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场微散文奖颁出24期
时间:2018年6月10日20:00时
地点:在场微散文群
主持:雪夫
嘉宾:龚益成,北京了了,蓝鹏飞,向永明,王永,宗红,四季芳,郭莲莹,乔民英,海之魂,宁静,雷永鸣,晓来轻酌
颁奖典礼于6月10日晚8时在在场微散文群进行,720名群友参加了颁奖盛典。截至2018年5月底,本群网友涵盖了中国大陆各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及香港、台湾地区共32个省市区。本月征文收到稿件111篇,修改9篇,发表77篇,退稿34,朗诵26篇。参与编校、朗诵、制作的群友,全系业余无偿服务。我们除了对他们的无私奉献表示赞赏与敬意外,更多地理解他们、支持他们显得更为重要。
文友北京了了自费给获奖作者每人赠送一本“在场主义散文理论卷”《颠覆城堡》或其它在场书,直接网购送达本人,请获奖作者将地址发晓来轻酌。
在场平台目前有评审组、编校组、朗诵组、阅评组、制作组、宣传组,实行了发稿淘汰制,朗诵也择优,就是为了促进交流和质量的提升。
本期获奖作家15位,等级奖5位。
本期留言最多的读者:六叶(116)、张倩男(113)、焦健(111)
好消息:
1,获得2017年所有的获奖作品,将入选《四川散文》第二期结集发表。
2,由在场主义散文大奖赞助人李玉祥先生投资80000元开发的"在场微散文小程序"胜利完成,正在试运行。
周闻道(在场主义创始人、主持人)
尊敬的各位嘉宾、各位文友:
大家晚上好!
本期刚好是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设立两周年。两年来,平台共接受投稿5000余篇,编发3536篇。我们把目光聚焦于当下现实,以文微意宏为主旨,以短篇幅、微叙事、强介入为写作姿态,多侧面、多维度地呈现了自己对世界的发现,彰显了在场写作巨大的生命力。我们不负于时代。
就在本月征文中,平台发表的楚哥《我被青海湖撞了一下腰》,经平台文友甘建华转发后,引起青海省副省长高华的重视,立即责令青海湖管理局查办整改。一个500余字的微文,能改变一方旅游生态,让无数的旅游者受益,我们在为这位开明的省领导点赞,为作者强烈的介入意识、担当精神点赞的同时,还要为在场介入的力量点赞。在这里,得不得奖已不重要,文本的价值,在于认识世界、改变世界。它让我们对在场写作、对文微意宏更加充满理念自信,写作自信!
在场微散文同主题有奖征文第24期(2018年5月)颁奖典礼现在开始……
第24期在场微散文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优秀奖
特别贡献奖
最佳朗诵:龙 丹
最佳阅评:润 雨
最佳编辑:袁志英
最佳制作:谭丽挪
最佳宣传:杨惠泽
最佳阅读:六 叶
年度最佳参与奖(2017年6月~2018年5月)
秦和元,张云雪,邓文静,楚歌,张立新,王茵芬,润雨,焦健
第24期全部作品链接:
一等奖
林中蔓青的《滴滴愁》,借时下国内流行的一种免费大病社交筹款方式,切入现实之痛,呈现了人性的温暖与冷酷。
二等奖
袁志英的《眼神》,以眼神贯穿始终,呈现了母亲、老牛和作者之间的情感关系,文笔朴素,细节感人,富于画面感。
王诗雨的《一畦韭菜》,语言清新,叙事冷静,意象适度,以写实与隐喻交织的手法,呈现了生命的逻辑与成长的哲学。
三等奖
欧尔的《恩从何来》,写了一对命运多舛的老人艰难的人生及错位的幸福追求,呈现了坚守希望的人性之美。
楚歌的《木偶》,以冷静的叙述呈现多舛的人生。被时光遗忘的人生,如同断线的木偶,让人唏嘘。
优秀奖
邓文静的《春日看蚂蚁》,以细致而又梦幻般的笔调描写春天的蚂蚁。万物一体,蚂蚁的一生何尝不是人的一生。
田草的《军帽冲我微笑》,通过父亲崇尚军帽的个性细节,呈现了父亲多舛与幸福的军人情结。
张玖玲的《盲女》,角度新颖,构思奇巧,通过盲女与养母、姥姥和世人的生命纠结,呈现了人性的冷暖与爱的伟大。
润雨的《浮尘如寄》,通过父亲、继母和爱爱历经几十年的情感纠结与恩怨,呈现了爱恨情仇的复杂与人性深处善的光芒。
李洋的《刀》,通过跌宕传神的故事,在二爷的狩猎人生中富于个性化的细节和意外的结局,呈现了简单而神秘的生命之道。
王义峰的《老黑》,以在打狗活动中姨家藏于自家的一条狗,与两家人十多年的情感纠结,呈现了生命深处爱与善的光芒。
