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内容已被发布者删除 该内容被自由微信恢复
文章于 2021年2月3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用户删除
其他

我们在战“疫”前线(硬汉篇) ——本报专访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抗疫报道记者

程戈 北京广播电视报社 2021-01-25


提示点击上方"北京广播电视报社"↑免费订阅本刊

  


在武汉,北京广播电视台有四名记者奋战在抗击疫情的最前沿。在北京,同样有着一群坚守岗位的新闻人,他们逆向而行,深入防控一线采访,把政府的声音、疫情的动态、防控的措施、物资的保障等一系列老百姓关心的问题第一时间传播出去,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的责任与担当。他们就是北京广播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的记者们。



硬汉篇



最低调的新闻战士

直面疫情毫不畏惧



贾湧强、田刚、李琪、楚健

四位70后都是

“用行动说话”的实干派

在这个特殊时期

他们攻坚克难,勇往直前

面对疫情毫不畏惧 




贾湧强:两次与治愈出院患者面对面贾湧强是新闻中心社会新闻采访部文卫科的一名记者,从1998年开始跑医疗卫生口的他,是这次新闻中心抗疫报道的主力,尤其是市级定点医院北京地坛医院、北京佑安医院,他更是去了一次又一次。自从当上文卫记者,贾湧强几乎没有休过周六日,一年里唯有春节是他能回老家西安探望父母的日子。面对突发的疫情,已经回家的他毅然提前结束假期,于大年初一从西安返回北京。1月30日,首位确诊感染专家组成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呼吸和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广发治愈出院,得知消息的贾湧强马上赶到地坛医院。“根据以往的经验,我对这类患者的出院流程、出院通道都比较熟悉,和摄像提前到达合适的位置,在王主任出来后,迅速问出三个大众非常关心的问题,并在很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主管医生和院长的采访,整个报道非常充分,在当天的《北京新闻》和第二天的《北京您早》连播了两条。

2月4日,北京佑安医院收治的一名确诊感染新冠肺炎的孕妇康复出院,我又对她进行了采访,怀孕8个月的她状态非常好。


除了跑医院做采访,贾湧强还和身处武汉的北京朝阳医院副院长、呼吸危重症专家童朝晖教授多次连线,“约定好的连线时间经常会变,因为他有可能穿着隔离服在病房里,最长的一次连线等了3个小时。”同时,针对北京疾控发布的20个疫情防控指引,贾湧强一直在做专家解读的短视频,“最近一个星期每天做3条,把专家的话转化为普通观众看得懂用得了的实际措施。一条解读只有一分多钟,我们需要提前跟专家沟通,然后去疾控中心拍摄,虽然费功夫,但是对老百姓来说非常实用。


作为资深记者,贾湧强经受过非典、禽流感等疫情的考验。因此,面对新冠肺炎,他的内心特别淡定。“我唯一一次感到害怕是在2003年非典的时候,我进重症监护室、进隔离区采访,有一天突然发烧了,家里连一根体温计都没有。现在回想起来,当时应该是太累了。这次新冠肺炎,我并不觉得紧张,周围的同事朋友经常咨询我,我不断地跟大家说戴口罩、勤洗手、不抠眼鼻,做到这三点,最基本的防护就够了,我自己也是这样做的。”


去过汶川地震、芦山地震、玉树地震前线,连续9年跟随北京医疗队去藏区义诊,贾湧强对新闻记者这份职业无比热爱。“2010年左右,我在武警总医院拍摄器官志愿捐献的新闻,11岁的女孩突发重病脑死亡,父母把她的肝脏、两个肾脏和两个角膜都捐献了,救了5个人。当时给我的触动非常大。这样的例子在我20多年的采访生涯中经常遇到,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就在接受采访前,贾湧强刚刚跟身患肺癌晚期的母亲通了电话,“我爸80岁了,他经常在电视里看到我,有些担心,就让我妈问我,能不能跟单位请个假,他也知道这是不可能的。我让我妈转告他,放心吧,我会照顾好自己的。



田刚:组织五人团队与赴鄂记者融合联动新闻中心新媒体科科长田刚这些天一直带领十几人的BTV新闻新媒体团队,为每天多频次地推送战“疫”报道忙碌着。“我们的公号以前是一天推送三次,在这个特殊时期,专门申请了每天推送八次。”田刚和同事们通过北京新闻、BTV新闻公众号、BTV新闻微博等新媒体矩阵,每天及时发布动态新闻及相关防护知识。同时与武汉前方的记者融合联动,制作系列抗疫现场的短视频。截至2月10日,共发布图文、视频350多条,图文阅读量超过1000万,视频播放量超过一亿。


