史部之一。东接兰州,西连新疆,“通一线于广漠,控五郡之咽喉”。



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为全国第三大孔庙建筑群。武威文庙位于武威东区南隅,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素有“陇右学宫之冠”之美誉。


整个建筑群可分为东中西三组,由儒学院、孔庙、文昌宫组成。东面,文昌宫以桂籍殿为中心,前有山门、戏楼,后有崇圣祠,松柏掩映,碑石林立。中部,孔庙以大成殿为中心,前有泮池、状元桥、棂星门,后有尊经阁,檐歇山顶,顶置九脊,壮阔无比;西面,儒学院巍然屹立,存有忠烈、节孝、节义三祠。


武威文庙始建于西夏时期,据考,西夏在建国之初,即蕃学与汉学并举。乾顺时又下令特建“国学”,教授儒学,还设立“养贤务”,以供禀食,使儒学的地位进一步提升。之后,儒学逐成西夏统治的主导思想。武威文庙就是在这个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


武威文庙内藏有唐至清代石碑三十余通,清至民国匾额数十块。虔仰而观,心诚之至。与此同时,木缘塔、木版画、金碗为代表的西夏文物,明清瓷器、牌匾、水陆画为代表的明清文物,于武威文庙内俯拾皆是。




武威西夏博物馆


观历文庙之后,一行来到武威西夏博物馆。置身3570平方米的馆内,西夏文明的历史变迁与文化传承,如一卷博厚长轴倾然而展。政治、经济、宗教、军事、水利、纺织、陶瓷等等,西夏文明的每一种成就,于我们眼前璀璨而现。


腾格里沙漠


腾格里沙漠,位于雅布赖山与贺兰山之间,是中国第四大沙漠。


中卫沙坡头


沙坡头,位于腾格里沙漠东南边缘,大漠、绿洲、黄河、群岭各领风骚。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137wtt2j1&width=500&height=375&auto=0
GOPRO视角·文化之旅


《寰行中国1:别处,是归客》系列文章:


1、一张宣纸是怎么诞生的?|微说▪城记

2、洛阳:一城巷陌一城人,一城往事如烟云|微说·城记

3、曲阜 :孔子哪去了?|微说·城记



  • 周海滨,文化旅行作家。

  • 从2014年开始,每年寰行中国,先后出版《寰行中国1:别处,是归客》《寰行中国2:风从西边来》。

    周海滨签名版《别处,是归客》50元

    购买请查点击下方“阅读原文”,谢谢!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