海之魂的《别让地荒废》,以父亲对土地不计收获的眷恋与耕种,呈现了一代农人超越世俗的土地情结与可贵品质。
林殿波的《父亲的一千万》,以一个空柜子作结,在虚与实之间,呈现了两代人的价值观,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
井立文的《灿若夏花》,通过年迈父母赋予晚生的她逆时而行的生命轨迹,呈现了生命的坚韧、阳光与美丽。
孔淑茵的《亲亲两厘米》,于细微处见宽广,于逼仄处见宽亮,于个体的生命体验见证生命的未知、恐惧与美好。
龚益成(在场微散文赞助人)
人生如寄当若何
——在场微散文第二十四期“如寄”主题征文颁奖寄语
龚益成
原野平旷,一片新绿,浓淡变化,宁静铺陈。大江之水,义无反顾,高山奔来,穿山越野,逐浪东去,淘尽飞花碎玉,看不出颜色,猜不透心情。谁愿为一江水?谁为谁停留?
蒹葭苍苍,伊人在水一方。河中水纹,方生方逝,方逝方生。多少女子,立水成影,等人归旅。
山间寂静,明月松泉。谁个男士,为一飞鸟,无痕掠千山,看尽林中诗,归程已无憾。
人生如寄,道法旅归。生是暂时的,就像旅途返归家乡;而道是永恒的,就像自己家。
“生也死之徒,死也生之始,孰知其纪。”
看看什么都不缺,想想其实什么都不能拥有长久。一个人,平凡或不平凡,高贵或不高贵,卑微或不卑微,健康或不健康,生命都是有限数的,不可能拥有太多,也不能永远活在这色彩纷呈的世界上。基于这一点,向善的方向迈进,每天过得有意义,才是真正有所寄托。敞开爱的怀抱,尽情拥抱这有限的生命和生活,个体的道德价值才会得以最终的体认,我们才得以安心的告别这人生的盛宴。可能一生默默无闻,但必须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可能一生无从富贵,但可以拥有一颗善良博爱超拔的心;可能一生平凡,却如此热爱和眷恋这尘世的生活。因为爱与付出,卑微的生命可以像宝石一样闪闪发光。
高天厚土路茫茫。执着地走在路上,血管里已经升起了彩虹,我想我一颗平淡易感的内心,足以解读人生全部的内涵。风雨兼程的路上,向善的天空,足以把我最后的旅途彻底照亮。此时,我的眼里已经热泪盈眶。我摊开双手,风生水起,一个人想走多远,就可能走得更远。在爱和希望的长途上,我永不停歇,永不回头。
北京了了(在场书籍赞助人)
骄阳似火,才情似火。祝在场微文赛越办越火,以星火燎原之势,璀璨文坛!
——北京了了 2018.6.10
雷永鸣(宣传组组长)
宣传组自挂牌运营以来,因组长鸣谦个人工作原因,不便于上网,故没有在组内亲自组织和指导工作,使得宣传组工作一直滞后不前。近日,在晓来老师的指导安排下,宣传组决定从本月起,实行全员齐动手、共参与、值班制、紧跟《在场》平台同步推文。在此,我要以鸣谢的方式对组员张倩男、杨惠泽两位宣传义工进行口头表扬,她们二位不忘初心,一直奋战,是宣传组所有成员学习的榜样。另外,宣传组决定在所有在场作者和读者中招贤纳士,只要您热爱文学,喜欢《在场》,肯奉献,请您加微信G×R730228,加入《在场》宣传团队,为《在场》宣传做贡献。
获奖作家、文友互动
林中蔓青:很抱歉,因日常工作太忙,一段时间来,有些疏离在场。尽管,人有离场,心却从未离场,反而,更加在场了。以在场的姿态,匍匐和潜入生活;以在场的审美,解读和领悟生活;以在场的情怀,拥抱和关照生活。感谢在场,给予我一路成长。
袁志英: 获奖以及获奖之外
不用伸指头算,我也知道,在场微散文写作比赛足足24个月了。
两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它可以让一个呱呱落地的婴孩开口说话,独立行走;也可以让一个成人的青丝里平添几分雪色;它硬是让我这个错把作文当文章的人从主观上意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好文章。除此之外,它改变的,还有我的人生。这一点,从《我在吉米当赌棍》一文中可见端倪。
我要感谢在场。感谢在场人提供了这么好的一个平台,我才得以不完全虚度自己此生的光阴。
感谢所有关注我的亲们,是你们的阅读留言等鼓励着我前行。相信有你们,我定会迎来一个文字的春天。
感谢我的前半生。经历就是财富。感谢那些时光累积的点滴,无论得失。
此次,我的学生——12岁的王诗雨,一个很有写作天赋的孩子也获得二等奖,祝贺小王同学!祝愿她的付出与得到永远成正比!