大年初一,BTV新闻新媒体发布了一张长图——《BTV台猫告诉您:今年春节 10个正确的过年姿势》。这张长图是记者陈博在大年三十制作完成的,而他现在正在武汉抗疫前线。为了做好前方新闻,田刚安排了五人团队与陈博对接。“负责对武汉发回来的素材进行精细化梳理,对文字、图片和视频再加工,做图文、图集、短视频、微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输出。陈博每次回传素材大多是下午和晚上,有时是早上六七点钟,五人团队要随时待命,无论前方还是后方都很辛苦。”除了陈博和五人团队,新媒体科所有编辑分工明确,“每天有两个人专门负责国新办和北京市新闻办疫情发布会的新闻,有时发布会还没结束,他们已经编辑整理出一部分重要信息,及时传递给公众;两位轮值责编负责除武汉现场新闻之外的其他防疫报道的图文;一位同事负责每天6点推送的‘早起知天下’……大家各司其职,同心协力,经常工作到晚上十一二点。


在众人共同努力下,BTV新闻新媒体的战“疫”报道发布快、频次多、影响大。其中,图文《北京什么时候开学?是否会全面限制交通?今日发布会信息量很大》阅读量超过70万。短视频《心疼!为了不脱防护服,北京医疗队43岁蔡大姐为同事示范穿纸尿裤!》全网播放量超过2000万。


短视频《脱防护服有多难?27个步骤,12次消毒双手,全程超过半小时!》《我好多了!你去忙吧!这位老爷爷一句话,让护士不仅泪目》《那些在病区战斗的身影:“加油”被他们写在防护服上》等视频播放量超过百万。现在,新媒体科还有一位90后记者身处湖北荆州的老家,“她每周五天制作图文新闻,在荆州的家里‘云办公’。我们都希望疫情早日结束,她早点平安归队。




李琪 楚健:用镜头记录真实的战“疫”

  李琪和楚健都是新闻中心的摄像,联系采访时,两人一推再推,连声说自己做的都是份内事,没啥好讲的。

李琪所在的部门是要闻采访部时政科,自从进了北京电视台,他就没在家过过大年三十,今年春节也不例外,除夕那天他跟拍市领导检查疫情防控工作,整整忙了一天。后来又去地铁站、北京西站等地拍摄。“手机24小时开机,电话一来就出发。”有一天,他忙完工作已经是凌晨3点,干脆睡在了办公室的沙发上。这样的工作节奏李琪早已习惯,热爱这份工作的他一点也不觉得苦,“我来台20多年,到时政科也有10年了。摄像既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爱好,工作的压力早已转化为动力。”


楚健的抗疫报道也从大年三十开始,“除夕去了交管局,初二去了市卫健委。大年初八晚上11点,科长给我打电话,问我第二天有没有时间去西客站。因为当时网上流传着西客站人流密集的视频,我们要马上实地拍摄来辟谣。大年初九一大早,我就和记者去西客站拍摄旅客返京的新闻,及时把事实传递给公众,让谣言无处遁形。”


2003年的抗击非典报道,楚健去过一线采访,有了那样的经历,面对这次的新冠肺炎疫情,他的心里很踏实,“相信国家,相信专家,我们一定能战胜疫情。”不久前赴武汉采访记者的报名,他因为看到消息晚了而错过,之后又要组织记者进驻定点医院报道,他马上报了名。“我是党员,关键时刻就得往前冲。我有一个哥们儿叫张鹏,是北京卫视《生命源》的摄像,进驻了地坛医院隔离区。立春那天,他发了一个朋友圈:晚饭一桶方便面,早上起来吃的灌饼,相当于今天咬春了。同是摄像,他比我更辛苦。”
后记


在这个特殊时期,很多人宅在家,而这些新闻记者却每天往外跑。采访中,没有人提危险与辛苦,说的都是感动与收获。他们留给家人的是早出晚归的背影,带给百姓的是平安稳定的春风。在这场战“疫”中,他们同样是英雄!



RECOMMEND
推荐阅读


●中国首席流行病学专家、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曾光:我们一定能赢

●BTV新闻记者颜葵:逆行武汉 做新闻人该做的事

●“茅奖”得主周大新:失独父亲,痛写人生

●众志成城 防控疫情 北京广播电视台开通特别节目

●广播剧《北京防疫一家人》的幕后故事

●从一首MV到一场近千人的全民歌会 BTV文艺五天五夜抢出一台元宵特别节目



监制:张震

编辑:潇棋  戴武  康宁  周绍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