天蓝蓝,路漫漫。我的写作是一件累并幸福着的事,愿你的写作只是幸福!
祝福在场,祝福在场的人们,明天越来越好!
王诗雨(12岁):尊敬的在场老师们,我是来自眉山师范附属小学的六年级学生王诗雨。听闻这次获奖,很意外也很激动。感谢教我六年语文的袁老师!感谢在场!
从小我就爱看书,也喜欢写。即将升入初中之时,获这样的奖项,算是给我的小学生涯添上了闪亮的一笔。同时我也知道,我的写作之路还很长很长,要想成为真正的写作高手,必得狠下一番苦功夫。不过,无论多苦多累,我都不会放弃。再次谢谢老师们!
欧尔:从只会写写日记自娱自乐,到加入在场每月完成作业,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也可以获个奖写一个获奖感言。在场这次给予我的不仅仅是这个奖项,更多的是信心和鼓励,有了这些,我这个初学者便有了坚持下去的动力。感谢在场,感谢在场的各位老师和文友,人生最美不过此刻的感受,还会再接再厉!
楚歌:《木偶》能获奖,感慨挺多。生活,很多时候跟自己的选择有关,有时一次选择就决定了自己的人生走向。选择走进在场,这既是一种缘分,也是一种幸运。祝愿在场越来越好!
一转眼,在场就走过了两年。两年里,从青涩的文字练笔到阅评,收获满满。多读,多思,多悟,多练,多改,这是我个人写作的一点感受。在场,是一个有魔力的磁场,吸引力巨大。在在场学习,成长,是一种乐趣。祝愿在场走得更好!
邓文静:一年前的今天,我的微散文《那些花儿》第一次获得在场微散文同题征文优秀奖;一年后的今天,《春日看蚂蚁》是获奖的第12篇微散文。整整一年,遇见在场,遇见更好的自己。在场微散文同题竞赛也两周年了,祝愿在场越来越好,由衷地感谢支持鼓励我的各位老师!
田草:连续八期获奖,心里既高兴又激动,感谢有这么多老师的鼓励,每一期都在努力提升。每一天,在场成了我必修之课。能成为在场的一员,骄傲与荣幸!每天都在关注好的作品出现,学习大咖的长处,找出自己的短处!微散文是最锤练语言的,因为有在场相伴,这个六月热情而灿烂!祝愿在场越办越好!
张玖玲:今天再次获奖,心里感慨万千。
一年前作家曾棠老师介绍我认识“在场”,加入“在场”,又喜欢上“在场”,也是我写作的真正开始。
在场团队的文友老师们,给了我很多关爱和鼓励,不离不弃,一次次指导,一句句鼓励,我的进步得益于老师们的质朴师心,晓来老师知心,雪夫老师严谨,郭连莹老师敏锐,圆圆老师热情智慧,暮狼姐姐深厚雅致,还有雅歌,钱俊义老师,向永明,李韧老师……衷心感谢你们!
学然后知不足,我是在场的学生,是在场给了我学习写作的机缘,在场一年,苦辣酸甜,诸多滋味在内心翻卷,卷起千堆雪,卷来万里云。
曾经兴奋昂扬,埋头进取;更多的是自知之明,知道自己远远不够,只有好好努力,我鞭策自己。
真的喜欢文字,崇拜文字!我提醒自己。
可我不够努力,我反思自己。
感谢在场,祝福在场!
润雨:与高手过招,招招可学。与在场同行,成长可寻。在文学的道路上,遇见在场是缘是福是激励是发奋!获奖是方向,是鼓励。但是差距也可见。愿意不断学习在场理论,不断向各位优秀作者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
李洋:人生如寄,相遇在场微散文,顿觉股股清新的气息扑面而来,心旷神怡中,总能感觉到在场的每一次律动都如春天的第一缕阳光那么温暖,那么明媚的透过心灵之窗,温柔恬静地洒入我心田。在场的“你我他”给我欣喜,希望,淡然,静好……感谢在场编辑、评委、诵读老师等的辛勤付出,感谢热心读者的支持与欣赏,谢谢!
王义峰:与在场同行,收获最美的风景。忠于当下,不忘旧恩。对照一条狗的忠义,我常常愧怍不已。小文获奖,不胜荣幸。遇见在场,遇见最好的自己。感谢在场!感谢在场的各位老师与亲友!
海之魂:事情都是在发生以后才知晓答案,人与人之间只有在经历过后才能产生共鸣。
那时不理解父亲,直到不小心偷看见父亲的日记,里面对母亲的思念,对陈姨的感谢,对自然的发现,对世事的洞明……但字里行间隐隐又流露着一点退休后心田的荒芜。
别让地荒废。父亲弯腰拔下脚边一棵杂草时的这句话,让我终于明白,地(心)不能荒废,能做些开心、惠人利己的事就放手去做。拔除(心里的)杂草,别让杂草(垃圾人或垃圾事)占据(心)田地。
林殿波: 现在获奖,少了兴奋,少了欣喜!多了庆幸和思考。
在场给了我很多,身后那深的深、浅的浅、歪歪斜斜的脚印里清晰地记录着我的思考和尝试。
我收获了在场,收获了朋友,收获了自信,未来一如既往与在场同行。
可以说,越写越觉得自己技不如人,越写越觉得自己和高手相比差距甚远。但是,我喜欢文字,喜欢用我自己的方式表达我的情感和所悟,因为我做不了谁,谁也做不了我。
匆匆忙忙又一年,借此机会向一直关心、关注、关怀我的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欢迎在场相识的老师和朋友们,有机会来草原玩儿,我陪您看草原,大块大块吃肉;大碗大碗喝酒;放开喉咙唱歌。
井立文:每天我都被身边那些年轻的生命感动和感染着,她们热情乐观,勤奋坚强,像太阳一样绽放着生命的活力。
感谢在场给了我一个表达的渠道,而获奖更是受宠若惊。
我想,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投身于社会,投身于自然,投身于他人,在付出与给予间获得价值感和成就感。
咱们群真是温暖,有幸遇见各位老师,激动、喜悦,无以言表!
向永明:在场只为进步,读在场写在场学习在场。在场是一个学习和提高的文场。在场让我认识到自己行文的随意,表述的直白,结构的松散,立意的浅溥。愿自己一天一点进步,愿师友收获丰硕,愿在场一直在场,给我们方向!
张倩男 :遇见在场,是我的骄傲。
王茵芬:在场微散文平台建立整整两年,这是一块鲜活的文学苑地,或者说是别具一格的散文天空,让写作者们通过辛勤耕耘,有不同程度的收获。感谢在场!感谢在场主义散文创世人周闻道老师和其他几位老师的悉心栽培和指教!获得2017年6月到2018年5月的年度最佳参与奖,感到意外,深深感动,将不断学习探索,力求写出精彩之作!
秦和元:爱在场!爱学习!感谢鼓励!毫不气馁!
郭爱国:获奖的时候找经验,没获奖的时候找差距,向在场的各位老师学习,向在场的各位义工致敬!我在在场,在场我在!
张立新:谢谢在场授予的年度最佳参与奖。从参加在场微散文征稿以来,针对每期主题,我尽量参与征稿,其实是想通过短短的五百余字,来诉说我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而且尽量围绕一条线索或一个思路,用多篇微文来阐述自己观点。让人欣慰的是,去年以来,用5篇在场微散文组成的2700余字《簸箕湾纪事》刊登在了《中国国土资源报》。同样用7篇在场微散文组成的3800余字《簸箕湾纪事》刊登于今年第6期《作家天地》杂志,这是在场给我的最好回馈。同时,也尽量给其他老师进行留言,因为我知道这是对一个写作者的更好鼓励。谢谢在场,谢谢大家!
谭丽挪:有事外出,错过了颁奖盛典,错过了红包雨。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感谢在场!
杨惠泽:刚到家打开手机看微信,才发现自己错过了一场文学盛宴,于是开始了漫漫爬楼路。首先祝贺所有获奖老师。也特别感谢在场平台、在场宣传组再一次赐我最佳,这是我的荣幸,更是一种幸福。看到咱们的“年度最佳参与奖”,联想到自己加入在场才一个学期,却收获良多。又想到自己刚刚加入在场时,一位老师告诉我,在这里不仅是有助于我们提升写作水平,更是对心性的打磨修炼。现在想来的确如此。给自己一个微笑,继续努力!最后把最简单又最真诚的祝福送给在场,送给在场的每一位老师,愿我们明天更美好!
梦秋:见证在场两年的微散文发展,感慨多多!为这群默默奉献的文学义工们点赞!更希望能看到改变,包括每月命题。改变确实不易,但不改变,就意味着守旧,更多的是失去。祝福在场,两年前相遇,便未曾离开!
驰父:又一次在场颁奖盛典,再一次学习机会,在场好样的!
梁山静石:我的没获奖感言:
我似井底蛙,
屡跳不见她。
昨梦已获奖,
今知还很差。
龚益成: 一位朋友在文章链接的留言说,大几百人的群,发出的文章才几十篇,而且获奖者总是那么几个人,轮流坐庄。他还提出了应该多提携新人的建议,并提醒平台方反省。
另一位作者也曾与我私聊说,在场总是关注那几个人,应该多关注新人,还有就是特别指出我总是只评写得好的文章,可能他还怀疑我评了好的文章总是获了奖,是不是存在着公平偏失。
首先感谢你们的直言忠谏,为你们替平台着想感到欣慰。在此我想说说自己的想法。
一、我从没有直接审评文章,做过三次初选人,很多人都做过,我们只是发表自己对当期文章优秀度的看法,选出十几篇来提交给评委组。我现在没有时间参与了。
二、或许我读到了好的文章,自己当时的感想不由我就说出来了,至于说只要我评了好的文章都获奖,那实在是作者的文章实在是好,我庆幸我读到了好文,也在意了这些好文,更让我在这些好文里学到了很多,成长了很多。
三、关于获奖者总是那么几个人,有重点关照或感情偏概之嫌,我想我们应该深思。
1、为什么有很多刚开始很活跃,后来一连几期甚至十几期都不见他们出现的人?
2、发现新人与关注新人并不矛盾,只有发现了才关注,关注了才有可能指导,旧人神龙见首不见尾,自己都没有持续参与,人的感觉就会偏离。不管新人旧人,都是作品说话,无论你怎样写,我们都能发现你文章的优点、技巧的特长、文笔的优势、文字的特性。
3、认可是直接的原因,坚持是必然的结果。那些多次获奖的人,证明他们在认可在场可以帮助进步的同时,持之以恒地坚持每篇练笔,进步如日上山头,逐渐爬升。他们屡次获奖,不在于我们的关注,恰恰证明是他们对待征文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4、选发文章越来越少,可能存在以下几个原因:A、要求越来越严、活动日趋成熟;B、越来越多的人没有坚持的理由很充分,以致于自己说服了自己放弃;C、写作不是凭一时兴起,而是全方位检视作者的学识、功底、内涵、修养,可能很多人在重新定位,潜心学习,厚积薄发;D、毕竟大多数人写作是业余爱好,主业任重道远。正是这点恰巧证明了平台的关注点和关注度是普世的、平等的。
5、一个文学现象的产生,必然有其发展趋势和阶段。在场主义散文的提出、推动、宣扬、普及到以后的公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刚开始几个人,不遗余力以作品说话,刚开始的推进活动,重点关注小部分突出优秀的人,加以指引以点带面辐射扩散是必经的过程。
四、最后在此倡议,所有“遇见”在场的朋友,好好珍惜这个纯文学、纯善举、纯大义的平台,与之一同进步。人生如寄,此事可及!
林殿波:看到龚总大清早说的“心里话”,禁不住想说几句“大实话”,这要是以前还真不敢。
现在敢的原因是:我离在场近了,亲了,是发自心底的亲了,甚至对周闻道、晓来、龚益成等等很多人都亲近了。
有人说你真会拍马。错,要是会这个弄个处长当真不是个事儿,兵的心,文人的骨头有,有话说在嘴上,有情绪挂在脸上,易读,易懂的一个人。
我也曾经想放弃,甚至我很尊敬的女神一样的晓来老师发来微信:亲,祝贺获奖。请写获奖感言吧!我没回,又来了“???”我没理,最后是:小四还在等着呢?我就是没回,说实话我心里很复杂。
我想离开在场啦!因为我的日子过不下去了。我来在场很顺,前几篇几乎篇篇获奖,还得过一个三等奖。(我得到的是新人的发现,培养)写着写着,自己就开始困惑,迷茫,甚至自信心都没了,优秀奖也获不上了,甚至都不朗读了!为什么?我不停地尝试,就是想找到:我到底差在哪?我可是每个月一篇,坚持一年多的人。在这期间,很多人说我有进步了,可是我发现我却不会写了,从新作者,成为了老作者,掉队真的很替自己惋惜、不舍和不甘。
你说在场不公平吗?草兜兜这匹黑马两次第一;林中蔓青想获奖就是个玩儿;邓文静十多个优秀奖好像没有第一(她心里不委屈吗?尽管好评不少);还有很多人(得有十来位,优秀奖都5个以上)他们都没有得到过一、二、甚至三等奖,就是“绣女”的命了吗?那老周为啥不翻我们的“牌”?再有上期,大伙都觉得文字很漂亮,又有新意的《殇》,作者恰恰是两获一等奖的草兜兜,结果没朗读……再看看,类似的屡见不鲜。我也看看自己写的文,凡是适合在场的那种“味道”的还真都获奖了。
再说龚总认为好的,会获奖这现象不奇怪,我也曾经做过初评,抓住规律,整体阅读,80%优秀以上不成问题,谁的能获大奖,估计能猜得到的大有人在,只是龚总说了罢了。
在场是公平的,在场大奖新作者也是有可能的,草兜兜入场不到一年两度获头奖,看看她的文,不服不中啊!人家做到了。
在场我与你同行,但是我不知道能跟多久。在场有远方,我们路才迢遥,祝愿在场越办越好。
我在在场收获了见识,收获了自信,收获了友谊和朋友。
迟凤君:我想说话:
第一,谁不想获奖?假的。
第二,想获奖就不是平常心,就没把某些事看淡吗?
第三,有的作者连续获奖,这不奇怪。那个种瓜的,因为有了经验,种出一次大瓜后,连年种出大瓜来。
第四,有的作者获了奖,再写又获不上了,这也不奇怪。正像那种瓜的,种出一次大瓜,再种,怎么也不大了。这事常有,文章亦然。
第五,林先生的一篇感言我认为不单是他自己的声音。他的观点我不会轻易否定。
第六,建议公开评委名单。各级各类奖,好多的评委都是公开的,我们怕什么?
第七,建议评委、资助人、在场负责人,只对上一届评上奖或没评上奖的作品发声。
第八,关于龚先生的评点,我本人觉得他的文学理性和观点越来越高,越来越好,具有一定的方向性的指导意义。他的声音应该出现在何时,另当别论。
最后,作者应深刻反思自己的作品。如果你的作品比得上获奖者而没有获奖,这也是常事,知道就行了,愿意写就再接再厉。不愿意写,就改换门庭。如果你的作品根本就存在问题,就不要去比了。关键是我们能否对自己的作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以上所言,欢迎批评。
再次感谢在场,感谢闻道先生!
伊梦:在场的所有志愿者都很辛苦,向他们致敬,她们默默无闻地为大家服务,感动中……愿意花那么多精力提供这样一个平台为大家无偿服务,不是每个人都能有这种胸襟的,佩服!佩服!!佩服!!!多理解!!!
忆艺:首先,我完全同意龚益成龚先生的“答辩词”。
其次,我想说,自从无意间踏入《在场》这个平台,我就被这个平台所深深吸引和痴迷。
可以说,这个平台有严密的组织机构,有强大的师资力量,有无数个义务为文字(作品)服务的志愿者……
我最想说的就是,如果因为不获奖就放弃写作,那才是“您”(泛指)最大的遗憾,如果您说:获奖者就那么几个人,那更说明这几个人在理解每月主题含义上达到了深思熟虑,挖得深,理解得透,对行文方式和写作技巧已经得心应手……
请记住:《在场》每月的主题征文题目,才是文字爱好者最大的礼包呢!
(个人观点,不喜勿喷)
祝在场所有老师和群友新周快乐,万事胜意!
胡品选:赞成二位老师的观点,写作是个艰辛漫长的过程,也是自我锻炼学习成长的过程,写什么和怎样写,作者有作者的理念,平台有平台的规则,当作者和平台都自觉地在进步和发展,必然会出现挑剔与挑战,挑战过去,挑剔层次低弱的作品,这样苛刻其实是好的现象,没有哪个读者喜欢读很滥很差的作品,也没有哪个平台不求进取就能获得认可和推崇。
人人都想成功,羡慕嫉妒恨在所难免,但有一点必须肯定,成功的人一定比常人付出得多,坚持得久。一件事你认真地去做,耐心地对待,时间长了,自会熟能生巧,想不成功都难。
在场是个有档次的平台,特别适合初学者和需要提高的人练笔,有限的文字,编辑校对制作署名,评审组评审,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风格,每月一次的评奖,既是小结,也是展望。能随这样的平台前行,会学到很多,受益颇丰。
好文自带阅读量,在场平台宽松,不象有的平台,发文就把压力送给作者,不推广不打赏就撤文就骂作者、冷落作者。在场却很厚道,不势力,不在推文上打主意,按质评奖,让文字说话,坚持文学的洁净。这一点在微刊纵横的今天,实属难得。
云霞:我这期的石鼓文,是进入在场的第六篇文了,因为选材大了些,唯恐不慎亵渎了老祖宗的文化,所以下的功夫颇大,前后修改了近一个月的时间,尽管也得到了不少好评,但优秀奖都没得上,看来还是功力达不到,真是有些遗憾了……
向永明:在场每一篇作品你都仔细读过,说明你是来学习的,从中你一定收获不少,即便一篇不是你认为最好的作品,你应该也能看出作品的优点,读出作者的心意而获得快乐和营养。何况百花缤纷的在场,她是清新的、洁净的、昂首正气的!结缘在场是大家的幸运,放弃在场是个体的个性。祝福在场,祝福缘份,祝福所有的师友!作者不因功利左右笔尖,是心功。与在场同在同进步是情怀!
雅歌:支持龚总的观点。另外,作为在场人,我也说几句:每个成功的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努力。当你看到轮流坐桩的获奖者时,有没有思考过他或者她为什么每次都能脱颖而出?有没有通读过他们的文章,去感受他们的努力?我曾经非常惊讶一位老师的进步,当我知道她背后的努力时,我觉得一切荣誉和收获于她都是顺理成章的。正是他们用自己的坚持与努力,在诠释一种在场的精神。她们用行动也在激励更多的在场人,凡事努力。无论能否获奖,只要在场,你就会进步,只要在场,你就会成长。有缘在场,珍惜在场,也祝福所有在场作者!
王冰:昨晚在家喝着小酒,在场抢着红包,在一派祥和的虚拟鞭炮声和真诚的相互祝贺声中,安然入睡。刚才醒了看到龚总以及胡、林、向等诸老师的在场在言,我这个刚满百天的后在场者也想感言一下,套用一下领导讲话,“四个难得”:一是平台难得,夸在场的话大家都说得差不多,我只说一句,月月有人出题目,交了作业有人改,这样的平台不太好找啦;二是公平难得,世上哪有那么公平的事呀,尤其对文字讲公平,最好改行学法律。文学基本的标准都难以统一,具体到一篇500字的文章上,可能会有501种看法,说好是公平,说差也是公平,有时说好有时说差,那是龚总;三是坚持难得,我是不赞成为在场而在场的,更不赞成把在场的风格和标准当成唯一的风格和标准的,这样个人和在场都会被局限,但我还是感动一直在坚持的编者、写者、读者、评者,没有这些执着者的坚守,我去哪里抢红包呢;四是奖状难得,参加三次,两发出一毙掉,均没获奖,且毙掉的是我下点功夫的,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呢,我不会认为我退步了,也不会认为自己水平多么差,这点小事如果我都看不开,抢个超过一块钱的大红包,我可能会犯心脏病的。
张玖玲:你们的话语是我的心里话,为什么在场平台能在众多平台中脱颖而出,是因为她有自己的原则,在场人有坦诚相待的态度,有严谨规范的管理,更有文友们之间亲如家人的和谐。我亲历在场老师们的严谨认真,内心很有感触。
驰父:不可较真,平台是一个民间文学组织,考虑多方因素,出现所谓的遗憾在所难免,好好写文,是金子你总会发光,无论何时何地,我相信平台会进行一些改革的,给大家带来鲜新感觉!
在场选文有在场的特点,被毙也不一定是不好,比如我们真正的大家,让他来写在场命题文章,也不一定就能适合在场口味,大家被毙的文章可以投其他平台试试,说不定还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呢,这个要想通!
龚益成:我在此地唯一真正的身份是读者。赞助人这个身份是兼职的,因为我不是唯一的。李玉祥先生、马王女士、蓝鹏飞先生都是,这是明面上的,据我所知,还有周闻道老师,也曾私掏腰包在平台赞助(去年年度奖金及活动),还有整个在场编辑部,制作证书、帮助大家上杂志需要赞助发行、各义工老师的精力与时间,都是赞助人,将来还会有很多。赞助人没什么,有什么的是这些人是不是更相信文学,更爱散文,更认同在场主义及平台?我们共同的真正身份还是读者,所以我们有阅读、留言点评的权利,这个权利不应受征文大赛活动的规则制约,不受时间限制,即读即评,等奖次排名出来了再评,有附和之嫌,兴致也不高。我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我读到认为好的文章终于获奖之后,对自己的进步很是欣慰。另外,终评委我也只知道周老师、雪夫老师两个,或许还有李银昭老师、张生全老师、峻毅老师,而且每期有九位初评委,每月由不同的作者、读者组成初评小组。
我花费精力在这里,是因为两个原因:直接原因是我喜欢。我共参与了三个文体的活动,一是以前杨晓敏老师主编《百花园》与《小小说选刊》时的小小说写作,并函授南开大学的汉语言文学;二是参加了上海的《故事会》编辑部举行的故事创作讲座系列活动。这些都是二十年前的事了。第三个平台就是在场主义散文。间接原因跟我做事的风格相关,喜欢一件事,我会尽可能最大能力去推动,跟着负责人的节奏一起去实现。说实话,相比之前两种体裁的文化活动,我在这里是最没底气的,前段时间我同晓来姐分享,在这群人里,我是最大受益者、进步最大的人。我的发言能引起大家共鸣、参与讨论、促进活跃,我的目的就达到了。谢谢大家的宽容,同时期望得到大家的理解。
张年亮:在商而言文,是为儒商;在场而述志,是为情怀;在群而导引,是为担当……@龚益成
(本期收录:宁静 制作:四季芳 校对:晓来轻酌)
在场管理团队
总 编:周闻道
副总编:晓来轻酌
赞助人:李玉祥、龚益成、北京了了、蓝鹏飞
在场编校:宁静(组长)、袁志英、钱昀、刘月新、刘小四、偏说、杨培铮、六六、刘爱国、李慕云、李世琼、吴微
在场朗诵:海之魂(组长)、郭万梅、赵文、花语、龙丹、吴海燕、章涛、万军、唐克、万一
在场阅评:郭连莹(组长)、润雨、王茵芬、高影新、鸣谦、楚歌、林中蔓青、齐海艳、赵琳、邓文静、张玖玲
在场制作:四季芳(组长)、刘珍、宋小铭、谭丽挪、庆洁、董丽、胡君涛
在场宣传:雷永鸣(组长)、东方坏坏、张倩男、杨惠泽
在场终校:袁志英、杨培铮
特约评论员:郭连莹、乔民英
请勿一稿多投,已在其他的公众号发过的,请勿投。来稿请附上120字以内的简介和照片。征文投稿第三天可查看邮箱或群里每日预告;长篇稿件一月之内未发表的,请自行处理。
文章校对后只修改一次,请定稿后再投稿。投修改稿时请一定注明“修改稿”。
1800字以下的散文,请同时投两篇。
此为《在场》杂志选稿平台,在场团队有权对文章进行修改和推广,如不同意,请在稿件中注明。
关于稿费普通作者返一半,贫困作者扣除腾讯运营费后全返。
在场微信平台投稿邮箱:zczy0838@126.com
《在场》杂志投稿邮箱:zczy0838@163.com
在场网站:http://www.zczysw.com/